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经验成果材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8161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改经验成果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改经验成果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改经验成果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课改经验成果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课改经验成果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改经验成果材料.docx

《课改经验成果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改经验成果材料.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改经验成果材料.docx

课改经验成果材料

课改经验成果材料---综合实践活动及校本课程开发:

__<<我可爱的家乡>>案例分析

介休实验小学伦立峰

活动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工农业生产、旅游等方面的知识。

活动中,在学生了解家乡各方面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歌颂家乡、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合作精神等。

案例描述:

家乡这个词对于小学生来说似乎十分熟悉,而对自己的家乡他们又了解多少呢?

因此,通过结合校本课程,制作介绍家乡、宣传家乡的版报、手抄报以及写一些关于家乡的文章,让学生对家乡的各方面信息作一深入了解,感受自己家乡的不俗魅力,激发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等方面的能力。

首先,向学生明确本次活动的目标,设计制作“我可爱的家乡”的手抄报,介绍宣传我们的家乡特色,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我们脚下这片美丽的土地。

明确目标之后,为了能够更好地制作好,让孩子们首先通过各种方式,比如上网,翻阅书籍,向对我们家乡有深刻了解的长辈们了解家乡的历史.

接着,资料搜集。

把所需要的一些文字内容和图片资料,主要包括我们家乡的历史文化、工农业生产和旅游景点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根据搜集到的内容,经集体讨论,最后结合校本课程,决定这次手抄报的主题就叫“我可爱的家乡”,可以从家乡的概况、悠久历史、旅游景点、工业生产、农业生产、教育等方面来设计。

下来同学们认真处理好各类资料,开始制作手抄报。

手抄报完成后,再由班级进行审定,以教室板报形式出现,以相互交流欣赏,并请相关老师及有关人士提出建议。

最后同学们通过这次活动把所了解到的关于家乡的内容再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及更多的人全面了解家乡的信息,再一次亲身感受一下家乡的可爱之处,享受成功的喜悦。

展示之后,再进行评议。

最后,进行该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

让学生谈谈参加此次活动的体会和感受,总结活动中的经验以及不足等,为下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作准备。

学生收获:

学生一:

原来我觉得家乡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通过这次活动,特别是从我亲手搜集到的许多资料中,发现我的家乡真不一般,我为自己的家乡而自豪。

学生二:

通过这次制作手抄报,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以及搜集整理的能力,看到自己的作品,真不敢想象是自己亲手完成的.

学生三:

我觉得我的家乡太可爱了,通过这次活动,我翻阅了好多书籍资料,爸爸妈妈看到我写的文章都非常惊讶,没想到我对家乡有这么深刻的了解,我感到很自豪.

活动反思:

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谁不爱自己的家乡?

通过这次活动旨在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想方设法搜集家乡的资料,深入了解家乡,感受家乡这闻名于世的“三贤故里”的魅力。

在活动中,学生是在收集、整理、不断完善、然后精心制作中完成的,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合作动手能力等。

活动中,学生身上体现出的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浓厚兴趣和不懈的积极探索精神,让我十分欣慰,也坚定了我今后继续开展此类活动的信心。

依托校本课程资源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日期:

2009-08-25]

来源:

温岭市大溪小学 作者:

江军波

[字体:

大中小]

【内容提要】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设置的课程,需要教师根据学生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发课程内容。

基于此,本文就以“依托校本课程资源,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入手,从“依校本课程,贴近生活确定主题”、“延校本课程,学科整合策略研究”、“融校本课程,立足实践开展活动”、“倡校本课程,回归生活多元评价”四大版块,详细剖析校本课程对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促进作用,走出了一条富有乡土气息的综合实践活动之路。

【关键词】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整合生活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设置的课程,被称为本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甚至有的专家称,如果没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就没有真正走进新课程。

然而,综合实践活动没有传统的教材为依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根据社区环境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实际,开发课程内容。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依托校本课程资源,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成了一个好的出路。

一、依校本课程,贴近生活确定主题

要想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设计,首先要明确的是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要遵循的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要基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直接体验来设计和实施相关活动,这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根本标志。

而校本课程《我是大溪人》书中内容或缅怀乡贤,或再现大溪古老风俗民情,或介绍名优土特,或抒写优美山水风光,或绘画大溪改革轨迹、或褒美经济探潮勇士,这就为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直接生活经验,挖掘和利用我校潜在资源的有效措施,建构一个更贴近学生真实世界的课程领域提供了保障。

1、着眼生活

着眼生活的原则是指学生确立的课题应该是来源于他们生活中所发生的真实的事件,引导学生从校本课程中选取探究问题或课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到真实的世界进行各种体验,灵活地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

只有着眼于生活,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去活动、体验乃至创造,才能享受探究的乐趣,生活的愉悦。

像淘螺蛳、打水漂、摘乌饭脑、做“乌饭麻糍”、种蓖麻、养蚕、做蛎灰糕、做草编,“弹棉花”等等这些都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辛勤劳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实地体验生活而成功的。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同时,关爱他人、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也得到了培养。

2、尊重自主

尊重学生自主性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己选择学生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成果呈现方式。

活动主题的选择应与学生生理、心理协调,具有新奇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践性。

教材三年级《生活因路而生动》一课讲述了路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大溪的古今变化,感受大溪的文化。

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设计了“感受大溪新变化”的主题活动,让学生根据身边的发现确定小主题,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体现大溪的新变化。

这样的设计有了校本课程的依托,也符合学生的特点,“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学生兴致盎然,活动顺利实践,成果五彩缤纷。

3、立足特色

对于任何一所学校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其学校文化的有机构成,集中体现了学校的特色,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立足于学生的特色和反映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

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发展目标,确定活动主题,完善发展措施这才是有效途径。

泽国锦园的书香童年,三星小学的科技创新,新河小学的生物启蒙,松门小学的手工艺术在市内闻名遐迩。

大溪小学的校本课程、素质银行、人本评优也颇具特色。

利用这些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资源,认真分析后制定出来的活动主题,将是独树一帜,自成一家的!

综合实践活动只有基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直接体验来设计和实施相关活动,学生才会对综合实践活动倾注全部的热情,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二、延校本课程,学科整合策略研究

《我是大溪人》校本课程内容由“乡土文化、社会热点、人与自然、村镇建设、农业水利、商贸工业”等六大领域中相应的资源构成,每个单元内容以“图文欣赏——活动提示——素材链接——交流互动”四块组成,每“块”内容都用有趣的“动物卡通形象”加上几句亲切的人性化导语作标记,以此来把每篇课文的几个部分隐性地分开。

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本身具有综合性。

以融合的方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指定要素,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融合为一个整体,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基本要求。

在实施过程中,如何将单一的活动变为综合,将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和整合,开展活泼多样的交流活动,顺利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1、课堂拓展式

以教材为依托,把生活中丰富的学习资源与教材相结合,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延伸,开阔学生视野。

在教学中,我们以校本课程《我是大溪人》为蓝本,根据所要着力教学的“内核”——单元主题教学,将地方文化、社会生活中与之相关联并适合学生需要的活生生的内容作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以此打开实践的大门。

如《谢铎上小学的故事》一课,要求了解谢铎家乡的美丽景色,收集谢铎等名人流传下来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谢铎的好学精神。

我们以此为基点,开展了“走进谢铎”的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网络学习,搜集资料,学生纷纷找到《桃夏谢祭酒出世》、《谢祭酒咏半月》、《谢祭酒请太子吃“烂子麻”》、《谢祭酒一笔勾掉半江西》等资料。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全方位了解大溪名人,丰富了语文底蕴,提高了思想品位。

2、主题探究式

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基于校本课程的主题探究式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运用和整合不同学科领域的内容,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它是由校本课程、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

内容的整合应以四大指定要素其中任一要素为核心主题,拖带其他三个要素来达到融合。

如《春游仰天湖》主题活动中,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切入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从欣赏仰天湖的美丽景色,到享受人和自然的和谐之美,从小树立生态意识,再到调查开发家乡,建设家乡的设想,以及仰天湖信息的搜集,剖析她所带来的民间效益和推广价值,使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获得自然的融合。

3、学科渗透式

综合实践活动各内容领域的整合还可以采用向学科渗透式的方法进行,所谓学科渗透式,即对每一个活动主题,向学科延伸,从而打破僵化的学科框架,软化学科体系,挖掘小主题。

如《走进大溪中心菜场》主题活动中,向语文学科渗透的有:

学生能多方面收集整理资料信息,能写调查报告,参观访问记等;向数学学科渗透的有统计分析制表等;向艺术学科渗透的有掌握美工绘画有关知识,并动手实践;向历史学科渗透的有了解菜场的历史以及搬迁情况等等。

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将重心放在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研究方法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探索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4、活动切入式

活动切入式的整合方法,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倡导学习多样化的活动方式的理念。

在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要求每一个活动尽可能采取各种考察调查活动、观察活动、设计活动、实验活动,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达到各要素之间的整合。

如“培育蓖麻王”体验教育实践活动中,队员们分种选地、下种出土、施肥护理、开花收获,这其间凝聚了他们多少的喜怒哀乐,包含了他们的酸甜苦辣。

作为活动切入式的探究,是以课文《种蓖麻》为基点,运用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又涵盖了自然科学的方法,同时又渗透了劳动与技术的方法。

其实,学科整合的研究策略还很多,生活拓展式、综合实践式,以信息技术手段与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相整合的形式,学科教学中生活化问题与应用性问题的延伸研究等等。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的整合必须整体计划,合理调控,积极地拓展学科领域,以推动综合实践活动的纵向发展。

三、融校本课程,立足实践开展活动

在主题活动实施阶段,要让学生在生动的、具体的、综合的自然情境、社会情境和教育情境中亲历、实践、体验和发展。

而作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充分发挥主体性、能动性,督促学生落实活动方案,立足实践,计划有序地开展活动,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1、理性思考,进行方法指导

由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出现了大量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也就涉及到一些实践方法与技能的问题。

因此在活动开展阶段,教师要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方法与技术的培训,例如,如何利用工具书(如索引、文摘等),如何使用视听媒体,一个完整的调查步骤应该怎么设计,一个规范的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是怎样的,如何对资料整理分析等等,以帮助学生解决在不确定环境中解决问题的准备。

《见怪不怪 其怪自败》主题活动中,学生对于“蚕只吃桑叶吗?

含有桑叶气味的食物呢?

”这个问题特别有兴趣,为了弄清事实,养蚕爱好者建立“研究委员会”,进行科学实践。

那么,这项活动分几步进行;研究提纲怎样撰写;谁负责配料,比例多少;谁负责记录活动场景,需要拍照,应该怎样使用相机;调查报名如何撰写等等。

如果教师对于这些问题有所指导,就会大大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与规范性。

2、关注全程,提供资料支持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尤其是进行研究性学习,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

学生由于受年龄、知识经验、物质条件等限制,可能会遇到困难,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支持,如提供一些图书分类情况,或向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网址、书目,规定查找范围,这样可节约时间,提高活动效率。

作为校本类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更就提供全方位、多方面、宽视野的本土化的资料,如大溪政府网、大溪小学网、《大溪镇志》、《大溪宣传》、《大溪民间故事选》、《方山诗社》等等,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网上查阅、阅读有关书籍等形式,进一步了解了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立于斯的家乡。

3、整合课题,挖掘文化资源

充分发挥校本课题的领军作用,引导教师把实际工作和教育科研结合起来,发挥调控与指导作用,重视研究自身的孵化作用,“把教育科研作为学校特色建设的先导工程”,整合《〈我是大溪人〉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策略研究》、《小学“爱乡亲长”主题式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利用地域特色开展农村小学语文小专题学习的研究》等课题,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学校的传统优势出发,把广阔的本土文化背景视为培植、建设学校特色的肥沃土壤,充分挖掘,科学利用,使它为学校特色建设服务。

我们把校本课程资源整合成“六大领域”:

乡土文化、社会热点、人与自然、村镇建设、农业水利、商贸工业。

师生依托文化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实践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将以主题和单元板块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贴近学生生活,尊重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拓展学生的兴趣。

4、规范管理,真实记录生活

为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学校必须规范管理,构建必要的保障机制,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设制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每周必修3课时,按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需要,可以定在某一天,也可以某一天单独一节课,还可以系列周活动,集中时间调换课次,保证时间到位。

在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可能的手段,如日记、录音、绘画、摄影等,及时记载活动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同时,还应该对文本材料、音像制品、实物进行保存,因为这些原始资料,即是活动过程的真实记录,又为总结寻求规律、得出结论、撰写各种调查报告提供重要依据。

我校曾获台州市综合性学习小学组唯一的一等奖的《养蚕》的调查报告,成功的一大秘诀即是严格规范的管理,采用“活动日记”的形式,真实地记录生活,向我们展示了涂了桑叶汁的青菜叶、莴苣叶也是蚕的美味佳肴的具体过程。

四、倡校本课程,回归生活多元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基于这些特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有着独特的评价理念和目标。

1、立足兴趣,实现三维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是体现学生主体的自主学习,在客观上要求由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决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学生只有对自己研究的主题感兴趣的基础上才能在活动过程中保持浓厚的兴趣。

因此,评价学生,要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

同时,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学习体现学生综合知识、自主探究、情感趋向的特征,应突出三维评价,评价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态度、亲身参加实践体验、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等等。

还是在“培育蓖麻王”体验教育实践活动中,我班一学生作品在联评中获得极高赞誉——《蓖麻情》一文,道出了在实践中尝到的酸甜苦辣,学到的生物知识,体味到的科学奥秘,以及与自然灾害作斗争顽强意志的磨练,尤其对亲眼看到自己辛勤劳动获得的果实——“苏洪8号”蓖麻良种向祖国献宝,感到无比自豪。

我想,这就是最质朴最真实的综合实践活动所带来的无穷乐趣吧!

2、立足实践,加强过程评价

注重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评价,重视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作用,对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寻找资料的积极性、作业的完成率、目标的达成度、知识的获得量等方面进行过程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也应从学生获得了宝贵经验的角度视之为重要成果,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其体验成功的情境。

3、立足主体,突出多元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社会交往的多元方式。

不仅允许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表现自己所学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彩。

根据所选主题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考核,考核形式多样化,可以是知识竞赛的形式,也可以是作品展示的形式,还可以是节目汇报的形式,总之应根据学生年龄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评价考核形式,表扬先进,鼓励后进,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快乐。

校本课程是教师、学生、校外人士共同参与的课程,为保证评价的客观性,我们采用全方位、立体化的多元评价,评价者要尽量使用家长、学生及一般人能理解的语言描述学生的表现,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4、立足教学,关注统整评价

评价作为教师促进教学的手段,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指导上的改善。

综合实践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进行中去。

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等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提供对校本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于教学。

这样,才更有利于校本课程的修订完善,走向“实践——开发——反思——改进”的实践之路。

萧伯纳说过:

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当我们交换之后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当我们交换之后每人就会有两种思想。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坚持,就有奇迹。

依托校本课程资源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给学校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创造活力,树立了学校的品牌,办学特色展露无遗;依托校本课程资源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究发展的广阔天地,使他们在驻足栖息的“伊甸园”中纵横驰骋,激情飞扬;依托校本课程资源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更给活动本身注入了一剂强心活水,使综合实践活动大有可为,光芒四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郭,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廷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姜平.体验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4]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刘道溶.综合实践新课程课堂案例.广州:

广西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洪振华.东方快餐——综合实践活动指南活动方案.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

[7]温岭市大溪小学制订.校本课程《我是大溪人》教学指导纲要(试用),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