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宗仁PCI讲座笔记第一阶段.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0115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宗仁PCI讲座笔记第一阶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杨宗仁PCI讲座笔记第一阶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杨宗仁PCI讲座笔记第一阶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杨宗仁PCI讲座笔记第一阶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杨宗仁PCI讲座笔记第一阶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杨宗仁PCI讲座笔记第一阶段.docx

《杨宗仁PCI讲座笔记第一阶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宗仁PCI讲座笔记第一阶段.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杨宗仁PCI讲座笔记第一阶段.docx

杨宗仁PCI讲座笔记第一阶段

杨宗仁教授PCI讲座笔记(第一阶段)

    

第一个大部分 文化学习的介绍

   一,需要帮助创造一个融合的社会文化,例如台湾的教育支持,融合教育,都代表了一种对自闭症的开放的,接纳的社会文化环境。

   二,需要和孩子建立关系,也要帮助他跟其他人建立关系。

让他快乐,让他觉得安全,让他喜欢跟人亲近,这样他才能学到东西。

那么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呢?

   1,三种布施

财布施,对他说好话,说他爱听的,给他爱吃的。

法布施,对于孩子的问题行为,教会他正确的处理方式。

例如不能玩玩具孩子就会在地上哭闹,那么要教会他别的方法,“妈妈,我可以再玩一下吗?

”。

教他跟别人互动,跟别人玩。

给他方法。

无畏布施,要给他安全感,别让他害怕和恐惧,例如,在小区里,别逼着他去跟小朋友玩,让他先观察,再决定要不要他去靠近小朋友。

再例如,如果妈妈去上班不告诉他,悄悄走以防止他哭闹,反而会给他很不安全的感觉,他觉得妈妈随时都会消失。

   2,做事情要对孩子有利,例如让他做感觉统和训练,一次500下,你想让他有提高,但是也许他会觉得你在对他不利,那么他就不愿意做。

我们要为他好,也要努力让孩子感受到我们为她好。

让训练活动尽可能游戏化,生活化,才能让孩子接受和喜欢。

对孩子最好的干预方式,就是不断地跟他玩,跟他游戏。

就算是很无聊的游戏,还是要跟他玩得很开心,玩三个小时,甚至五个小时。

   3,要跟孩子长期相处,才能够影响到他。

根据美国的研究,干预要有效果,一个星期要25个小时以上,一天4小时以上。

杨教授的经验,每天5个小时,7个小时甚至10个小时以上的干预。

孩子必须要依附于一个成年人才利于学习,父母要尽可能的抽出时间来跟孩子相处。

   4,要说孩子爱听的话,要理解他的想法,然后转变他的想法,尤其是很多负面的想法。

尊重孩子,随顺而转—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教育原则。

这一点非常重要。

忠言逆耳,因此能听进去的都是圣贤,而孩子显然不是,所以他们不接受是很正常的。

例子:

孩子:

妈妈,我可以吃巧克力吗?

回答A:

不可以,饭后才可以吃。

回答B:

可以,饭后才可以吃。

   孩子一般不能接受第一个回答,而可以接受第二个回答。

这就是用孩子爱听的话来转变他的想法。

但是这并不代表可以让孩子胡作非为。

关于随顺而转,我们的目的并不是顺着他,而是要最终转化他。

这一点很难,需要很高的智慧。

顺着孩子并最终转化他,是最重要的教育原则。

如果不做转变,那么就不是教育。

三:

发展文化学习能力。

   孩子要理解我们的想法和行为,例如见人要打招呼,有人帮忙要说谢谢。

但是这么简单的行为,我们的孩子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很难做到这一点。

这是一种文化(或是社会规则),让孩子能够学习这种文化。

   1,首先要让孩子对人有兴趣。

而我们的孩子往往对电风扇,数字和汽车更有兴趣,对人没有兴趣的孩子很难从人的身上学习。

如何让孩子对人有兴趣?

这是很难的一个部分。

这个部分能够发展起来,也就成功了一半。

普通的孩子进入陌生的房间,首先是看人,去观察人。

这是一种社会性注意,这种注意力几乎是不会中断的,即便在看书和玩游戏,这些孩子还能持续注意周围的人。

我们的孩子很难有这种社会性注意。

我们的孩子具有认知性的注意力,可以玩一个玩具很久,看书看很久。

但是在社会性注意力上不能一直持续。

   2,第二步,要让他了解手势,动作和表情的意图是什么。

很多能力很好的孩子,即便口语能力很好,但是在非口语部分的理解上还是会有问题。

这种困难源于孩子从小对人的兴趣不够高,观察人的时间很少。

而家长没有去弥补这一部分的缺失,或者即便做了,也做得不够。

一个能力要能够维持,需要我们常常去使用,我们的孩子用得不够多,所以能力不高,并且容易失去。

一般的孩子除了吃饭睡觉都在玩,到三岁的时候已经玩了有1万个小时。

如果我们跟孩子玩的时间没有这么长,我们的孩子如何能够跟上普通的孩子呢?

   我们的孩子不能理解语言背后的想法,其实是没有学习一个文化的能力。

我们只有长期的身处一个文化,学习这个文化,才能习得文化语境里的语言意义。

例如,一个老外即便精熟中文,但是也未必理解母老虎是什么意思。

我们即便去美国学了几年,英文也不可能比得上美国人。

我们的孩子不只要学会口语,还要学会背后的文化思考。

文化思考才是我们最终的重点。

教会口语是很好,能够让孩子学会沟通,情绪也能够稳定下来。

但是孩子要需要学会解读语言,动作和表情背后的想法。

例如要能够分清赞赏的笑,嘲笑的不同。

   例:

 一个高功能的,数理能力超强的孩子,在高中课堂上,老师对他说,滚出去,孩子真的会用从地上滚的方式出教室。

就是说即便是很高功能的自闭孩子,也依然难以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

因此这一点是家长需要特别注意的。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可以用旁白去给孩子解释周围人的感觉和想法。

例如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周围的人会做出觉得太吵的表情动作,要教会孩子去认知这些意义。

   这是我们孩子最困难的部分,我们在这个部分介入得再多都不会多,现实是我们在这部分的介入很少,甚至于没有。

此外,我们的孩子叙述能力和说故事的能力不好,不是背故事书中的故事,而是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这来自于孩子的日常观察能力。

3,通过影片观摩和讨论来说明模仿,分享式注意等核心的ZB障碍

   开始的几条视频基本上就是对人的情绪的解读和讨论。

然后通过影片对比一个小学二年级的自闭症孩子和一个6个月婴儿与成年人的互动。

从影片看出来,自闭症孩子很少会向人求助,没有这样的动机。

如果孩子不能产生这样的动机,就很难在社会上生活,因为很多社会互动是互惠性的,具有社会利他性的。

因此我们要教会孩子去求助,同时也要教会我们的孩子去帮助别人,如果都让其他人来帮助和迁就他,就很难建立长期的互惠关系。

例如,最简单的一种对他人的帮助就是展现笑容,别人会得到乐观的情绪,从而愿意与你交往。

而我们的孩子笑得不多。

   影片继续,可以看出六个月的婴儿就能很好的关注人,用眼神与人交流。

而自闭的孩子则更多的关注手中的摇铃。

六个月以内的孩子只能单独关注人或者物品,无法做到同时关注。

一般而言是优先关注人,再关注物品。

六个月以后可以做到同时关注人和物,发展出共同关注。

这一阶段的能力我们的孩子没有发展出来,没有优先关注人,也很少共同关注,这是非常困难的一点。

我们的孩子没有自发的社会性趋向,很少去观察人的行为,听人说话。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兴趣有限,重复刻板,是因为他们没有发展出社会性注意,难以从对人的观察和互动中学到东西,发展广泛的兴趣。

这部分能力的缺失是很少被注意和专门训练的,

   影片继续展示15个月大的孩子如何发展分享式注意。

如果孩子在发展口语之前,没有指的动作,没有吸引人来注意自己,就很难顺利发展口语。

ZB孩子到两三岁还很少有主动指认的能力,这个能力非常重要,一定要教。

我们的孩子拥有这样的能力,但是他们很少用。

通常他们使用的是第一种指认,指出想要什么东西,这是工具性的指认。

第二种就是分享式的指认,想把东西呈现给大人。

这部分是我们的孩子最难的。

注意力的分享,物品的分享,情绪和经验的分享,这些分享从难到易,都需要教。

   影片继续展示指认,一个正常的孩子跟随自己的妈妈,妈妈指向哪里,孩子就会看哪里。

这里有两类的主动性回应,第一是孩子看到,指给大人看。

第二是大人指给孩子,孩子会跟随,做出看的回应。

两种主动性都很重要,都需要教。

如果孩子没有经过手势动作和表情的交流阶段,直接开始有口语,这不是好事情。

如果孩子直接开始蹦一句话,更不是好事情。

这表示孩子的理解能力不好,即便有表达能力,也没有用。

因此手势动作和表情和理解,非常重要。

   影片继续展示孩子与成年人的情绪互动和情感分享。

自闭孩子对人没有情感,源于他们对人没兴趣。

对人的情感分为很多层次,第一个是对主要照顾者的情感,第二是对主要照顾者以外的人的情感。

第二点对于ZB孩子比较困难。

   文化学习,第一是注意和观察他人,第二是主动模仿他人。

正常的孩子从出生的第一天就开始展现出主动模仿的能力了。

在幼儿园我们可以观察到,在自由游戏的时候,小孩子都会自发的模仿对方。

影片展示了两个孩子互动时的自发模仿行为,弟弟无时不刻不再模仿哥哥。

正常的孩子在一个小时里面大约有四十分钟都在模仿。

不仅仅是模仿动作,也模仿声音。

因此他们学习很快,他们通过观察自发的模仿,就自然学会了。

而我们的孩子只有教了才会,不教就不会。

普通孩子还会先引起他人的注意,再发起沟通。

而我们的孩子往往不会。

在我们教孩子的时候,既要治标也要治本。

    三种文化学习。

第一种是模仿学习。

第二种是教学学习,老师教学生回应。

第三种是合作学习,两个人互相学习。

再次强调孩子的模仿能力,从出生就开始具有,并且通过影片展示了一个半月的孩子学习妈妈吐舌头。

如果孩子不出现模仿学习,就很难开始习得。

一般孩子在2岁到3岁都会有语言爆发期,每天通过自发模仿可以学到9个词汇。

为什么以往的研究都认为自闭症无法治愈?

原因之一是干预没有从根做起,做孩子出生以后就缺乏的能力开始做起。

其次是干预不够密集。

因此干预的方向要对,干预的时间要密集。

前述影片里一直模仿哥哥的弟弟,是自闭症,从两岁开始,妈妈进行每天10个小时的干预,一年以后就好了很多,获得了很好的观察和模仿能力。

干预的方式有很多,找一个小朋友跟他玩也是干预。

但是去幼儿园,在大团体的干预效果比小团体要差很多。

孩子在幼儿园里跟其他孩子互动的时间累计起来很短,一天可能不超过半小时。

对于提升孩子的核心能力来说,在大团队里面效果不好,幼儿园能够教会的是基本口语技能,生活自理技能,生活常规例如排队的能力。

但是聊天,自由游戏,分享式注意力都不会进步。

 

四,下午的讲座,介绍一些文化学习基本概念

   每个人的想法都是非常复杂的,其复杂程度甚至超过我们自己对自己的了解和想象。

大脑是非常复杂的系统,每一秒钟都发生大量的神经交互活动。

因此改变我们的孩子是一个很复杂而庞大的工程。

   最好的介入时间是三岁以下,三岁以下的孩子比较容易接受你的想法。

要将孩子缺失的神经因果链建立起来,因此早期干预的效果会比较好,能够更多的影响到神经系统。

1,介绍文化学习里面的社会参照。

   参照是针对人的动作和表情的参照。

大部分关于参照的研究都集中在情绪的参照上情绪是最基本的参照,情绪本身是最重要的。

情绪的来源与人类欲望的满足有密切关系。

首先要教会孩子有正向的情绪,然后要教会孩子学会解读别人的情绪。

   影片展示小米妈妈和小米玩一个情绪解读的互动游戏。

小米通过参照妈妈的表情来找一个物品藏在左边的被子还是右边的杯子。

然后再由小米来做表情让妈妈猜。

然后再来一轮,加难度,增加一个杯子。

杨教授解读小米的翻开杯子确认物品所在位置的小动作,是一种复习性的学习行为:

孩子的每一个行为和动作,都代表孩子的想法,我们要学会分析和解读孩子的每一个行为,才可以去改变他。

1--

(1)社会参照的训练和泛化

   教孩子社会参照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告诉他表情和动作的意义,第二部分是引导他自发的去观察和解读,这部分比较难。

但是有一些训练的方法。

这也是训练如何泛化的问题,他能够在训练中观察人的表情,同时也能够到其他情境中去观察。

这需要我们跨情境,跨活动去训练,并且在生活中不断地泛化并多增加他的生活经验,购物,坐车,参加聚会,都是生活经验。

所谓游戏文化训练,不仅是在游戏中,也在生活文化中不断地训练。

孩子的核心能力发展起来以后,还需要带到小团体,大团体中去做泛化训练。

1--

(2)用影片进一步说明共同关注和想象性游戏

    展示普通儿童在14-18月之间的共同关注能力和想象性游戏。

在想象性游戏上,重要的不是孩子是否有想象性,而是孩子是否会和其他人一起玩想象性游戏。

后者代表了孩子的社会合作能力,这正是自闭孩子的缺陷。

普通孩子(14个月)的想象性游戏,准备三个杯子,倒水给小熊喝,再倒水给妈妈喝。

我们的孩子可能到三岁或者四岁都还没有发展出这个能力。

第一是自己有想象力,第二是和别人一起玩想象力游戏。

两个部分我们的孩子都需要发展出来。

    普通孩子天生就能获得持续性的社会关注。

一般孩子14个月的时候还没有口语,但是口语理解能力很好。

我们的孩子反过来,可以使用口语,但是口语的理解能力很差。

到2-3岁时候可能还没有发展很好的口语理解能力。

这也是ZB孩子社会性能力差的一个重要表现。

我们的孩子在社会性上能够有6个月孩子的程度就很好了,所以孩子的落后超乎我们的想象,需要更多的干预。

如果能够达到1岁的能力,那简直就是非常高了。

   影片中的孩子所玩的游戏,都是跟生活有关的,喝水,吃东西,炒菜,睡觉。

因此我们的游戏也可以从生活中来。

2,情绪调控

    因为能力的局限,我们的孩子往往具有情绪问题。

情绪问题两个类型,第一是退缩型,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无所谓。

第二是过度诠释,错误的解读其他人的动作。

例如,不小心的触碰可能会引发ZB孩子很大的情绪。

因为我们的孩子在意图解读上有困难。

3,心智理论

   根据他人的行为来预测他人的意图。

我们的孩子在这方面是非常弱的。

在情境中进行判断的能力不好。

展示一个关于解读他人想法的测试录像,让孩子扮演一个非自己的角色,并猜测这个角色会如何解决问题。

正常孩子4岁时50%会通过这个测试,80%的孩子在5岁的时候通过。

我们的孩子要通过训练才可以通过,甚至一辈子都不会通过。

   前面提到一个高功能的小学二年级孩子把影片中人物开心的情绪解读为无聊,这个孩子也通过了心智理论中的测试,但是依然不能很好的解读他人的情绪。

因为在训练中缺失了关于情绪解毒的训练,这是此前的训练中犯过的错误。

希望大家能够从基础进行加强。

   训练方式,可以做情绪性的慢动作,让孩子猜测,猜不出来就给他一些开放性的答案,让他选择。

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学会。

同时,在生活中一定要进行泛化,随时随地的给孩子做训练。

同时,也可以在生活中拍摄影片,或者是收集起来,给孩子用来训练。

尽量用生活影片来教授孩子,而不是表演性质的影片。

   展示尴尬地笑的影片。

仅仅是笑,就有开心地笑,尴尬的笑,不得不笑,难过的笑,勉强的笑,嘲讽的笑。

心智理论的训练。

先从简单的动作意图去学习。

例如,口渴想要喝水。

站到人的身边表示想要讲话。

并且用眼神引起对方注意。

例如教孩子想要喝水之前,先看看妈妈有没有空,如果有空,再告诉妈妈。

    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够跟人自由聊天和自由游戏,就毕业了。

能够做到这一步难之又难,需要通过大量的努力才可以做到。

一定要通过训练。

只要训练,不管孩子多大年龄,只要我们的方向和方法正确,孩子都可以进步。

   再借用国外的影片来说明孩子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

第一是眼神注视。

眼神注视很难训练。

六个月大的孩子就知道,妈妈眼睛看着他是想要跟他说话。

如果妈妈说话时不看婴儿,婴儿就会哭,因为他感觉到妈妈不想理他。

   一个著名的实验,六个月大的孩子对妈妈的注视以及不同的表情有什么反应。

显示出孩子能够注意到不同的表情。

所以正常孩子从6个月到3岁,几乎花了1000个小时来观察和解读大人的表情,而我们的孩子则没有。

我们的孩子也许从小就有这些缺失,只是我们不知道,直到孩子1-2岁时候才知道。

影片还展示了5个月孩子如何观察妈妈的一系列动作,打开冰箱,拿东西,喝水。

这是最基本的动作观察和意图预测。

5-6个月的普通孩子就能知道动作意图是什么。

   继续展示一个婴儿和爸爸具有不同的意图时怎么处理,婴儿想爬高,而爸爸不让他爬。

婴儿如何解读不同的意图,并且去处理。

   继续展示三个月大的孩子就开始跟妈妈聊天,原始聊天。

没有口语,但是通过一些依依呀呀的声音跟妈妈聊天。

    回到文化的问题,基本上介绍完了。

基础的能力是,第一阶段发展社会性趋向,去观察他人,参照他人的动作表情。

第二阶段是沟通。

第三阶段是情绪调控。

 

 

第二个大部分 社会性趋向的干预训练

  首先是成功干预的八个基本要素:

   一,家长首先要能观察小孩子的心是怎么运作的,哪些运作得好,哪些运作得不好。

家长要有自己的一套自己的理论和看法,才能持续的有效的干预。

   二,家长要有强烈的使命感,要能够做出牺牲,牺牲工作,时间,娱乐。

美国一对家长对孩子的干预从模仿开始,一天12小时,模仿了几个月。

最终这个孩子治愈了。

   三,要不停的让儿童参与活动。

要继续的跟孩子互动,不停的玩。

但是不要给孩子压力,让他快快乐乐的,自然地在玩的时候就学会东西了

   四家庭和夫妻合作,跟老师合作

   五,要让孩子正常化。

对待他要像对待别的孩子一样,不要因为孩子有一些特殊行为,就不带他出门,不带他到小区里玩,对他和对别的孩子不一样,那么他就真的不一样了。

给孩子积累生活经验很重要。

六带他多走多接触,并且带他到小团体去训练

   七,要善用孩子的优势和兴趣来跟孩子互动,例如孩子很喜欢汽车,不能为觉得他一玩汽车就特别像个自闭症,就把汽车都收起来,可以用汽车来教他很多东西。

表现好的时候多赞美他。

不能仅仅是在表现不好的时候注意他和阻止他。

   八,最后是早介入,4岁以前开始,然后孩子没有智障。

即便孩子有智障,他们也可以进步。

训练还是可以提高他们的智商。

    下面进入社会性趋向干预方法的介绍。

社会性趋向就是愿意跟人玩,主动注意人,主动观察人,主动模仿人的趋向。

这里介绍的只是基础,这个训练不是做一段时间就可以终止,或者是几年就可以终止,而是要持续不断的贯穿在所有的训练中。

社会性趋向最重要,最不容易提升,这是ZB孩子最核心的缺陷。

一,各种情感交流的游戏

     最好是没有玩具,就是两个人一起玩,让他高兴,让他开心。

他才能对人产生兴趣。

一个成功干预的例子,即前面播放过的三岁半ZB弟弟模仿5岁哥哥的影片。

在干预开始的时候,妈妈让哥哥逗ZB弟弟笑,逗笑了有奖品。

然后再让哥哥示范如何都逗弟弟笑。

哥哥为了奖品不折手段,有时候哥哥逗到弟弟笑到把吃的东西都吐出来。

后来弟弟很喜欢哥哥,就一直模仿哥哥的动作。

    挠痒痒是很重要的情感交流游戏,要看孩子是不是喜欢。

如果喜欢,你停止挠痒痒以后他还会继续用眼神表示继续。

一般让孩子开心的游戏,都跟肢体动作有关。

举高,转圈,骑马打仗等等。

   展示骑马游戏的影片,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学会很多东西,第一,跟妈妈玩很有趣,他才会一直找妈妈玩。

第二,角色互换。

第三,假扮性游戏,自己当马。

   对于能力好,年纪大的孩子,当然不需要通过这么幼稚的游戏,可以通过聊天,游玩,下棋等其他的方式来进行情感交流。

做法因人而异,千变万化,出发点是情感交流。

   前面影片提到的三岁半恢复良好,能跟哥哥很好互动的弟弟在一岁和两岁的情况很不好,但是智商没有问题。

2岁开始干预,妈妈认定了互动最重要,认知不重要。

干预时间每天超过10个小时。

到3岁半的时候程度就非常好。

到6岁的时候就更好了。

在干预的第一阶段,妈妈发现哥哥用变化,夸张的声音逗弟弟,弟弟就会笑得很高兴。

说话要简单,动作要夸张,而且要慢,让他有时间反应。

在这个阶段,妈妈的目的,就是让他觉得人是有趣的,互动是有趣的,妈妈和哥哥是有趣的。

这个阶段妈妈做了半年,从2岁到2岁半。

   插入一个8岁开始接受治疗的孩子的情况,很轻,一般人看不出来,但是专业人员能看出。

第一,表情很淡。

ZB的孩子表情比较淡,看孩子是否进步,从表情的丰富性就能做出一些判断。

第二,跟他说话的时候他会听,但是他说话时不看人,还有点困难。

说话声音比较小一点。

对于很典型的自闭症,医生或者专家几分钟就能确定,家长往往还很生气。

只有很高功能或者很多元的才需要花些时间去确认。

   在杨教室的课程里面都是基本的方向的介绍,具体的还需要在实践中,顺着孩子的兴趣去教育他,帮助孩子。

此外,在干预过程中,要用没有压力的方式了解孩子的内心。

要注意,不要让孩子承担压力,压力由家长来承担。

孩子一感受到压力,健康状况会退化,学习会退步。

从孩子的兴趣开始,跟他互动,表情夸张,声音夸张,让孩子注意到自己。

喜欢图形,就给他看图形,教会他各种东西的名字,然后插入互动。

还有孩子喜欢开关灯,就要想办法让孩子的注意力从开关灯回到妈妈身上,开灯的时候妈妈做出特定动作,关灯的时候又做出另一个动作。

孩子就会把兴趣和妈妈连接在一起。

   对于喜欢数字的孩子,妈妈就把数字贴到自己脸上,让孩子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脸上。

带他出门,增加经验,给他解释他所看到的事情,都会对他有帮助。

能让他把兴趣从物品转移到妈妈身上。

这一部分没有公式可套,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兴趣来进入,甚至于没有好点子的时候,可以直接模仿孩子,或是描述他正在做什么。

模仿对于口语表达能力三岁半以下,中低功能的孩子都很有效。

但是功能更高的孩子,可能会对模仿生气。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不喜欢你,跟你互动的经验不好,所以不喜欢你来模仿。

   孩子不回应我们的游戏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没有动机,没有兴趣;第二是他不知道如何和你互动。

我们要提升这两方面的能力。

首先就要提升亲密感,在生活中随时随地的做训练。

   对于家长,建议先有一个暂停工作,先观察和评估孩子,再决定如何跟他互动,然后再跟治疗师联系。

好的治疗师不是主动式的,教孩子认知,而是跟随孩子去互动,增加孩子的互动性。

要记住,不管孩子是不是自闭症,跟他玩总是对的。

第二天讲座开始的问题解答部分:

1,孩子的智商和自闭如何判断?

   2-3岁的孩子很难测智商,从他的语言,认知,游戏来观察可以看出智商。

例如,是否有口语,是否能以一定的创意来玩游戏。

   自闭常伴有智商低下,但是高智商的比例越来越高。

自闭最主要是缺乏社会性趋向。

2,自闭症病因?

   跟基因有密切关系。

主要通过同卵双胞胎的研究,家族里面的自闭谱系倾向,弱智或是情绪障碍,得自闭症的比例较高。

   同时,自闭症是多成因多因素导致的。

很难分清是哪些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如果第一胎是自闭症,第二胎也是自闭的可能性是5%-10%。

高出普通的概率5-10倍。

是否冒这个风险,要自己做决定。

3,退化型自闭症是怎么回事?

  确实有一部分孩子是退化型。

有种种可能,第一是大脑发生了病变;第二是环境的一些污染,第三个他本来就有点状况,但是小时候很轻微,看不出来。

到了1岁多的时候就会交流越来越少,因此会退化。

4,因为自闭是多因素,因此要多方面提高孩子的整体情况

谈到环境污染,认为饮食很重要,素食比肉食要更好。

肉食的毒素较高。

  也建议多给孩子做运动,走路,游泳,打球,都很好。

  要让孩子睡好。

早睡早起。

  要吃健康的食物。

有一部分ZB孩子需要禁食。

孩子出现入睡困难,多动,自我刺激,都跟身体状况有关。

巧克力,冰激凌,油炸食物,高糖分食物,建议不吃。

一般而言,牛奶,蛋和麦类都不能吃。

Gluten过敏。

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要禁食,但是有一半的孩子禁食会有用。

大便不正常的孩子,大多有问题。

正常的大便至少一天一次。

宿便对身体很不好,会产生毒素。

对于便秘的孩子,多运动,多吃蔬菜水果,补充一点维他命B6和B12。

排毒疗法是很专业的,孩子是否适应很难说,要慎重。

但是可以尽量的通过自然排毒,小便,大便还有出汗都是自然排毒的途径。

都可以改善孩子的免疫系统。

   杨教授本人完全不吃肉,蛋和奶。

但是他觉得身体依然很健康。

断食疗法也是很好的排毒疗法。

(补充:

关于断食疗法,张蕙兰的《瑜伽—气功和冥想》里面有详细的介绍,可以参考)

尽可能吃有机食物。

有机食物是通过认证的

家长跟孩子一起执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家长健康了,孩子才有希望。

 

二具体的介入方式

每一个孩子都有方法去介入和交流,只是我们没有找到。

1.模仿

    模仿对于口语表达能力三岁半以下,中低功能的孩子都很有效。

但是功能更高的孩子,可能会对模仿生气。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不喜欢你,跟你互动的经验不好,所以不喜欢你来模仿。

此外,有一种反对模仿的声音认为,对于一些自我刺激行为,如果还去模仿的话,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