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集镇故事与传说.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5582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集镇故事与传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魏集镇故事与传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魏集镇故事与传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魏集镇故事与传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魏集镇故事与传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魏集镇故事与传说.docx

《魏集镇故事与传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集镇故事与传说.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魏集镇故事与传说.docx

魏集镇故事与传说

故事与传说

“没份”的传说

“福寿堂”魏氏庄园“三堂”之一,该宅院不但建的早(同治四年暨1865年),而且质量好,建宅院究竟花了多少钱,也无证可考。

“福寿堂”是魏振菖主持修建的私人宅第,原为五进大院,现仅存一进院,北屋五间,阁楼式建筑,东、西屋各三间,南屋五间,宅院的木雕、砖雕、石雕艺术,堪称清代“纤细繁密”风格集大成。

在魏振菖出生以后,魏集村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叫做:

“魏五子——没份”,这到底是为什么,还得从头说起。

魏振菖兄弟五人,其排行老五,故人称魏五子。

在魏振菖出生以前,四个哥哥就将家中财产分割成四份,各起炉灶,魏振菖出生以后家中财产当然就没有他那一份了,故村中从此就有了魏五子——没份的传说。

魏振菖长大以后需要花钱,于是他的父亲魏毓柄就把四个大儿子召集在一起立下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魏振菖需要花钱,不论啥时间,也不管到谁家,更不论拿多少,任何人都必须依着他,不准阻拦。

有一次振菖叫上佣人抬着箩筐到其三哥振芮家去抬铜钱,其三嫂不让抬,魏振菖趁着三嫂不注意就把一捧铜钱仍到院子里,其三嫂只顾去拾钱,魏振菖就让两个佣人抬了一箩筐铜钱跑了。

就这样魏振菖每隔不长时间,就轮流到四个哥哥家去抬钱,日积月累,家中的钱越积越多,后来就盖了全村最豪华的“福寿堂”宅院。

魏家集省立高级小学

民国时期,魏家集有民国政府设立的初级小学。

1937年,日军侵占惠民,民国政府设立的学校全部停办。

1940年后民国政府有农村设立学校,魏集初级小学得以恢复。

当时只招收初级班,在校生最多达四个班、150余人,而且校舍破旧,老师短缺。

大约在1941年春,山东省教育厅厅长何思源来到惠民,而且有较长时间住在魏家集之“树德堂”。

鉴于当时魏家集初级小学的落后情况,何厅长决定扩大魏家集学校规模,提高教学质量。

于是从林樊村聘请了樊书田(字延浦)来魏家集初级小学任校长,同时聘请了9名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任教。

学校在原来的基础上增设了高级班,改建了校舍,增置了设备,学校也由原来的“魏家集初级小学”更名为“魏家集省立高级小学”。

何思源厅长亲自为该校题写了校名,从此该校的教学经费直接由省教育厅拨付,当时凡是在魏家集省立高级小学读书的学生其学杂费一律免除。

1947年秋,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该校停办。

1948年冬对全县教育进行整顿,该校恢复上课,学校并更名为“魏家集完全小学”。

魏集村“五月二十八”大会的由来

清朝期间,魏集村每年举办“三月八”、“四月八”、“五月二十八”三次大会,每次大会历时六天,期间盛况空前,热闹非凡。

当时本地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

不贪恋宅子不贪恋地,就贪恋魏家集那三台子戏,意指附近村的大姑娘找婆家都乐意找到魏家集。

“三月八”大会:

该会每年三月初八日开始,历时六天,为物资交流大会。

当时谭马埽(今谭梁许)有大清河(今黄河)渡口,南方的绸缎布匹、桐油、茶叶等物品通过大运河再传往大清河运至谭马埽。

上述诸物资传运魏集后,使大会的物资更加丰富,盛况更加空前,另聘有戏班唱戏助兴,更显大会热闹非凡。

“四月八”大会:

该会为香火会。

四月初八日起,会期六天,期间“泰山行宫”有和尚念经,民众烧香求佛,一是为泰山奶奶(碧霞元君)祝寿,二是求神灵保佑全家平安,期间也聘有戏班名角唱戏助兴,民众好不喜地欢天。

“五月二十八”大会:

该会始于宴会,为什么始于宴会,还得从魏鑑任职蒙化厅经历说起。

在魏鑑任职云南蒙化厅期间,现清河镇牛王店村置有“戏箱”(唱戏用的服装道具),专供各地戏班租赁。

一年,某戏班租赁牛王店“戏箱”后由于接了南方的“官戏”(为官府唱戏),连同牛王店的“戏箱“一起去了云南。

该戏班唱完戏,没有支付租赁费就偷着走了,至使牛王店村的两名跟箱人员身无分文,有家难归。

正在两人走投无路之际,听说蒙化厅经历是惠民魏集人,两人经商议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去找魏鑑以解危难。

魏鑑得知详情后不但设宴款待了二人,还差人把他们连人带箱一同送回家。

两年后,魏鑑回家做寿(五月二十八日),牛王店跟箱人听说了此事,专门雇了戏班,请了名角,在魏鑑寿辰之日为其送戏,而且一连三年不论魏鑑是否在家,牛王店跟箱者都雇请戏班来魏鑑家送戏。

而且一唱就是五天。

后来每年的五月二十八日无论牛王店跟箱人送不送戏,魏集村都雇请戏班唱戏,久之宴会逐渐变成了物资交流大会。

 

“土地庙”和“关帝庙”为什么距离那么近

魏集村旧时的“土地庙”位于“树德堂”东北角约60米处路北,“土地庙”以东约50米建有一座“关帝庙”,为什么两庙建的距离这么近,其中有一段笑话还少为人知。

据说魏集村的“土地庙”建于清初,庙中供奉“土地爷”及小鬼神像,相传村中任何人家所作善恶之事“土地爷”都有先知,“土地爷”还为人间做了不少善事。

相传村东头有一少妇长的美貌绝伦,可惜丈夫早亡,少妇只能与一双年幼儿女相依为命,日子过的十分拮据。

于是“土地爷”经常派鬼暗中给少妇家中送米送面,送衣送钱,少妇得知后非常感激。

这样,日子一久少妇与“土地爷”就有了爱恋之意,后来二人终于越过雷池。

俗话说纸里终究报不住火,后来这事还是被人们发现了。

为了阻止二人继续偷情败坏村风,村中绅耆商议必须杜绝土地再行不法之事。

为达此目的,有人提议在“土地庙”以东修一座“关帝庙”,让关老爷来当监察官,对“土地爷”所作所为进行监督,这就是在“土地庙”以东修建“关帝庙”的缘故。

 

击退还乡团

魏氏庄园不仅有效地保护了魏氏庄园家族的财产和人身安全,还在清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佘势力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46年夏天,国民党反动派匪首张福和带领部分土匪组织还乡团,从济南还乡。

他们白天在青纱帐里躲藏,晚上进村杀害我村干部。

惠民县魏集区区公的指导员耿次云、区长李道海和几十个区中队队员就住在魏氏庄园内。

一天,由班长李振刚带领,部分区中队员到胡集执行任务。

他们刚到东朱以北坟地的松林边,早已埋伏在松林中的土匪便向他们开枪射击。

他们立即还击。

战斗打响了。

班长李振刚见敌众我寡,地势不利,不宜取胜,便命大家且战且退,回到了庄园。

匪首张福和其他土匪在后紧追不舍,一直追到庄园前。

在区长李道海的指挥下,区中队全体队员持枪上了城墙。

在炮楼和垛口的掩护下,他们与土匪开展了阵地战。

土匪稍一靠近,他们就打;土匪离开远些,他们就等。

他们打土匪,那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可土匪打他们时,却见不着人。

气得那些土匪眼睁睁地望着庄园乱骂乱喊。

毫无办法。

这样对峙了一天,傍晚,土匪只好逃离而去。

复制牌匾

  正值魏氏家族人财两旺的旺盛时期,庄园前来了一个卖古董的商人。

庄园主人看了商人的古董,唯对其中一个刘墉题写的“听雨读书”4个大字的牌匾情有独钟,爱不释手。

他一问价钱,卖主看透了他的心思。

来了个漫天要价:

“500两银子,少一点也不卖。

”庄园主人吃了一惊,心想,牌匾好是好,就是太贵了。

可是,碍于庄园的名声,又不好说贵。

于是想出一计。

他与商人说:

“你先把牌匾留下,我拿回去挂挂看看。

如果合适就买,不合适明天还给你。

”商人信以为真,就答应了。

  庄园主人把牌匾拿回家后,立即叫一位能工巧匠比着这个牌匾连夜复制了一个。

乍一看,复制品与商人的牌匾惟妙惟肖,真还能以假乱真。

第二天。

庄园主人推说挂着不太合适,将原件还给了商人。

  从此,在庄园主人书房的上方,就出现了这块“听雨读书”的复制牌匾。

风水先生骗财

这是一件发生在魏氏庄园家族第十世的故事。

魏氏家族宏伟的楼堂房舍,雄厚的家业财产,令周围人羡慕不已。

一个风水先生也看着眼红,便打起了骗其钱财的主意。

  这个风水先生了解到魏家这时人丁不旺,挖空心思地想出一个办法。

他在魏家墓地前不远处,偷偷地埋上了一把废剑。

然后,来到魏家门前。

他扬言说:

“这里宅子虽好,但是财旺人不旺。

我能解破,使他人财两旺。

”这时庄园主人魏肇庆21岁的小儿子魏杰刚刚病死,心里正正愁闷不乐。

听了风水先生的一番话,真的相信了。

他热情地将这风水先生请室家里,以礼相待。

说话间,问起这风水先生人丁不旺的原因。

风水先生煞有其事的端详了一下房舍,肯定的说:

“我看这宅子没毛病,能保你平安。

这样看来,那就是你的坟茔犯病,使你儿孙不旺。

”听了这些话,庄园主人更是深信不疑。

饭后,主人便带风水先生到坟地去查看。

风水先生一边指指点点,一边肯定的说:

“你的坟前埋有兵器,孙子就是让这兵器崭除,故此人丁不旺,如若不信,你可挖掘一验。

次日,庄园主人果然带来了几名长工与风水先生来到坟地,在坟前挖起来。

可是挖一阵,并没见到什么兵器。

这时,风水先生便到他自做文章的地方,用脚点了一下,示意再在这里挖。

挖了几锨,果真挖出一支铁锈斑斑的剑。

主人十分惊喜,心想:

这下可好了,总算去了一块心病。

今后,可子孙满堂了。

于是,就重重地赏了风水先生一些银子,这位风水先生接过沉甸甸的银子,高高兴兴地走了。

出丧

魏集当地有个谚语:

“山东人好吃糠,省下钱来出大丧。

”出丧的规模大小表示晚辈对长辈的孝心程度。

财主的钱越多,出丧的规模自然就大。

因此,像魏家这样的大户,出丧的规模之大是周近没法比的。

只要出丧,周围几十里的人都赶来看热闹。

出殡的那天,真是前拥后挤,人山人海。

有时远道来看出丧的,丧主还要管一顿饭呢。

在魏家,长辈健在时,晚辈就要给长辈修坟、做寿器,以备后用。

一旦长辈因病辞世,要先对其尸体进行防腐处理,然后入棺密封到堂屋。

若是晚辈死在前头,还必须等长辈死后一块出殡。

晚辈的棺材上还要戴上孝帽,以示送长辈入土。

遇到丧事,不仅家是晚辈都要披麻带孝,连使用的马匹也要一律用白色或青色的,象征牲口也要为死者致丧。

魏家出丧时,先要选择吉日。

在吉日前1个月,就要请上治丧管理人员安排有关事宜。

其中,最大的工程要数扎帐篷,从家中到墓地2华里的路程全部扎上帐篷,遮天避日。

其次,是垫平台阶。

院内的台阶,一律要用早已做好的木板垫平。

一路上个别地方的坑洼处,还要用土垫平,以备行馆时用。

一切安排就绪后,按吉日出丧。

这期间,孝子陪灵,亲友吊唁,还有三四个鼓手班子的几十个名吹鼓手,吹吹打打,连续进行几天。

出殡时最热闹的一天,而其中最精彩的是行馆。

因为吊唁的亲友众多,所以,行馆往往要等到傍晚才能进行。

这时,从家中到墓地的道路两边灯笼火把,照的一片通明。

远远望去,如同两条蜿蜒欲飞的长龙,好一副壮观的景象。

行馆时,要用绳子将棺材的下方缠好,16个身强力壮的行馆人用绷带缠在肩上,做好准备,等在棺材周围。

这时,棺材上还要放上一碗水或麦粒。

当杠头(抬运灵柩的被称作杠夫的头目)一声吆喝:

“听喊啊!

塌腰哇!

慢——慢——地抬起来——吧——”话音刚落,就听着“叭”的一声,跪拜在棺材前痛哭的孝子起身将摆放在面前方石板上写有“一片孝心”四个字的青瓦片摔得粉碎,边哭边退。

这时,行棺人一起用力,硬要把用一立方米多的柏木做的棺材抬起来,慢慢移动,碗里的水或麦粒还不准晃出来。

这可算是一个高难度的动作。

解放前夕,魏昉的夫人孟氏出殡时,棺材上放了一碗麦粒。

在行棺时,因为碗中的麦粒滚了出来,所以丧主立刻用哀杖打了杠头。

行棺人把棺材移至大门外,轻轻地放在用武之地2人抬的木架上。

这时,还要在棺外再罩上颜色华丽的棺罩。

然后,亲友祭奠、吊唁,孝子嚎啕大骂,前面还有舞狮开道。

那声势之大,令人叹服。

抬棺的全班人马绶绶将棺材送入墓地,卸下棺罩,将棺材平稳地放入棺池。

披麻带孝的家人跪倒在棺池前,向着棺材大哭一场。

然后,起身脱下孝衣回家。

整个出殡仪式就结束了。

这时,还有两个程序必须进行。

一是由瓦工用砖和着石灰砌成拱卷形将棺池密封好,二是由青壮年在密封好的棺池上面培筑成圆锥似的高高坟墓。

文化大革命期间,挖魏家的祖坟时,1个坟需要十几个人挖1个星期。

开棺后尸体不腐,如同睡眠,棺内随葬品依然如故。

这不仅说明魏家对尸体进行了防腐处理,并且可见棺材、坟地密封之好。

做蚊帐杆

魏杰去世后,他的妻子二太太想行善积德,养上一个穷人,她让管家找来村里一个家庭十分贫穷的木匠。

为她做蚊帐杆。

木匠来到魏家,二太太只说做蚊帐杆,却不说蚊帐杆的标准。

时间过去两个月了。

木匠一连做了很多蚊帐杆,二太太还说不行。

木匠自以为技术水平不低,这么长时间,一根蚊帐杆都做不好,这若叫外人知道后,岂不笑话!

他终于沉不住气:

二太太究竟让我做什么样的蚊帐杆?

我要找丫鬟问个明白。

他找到了丫鬟春兰,问:

“二太太要我做的蚊帐杆,行不行怎么衡量?

”丫鬟慢慢说:

“这我也不好说。

只是你每次做完我交给二太太,我见她都是用梳子往蚊帐杆上套。

”木匠听了后,这才有了数。

木匠按照丫鬟说的标准,立即回去急急做了起来。

一根新的蚊帐杆很快做成了。

木匠把蚊帐杆交给了丫鬟,让二太太验收。

二太太将杆子立起,用手梳子从上端套上,手梳子不松不紧慢慢地落下。

看她的表情。

对这根蚊帐杆很满意。

但是,她却不无遗憾的说:

“我本想养他一辈子,他却没福。

既然蚊帐杆做好。

就让他到帐房领了工钱走吧。

现在,这根做好的蚊帐杆还在附近景家村的一个农户家放着。

是否属实?

开心

魏同庆的家住在庄园的北邻。

房舍简陋,院子小得可怜,是一个非常贫寒的人家。

为了养家糊口,魏同庆学了一手演傀儡的技艺。

他每天从早到晚,串村演出,不辞辛苦。

每次演出后,他分给每位观众一支竹签,领竹签的人拿上1个干粮,也有的人拿上几分钱,;连同竹签交回来。

算对他的酬谢。

后来,家里的日子逐渐富裕起来,他也不再演傀儡那样的乞讨生活了。

一个阴雨天的下午,同庆正想在家干零活。

这时,庄园的丫鬟春兰来到他家,对他说“叔叔,太太叫你到俺家去一趟。

”他问:

“什么事?

”春兰只是说:

“你到那里就知道了。

”他不好再问,心里嘀咕着,就跟春兰去了。

来到太太的房间,同庆问太太:

“嫂子找我有啥事?

”,太太笑脸相迎,说:

“今天下雨无事,我觉的无聊。

想让你演出戏看看,开开心。

”同庆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心里想:

你这不是拿俺穷人开心,耍弄我吗?

便随机应变回答说:

“下雨阴天老想困,没精神。

那你给我两个烟柄吸,提提神才能演。

”太太说:

“这好办让春兰给你烤吸上两口就是了”同庆说:

“只有一边烤一边吸才行。

”二人讨价还价。

最后还是太太犟不过,服了输。

同庆上了床躺好,太太烤着烟,春兰在旁边作陪侍候,让同庆吸了个痛快。

烟吸完了,就该演戏。

同庆取来道具,演了段《唐三藏西天取经》的故事。

太太边看边笑,开心得合不上嘴。

同庆也觉的吸关太太的烤烟,长了身份,开心得笑出了声。

铃铛的妙用

铃铛,是一种铜壳里面悬着金属丸或金属锤的响器。

铃铛的形状多种多样:

有的如球形,下面开一条口:

有的扁圆形,中部开一条口,有的如钟形,下面全部开着的。

只要摇晃或者振动铃铛,铃铛里面的金属丸或金属锤便宜撞击铜壳而发出响亮的声音。

在魏家,铃铛多样,各有妙用。

先说那骡马带的铃铛,那是一种长约有5厘米、直径4厘米、在中间有一圈凹进去、将整体分为上下两截、下边有一条开口的金黄色铃铛,俗称“串铃”。

这样的铃铛约20个成一串,等距离排列,系在骡马的脖子上。

并且,在骡马的脖子下边,还单独系着一个钟形的较大的铃铛。

只要是骡马摇头或走路,就会发出咣啷咣啷的响声,可真是“未见骡马先闻铃”。

魏家的骡马个个身体高大,脖子上戴着这样一串铃铛,再加上那系在脖子下面的一簇红红的缨子,好不威风!

再说那小孩们玩耍用的铃铛。

那是如杏般大的铃铛。

形状,有的钟形,有的球形而下面有一条开口。

每组二三个系在一块,拿在手中一摇,叮呤当啷的声音十分悦耳。

魏家的孩子们能有这样的玩具,在那个年代就算很“高级”了。

还有用于装饰品的铃铛。

一种是镶嵌在女人上衣上的铃铛。

这种铃铛呈银白色金黄色,有玉米粒大小,圆形或扁圆形,在下面有一条口。

或者镶嵌在前怀,一串十几个;或者镶嵌在袖口,三五个连在同一条线上。

只要一动,就会叮铃作响。

魏家的女人外出时,穿着这样镶嵌有铃铛的绫、罗、绸、缎的衣服何其华贵!

还有一种是缝在小孩“虎头”帽子(一种儿童戴的帽子,帽子形状呈虎头状)两侧的铃铛,形状较镶嵌在衣服上的稍大一些,圆形,下边有一条口。

小孩戴上这帽子,随着他头一晃动,铃铛就会响起来。

第四种铃铛,是庄园城垣大门的上方两侧分别有一个鸡蛋大的圆孔,这圆孔就是拉动铃铛的线穿过的地方。

线的一端拴在这大门上方一边,铃铛系在线的另一端。

在魏家兴盛的时候,铃铛设在岗楼中,是起报警作用的。

到了魏家衰败、庄园的佣人都已离去后,这铃铛又设到了内宅北大厅的门内一侧,起到了门铃的作用。

当庄园的主人外出归来或客人来庄园时,只要拉动这连着铃铛的线,北大厅的铃声一响,知道来人了,里面的人便可出来开门。

铃铛,也成为魏家兴衰的见证。

小狮狗引起的风波

魏堃的弟弟魏杰刚刚结婚两年,年仅21岁,就生病身亡了。

他的被人们称为二太太的妻子张氏,这时只有22岁。

二太太自丈夫去世后,虽说身边有两个丫鬟整日服侍左右,但仍觉着寂寞无聊。

于是,养上了小狮狗。

开始,小狮狗只有两只。

不几年,就成了一群了。

她天天与这些小狮狗为伴,又是看着它们闹,又是逗着它们玩,就这样打发着时光。

犹如《红楼梦》里贾宝玉项上系着的宝玉,这些狮狗成了二太太的命根子。

她对这些小狮狗精心喂养,关怀备至。

怕外边风刮雨淋,给它们盖上了舒适的房子;夏天蚊子咬,给它们织上床帐;冬天天气冷,给它们做上被褥;让它们吃的是馒头、鱼肉。

简直是让它们过上了贵族般的生活。

作为庄园的主人,魏堃对这些实在看不下去。

这哪里有过日子的样子?

可是,想到弟弟已经不在了,弟媳一人也挺孤独的,还是强忍了下来。

一天,魏堃从外面回来。

在院子中路过时,没想到,一只狮狗突然窜到他跟前,连啃带咬,把他吓了一愣。

他一气之下,随手用烟袋锅狠狠地向着这只狮狗的脑门砸了一下。

狮狗疼得嗷嗷叫着,跑到二太太跟前去了。

早已火冒三丈的二太太冲着魏堃大吵大闹:

“打狗就不看主人吗?

是不是你以为俺累着你,想逼着俺走啊?

可是,我却正不走,这家业也有我的一份。

既然这样,咱就分家吧!

”魏堃无奈,只好找上家族长和村里的头面人物,给他和二太太分家。

一连10几天过去了,分家的方案拿出一个又一个。

可是,二太太不是吵着这不行,就是喊着那不中,结果这些方案都被她推翻了。

到这时,家虽没分成,可用于招待的钱却花费了不少。

魏堃一看,这弟媳哪里是分家,分明是闹着玩!

最后,他无可奈何的说:

“家也不用分了,你愿意怎么办就怎么办,依着你吧!

由小狮狗引起的风波,这才算平息了。

庄园主人的专车

随着家业的兴旺,魏氏家族的生活也越来越奢侈,越来越讲究了。

就说出门走动这件事吧,他们也有了自己的专车——马拉轿车。

这是一种用上好的木料、由技艺高超的木匠做成的木轮铁瓦车。

车身上有着十分美观、如窗棂子似的棚子,车棚的前边是门,后边设有可向外张望的窗口。

外出时,车棚上盖上颜色随时的罩衣。

这是只有富户人家才享有的交通工具。

魏氏家人外出的时候,那做工精细的轿车,颜色典雅的车罩,披挂一新的骡马,好一副华贵的气派。

不论走到哪里,都会令人多看上一眼。

每天早饭后,车夫就要把轿车备好,在院中等待主人吩咐。

主人有事,随叫随走。

如果上午无事,到中午,车夫就把车卸了。

待把骡马喂饱后,再套好轿车在院子里待命。

天天如此,一成不变。

甚至二太太(魏杰的妻子)要到邻居家串门,也由丫鬟春兰服侍,乘车而去。

到了邻居家门口,二太太下车后,车夫坐在门口一侧耐心等待。

待二太太在邻居家里家长理短的啦完说够,再乘车回家。

如果到了中午,邻居家里留二太太吃饭,吃惯了鱼肉白面的二太太又想换换口味,愿住下吃上个粗粮饼子、野菜包子尝个鲜,她就传话让车夫回去。

待吃饭后,车夫再回来接她。

魏家的人出门走动有了这样的专车,也算是够讲究的了。

修筑湾坝济村民

这是发生在同治年间的一个故事。

有一年,魏集一带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自然灾害。

地里基本没有收成,群众生活没有着落。

多数家庭准备忙完了秋,携老带幼外出讨饭。

五爷(即魏振菖)见此情景,甚是同情。

为了留住村民,使他们避免颠沛流离之苦,他想出了一个办法:

修筑庙东的湾坝。

一天的早饭后,魏振菖叫村里的几个年轻人传话,每个家庭一个人,来他家住的胡同口集合,他有件事需要和大家商量。

这话一传出去,村里的人们很快就都凑了来,想听听五爷叫大家究竟有什么事。

不一会,五爷不紧不慢地说话了:

“今年年景不好,秋收也都忙完了,我看咱村大庙以东的湾坝已经严重坍塌,如不及时修复,必然会影响大庙的房屋。

我想让大家明天开始去修湾坝,只要能干点活的就算一个。

我买石灰,管着大家吃饭。

愿意的就去,不愿意的随便。

”村民们一听,非常高兴。

他们明白五爷的心思,谁还愿意背乡离井,外出乞讨呢。

第二天一大早,村里小到十几岁的孩子,大到六七十岁的老人,凡是拿动工具的,都来到了庙东的湾坝上。

五爷早已派人买来了石灰,工程就开始了。

工地上,饭任意吃,活随便干。

大家时干时停,也说也笑,非常开心。

本来一个月就干完的工程,一直推迟到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才结束。

村民们顺利的度过了这个冬天,逢人都说五爷好。

黑妞嫁进魏家门

说起黑妞,看过小说《老残游记》的人都熟悉。

在这本小说中,黑妞、白妞是在济南明湖居戏园子说梨花大鼓的姊妹俩。

姐姐叫白妞,妹妹叫黑妞。

书中是这样描述黑妞的:

“约有十六七岁,长长鸭蛋脸,梳了一个抓髻,戴了一副银耳环,穿了一件蓝布外褂儿,一条蓝布裤子,都是黑布镶滚的。

虽是粗布衣裳,倒十分洁净。

”说书开始,“忽羯鼓一声,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

每句七字,每段数十句,或缓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转腔换调之处,百变不穷,觉一切歌曲强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

”可见黑妞衣着朴素而雅致,说书技艺高超而令人叫绝。

黑妞是怎么嫁进魏家门,做了魏家的媳妇呢?

这里还有一段故事。

一次,仓场总督游百川以钦差身份来到济南。

魏肇祥听说后,为了家中的事匆匆赶到济南,去见游大人。

游大人来到济南后,皇命在身,公务繁忙,想见他一面哪有那么容易!

魏肇祥心里着急也没有办法,只好静下心来慢慢等待机会。

白妞、黑妞姊妹俩说的梨花大鼓,那可是“隔着窗纸吹喇叭——名声在外”,魏肇祥早就有所耳闻。

这次,总算有机会一睹这姊妹俩的风采。

第二天,他吃过早饭,便兴冲冲的来到了明湖居戏园子。

这时,书场上听众早已是黑压压坐满了一片。

几个没做人的空位上,也早已贴上了xxx名字的红纸条儿。

无奈何,他只得给看座位的人200个钱,才拿到了一条小板凳,在座位间的夹缝里坐了下来。

看那台子上摆了一张半桌,桌子上放着一面板鼓,鼓上放了两个梨花筒,旁边放着一个三弦子,半桌后面放了两个椅子。

按照说书出场的时间,到了十二点半钟,一个穿着蓝布长衫的男人走出台来,慢慢的拿过三弦,和了和弦,弹了一两个小调。

停了十几分钟,黑妞真的出来了。

一看那神态,一听那嗓音,果然名不虚传。

他听得如痴如醉,一个上午也没有起身。

直到黑妞说书作罢,退场而去,他才随着众人慢慢走开。

从此,魏肇祥天天到明湖居戏园子听说书,一场不落。

按照惯例,每场结束时,听众都要向说书人献上几枚铜钱,而他却每次都要拿上一枚银元宝。

几天下来,场场都是这样。

魏肇祥大方不凡的举动自然使黑妞非常感动。

时间一长,两人便产生了感情。

后来,黑妞果然嫁到了魏家,做了魏肇祥的小妾,成了协增的当家人。

难以成方的庄园

农村建屋盖房,讲究方正。

按照迷信的说法,宅基上若缺一个角,则犯病。

房子盖起来后,不是缺财就是伤人,总之是不吉利。

可是,细心的人会看到,魏氏庄园徙义堂的东北角却是缺着的。

这是为什么呢?

说起来,为了东北角这个不大的地方,庄园主人真还费了些周折呢。

按照庄园主人原来设计的图纸,东北角上有一个住户。

开始,庄园主人根本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他想,就这样一个住户,多给他一些钱,让他搬走不就可以了吗?

可是让庄园主人感到意外的是,当他真的要这家住户搬走的时候,却碰到了困难。

庄园主人找上中间人,向这家住户提出了第一个方案:

给他在村里另选个好的位置建一处住宅,他不同意。

庄园主人又提出了第二个方案:

用银元摆满他的地基,以巨资购买这块小角之地。

可是,他还是不同意。

庄园主人没有办法,只好修改了图纸,建起了这个仍缺角的三进院落——徙义堂。

“卖”骡子

为了习武、打猎,魏肇祥在家里养了很多骡马。

在他养的骡马中,有一匹骡子长的颜色鲜红,体大膘肥,威武超群,他特别喜欢,为了夸耀自己心爱的这匹骡子,他便骑着它到河北鄚州集上去晃市。

在鄚州偌大的牲口市场,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