中国钟表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1234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钟表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钟表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钟表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钟表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钟表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钟表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

《中国钟表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钟表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钟表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

中国钟表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中国钟表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八届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通过)

 

中国钟表协会

2016年6月24日

 

前言

钟表行业是高精密机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先进制造业,其特有的精密制造技术和精确计时产品,不仅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而且长期服务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钟表行业已经建立起较完整的生产制造体系和营销网络,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和较大的市场空间。

钟表所特有的时尚特征和文化内涵,是国产消费品领域具有文化引领和技术突破的重要产业,在十三五期间构建以创新驱动、提升质量、培育品牌为核心的竞争优势,是加快我国钟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升国际地位、实现钟表强国梦的必由之路。

一、中国钟表行业“十二五”期间发展情况

(一)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1、工业总产值:

从2009年的323亿元到2014年达到654亿元,年递增15.8%,提前一年完成600亿元规划目标;

2、出口金额:

从2009年的24.41亿美元到2014年出口总额为53.25亿美元,年均增长16.3%,提前一年半完成45亿美元规划目标;

3.科技进步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已建成“海鸥”、“飞亚达”“天奥”3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另外建成“海鸥”、“飞亚达”2个国家级企业工业设计中心;陀飞轮、万年历、三问等多功能机械表机心设计和精细加工技术有显著突破,在多家企业能实现小批量生产,接近国际水平,达到规划预期目标;国产的全塑石英表机心质量可靠性、走时精度和功耗达到规划目标,但整体上尚有差距;在多功能石英表机心品种开发能力上仍有差距;行业前10家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0%以上,行业前20家骨干企业科技人才占企业从业人员的比例在15%;达到规划目标;

4.产业结构调整目标

高档机械表机心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在十二五期间,已形成“海鸥”、“上海”“北京”“丹东”“杭州”五家企业为主的高档机械表机心生产基地,从整体上看,产业结构调整中手表情况基本达标,高档部分已经初见成效,具备继续提升和持续发力的态势,但时钟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尚未完全达标,尤其是高档机械时钟机心生产还没有形成生产基地,高档机械时钟还没有形成规模,核心技术产业化进程迟缓。

5.质量提升目标

机械表机心质量有所提高,在机心的精细加工水平上,部分企业有明显的提升,走时精度也有一定的提高,但在可靠性上尚未达到国际水平,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全塑指针式石英表机心质量可靠性和功耗,部分企业的产品接近日本同类机心水平,但在整体上尚未达标。

6.品牌建设目标

十二五时期,行业在品牌建设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国产钟表品牌在市场中呈现知名度不断上升,品牌效应连续增强的态势,现已有海鸥、飞亚达、罗西尼、依波、天王、雷诺、格雅、宝时捷、北极星、康巴丝、霸王、持久、星皇共十三个钟表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行业的努力,引起政府的重视,工信部等四部门在2015年1月27日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我国钟表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工信部指导下,行业已起草了“中国钟表行业品牌评价管理办法”,“中国钟表品牌评价体系”等品牌建设的系列文件,钟表行业品牌建设基本完成预期目标。

7.市场建设目标

中国钟表出口2014年中国出口成品表6.8亿只,成品钟出口量3.27亿只,占世界出口量的80%和90%,已成为世界日用消费钟表市场的主导地位;部分高端产品已进入世界高端手表市场,国产表己占销售总金额的47%,国产时钟占90%。

在十二五期间钟表行业市场建设基本完成预期目标。

综上所述,钟表行业在十二五期间是稳步快速发展的五年,其亮点是通过品牌建设和机械表核心技术的突破,引领行业骨干企业从低端同质化走向中高端差异化,有效地提升产品档次,显著增强了行业的经济效益,从艰难紧涩的经济状况转为相对宽松的发展实力,並且迈入到有后劲、能持续、前景看好的新时期。

(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供给侧结构呈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在长期形成的粗放式发展惯性作用下,我国钟表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低端产能过剩、中高端产能不足。

整体技术水平处在中低端,依赖规模、价格进行量的扩张和竞争难以持续。

从目前产业结构来看,企业过小且相对分散,而大型企业缺乏必要的核心技术和国际化的资源配置能力,科技含量偏低,有同质化的现象,单从企业的结构方面来看,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2.行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不健全,人才、技术储备不足,新兴产业带动作用还不强。

受科技体制的影响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制约了科技创新的成效。

贴牌产品较多,产品附加值低,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很少。

随着原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在竞争优势正在快速减弱。

然而,新型产品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速度不足,导致了产业成长相对缓慢。

3、供给侧竞争过度,把企业锁在了低端,传统盈利模式受到挑战

行业的供给侧竞争过度,带来两方面的不良后果,一方面是产能过剩,另一方面,过度竞争把企业锁在了低端,企业没有研发的成本和能力,限制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向高端水平的发展,无法实现产品的升级,以致于消费者没办法在国内买到自己需要的产品,涌向国外。

当前行业正面临增速放缓和生产要素成本不断增加,资源、环境、能源约束全面增强双重压力,行业增速已有回落。

传统的以“提高质量、降低消耗”为主要内容的降低变动成本和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内容的降低固定成本的盈利模式,遇到极大挑战。

二、“十三五”期间钟表行业面临形势分析

(一)钟表行业进入新常态呈现新特点

目前我国钟表行业正处于贯彻落实“四部委指导意见”、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增长速度换档、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

钟表行业从制造到流通进入互联网+新常态。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钟表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新常态的要点是:

1.我国钟表行业的地位将从世界钟表产业的外围圈开始进入到核心圈,从配角逐步变为主角,在话语权、定价权上将日趋改变,真正的钟表大国地位开始起步。

造成新变化的理由:

一是我国钟表行业的体量巨大(包括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出口贸易量、金额、国际标准制订权等)在“十三五”期间将从从属地位转变为支配地位;二是互联网+和智能手表的发展可能对世界钟表产业进行重新洗牌,世界钟表产业发展的“弯道”已经形成,我国具有强大的电子工业优势和信息产业优势,“弯道超车”的契机已经来临;三是世界钟表最大的市场在中国,不仅是中低端钟表市场,高端钟表的最大绝对值也是中国市场,过去我们对这个资源没有足够的重视,今后我们会加重凸现话语权、定价权等支配地位。

2、世界钟表产业竞争格局发生重大调整期

“十三五”期间世界钟表产业竞争格局将不再是传统产业内的竞争,而是新兴产业注入传统产业后的竞争。

智能手表、互联网+引发美国等国家积极参与全球钟表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可能引发世界钟表产业格局的深度调整。

围绕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催生制造业互联网+生产方式的极大变革。

对钟表行业提出严峻挑战,但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会。

3.消费需求的升级为钟表行业拓展了新的领域和空间

当前,我国进入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国家,需求出现了新升级,由中低端消费向中高端消费升级、由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

初步估计到2020年我国钟表消费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国内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我国千人均钟表产品的消费量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不同群体、地域对钟表产品的刚需和升级换代的需求成为拉动发展的动力。

从产业结构变迁历程看,今后一段时期钟表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总的趋势为:

一是加快实现从全球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转变;二是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资本密集型转变,主要表现是设备替代人工;三是加快由低端比较优势向复合竞争优势转变;四是加快单纯生产型向生产和服务并重转变;五是加快由组装代工、来料加工为主向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转变。

(二)新技术变革给钟表行业带来新变化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领和支撑,智能手表、新材料等领域创新活跃,呈现多点突破、交叉融合的特征。

技术创新不断催生产业发展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1.信息技术推动建立“互联网+”新生态

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信息技术与行业跨界融合,新产品、新模式层出不穷,彼此交融,呈现出“互联网+”的新生态。

2.先进制造技术深度影响行业发展

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手表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我国钟表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3.企业组织方式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利用互联网,生产分工更加专业,协同制造成为重要的生产组织方式,只有运营总部而没有生产车间的网络企业或虚拟企业不断涌现。

企业组织架构趋于扁平化,以更便捷地获取用户信息、了解用户需求并进行反馈。

智能化、网络化管理成为企业重要的管理手段,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渗透应用到企业供应链管理、产品质量智能化检测和监控管理等多个环节。

4.市场供求方式规模化的按需定制将获得长足发展

互联网将选择权交给用户,用户对产品形态、功能等方面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并深度参与生产过程。

制造企业需要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产品不再大量趋同而是更具个性化。

软件信息平台、设计研发平台、订单交易平台、产品定制平台、行业资讯平台共同搭建起“垂直一体化、数据集成化”的数字平台,使数据信息实现互通,保障规模化的按需定制获得快速发展。

总之,“十三五”时期,我国钟表行业发展进入新常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努力攻坚克难,加快转型升级,加快结构调整,加快提质增效,加快高端化进程,形成新的增长动力,确保平稳、健康发展是钟表行业面临的重要任务。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通过“品牌建设、核心技术、互联网+、精品战略、资本运作”五个方面的突破,推动行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走“壮大中端、发展高端、转移低端、淘汰落后产能”发展之路,引导低端产能向中西部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

着力增强创新驱动的内生动力,继续发挥产业链完整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巩固世界钟表生产基地的重要地位;有效提升品牌价值,创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营销渠道完善、市场影响力较大的知名钟表品牌,奠定由钟表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企业为主体,增强钟表生产企业品牌意识,提高品牌管理能力,全方位提升品牌附加值;坚持市场推动,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依据市场规则形成一批高附加值自主品牌;坚持政府引导,规范市场秩序,强化公共服务,营造钟表自主品牌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坚持国际化发展,巩固钟表制造大国地位,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行业工业总产值达到900-100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8-10%,进出口总金额达到150亿美元,年均增长10%;基本形成行业自主创新平台,重点骨干企业创新能力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核心技术研究与开发取得较大突破,钟表设计和制造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重点产品质量可靠性和稳定性达到国际水平;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行业骨干企业综合实力稳固增强,产品结构基本适应多层次、差异化需求,摆脱“粗放制造”形象,在世界同业中话语权和定价权显著上升。

1.经济、规模发展目标

—行业工业总产值达到900-100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8-10%,

—中高档钟表产值占比达到50%;

2.钟表进出口总金额达到150亿美元。

3.科技进步目标

—建立起较为完整的自主创新平台,在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区,建设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5个;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研究与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多功能机械手表机心设计和精细加工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可靠性和稳定性达到国际同等水平;

—行业前20家重点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5%以上;科技创新投入占销售收入由≤1.5提升到3%;行业前20家骨干企业科技人才占企业从业人员的比例达到15%;

4.产业结构调整目标

—三分之一的代工生产能力转化到中档品牌生产;

—形成高档钟表生产基地、其中机械时钟机心1个,机械手表机心5个,贵金属外观件生产5个。

5.质量提升目标

—机械表机心质量,走时精度、可靠性达到国际水平;

—机械时钟机心质量、走时精度、可靠性达到国际水平;

—指针式石英表机心质量可靠性、功耗达到日本同类机心水平;

6.品牌建设目标

—培育、创建国际知名品牌5个,其中时钟国际品牌1-2个,手表3-4个;到2020年,自主品牌高、中、低档钟表产品销售额比例从目前的1:

14:

85转变为3:

22:

75;培育、创建20个左右国内知名品牌和2-3家技术先进、特色明显、品牌知名度高、经济效益稳步增长的大型钟表企业集团;30%以上的成品钟表生产企业制定并实施明确的品牌战略;知名品牌企业高端产品质量接近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7.市场建设目标

确立中国钟表在世界日用消费钟表市场的主要地位,部分高端产品进入世界高端手表市场。

在中国市场,国产表销售总金额从目前的占47%,提升到60%,国产时钟占90%

四、主要任务

(一)着力推动和优化产业结构调整

品牌、机心和外观是钟表行业现有产业结构的三大板块,每一块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

明确以“壮大中端、发展高端、转移低端”的思路和以著名品牌为核心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梳理并分析钟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高产业整体素质。

在产业链完整产业集群区,建设以名牌企业为主体的集群式发展的结构,以若干个产业集群区架构整个行业。

产业集群区的建设以错位竟争思路定位,针对企业规模和实际状况采取差别战略,着力放大优势企业的引领作用。

对于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中小型钟表企业,应主动向优势企业靠拢为这些企业进行配套生产和服务,形成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有机联系、协调发展的格局。

我行业现存的代工能力是全球国际化分工协作形成的产物,是行业的资源和财富。

十三五期间将三分之一的代工产能转化到自主品牌建设,是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为此要着力做好四件事:

一是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代工企业创建自主品牌;二是组织现有品牌企业与代工企业对接、融合,探索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三是组织优质的外观件代工企业与品牌企业对口交流,包括工艺技术人员和设计人员、质量管理人员交流互动;四是政府采取鼓励支持政策,如对代工企业转化品牌生产企业予以三年贴息货款政策。

代转品不仅起到腾笼换乌的效果,而且对地方经济能不受冲击稳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二)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钟表业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必须坚持不懈地开展自主创新,推动技术进步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是企业做强做大的首要战略选择。

要围绕行业发展需求,针对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撑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强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以推动行业发展上一个新台阶。

支持推动发展一批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较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骨干企业。

我国钟表企业在核心技术研发上要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单个企业在资金实力和技术资源上均不具有承担能力。

需要钟表企业在技术开发上相互协作,共同研发,化解风险为最小。

同时,也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钟表行业协会在组织和政策方面加强协调和指导。

鼓励推动“互联网+”与传统钟表企业的结合。

一是及时发现互联网+与钟表产业结合好的企业,立为标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推动有潜力的企业发展成为“互联网+”型企业。

三是推动各地政府建立“互联网+”产业园及孵化器,融合当地资源打造一批具备互联网模式的企业。

四是引进“互联网+”技术,包括定期培训互联网常识,以及对在职员工的再培训等。

五是资源对接,与各大互联网企业建立长期的资讯、帮扶、人才交流等,让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相互交流,进一步合作。

推进我国钟表行业“互联网+”行动的总体思路是,顺应趋势,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推动互联网由钟表电子商务领域向互联网+精密机电协同制造、互联网+可穿戴智能产品开发、互联网+高端定制服务、互联网+钟表维修服务、互联网+跨界微机电产品等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钟表产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

坚持创新和市场需求导向,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大力拓展互联网与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

着力释放精密机械制造潜力和活力;着力做优化存量,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着力做大增量,培育新兴业态,打造新的增长点,提升产业水平。

目前,我行业存在传统企业运用互联网的意识不强和能力不足、互联网企业对传统产业理解不够深入、新业态发展面临体制机制障碍、跨界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等问题,亟待加以解决。

为此,明确十三五期间围绕互联网+的重点行动:

一是互联网+钟表产品创新;二是互联网+精密机电协同制造;三是互联网+可穿戴智能产品开发、四是互联网+全球钟表电子商务。

提出十三五期间推进“互联网+”的五方面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创新驱动,二是夯实发展基础,三是拓展海外合作,四是加强引导支持,五是做好组织实施。

(三)推进品牌发展战略

进一步提升钟表自主品牌建设,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一是强化品牌意识,形成企业内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推动品牌建设的良好氛围,并在资金投入、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加以落实。

二是制定自主品牌发展战略,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经营目标,明确市场定位,选择个性化、差异化的品牌发展模式。

三是增强品牌管理能力,鼓励企业设立品牌管理部门,建立切合实际的品牌管理机制,实施品牌化经营,培育品牌文化,实现品牌增值。

四是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体系,实现知识产权科学布局和有效运用。

五是完善品牌评价方法,建立钟表品牌价值测算指标体系,为提升品牌价值提供指导和支撑。

六是积极开展品牌宣传推广工作,综合运用出版物、网络、移动终端等各类品牌传播渠道,有效提升钟表品牌知名度。

实施名牌战略,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培育名牌,是增强我国钟表产品国际竞争力重要手段。

创建国际知名品牌需经长时间的不懈努力,是个长远的战略目标。

因此,要在行业内选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自主品牌,进行重点培育,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一批世界名牌。

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开展境外商标注册,进行质量管理、环境管理体系和行业认证,设立境外营销机构和售后服务体系等基础性工作,全面提高自主品牌的整体水平。

(四)积极参与国际钟表业的分工合作,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充分利用跨国钟表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研发、营销的各种资源的配置整合契机,继续巩固并逐步延展产业链,尽快进入国际钟表生产链中附加值较大、科技含量高的一环,生产出更具价格竞争力的高技术产品。

发挥自己在制造能力、国内市场销售渠道等方面的相对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与国外钟表企业进行多方面、多形式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一方面共享在合作中获得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在合作中通过对国际市场信息、客户资源、营销渠道等方面的了解,提高自身驾驭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为最终提高自身整体竞争力获得积累。

实现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转移。

(五)优化钟表产品结构

满足国内外市场多层次、差异化需求,不断开发钟表新产品,丰富品种款式,提高产品档次。

一是积极发展高端机械手表,逐步提高复杂多功能机械手表以及采用超薄、超小等特种机心的产品比重,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形象。

二是发展具有运动休闲、时装、保健等多种附加功能的指针式和数显式石英电子表,促进功能集成化和产品智能化。

三是提升机械钟在时钟产品中所占比例,增加和不断完善温湿度、气压等多种显示功能。

四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波授时钟表产品,加大在教育、交通、广电等行业的应用。

(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增强质量责任意识,加强质量管理,促进产品质量升级。

一是提升工艺装备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多工位组合机床等先进、自动化的生产设备,采用数控技术对落后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二是增强零配件的精密加工能力,提高钟表产品可靠性和走时精度,延长使用寿命,降低返修率。

三是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有针对性地采用卓越绩效模式、六西格玛管理、精益生产等质量管理方法,积极推广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和认证,加强钟表行业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能力建设,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四是积极履行质量担保责任,完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七)促进重点区域发展

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避免低档次同质化竞争,塑造市场竞争力强的钟表产业集群和区域品牌。

一是加强区域品牌培育,建设钟表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充分发挥重点区域在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劳动力供给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塑造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具有较高附加值和影响力的钟表区域品牌。

二是继续巩固天津作为传统机械手表制造基地生产规模大、高技术和高技能人才众多的产业基础,发挥其高端机械手表研发和制造能力国内领先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向高附加值产品领域拓展,不断增强品牌知名度。

三是充分发挥广东(深圳)国内知名品牌集聚、产业集中度高、产业链齐全、营销网络完善、商业模式成熟等优势,进一步提升自主品牌的影响力和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

四是立足山东(烟台)日用时钟生产基地的国际地位,扩大在工业用钟、大型建筑用钟及大区域时间同步系统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逐步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品牌效应。

五是完善区域服务体系,加大对钟表产品设计、技术创新、检验检测、商贸物流、融资担保、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六是建立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专业化协作机制,提升配套企业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

五、政策措施

(一)继续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

鼓励钟表企业开展主夹板、游丝、发条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积极支持钟表关键零部件及其高端专用装备技术改造,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

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支持拥有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生产能力、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盈利能力较强的钟表企业申请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按照深化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总体部署,积极推进钟表行业技术创新、研发设计和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钟表中小企业健康成长。

支持钟表产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研究完善高档手表消费税政策。

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钟表企业技术改造、企业并购、海外投资等的信贷支持力度以及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钟表企业上市、发行债券,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二)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加大对钟表企业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加强和完善市场监督,依法维护市场秩序,提高专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相关人员对侵权钟表产品的鉴别能力,开展维权援助工作,营造公平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引导建立钟表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支持建设产业专利池,强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借鉴和推广知识产权保护公约、抵制假冒伪劣产品倡议书等模式,增强企业和消费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三)加强标准化和检测工作

继续加大钟表行业标准化工作力度,加快重要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的制修订,解决部分标准标龄老化的问题。

继续推进钟表销售和维修服务领域的标准研究制定。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增强我国钟表行业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完善钟表行业检验检测体系,提升国内钟表检验检测机构的能力和水平,鼓励检验检测机构对品牌产品进行对比测试。

(四)保障人才队伍建设

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加快建立覆盖行业、地区、企业三个层次的职业培训体系,积极开展新技术应用知识培训,推动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加快引进钟表行业高技术人才、高层管理人才以及品牌管理人才,建立钟表行业专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