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气温和降水2 最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176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气温和降水2 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地理气温和降水2 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地理气温和降水2 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地理气温和降水2 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地理气温和降水2 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气温和降水2 最新.docx

《初中地理气温和降水2 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气温和降水2 最新.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气温和降水2 最新.docx

初中地理气温和降水2最新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运用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了解我国的地表景观和农业类型的差异。

【教学目标】

1.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城市降水量柱状图,概括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特点。

(重点)

2.运用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

(难点)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读图法、绘图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1、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2、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3、指图说出我国温度带的分布。

思考:

我校所在地,一年四季的降水状况一样吗?

与海南省的某所学校降水多少状况是否一样?

那么,我国的降水的分布情况怎样?

降水的时间和空间是否一样?

学生思考回顾,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分布。

然后结合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感受,去思考问题,让学生感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知识回顾,温故而知新。

让学生带着的问题走进课堂,凸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观察

思考

 

我们知道生活中家乡的四季降水是不一样的,那么哪个季节降水较多呢?

1、观察“乌鲁木齐、兰州、武汉、台北降水量柱状图”:

(1)、四城市平均降水量超过100毫米的有哪些月份?

(2)、从时间上看说明:

我国大多数地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秋季节;南方雨季长,降水多,北方雨季短,降水少。

2、观察“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我们的家乡降水量大约为多少毫米?

友情提示:

分层设色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降水量范围。

从空间上看我国降水量的规律:

我国年降水量东部多于西部,南方多于北方;分布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

西北内陆递减。

观察与思考:

(生活在线)

夏季降水最多。

观察与发现:

武汉:

4~8月份;

台北:

2~10月份。

 

学生思考回答:

颜色越深,说明降水量越大。

学生读图观察并思考。

学生家乡降水量的范围大约在400mm~800mm之间。

 

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思考与动手描图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归纳理解能力。

 

观察

描绘

 

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描绘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说出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学生读图观察,动手描绘图,总结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

秦岭(山脉)—淮海(河流)并延伸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通过观察动手描绘,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追问

探索

 

追问疑惑1:

为什么我们的家乡在夏季同样的季节有的年份降水多,有的年份降水少呢?

让学生先观察“北京1951~2000年降水量变化曲线图”,说一说你的发现。

从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来看:

有的年份变化大,有的年份变化小,年际变化大。

追问疑惑2:

“说一说”北京降水量年际变化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教师继续启发学生,再观察我们家乡的地表景观和农业类型与南方是否一样?

说一说你的发现。

为什么不一样?

学生观察发现:

北京的降水量1959年最多、1965年最少。

 

学生分组讨论,畅所欲言思考分析:

降水较多时容易造成洪涝灾害;降水非常少时容易造成旱灾。

 

学生分析回答:

不一样,降水量的多少决定的。

通过追问、探索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分步诱导,层层递进,适时补充,激活思维,开阔视野。

学生通过读图,真正学会从图上提取信息。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达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承转过渡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和蒸发量不同,反映出的干湿状况也不同,决定了它们地表的自然景观、农业的发展类型也不同。

根据干湿状况我国分为哪些干湿地区?

观察

描绘

干湿

读“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找出我国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并描绘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

观察与发现:

它们之间的分界线大致与多少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一致?

生活在线:

我们的家乡枣庄属于哪一干湿地区?

学生动手描绘图,找出四大干湿地区的位置及名称;

观察并发现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是800毫米、400毫米和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我们的家乡位于半湿润地区。

通过观察动手描图,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知识迁移能力提升。

探究

实践

 

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与合作:

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哪条等降水量线?

哪条等温线?

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

大致通过什么东西走向山脉和什么东西流向河流?

探究与实践:

我们家乡枣庄的降水状况及气候对农业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友情提示:

(干湿地区位于半湿润区;温度带位于暖温带;农业类型以旱地为主的耕地,主要的农作物有冬小麦、玉米、花生、棉花等,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思考回答:

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经过:

秦岭—淮河一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1月0℃等温线、温度带中的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学生分组探究合作,思考回答: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多鼓励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和学习积极性。

能力提升知识迁移,学以致用,体现理论联系实际。

游戏抢答

 

教师把学生分为男女生两组进行抢答游戏,看男女生谁的表现好,对知识掌握的牢。

指图说出不同的地形区及它的对应的干湿地区。

学生动脑思考回答问题。

以合作与竞争的形式进行,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

做游戏强化学生对干湿地区的认识。

收获平台

 

我的收获:

“想一想”: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一起来分享一下。

学生总结并回答本节课

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强化记忆。

板书设计:

(建构知识体系,明确重难点。

提升地理学习效率和兴趣。

空间分布规律:

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时空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

降变化时间分布规律:

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水年际变化大

划分依据:

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干湿地区

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当堂达标】

1、将下列地区与它们所属的干湿地区和植被类型用直线连起来

①长江中下游平原A半湿润地区

(1)森林

②河中下游平原B湿润地区

(2)森林、草原

③塔里木盆地C半干旱地区(3)荒漠

④天山山麓D干旱地区(4)草原

2、判断题:

(1)、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地区全部为半湿润区。

()

(2)、我们的首都北京位于半湿润区。

()

(3)、我国海南省全部位于湿润区。

()

(4)、东北平原位于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

3、我国各地气候差别很大,读下图回答问题:

⑴甲、乙两地中1月气温低于0℃的是_________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___地。

⑵甲、乙两地中降水季节分配不均的是____地,年降水总量比较多的是_____地。

⑶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

A、各月降水都很多

B、各月降水都很少

C、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

D、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冬季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学习,本节知识内容来源与生活,所以学生对降水知识容易理解与接受,真正做到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

本课教学设计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一是教学设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创设情景,提出的问题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带着的问题走进课堂;分析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对农业的影响,也是结合我们的生活来学习与理解,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从而达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目的。

二是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参与活动。

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把时间充分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与合作;通过观察、思考、追问、探索及学生动手绘图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去探索与认识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