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5631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8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教学设计.docx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教学设计.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教学设计.docx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教学设计

1、寓言二则

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学弈》)

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

(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

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弈”是什么意思?

“学弈”呢?

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

(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

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

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

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

(“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

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

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

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

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

(4)”为是其智弗若与?

”这句意思是什么?

师:

哪个词是第二个人?

这句话该怎么读呢?

指名读,齐读。

四、流利朗读,积累语言

课件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五、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 (学习《两小儿辩日》)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

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

(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

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重点理解“辩”字)

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

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三、读熟课文,自学理解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反复读文,把课文读熟。

 4.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

 5.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四、激励测试,交流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

 其:

 为:

也:

 如:

此:

乎:

 始出:

小儿:

 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

(太阳大小?

太阳冷热?

太阳远近?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五、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同学交流讨论。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o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你想对他说什么?

 (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5.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看哪组理解得好(稍做表演准备)

 6.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2、匆匆

教学目的:

1、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让它白白地流去。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匆匆”是形容什么的?

(急急忙忙的样子。

)不仅人会“匆匆”,时间也回“匆匆”。

而且是一去不复返。

时间到底到那里去了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朱自清的《匆匆》,对作者进行简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它到那里去了呢?

2、按作者叙述的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作者提出一个问题,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哪儿去了?

”学生讨论,交流。

2、作者用燕子去了再来,杨柳枯了再青,桃花谢了再开,是要说明什么?

(说明这些事物有去有来)

3、紧接着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

这里的“日子”代表的是什么?

(时间)这里的“他们”指的是什么?

(时间)

4、指导朗读这部分内容。

过渡:

同学们,我们在回答前面的问题时,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溜走了。

正如作者所说“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请同学们分析作者讲这句话的意思。

5、让学生讨论、交流。

如果你理解了这句话,那么老师这里还有这么一句话,请你们再来分析一下:

出示“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让同学分小组讨论。

(时间悄悄地溜走,再也没有了。

6、为什么“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呢?

(为时间的失去急得出汗,为时间一去不复返而流泪)

7、究竟时间是怎样溜走的呢?

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8、指导朗读这部分内容。

四、巩固练习。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认真学习,你现在对时间有了一个怎样的新认识?

作者又是怎样看的呢?

1、作者对过去的日子作了形象的比喻,“如轻烟”说明无影无踪;“如薄雾”说明很快消失。

2、“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是什么意思?

3、而“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4、指导朗读。

5、是呀,时间这么的宝贵,我们真不应该让它白白地浪费啊!

所以作者再次提醒我们。

齐读最后一小节。

二、总结课文。

1、时间是怎样匆匆溜走的?

2、人的一生应该怎样的度过?

3、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一去不复返

时间  来去匆匆  要珍惜

留下痕迹

 

3、桃花心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能力培养点

 1、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作者接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的心理。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受到人生之美在于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在于学会自立、自强。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

   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学生学法

   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发展。

三、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树喻育人,体会其中所含的深刻道理。

四、教具准备

    CAI课件

五、教学步骤

    桃花心木

一、导言:

生活的大海并非永远风平浪静,人生的旅途也决非平原纵马,永远一路顺风。

人的一生总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磨难。

在不幸与磨难中,有的人悲观消沉,最后被困难所击倒。

而有的人却不甘沉沦,将腰杆挺的更直,从而成为杰出的人才。

正如种桃花心木的人,不定期地照看桃花心木一样,有的桃花心木在自然界的考验中枯萎了,有的却能长成百年的大树。

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的欣赏和学习台湾当代名作林清玄《桃花心木》。

二、学习课文

  

(一)师:

谁愿意朗读课文。

师指名读,其他同学看屏幕,边听边思考:

你听懂了什么?

  师引导学生读懂种树人是怎样种桃花心木的。

  

(二)师:

同学们读懂的内容可真多,这说明咱们读书都非常认真,那么,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三)师:

请同学们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哪些问题能够独立解决,哪些问题能够合作解决。

    出示课件:

 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陈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师小结:

种树人不定时,不定量地浇水,目的就在于模仿自然规律,他善于创造自然的成长环境。

让树苗在不确定中汲水成长,这样树苗自己就能够学会适应自然,并战胜自然,最终寻找到适合自己存活的办法。

师指导朗读

  (四)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因为这种与众不同的种树方法,使桃花心木适应了不断变化的环境,学会了独立生存的本领。

种树人的一番话解开了作者心中的不解之谜。

而且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作者还领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

    师总结阅读方法

三、师总结:

是的,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更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更能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正如俗话说得那样:

“不经风雨,难成大树。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为男。

”人和树是一样的,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更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从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课文中的桃花心木一样,能够经得起生活的磨练,最后长成参天大树,长成栋梁之材。

4、顶碗少年

教学目的:

1.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2.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第6、7自然段。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

  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

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二、指导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

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再次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

]

可用以下问题进行启发:

少年两次失败,当时情况如何?

观众反映怎样?

少年表现有何变化?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课文。

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学习探究,也可先自学,再小组合作。

[用学生喜欢的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新的学期面对新的学生要教一些合作学习的方法。

强调不必把问题一一思考解答,可选择感兴趣的去品读思考。

]

3.集体交流

[小组合作进行汇报,要注意小组组员之间的合作关系,避免成为“一言堂”。

发言的人要能够代表本小组的不同意见,要逐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的本领,并要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

学生结合自己找的重点句谈想法,并注意“推己及人”想象顶碗少年两次失败时的想法,并探讨他能够取得最后成功的原因。

可通过以下两题进行读中想象:

(1)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

(2)老者可能会对我说些什么?

4.有选择的朗读:

抓住印象最深的场面,反复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和同学交流感受。

三、通读深入探究:

1.思考:

假如你在现场,你会想什么?

说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只要坚持下去,不屈不挠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

2.重点理解结尾句。

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1)自读思考作者有哪些想法?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人生会有许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却。

要看到光明,要以极大的韧性去战胜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3)背诵第6、7自然段。

A.朗读第6、7自然段,想主要写了什么?

第6自然段有两个意思:

(1)深信当年那位顶碗少年已成为一名称职的杂技艺术家。

(2)那一夜顶碗少年的演出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第7自然段用文学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深切感受。

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背诵。

C.同学互背。

D.看谁背得又多又对。

四、有感情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课外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对你今后做事有哪些启发?

想一想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2.你还了解哪些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人物和事迹,给大家讲一讲。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积累词句。

2.选做:

写一写读后的感想。

5、手指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

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

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

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

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

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1)大拇指:

短处:

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

最肯吃苦。

 

(2)食指:

短处:

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

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

短处:

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

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

短处:

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

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

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

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

为什么?

口语交际·习作一

学习目标

1.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2.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课前准备

和家人交流自己曾经第一次做过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经过叙述清楚,最好能谈谈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是不是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有满足,也有遗憾……但无论怎样,都是令我们难忘的第一次。

你经历过的这些“第一次”哪些最令你难忘呢?

就请你把它从记忆的深处挖掘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二、充分准备

想:

1.回忆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第一次”,想想事情的经过。

  2.想想这件事发生时的真实感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说:

1.练习把事情的经过说得完整有条理。

  2.练习把自己的感受、感悟说得简单、精炼。

  3.练习有感情地叙述“难忘的第一次”

三、小组演练

 1.在小组中练习叙述“难忘的第一次”,请小组同学就表达内容、语言、语气、表情等方面提出意见,叙述者要和提意见的同学有交流。

 2.吸纳同学们的意见,重新组织说话内容和语言。

四、班内交流

 1.每组抽签确定一名讲述者轮流到前面讲述。

 2.全班同学参与评价内容、情感、表达,纠正语病,也可以向发言的同学提出问题。

 3.讲述者要及时、得体地应对同学们的意见、建议和提问。

五、总结点拨

1.小组讨论:

要把“难忘的第一次”说好,该注意些什么。

2.教师点拨性小结(针对同学们的表现肯定好的见解,补充没提到的方面,提出建议。

  3.学生结合本次交流所得重新组合发言内容,练习表述清楚。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明确要求

1、自读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2、指名说说自己选定的内容及选定的理由。

3、大家交流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在交流中自然总结出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

二、习作指导

1.回想我们学过的、读过的含义深刻的文章,作者是怎样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的。

(可翻阅手头资料)

2.同桌交流:

准备用哪种表达方法叙述清楚要表达的内容及想法、感悟。

3.指名简要谈谈自己的习作设想或习作结构,教师和同学着情评议,让其他同学得到借鉴。

(习作指导自然化)

三、自主成文

学生书写习作草稿,教师巡回提示、指导。

四、习作欣赏

1.自主到前面朗读自己的作文,并试着说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大家参与评议。

2.教师推荐巡回检查时发现的精彩语段,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3.学生自愿组合,互相寻找作文中的精彩之处。

五、习作修改

 1.出示一段习作内容,集体修改。

 2.回忆常规修改内容,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建议在草稿上完成习作修改,要注意到错别字、不合适的标点、不通顺的语句等。

 3.改完后誊抄到习作本上。

回顾·拓展一

学习目标

 1.交流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写作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3.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一、小结引入

本组课文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都能给我们一定的感悟,或都对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启示。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联系生活实际领悟到了文章所蕴含的道理,体会到了作者的表达方法,并且在我们的习作中也试着运用了。

本组课文学完了,你有没有总结过每一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有什么不同吗?

二、体会表达方法

1.回想这个单元的课文,都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写出运用这种表达方法的文章的例子。

表达方法例文

打比方、一连串的问句、一连串的格式工整的话语、把事物人格化的写法

借物喻人

写一件事情、物件,从中产生感悟、受到启迪

2.除了课文以外,你在课外书上读到的文章还体会到了怎样的表达方法?

表达方法例文

日积月累

 一、读读文中的古文名句,读不准字音的字问问老师和同学。

 二、反复读读这些名句,谈谈自己的理解,和同桌进行交流。

 三、主动在班级谈谈自己的理解,接受师生提出的意见,把句子理解正确。

 四、练习把这些名句背诵一下,再背给同学们听。

 五、你还背过哪些古文名句,背给大家欣赏。

成语故事

 一、默读两遍成语故事《邯郸学步》,试着把故事的寓意讲清楚。

 二、你还读过哪些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大家一起想想帮事中的道理是什么?

 三、课下搜集成语故事,准备开个成语故事会。

6、北京的春节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

说说理由。

(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

(播放动漫童谣: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

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

),说说体会(充足、丰盛)。

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