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炉堂连体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5634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炉堂连体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火炉堂连体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火炉堂连体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火炉堂连体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火炉堂连体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火炉堂连体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

《火炉堂连体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炉堂连体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火炉堂连体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

火炉堂连体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火炉堂连体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火炉堂隧道是整体式单向行车双车道连体隧道,桩号为K133+966~K134+621,隧道长655米,设计时速80km/h,隧道穿越低山丘陵,山体坡较陡,植被茂盛,隧道进口处明洞长5米,出口处明洞长5米,进口处II类围岩长26米,III类围岩长31米,出口处II类围岩长89米,III类围岩长120米,隧道Ⅳ类围岩长406米,隧道围岩为晶屑凝灰岩,稳定性差,岩石裂隙较发育,围岩质量较差。

二、施工计划

1、火炉堂隧道施工总工期为20个月。

2、具体安排

(1)出洞口施工:

2005年5月1日~2005年5月20日。

(2)进洞口施工:

2005年6月1日~2005年6月20日。

(3)中导洞开挖、支护:

2005年5月21日~2005年9月1日。

(4)中隔墙C25泵送砼浇筑:

2005年9月2日~2005年12月1日。

(5)正洞开挖:

2005年11月1日~2006年4月25日。

(6)正洞初期支护:

2005年11月3日~2006年4月27日。

(7)正洞衬砌:

2006年1月10日~2006年6月20日。

(8)洞内三沟:

2006年2月15日~2006年7月20日。

(9)洞内装饰:

2006年6月15日~2006年9月15日。

(10)洞内路面:

2006年7月10日~2006年10月15日。

(11)出洞口洞门安砌:

2006年9月5日~2006年11月10日。

(12)进洞口洞门安砌:

2006年10月1日~2006年11月31日。

(13)出洞口洞顶回填:

2006年11月1日~2006年12月20日。

(14)进洞口洞顶回填:

2006年12月10日~2006年12月20日

详细请见《火炉堂隧道施工计划进度表》

三、施工平面布置

根据本工程施工总体计划的安排,结合本工程的施工安排,拟作如下施工总体平面布置。

1、驻地布置

为了便于对火炉堂隧道的管理,设立火炉堂隧道施工工区;工区技术室设在火炉堂隧道出口右侧,租用民房。

工人在离隧道500米的民房里居住。

材料仓设在K134+650右侧50m临时征地2.5亩。

2、施工便道

根据实际地形分布及现场的交通情况,白塔镇路小线简易公路经过火炉堂连体隧道出洞口K134+650,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3、电力设施

计划在K134+580的右线右侧约50m处,设560KVA变压器一台,配125KW柴油发电机1台,供隧道出口端的施工用电。

进口端拟在K133+400处从桥梁施工队用电处接380V/220V三相四线至洞口,同时配125KW柴油发电机1台,供隧道进口端的施工用电。

4、拌和场地

在火炉堂隧道右线进出洞口设砼拌和站各一处,拌和站采用二台S750强制式砼拌和机,供料系统采用一套带电脑计量系统3斗式供料系统供火炉堂隧道衬砌砼拌和用,并在靠洞口处安设混凝土输送泵;采用二台350型拌和机设在K134+650右侧15米处供隧道喷射砼拌和用。

四、各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施工顺序

1、施工方案

火炉堂隧道为连体隧道,长为655米,隧道按新奥法原则组织施工,主要工序采用机械化作业,本工程组织二个施工作业班。

一个施工作业班从隧道进口向出口掘进,另一个作业班从出口向进口掘进,采取双向掘进。

掘进时先进行中导洞的施作,中导洞贯通后进行中隔墙的浇筑,正洞先施作左洞,后施作右洞,两个施工作业班四个作业面,每个作业面之间的纵向距离不少于30m,由于本隧道双向掘进作业面都为下坡,在隧道施工中尽可能做好排水工作。

本隧道开工前首先做好全员培训和考核。

准备好应备的机械、设备及物资,配备有经验的技术干部和技术工人。

计划投入的机械设备有:

空压机2台,门架式台车2台,装载机2台,砼喷射机2台,风镐若干,钢模衬砌台车1台,砼输送泵1台,强制式砼拌和机1台,砼拌和机1台,电子计量配料机1套,电焊机2台,压浆机2台,钢筋弯曲机1台,砂浆搅拌机2台,PC200挖掘机2台,运输汽车8辆。

计划投入的施工人员有:

技术管理人员8人,自检人员5人,①进口端开挖作业施工队47人,其中钻孔含锚杆施作人员10人、喷砼作业人员14人、出渣8人、装药爆破人员10人、其他5人。

砼衬砌作业线29人,其中防水层铺设8人、砼搅拌站7人、砼车送泵4人、衬砌台车操作10人。

②出口端开挖作业队62人,其中钻孔施工人员10人、装药爆破工10人、喷砼作业人员14人、喷射作业14人、出渣8人、其他5人。

出口端不配砼衬砌作业线施工人员。

2、施工方法

A)、隧道开挖前施工准备

a)进洞前必须将洞顶截水沟施工完毕。

b)制备10~15榀钢架。

c)备部分锚杆及喷砼材料,试喷检查机械设备。

d)为争取工期,应尽早完成洞口仰边坡开挖及支护。

B)、围岩开挖

火炉堂隧道开挖施工在出口端打开施工作业面。

先进行中导洞的开挖,在中导洞开挖完Ⅱ、Ⅲ类围岩进入Ⅳ类围岩20m,即开挖到207m时在里程K134+424处暂停开挖,进行明洞5m中隔墙浇筑(伸入暗洞3m),待中隔墙混凝土达到了一定强度后,进行左右正洞护拱及管棚施工。

同时为加快施工进度及提早贯通中导洞,为左右正洞开挖排水提供条件,计划于左洞开挖一15m的侧壁导坑,垂直于K134+419处开挖横通道进入中导坑。

从而形成两个工作面,一是出口左右正洞及大管棚施工、明洞衬砌,二是继续向前推进中导洞开挖,计划将此645m的中导洞在120天内贯通。

详细方法如下:

(A)、中导坑的开挖施工

1)导坑Ⅱ类围岩开挖在进出口端因围岩质量和稳定性很差,岩石裂缝较发育,为确保施工安全,在开挖施工前采用超前小导管进行支护。

为了能够保证装载机的转弯和运输车辆的正常运行,计划中导坑每开挖30~50m开挖一断面面积为12㎡左右,深度为4m的倒车洞。

2)中导坑Ⅲ类围岩开挖为了避免大范围扰动围岩,采用上下导坑开挖方法,两者相距30m以内,并要求支护紧跟开挖,出渣还是采用倒车洞的方法。

3)中导坑Ⅳ类围岩开挖采用全断面开挖全断面支护,出渣方法同Ⅲ类围岩施工。

(B)正洞开挖施工

1)进出口108×6mm管棚护拱施工,测量放样。

18#工字钢拱架加工安装,Φ127×4mm孔口管定位,间距为40cm,护拱立模、C25砼浇筑,搭设108×6mm管棚钻孔工作台、钻机就位试车、钻孔、清孔。

108钢管加工钻孔,孔距为30cm,孔位呈梅花形设置,钢管接头丝扣连接加工,丝扣长度为15cm,钢管顶进,钢管接头应错开100cm,注浆,注浆终压为20MPa。

K134+549~+843段II类围岩,长度为66m,管棚施工采用工作室施工钻孔顶进,工作室长度视实际情况而定,工作室用同级砼回填。

2)Ⅱ类围岩开挖(详见开挖步骤图)根据埋深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

在埋深较浅的出口端右洞开挖见图2a:

开挖Ⅰ部时,随紧跟支护14#工字钢B单元和A单元,当Ⅰ部进尺达6m左右时,回头开挖Ⅱ部,Ⅱ部和Ⅰ部开挖相距在3m左右,并保持此距离向前开挖。

当开挖到围岩状况较好地段时,可改为上下导坑法,即图2b所示法开挖。

埋深较深的出口端左洞开挖因内部结构相对稍好,可以先进行上部开挖至设计轮廓并进行工字钢A单元和B单元的支护(见图2b)。

当围岩结构为Ⅱ类稍好时,可将Ⅱ部和Ⅲ部同时开挖,否则,按图示开挖。

根据隧道出口端山体走向表明,全遂处于偏压状态,因此正洞开挖宜先开挖左洞,后开挖右洞。

左右洞必须错开施工,错开距离不少于30米。

上导坑出渣在前6m时,以人力胶轮车卸至洞口,以洞渣填筑至铲车可以进洞时(侧卸铲车)可用汽车出渣。

3)Ⅲ类围岩开挖采用上下导坑开挖法施工。

围岩呈松散结构时,改为下部抗槽三步开挖。

支护紧跟掌子面。

4)Ⅳ类围岩开挖采用全断面开挖。

《眼孔布置图附》后。

(C)各类围岩光面爆破设计

光面爆破施工总工艺流程是:

依据掌子面的地质情况、各类围岩类别,选定爆破方案——据爆破设计放线部眼——凿岩车钻眼——(按规程领取加工爆破火药)装药——工程设备退场——起爆——排烟——核查爆破效果——修正爆破设计——进入下道工序。

(1)Ⅱ类围岩减轻地震动控制爆破设计

Ⅱ类围岩的爆破设计,因考虑到围岩受浅埋、覆盖层表土为强风化岩部分,特别是隧道出口端处,岩石裂隙发育,有一产壮120°∠80°的断层。

断层带斜穿过左、右洞,围岩质量很差,况且偏压现象,另则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

因而,对Ⅱ类围岩的爆破设计,先采取参照Ⅲ类围岩周边眼、内圈眼进行顶部(预留核心上)环形爆破,待查明地质情况后再进行爆破方案设计。

(2)Ⅲ类围岩减轻地震动控制爆破设计

①炮眼深度化

通过工程类比,初步先循环进尺2m,掏槽眼为2.3m。

②炮眼布置

a.掏槽形式

从减少掏槽破的地震动强度出发,初步选定浅孔爆破的单临空孔掏槽,临空孔直径取102mm,临空孔与装药炮眼间距为15cm(裂隙发育时可采25~30cm)采用2号岩石硝铵炸药集中装药,掏槽孔起爆间隔50-75ms,让每一炮段都单独顺序起爆,槽腔逐渐扩大,一掏到底。

b.周边眼的布置

周边眼布置按“光面爆破”来考虑,选周边眼间距E=45cm,周边眼抵抗线W=26cm,则相对距离E/W=0.59,周边眼间隔装药。

c.扩槽眼、内圈眼、底板眼的布置

内圈眼的布置:

比掘进眼密,比周边眼烯,间距取80cm;掘进眼按梅花型均匀布置,间距为85×100cm;为了不至于使底板越爆越高,又考虑到起爆眼的部分石渣堆在上面,爆破时负荷较大,因此底板眼的间距适当加密,取70cm。

③装药量的计算

a.单位岩体用药量K

根据实践经验资料、初步选K=0.75kg/m3。

b.周边眼单孔装药量Q

Q=1/4∏di2βLPo=0.3kg

式中:

di——炸药直径量(cm);

β——光面爆破眼装填系数;

L——炮眼深度(cm)

Po——炸药的密度(g/cm2)

c.掏槽眼的装药量根据实践经验资料选取。

d.其他炮眼的装药量g、kg:

g=kawLλ

式中:

k——单位岩体用药量(kg/m3);

a——炮眼间距(m);

w——炮眼爆破方向的抵抗线(m);

λ——炮眼所在部位余数,查表取值。

④装药结构

周边眼一般采用三种形式,详见《软石隧道装药结构图》,比较破碎软弱的岩层,采用双传爆线,如图中(a);轻岩类居中等岩层,采用竹片、传爆线、小直径药圈间隔绑扎装药结构,底部药量适当炸药的连续装药结构,见图中(c、d);上述装药结构均要求堵塞炮眼。

其他炮眼装药均采用连续装药结构,堵塞一般要求将炮眼堵在与装药相接的部位。

(祥见Ⅲ类围岩台阶法开挖爆破示意图)

⑤合理段间隔时差的选取

为了避免振动强度的叠加作用,雷管最好跳段使用,特别施1-5低段雷管。

为尽量避免振动波形的叠加,段间隔时差应控制在100ms左右。

⑥起炮顺序

拱部从掏槽眼开始,一层一层地往外进行,最后是周边光面爆破。

下半断面由上而下层层爆落。

Ⅲ类围岩装药参数表

 

炮眼名称

炮眼数(个)

非电雷管

单眼药数量

段药量

段别

数量

2#硝铵

1#防水

2#硝铵

1#防水

毫秒

kg

kg

Kg

kg

 

 

 

 

 

 

 

大空眼

1

 

 

 

 

 

 

掏槽眼

4

1

4

1.65

 

6.6

 

掏槽眼

2

3

2

1.65

 

3.3

 

掏槽眼

2

5

2

1.65

 

3.3

 

掏槽眼

4

6

4

1.65

 

6.6

 

扩槽眼

4

7

4

0.9

 

3.6

 

掘进眼

10

8

10

0.9

 

9

 

掘进眼

6

9

6

0.9

 

5.4

 

底板眼

13

10

13

 

1.3

 

16.9

内圈眼

16

77

16

0.6

 

9.6

 

内圈底眼

2

11

2

 

1.3

 

2.6

周边眼

16

12

16×2

0.45

 

7.2

 

周边眼

17

空眼不装药

周边角眼

2

12

2

 

1.3

 

2.6

合计

81+18

 

97

 

 

54.6

22.1

 

 

 

 

 

一排

11

1

11

0.6

 

6.6

 

二排

10

3

10

0.6

 

6

 

三排

11

4

11

0.9

 

9.9

 

四排

10

5

11

0.9

 

9

 

底板眼

14

6

14

 

1.5

 

21

内圈

12

7

12

0.6

 

7.2

 

周边

12

8

12×2

0.45

 

5.4

 

周边

8

空眼不装药

合计

88

 

94

 

 

44.1

21

注:

本表按钻孔深度2.0米计算,若眼深变化时应调整。

(3)Ⅳ类围岩光面爆破设计

①循环进尺的确定

考虑钻眼设备及装运机械设备能力、岩体所能承受的爆破地震动及循环作业能力,根据经验,我们初选3m(钻眼3.10m),待计可达5m(钻眼深5.15m)。

②炮眼布置

炮眼布置我们通过工程类比法初步选定,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A、掏槽眼的布置

为了便于石渣装运、爆后找顶及初喷砼作业,要求渣堆集中,相对高些,为此我们将掏槽区布置在断面的中下方,同时为了满足液压钻孔台车凿掏槽眼的方便,使之边到要求的精度,将掏槽眼偏离控制在15m左右,可满足各项施工作业要求。

掏槽眼根据经验我们选定双临空孔掏槽,临空孔直径为102mm,孔间距7-15cm,临空孔与装药炮眼间距为15cm(裂隙发育时可加大至25cm),装药选用2#岩石硝铵炸药集中装药,掏槽孔起爆间隔50-70ms,让每一炮段都单独顺序起爆,槽腔逐渐扩大,一掏到底。

B.周边眼的布置

周边眼布置按“光面爆破”要求进行,以求得比较适宜的块度,参照“施工规范”,选周边眼间距E=55cm,周边眼抵抗线W=76cm,则相对距离E/W=0.72。

C.扩槽眼、内圈眼、底板眼的布置

内圈眼的布置是为了将槽腔进一步扩大,为后续炮眼的爆破提供良好的临空面条件,因此适当地加密,间距取70cm;为使炸药能量在内圈眼带均匀颁,减少对围岩的爆破破坏,内圈眼间距取中间数值80cm;由于扩槽眼、掘进眼的爆破使部分岩渣堆积在底板上,增加了底板眼爆破的符合,因此底板眼距必须适当加密,取70cm。

D.掘进眼的布置

掘进眼采用直线型均匀布置,孔距为100cm,排距为105cm。

③装药量的计算

A.单位岩体用药量K

根据类比,初步选K=1.6kg/m3。

B.周边眼单孔装药量Qk

Q=1/4∏di2βLPo=0.72kg,取卷药,0.75kg。

式中:

di——炸药直径(cm);

β——光面爆破眼装填系数;

L——炮眼深(cm);

Po——炸药的密度(g/cm2)。

C.掏槽眼的装药量根据经验资料选取。

D.其他炮眼的装药量q、kg:

q=kawLλ

式中:

k——单位岩体用药量(kg/m3);

a——炮眼间距(m);

w——炮眼爆破方向的抵抗线(m);

L——炮眼深度(m);

λ——炮眼所在部位系数,查表取值。

④装药结构

详见《隧道深眼爆破装药结构图》。

⑤合理段间隔时间的选取

参照有关经验,掏槽眼爆破段间隔时间为50-70ms,后续炮眼的爆破只能逐段进行安排,最大的达到200-300ms。

⑥起爆顺序

先掏槽,而后依次是扩槽眼、掘进眼、内圈眼、底板眼、最后是周边眼光面爆破。

Ⅳ类围岩装药参数

炮眼名称

炮眼数(个)

非电雷管

单眼药数量

段药量

段别

数量

2#硝铵

1#防水

2#硝铵

1#防水

毫秒、半秒

kg

kg

Kg

kg

大空眼

2

 

 

 

 

 

 

掏槽眼

1

1

1×2

3.9

 

3.9

 

掏槽眼

1

3

1×2

3.9

 

3.9

 

掏槽眼

2

4

2×2

3.9

 

7.8

 

掏槽眼

2

5

2×2

3.9

 

7.8

 

掏槽眼

4

6

4

3.9

 

15.6

 

掏槽眼

4

7

4

 

 

15.6

 

小计

18

 

20

3.6

 

54.6

 

扩槽眼

12

8

12

3.6

 

43.2

 

扩槽眼

11

9

11

3.15

 

39.6

 

掘进眼

12

11

10

0.9

 

37.8

 

中间底板

9

12

9×2

 

3.9

 

35.1

掘进眼

4

13

4

3

 

12

 

掘进眼

3

15

3

3

 

9

 

掘进眼

15

4

15

2.85

 

42.75

 

内圈眼

25

5

25

2.85

 

71.25

 

周边眼

41

6

41

0.75

 

30.75

 

底角眼

9

7

9×2

 

3.9

 

35.1

 

161

 

181

 

 

30.75

70.2

411.15kg

注:

本表参数按炮眼深3米计算,若眼深变化时应调整。

(D)、施工注意事项

①导坑地表锚杆孔钻孔后用高压风清孔,以清除孔内泥浆和积水,灌注水泥砂浆。

使孔内填塞密实保证地表锚杆的锚固效果。

②不同围岩地段导坑断面尺寸不同,断面变化应在一个开挖循环长度内过渡,过渡段设在小断面内。

③开挖后就即时喷射砼5-7cm厚,然后施工作锚杆、安设钢架、挂网,喷砼至设计厚度。

④洞内应及时安设量测测点,测点应紧靠开挖面(距离<2mm〉量测数据应在喷锚后和下一次开挖前读取。

⑤导坑开挖,每工作面置风钻(或风镐)四台同时作业,做到定人、定机、定位、定顺序、定时间。

C)、初期支护

A、Ⅱ类围岩地段初期支护施工顺序

①开挖后先喷4cm砼封闭开挖岩面,而后出碴。

②正洞设置径向系统中空砂浆锚杆(ф25×5mm,长3.5m),纵环间距为0.5×1.0米,梅花形布置。

敷设钢筋网15×15cm,喷砼25cm厚.中导洞用小导管做超前支护,径向系统锚杆采用长2.5米φ22钢筋砂浆锚杆,纵环间距为1.0×1.0米,在拱部至起拱线以下1.5米范围内设置。

顶部挂钢筋网15×15cm,喷砼10cm厚。

③正洞架设14号工字钢拱架,中导洞架设钢筋拱架。

④正洞挂金属扩张网(15×15cm),中导洞挂金属扩张网。

⑤架设后再进行复喷砼到设计厚度(正洞25cm,中导洞10cm)。

B、Ⅲ类围岩地段初期支护施工顺序

①开挖后先喷5cm砼封闭开挖岩面,而后出碴。

②正洞设置径向中空砂浆锚杆(ф25×5mm,长3.0M),纵环间距为1.2×1.0米,梅花形布置。

中导洞拱部设置长2.0米φ22钢筋砂浆锚杆,纵环间距1.0×1.0米。

③正洞架设14号工字钢拱架,中导洞架设钢筋拱架。

④正洞挂金属扩张网(15×15cm)。

⑤复喷砼到设计厚度(正洞20cm,中导洞10cm)。

C、Ⅳ类围岩地段锚喷支护施工顺序

①开挖后,初喷5cm砼封闭岩面,而后出碴。

中导洞不做别的支护形式。

②正洞设置径向中空砂浆锚杆(ф25×5mm,长3.0m),纵环间距为1.2×1.5米,梅花形布置。

③挂金属扩张网(15×15cm)。

④复喷砼到设计厚度(15cm)。

d、先锚后灌式砂浆锚杆施工工艺

锚杆安设作业应在初喷混凝土后及时进行,对Ⅲ类围岩段应尽快施作,Ⅳ类围岩可根据地质及实际施工情况适时施作,钻孔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定出孔位,做出标记,孔位允许偏差为±15mm,孔深允许偏差为±50mm。

钻孔方向尽量与岩层主要结构面垂直,注浆使用挤压式注浆泵。

①锚杆的布置

在均质整体性的岩层中,锚杆应按设计的间距及形式基本垂直于开挖轮廓面均匀布置。

在岩层层理明显发育的岩层中,锚杆应穿层布置,把几层岩石用锚杆固结在一起,而不能平行于岩层布置。

②锚杆孔钻到位后,首先用高压风(或水)将孔内杂物吹掉,然后将锚杆插至距孔底5—10cm处并固定好,后将水泥砂浆注入。

③保证中空砂浆锚杆质量的措施

施工前认真检查锚杆的类型、规格、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低于设计标准的不得使用。

对符合设计要求的锚杆进行调直、除锈、除油等进一步加

工。

钻孔的孔径、孔位、孔深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水泥砂浆所用水泥、砂子应符合要求,砂的粒径不大于3mm,砂浆配合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砂浆拌和均匀,随拌随用,一次拌和的砂浆应在初凝前用完,超过初凝的砂浆不得使用,作废料处理。

锚杆在安设停当后,不得随意敲击或碰撞,其端部3天内不得悬挂重物。

e喷射砼施工工艺

喷射砼采用湿喷法,用湿喷机施工。

1喷射砼作业原理

细骨料

外加剂

粗骨料

速凝剂

水泥

喷头

喷射机

搅拌机

压缩空气

受喷面

②喷射砼施工工艺

检查作业面→设置喷砼厚度标志→机械准备→拌制砼→喷射作业

③喷射砼质量保证措施

对喷射砼所用材料、配合比及拌合均匀性,每工班至少检查两次,确保符合规范要求。

速凝剂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喷砼作业前,清理岩面粉尘及杂物,撬除空响、裂隙岩石。

每作业班,都要做砼试件,及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如试件不合格,要对相应喷砼部位采取复喷等措施,给以补强。

喷射作业要分段(一般不大于6m)分片,自下而上呈现螺旋形进行。

岩面凹凸较大时,应先对凹处喷一遍,以使岩面平顺,再大面积喷射。

喷砼初凝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期为14天。

用凿孔或事先在岩壁设钢筋头的办法,检查喷砼厚度。

用锤敲击,检查喷砼与围岩的粘结情况,如有空响,应凿除清洗后重喷。

如喷层有裂缝、脱落、露筋、渗漏水等情况,应予以补喷或用其它措施予以整治。

f、钢筋网的挂设

钢筋网在洞外加工成片,钢筋网用点焊张挂于锚杆头上,网片间采用焊接连接。

D)、模筑衬砌

二次模筑衬砌应在围岩初期支护形变基本稳定后进行。

采用导轨式模板台车,对称自两侧基底向拱顶依次灌注。

灌筑过程中按设计埋设纵横向排水管。

立模之前,应首先精确测量,内断面在设计基础上适当放大(约5cm左右)防止局部因跑模或其它意外原因侵入隧道净空。

灌注过程中应随时检查砼质量及灌注、捣固的质量,按规定施工,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

仰拱的施作时间视开挖后的实际地质及监控测量数据分析结果而定。

如条件允许,可安排在开挖结束后施工,以避免对洞内开挖造成影响;如围岩质差,压力较大,应及早施作仰拱,保证模筑衬砌质量的措施。

一般仰拱部分应及早施作,使受力环尽早封闭。

①隧道衬砌施工,要精确放样,其中线、标高、断面尺寸、净空等必须满足图纸规定。

②加强砼用集料级配控制,严格控制配合比,提高砼的密实度。

③按外加剂的掺用要求正确使用。

④灌注砼时,应尽可能连续施工,不留或少留工作缝。

⑤灌注砼时,应特别注意拌和均匀,捣固密实,加强养护。

⑥拱架和模板的制作安装应位置准确,连接牢固,严防走模。

⑦根据规范要求在砼强度达到2.5Mpa以上时才能拆除拱架和模板。

⑧沉降缝和伸缩缝要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设置和施工,衬砌的工作缝应与沉降缝结合布置。

⑨灌注应从两侧拱脚向拱顶对称进行,层面成辐射状。

E)、洞内路面施工

当隧道衬砌、排水沟,全部施工结束,抄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