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米和米的认识单元说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71024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厘米和米的认识单元说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厘米和米的认识单元说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厘米和米的认识单元说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厘米和米的认识单元说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厘米和米的认识单元说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厘米和米的认识单元说课.docx

《厘米和米的认识单元说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厘米和米的认识单元说课.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厘米和米的认识单元说课.docx

厘米和米的认识单元说课

厘米和米的认识单元说课

一年级数学《厘米,米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

“对厘米、米的认识”这一课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知识的基础。

教材以有趣的故事“阿福的新衣”为素材引起学生思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他们积极地投入探索活动中,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信息窗一,教材介绍学生比较熟悉的尺子,指出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逐步让学生形成对厘米的长度表象。

信息窗二,呈现的是师父和徒弟为阿福做长袍的情境,借助问题“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

”引入对米的认识,在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的过程中,展开对厘米和米进率的学习.这样安排意在让学生主动参与,并通过动手实践体会测量的方法,经历测量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在对一年级上册教材的学习中认识比较了物体的长、短,在本节课上他们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厘米”。

在此之前,学生对长度单位及测量知识的了解均来自生活中一些琐碎的、不系统的经验。

如在游戏中,他们偶尔会用步子或手来测量某些物体的长度,或以某一些物体为参照物来比较一些物体的长度。

少数同学在数学课上利用尺子画直线时会对尺子产生兴趣而进行观察;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长度单位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内容。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让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学会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并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体验,感悟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认知能力,我设计了如下目标:

认知目标:

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认识线段.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并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后的密切联系.

情感与态度目标: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探索中培养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以及互相协作的团结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

建立1厘米和1米的表象,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是:

建立长度表象.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

1、多媒体教学法2、指导法3、讲解法

学法:

自主合作学习法

五、说教学流程

  信息窗一

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为出发点,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

“大家有没有跟妈妈去做过衣服?

你知道吗,做衣服时要”量体裁衣“。

只有有量得准确,做出来的衣服才合体,可是,一个叫阿福的人在做衣服时就发生了一个笑话。

想知道吗?

谁能看看这四幅图,给大家讲一个数学小故事?

是啊,大家看到了阿福很不高兴,小徒弟也很纳闷,这是怎么回事?

谁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联想到用尺子测量认识厘米打下基础。

]

 2、合作探究,认识厘米

  为了让学生认识厘米,感知1厘米的表象,我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

 认识直尺 、认识1厘米、 认识几厘米。

 让学生在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记一记、举一举、想一想中很直观地感知了厘米,认识了尺子。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感知厘米,我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厘米呢?

[设计意图:

学生在热烈的汇报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了学生发现数学、欣赏数学的能力。

]

3、动手操作,培养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再一次让学生动起手来。

设计了用厘米尺量物体长度的环节:

同学们,你能用尺子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吗?

在学生用各种方法画时,我则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重点指导没有0刻度的测量方法。

同学们的方法不尽相同,对于学生的疑问我笑而不答,而是鼓励学生上台展示测量的方法。

通过学生热烈的讨论,得出了不论从哪量,只要数出5个大格就可以。

[设计意图:

突破了难点的同时,有力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观察概括能力。

]

4、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利用课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并反馈。

5、及时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学会了什么?

(2)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通过总结,使学生再次体验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学会观察,善于思考,用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6、拓展作业

回家量一量爸爸妈妈手掌的长度,爸爸妈妈的一拃有多长。

信息窗二

(一)引入

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根据低年级孩子特点,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

师傅和徒弟为阿福做长袍,师傅用尺子量出阿福长袍长1米,徒弟说是100厘米,于是产生了疑问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

从而揭示课题:

米的认识(贴出课题:

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学生从一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

积极的情绪很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

孩子头脑里也留下了米尺长度的初步感知。

(二)实践

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课标》指出“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

”因此,本环节的教学我分三个活动认识“米”、用“米”、比较归纳来进行探究:

1、动手操作认识米—建立“米”的表象

这活动交集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心理学家表明:

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

所以,此活动我的设计是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分四步进行:

(1)看一看:

观察米尺,认识长度单位:

米,学生通过观察数数,深刻得知1米=100厘米。

【贴出1米=100厘米】

(2)量一量:

小组用米尺量一量身体藏着哪些一米长的地方,我会提醒学生米尺要放正,注意对齐刻度,做好标记。

学生会兴高采烈测量出自己的身高、臂长、步长、还发现五个小朋友紧靠一起时腰宽大约是一米左右。

我会及时提醒学生记忆张开臂长大约是一米,为下面的找一找和估一估活动做好参照标准的准备。

(3)找一找:

请学生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大约一米长的物品。

(4)估一估:

几块地砖长大约1米?

几块墙壁瓷片长大约1米?

1米的队伍能站几人?

讲台大约有几米?

学生通过尝试估计比划,体验成功,为下面的学习建立信心。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米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知道厘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米”的空间观念,为估量物体长度意识的培养做好铺垫。

逐一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自然引出用米活动。

2、实践操作用“米”—用米测量常见物体的长度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目标、有计划、有分工的。

依据这一理念,我将“用米”活动分成小组合作进行:

(1)提出小组任务,明确小组分工。

测量物体

测量过程

黑板的长度

①号和②号学生

教室的长度

③号和④号学生

教室的宽度

⑤号和⑥号学生

估量

选择测量工具

实际测量

(2)先请一个小组示范,评价总结归纳测量的方法与测量工具的介绍。

(3)小组共同努力合作完成测量并填写表格。

(4)展示各小组成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团结协作的小组合作中,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学会优化选择测量工具,规范测量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创新,让课堂焕发智慧的生命力。

3、比较归纳—-探究厘米与米的生活应用

这是旧知与新知的衔接点,也是知识建构融合应用的关键点。

所以,此活动我利用多媒体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直观演示、比较厘米与米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

(1)看一看

(2)比一比(3)想一想(4)说一说(5)练一练

这样,把观察、比较、语言表达、练习紧密结合,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空间观念就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并归纳出:

量比较短的物体,常用(厘米)作长度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作长度单位。

这样,长度单位这单元的知识脉络得以清晰建立。

综合练习,巩固提高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以及对教材练习的解读整合,我设计了以下的练习:

【设计意图】题目从易到难,巩固知识要点,提升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学以致用的意识。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灵魂所在,因此我的板书体现了数学知识性和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更好的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五.作业布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