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六片联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5170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9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六片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六片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六片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六片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六片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六片联考化学试题.docx

《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六片联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六片联考化学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六片联考化学试题.docx

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六片联考化学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六片联考)化学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水是生命之源”。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硬水属于混合物,软水属于纯净物

B.可用明矾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河水经过沉降、过滤、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变成蒸馏水

2.下表各组中,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防止试管炸裂

B.

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防止读数错误

C.

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使产生氧气的质量增加

D.

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加快氧气生成速度

A.A                            B.B                             C.C                             D.D

3.从微观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断运动

B.夏天钢轨间缝隙减小——原子间隔变大

C.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气球变大——分子间隔变大

4.用实际参加化学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在离子方程式中,反应前后的电荷是守恒的,原子个数也是守恒的。

现有如下离子方程式:

RO3n﹣+F2+2OH﹣=RO4﹣+2F﹣+H2O,由此可知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A.+4

B.+5

C.+6

D.+7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电子数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C.不同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D.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6.8、今年“五一”期间,烟台滨海路的虞美人广场盛开了绚丽的郁金香和风信子,为魅力港城再填风采.下列有关错误的是()

A.广场上采用喷灌式浇水节约了宝贵的淡水资源

B.海边风力较大,为了增大花儿的抗倒伏能力,可以施加氮肥

C.郁金香和风信子有着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D.游客照相时,相机中的锂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7.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可掀起壶盖﹣水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氧气助燃,氮气不助燃﹣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水结成冰﹣分子运动停止

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8.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选项与化学变化无关的是

A.蚊虫叮咬后发痒肿痛,可以涂抹肥皂水减轻痛痒

B.天然气作生活燃料

C.春天万物生长,繁花似锦,处处花香四溢

D.用铁粉作食品双吸剂

9.重庆地区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下列有关水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活性炭可将自来水变为纯净水

B.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

C.可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D.水通电在正极获得氧气

10.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C.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铝元素

1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若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图四种变化中能体现“水蒸发”的微观本质的是()

A.

B.

C.

D.

12.下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

B.该粒子核外电子总数为18

C.该粒子不显电性

D.该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13.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

A.燃烧匙

B.试管

C.蒸发皿

D.量筒

14.下列微粒符号中,对“2”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2Cu中的“2”表示2个铜元素

B.NO2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C.Fe2+中的“2”表示每个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D.Al2(

4)3中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硫元素为﹣2价

15.自第十一届奥运会以来,历届奥运会开幕式都要举行颇为隆重的“火炬接力”,火炬的可燃物是丙烷(化学式为C3H8),它燃烧时,火苗高且亮,在白天200米以外也能清晰可见,下列关于丙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丙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②丙烷由丙烷分子构成

③丙烷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构成

④丙烷由3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组成

⑤丙烷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6.在催化剂作用下,二氧化碳能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相关反应如图所示,其中

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四种物质中有两种氧化物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

3

C.该反应的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改变

D.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的质量比为1:

16

17.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研究用放射性碘治疗肿瘤,这种碘原子的核电荷数是53,相对原子质量是125,下列关于这种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质子数是53

B.中子数是53

C.核外电子数是53

D.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是125

18.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光源

B.氮气是制造硝酸和磷肥的重要原料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二氧化碳可作气体肥料

二、填空题

19.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符号

(1)最常见的溶剂___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___

三、实验题

20.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正确的实验操作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

(1)实验一中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_____。

(2)实验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_____。

(3)实验三铁丝在氧气燃烧要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或一薄层细沙的原因是_____。

(4)实验四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_____;_____。

(5)(如下图)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_,实验结束后,有同学发现溶液过滤不彻底,造成此现象的原因_____。

①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②滤纸破损

③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四、简答题

2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属于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它与11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构成的。

(2)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排布规律是_____,且周期数与原子核外的________相等。

(3)单质铁在8号元素形成的单质中燃烧的主要试验现象是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该实验要预先在瓶底留有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2.向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立即盖上玻璃片,用手压住玻璃片,充分振荡后将集气瓶倒置,松开手,观察到,玻璃片没有掉落,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以上现象。

23.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试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①2个亚铁离子________;②3O2____________.

(2)用化学式填空:

①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____;  ②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________.

(3)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更有助于了解物质组成及变化的本质.如图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过程,该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结合生成水.请写出一个与上述反应本质相同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如图是某同学用来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时所采用的过滤装置图.

试回答: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

(2)该图中存在的三处明显错误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过程中,他发现过滤速度太慢,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写两条).

(5)该同学将过滤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后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的宣布:

我终于制得了纯水!

对此你有无不同看法?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若要制得纯水,还需采用的净化方法是_____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25.化学活动小组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

(图①中,“A”“B”“C”分别代表不同的火焰)

(1)同学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石蜡,说明石蜡的硬度____;将切下的石蜡放入水中,石蜡会____(填“沉入水底”或“浮在水面”);

(2)图①中,点燃蜡烛后,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看出火柴梗____(填“A”“B”或“C”)处最先炭化,说明蜡烛火焰的____温度最高。

(3)图②中,取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再取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

(4)图③中,用火柴可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____。

26.我们常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研究常见物质的组成,如图:

(1)实验A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_____,使瓶内压强减少来推测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

(2)实验B是通过证明生成物的_____推断水的组成的。

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

(3)蔗糖是我们经常接触的一种食品,生活中,我们偶尔会看见蔗糖在锅里,加热时间过长会变成黑色。

提出问题:

蔗糖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

查阅资料可知:

Ⅰ.铜丝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

Ⅱ.蔗糖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步骤:

某同学用C装置进行实验(夹持和支撑装置略去)来测定蔗糖的组成。

先用酒精灯在玻璃管铜丝处加热,使之充分反应后,同时不断反复拖拉注射器活塞,再将酒精灯移至蔗糖处进行加热。

观察到玻璃管中蔗糖处留下黑色的固体,内壁有水珠。

①实验结论:

蔗糖中一定含有_____元素。

(填元素名称)

②实验原理:

与_____(填A或B)实验相同。

③反思:

上述实验过程中,先对铜丝进行加热,目的是使铜丝和装置内的氧气反应,实验时反复推拉注射器活塞的作用是_____;

④拓展:

Cu在空气中长时间露置会与氧气和空气中另两种常见物质发生反应而生成铜锈[化学式为Cu2(OH)2CO3],生成铜锈时参加反应的空气中的另两种物质是_____和_____。

(填化学式)

六、计算题

27.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其中含有醋酸。

醋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请回答:

(1)醋酸属于_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2)醋酸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

(3)计算多少克醋酸中含6.4g氧元素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二、填空题

1、

三、实验题

1、

四、简答题

1、

2、

3、

4、

五、科学探究题

1、

2、

六、计算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