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登上地球之巅》教学案 人教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4662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登上地球之巅》教学案 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登上地球之巅》教学案 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登上地球之巅》教学案 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登上地球之巅》教学案 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登上地球之巅》教学案 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登上地球之巅》教学案 人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登上地球之巅》教学案 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登上地球之巅》教学案 人教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登上地球之巅》教学案 人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登上地球之巅》教学案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登上地球之巅》教学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中国人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过程。

3、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准备

教师:

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媒体课件

学生:

做好预习,了解一些有关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材料,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材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通讯,作者用生动的语言,真实地写出了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

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山全过程的惊心动魄、成功的自豪以及喜悦,从而可以感受到队员的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光盘和图片导入新课。

师:

珠穆朗玛峰的神奇、美丽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上这珠峰呢?

如今中国人把这一幻想变成现实,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不熟之巅,那激动人心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登上地球之巅》这篇文章。

二、检查预习

1、小组间互相交流有关珠穆朗玛峰的资料。

2、组内听写,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抓主要信息,了解文章内容,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1、自主学习

A、快速默读课文,并找出登山过程的时间、海拔高度。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学习登山运动员的一种什么精神?

D、再次阅读这就是说,复述课文内容。

2、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可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然后由学生各组选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同学补充。

3、教师小结

本文写了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学习登山运动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团结合作、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

(复述过程注意抓住主要情节。

四、重点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

记叙文的学习,可以从记叙的六要素,叙事的详略安排上,语言的生动等方面去研读,这样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

2、自主探究

(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A、找出文吕对环境的描写,并体味这些语言在全文中的作用。

B、文中哪能些部分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C、从哪些地方可以体现语言的生动性?

D、找出文章中人物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从中可以看出登山运动员的一种什么精神?

E、假如你是文中的刘连满,你会怎么办?

从他身上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以上内容在再次默读后由四人小组讨论,发言时可展开小组竞赛,比比哪个小组回答得好。

教师指导:

A、“朝着云雾茫茫的珠穆朗玛峰巅勇敢地迈进”,“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登攀”,……从这些都可以看出登山过程环境恶劣,非常危险,同时更好地体现了登山队员们不畏艰险,勇于和环境作斗争的精神。

除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描写了珠物流妈玛峰的景色。

如:

“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峰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夜色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等,这样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二者相结合,起到一张一弛的阅读效果。

B、刚开始的攀登是略写,最后攀登最顶峰是详写,还详写了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

因为攀登最顶峰最困难,也最危险,通过详写,更能体现队员们的优秀品质。

C、提示从修辞手法、语气等方面进行思考。

D、学生畅所欲言,想像合理即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体会中国人民伟大的、坚强的品质,中国也有高水平的探险家。

E、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像,试想像把自己置身于刘连满的角色,谈心得体会。

五、课堂练习

文中有许多描写景物的句子,试着仿写几句。

(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文章精华——写景的句子,积累下来并学会模仿、运用,老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尽量写出当地景色的特色,写出夜色的美。

1、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2、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峰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

现在,他们三人头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

3、夜色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珠穆朗玛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六、课堂延伸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体会登山运动员所承受的痛苦。

1、想像一下,登上最高峰的运动咒的心情。

2、登山运动员为什么要登上最高峰?

3、想象一下,登山运动员在登山过程中有什么感觉?

4、学完本课后,你有哪些感想?

(教师要引导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与幻想,只要想象合理,能自圆其说。

教师作调整性解答。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小结

中国登山运动员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是中国人的又一大壮举,又一次向世人证明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坚强。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使世界对中国有了重新的认识,但是我国在航天事业方面还是比较落后的,美国在1969年7月21日就已经登上月球了,而中国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才首次实现了载人航天飞机飞行成功。

期望同学们努力学习,长大后也当航天英雄,为我国航天事业做贡献,让中国人飞得更高更远。

作业布置

1、再读课文,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2、搜集有关探险材料,准备开展一次综合性活动。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1)课标要求掌握3500字,并会区分同音异形字、形近字。

(2)掌握名著作者作品,了解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2.教材分析:

字音、字形考查是中招考试必考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

作者作品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学常识,这一考点可能会出现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相结合的选择题。

3.中招考点

河南中考xx、xx和xx年字音字形题一直都占4分。

第一道是考查字音题:

重点考查辨析多音字、形近字、易读错的字,考查形式为四项选择题,中招考试中占2分。

第二道是考查字形题:

重点考查同音形近字、和同音异形字,考查形式为四项选择题,中招考试中占2分。

作者作品常考点有:

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学常识,这一考点可能会出现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相结合的选择题。

4.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学生要加强字音字形的练习,为中招考试打好基础。

名著作者作品要掌握牢,为名著阅读题打基础。

二、学习目标

1、能写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能辨别多音字,并能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

2、能说出重要的文学常识。

3、能概括故事情节。

4、能总结出“赏析词句”的方法。

5、掌握重点字词、句子的翻译。

6、能够结合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

能写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能辨别多音字,并能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

能说出重要的文学常识。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

能概括故事情节。

4.针对目标4,设计一个活动:

能总结出“赏析词句”的方法。

5.针对目标5,设计一个活动:

掌握重点字词、句子的翻译。

6.针对目标6,设计一个活动:

能够结合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学习目标1:

能写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能辨别多音字,并能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

 

•复习指导一:

内容:

第五单元的前四篇课文

方法:

自己独立读课文梳理生字词,写在练习本上,容易写错的做上标记。

要求:

复习第五单元生字词,完成复习检测。

归纳并向全班学生展示总结出字音题的做题方法。

时间:

10分钟

复习检测一:

凛冽吞噬销蚀羸弱步履

告罄筛糠躯壳脐带砭骨

履践崔巍阴霾无垠拽住

闷闷不乐毛骨悚然怏怏不乐

姗姗来迟忧心忡忡与其毋宁

卷土重来头晕眼花孜孜不倦

无垠癫狂凛冽羸弱步履

告罄销蚀筛糠幻影疲倦

协奏真谛砭骨崔巍遗孀

坚持不懈毛骨悚然精疲力竭

耀武扬威洋洋得意怏怏不乐

姗姗来迟忧心忡忡疲惫不堪

畏缩不前念念有词语无伦次

与其毋宁芸芸众生死得其所

养精蓄锐齐心协力头晕眼花

勇往直前迫不及待孜孜不倦

刚毅不屈阴霾疆域

相得益彰卷土重来

养精蓄锐:

(yǎngjīngxùruì)养足精神,积蓄力量

齐心协力:

(qíxīnxiélì)众人一心,共同努力

头晕眼花:

(tóuyūnyǎnhuā)头脑眩昏,视力模糊

勇往直前:

(yǒngwǎngzhíqián)毫无畏惧地一直向前

哀悼:

悲痛的悼念(死者)。

锲而不舍: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迫不及待:

急迫的不能再等待。

建树:

建立(功绩)。

锤炼:

磨练。

孜孜不倦:

勤勉,不知道疲倦。

梦寐以求:

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希望着。

弥补:

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补救强化练:

xx年中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C  】(2分)

A.开辟/复辟模具/装模作样差强人意/参差错落

B.馈赠/崩溃针灸/脍炙人口矫揉造作/骄兵必败

C.给力/供给呼吁/长吁短叹人才济济/扶危济困

D.斗争/挣脱淳朴/谆谆教诲忍俊不禁/襟怀坦白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2分)

A.恻隐订书机顶礼膜拜默守成规

B.宣泄挡箭牌开源节流绵里藏针

C.坐落震摄力妇孺皆知开诚布公

D.家俱发祥地轻歌曼舞凭心而论

 

掌握重点词语:

注意关键字、易错字、形近字。

识记多音字:

注意采用归类法。

 

学习目标2:

能说出重要的文学常识

复习指导二

内容:

第五单元课文

方法:

自己梳理写在练习本上,然后识记。

要求:

同桌交流,完成复习检测。

时间:

5分钟

复习检测二:

将作品及相关内容连线。

伟大的悲剧

在沙漠中心

登上地球之巅

真正的英雄

夸父逐日

共工怒触不周山

 

能准确翻译课文。

1.翻译句子的方法:

基本原则:

信、达、雅。

常用的十种方法:

替、留、删、补、调。

 

当堂训练

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组是(B)

A颤栗lì履lǚ践姗姗shān来迟怏怏yàng不乐

B辜gū负阴霾mái锲qì而不舍毛骨sǒng悚然

C吞噬shì遗孀shuāng小心翼翼yì海市蜃shèn楼

D凛lǐn冽砭biān骨冻饿之虞yú忧心忡忡zhō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B)

A告罄养精蓄锐聊以自慰B赢弱孜孜不倦郑重其事

C崔巍刚毅不屈语无伦次D疆域疲惫不堪头晕眼花

3.下列对课文内容说明不合文意的一项是(A)

A.“一切的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

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

”这几句话表现的是斯科特他们在得知自己已在

同别人的竞赛中失败时的沮丧心情。

并表明作者对斯科特探险队的评价不高。

B.《在沙漠中心》节选自《人类的大地》,作者是法国的圣埃克絮佩里,文章

主要记录了作者在被困于沙漠之中如何脱险的经历。

C.《真正的英雄》一文具有动人心魄力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讲演者以一个

普通人的身份,与人民一道共同仰视几位“真正的英雄”,这些平易近人的肺腑

真情是最能打动人的。

D.“夸父逐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有时也用来比喻

不自量力。

4.下面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B)

A.云南石林中的石峰有的突兀擎天,有的姿态秀美,有的酷似传说中的人物……真是巧夺天工。

B.科学和艺术史上的大师泰斗之中少年聪慧、早早成名的情况比比皆是,但少不出众、大器晚成的例子也不少见。

C.王克明同学在省初中生作文大赛上获得一等奖,这下他可在校园里名闻遐迩了。

D.刘扬同学的口才特别好,而且越是人多的场合他越能夸夸其谈,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1、《高效读教材》P241针对练2、3、《导与练》P74基础梳理4、《中考复习》P52)

第二课时

(一)复习过程

学习

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学习目标1:

通过复习文本,能总结说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复习指导一

内容:

第五单元课文

方法:

独学概括,交流展示,总结方法

时间:

3分钟

要求:

能总结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复习检测一:

1、请概括说出《伟大的悲剧》的主要内容。

1912年斯科特一行5人筋疲力尽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死去

2、请概括说出《在沙漠的中心》一文的主要内容。

“我”因飞机失事而被困沙漠的体验和思索,描写了“我”在恶劣的沙漠环境里,在生存面临严重威胁的情况下的心理活动和情感态度。

3、一句话概括《登上地球之巅》的故事内容。

中国登山队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于1960年5月25日凌晨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

 

能总结出概括文章的方法并会运用此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结果 

 

学习目标2:

通过复习课文,能总结出赏析语句的方法。

复习指导二

•内容:

前四篇课文

•方法:

独学分析,复习交流,归纳总结时间:

5分钟

•要求:

找出文中描写语句,分析句子,并总结出“赏析语句”的方法。

复习检测二

(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

(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参考答案:

(1)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沙漠夜晚的低温和严重的缺水使“我”感到寒冷难耐,死亡的危险更让“我”感到绝望,这是“我”所面临的危险的真实写照。

(2)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沙漠的恶劣环境和“我”的感受,语气并不沉重,反而有些风趣,表现了“我”镇定乐观的精神。

赏析词句

1、方法指导:

⑴精确性。

指词语在词类选取、表达概念上的准确、恰当。

⑵情感性。

指词语表达喜好、热爱、颂扬或厌恶、批判等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的作用.⑶形象性。

指词语在写人、叙事、绘景中采用修辞或者一些动词鲜明、具体、生动、传神等作用。

2、答题步骤:

理解词语的本意----揣摩词语语境意-----分析词语在此处的作用或表达效果。

3、答题格式:

“****”一词生动形象的(逼真、具体、贴切……)写出了……动作或形态(根据文章内容),表现了人物……的感情。

 

描写方法(修辞手法)+内容+情感

 

当堂训练

1、赏析句子: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2、滴水之恩(xx河南中考题)

1.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他”之间的故事。

2.“头裹苗帕的老妇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请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3.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4.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

参考答案:

1、拟人 耀武扬威是指炫耀武力,显示威风,洋洋得意是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姿态。

斯科特以这种心理看待挪威国旗,表现了他心里受到的侮辱和痛苦。

2、1.几个月前,他流落到马山,“我”给他买水买糕,劝他回家。

(1分)“我”在步行返回的山路上,恰好拦到他的车。

他没认出“我”,给“我”讲了几个月前在马山发生的事,认为那次受到的帮助改变了他。

到马山后“我”才知道他是专程送“我”的。

(3分)(意思对即可。

共4分)

2.①情节:

交代“我”面临的困境,写出“我”步行返回的原因,为故事情节的展开作铺。

垫。

②主题:

老妇人充满善意的言行,表现了她对陌生人的友善与关爱,使主题更丰厚。

(意思对即可。

一个角度2分,共4分)

3.①善良,有爱心,乐于助人:

为潦倒的他买水买糕,并劝他回家。

②细心体贴,尊重他人:

没有言明“我”曾帮助过他,维护他的尊严,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

(意思对即可。

一方面2分,其中形象1分,分析1分。

共4分)

4.①点明他是雨夜专程送“我”的,更突出他的善良和爱心,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②突出受人滴水之恩,便涌泉相报、回馈社会的主题。

③故事这样结尾,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更具艺术表现力。

④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

(意思对即可。

一点1分,共4分)

(1、《高效读教材》P236一试身手)

第三课时

 

学习

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学习目标1:

掌握重点字词、句子的翻译。

 

复习指导一:

内容:

课文。

方法:

同桌合作梳理本单元重要文言词语。

时间:

10分钟。

要求:

自学后完成ppt出示梳理性题目。

复习检测一:

翻译下列词语的意思: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饮于河渭

北饮大泽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

天柱折折,断。

地维绝绝,断绝。

天倾西北西北,向西北

故日月星辰故,所以。

日月星辰移焉焉,那里,代词,指西北方。

故水潦尘埃潦,积水。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译:

夸父与太阳赛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译:

黄河和渭水(的水)不够喝,到北方去喝大湖的水。

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

(他)遗弃的手杖,变成了桃林。

天柱折,地维绝。

译:

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译:

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移向那里

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

大地的东南方塌陷了,所以江河湖水和泥沙都流向那里。

 

 

能总结出翻译的方法并会运用此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文言词语:

重点字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

 

翻译方法

替、留、删、补、调

 

学习目标2:

能够结合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复习指导二:

内容:

课文。

方法:

看ppt出示问题,小组合作解答,并做好小组发言分工。

时间:

10分钟

要求:

联系文章主旨。

自学检测二

1、了解文章的内容之后,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2、“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如何理解文中结尾的两句话?

参考答案:

1、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正面:

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反面:

表现他性格暴躁刚烈。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

远古的人类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从神话角度向人们解释了天倾西北,河向东南流的自然现象的原因。

要点归纳

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

①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

②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抒发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

 

当堂训练

1.解释下列红色的词语。

⑴与日逐走(      )⑵河渭不足(    )⑶北饮大泽(      )⑷弃其杖(      )

2.翻译下列句子。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⑵未至,道渴而死                    

⑶弃其杖,化为邓林                                                 

3.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答:

                                                                   

4.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答:

                           

5.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

请简述理由。

答:

                                                                             

6、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夸父这一人物的认识。

7、《夸父逐日》从哪些方面看出它的想象力与神奇性?

(原文回答)

8、从“弃其杖,化为邓林。

”可以看出夸父怎样的性格特点?

8、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

10、“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11、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参考答案

1.

(1)竞跑、赛跑;

(2)黄河(3)向北

(4)他的,指夸父的。

  2、

(1)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2)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就口渴而死了。

(3)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3、此情节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

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

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魅力。

  4、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5、略。

(提示:

从探索未知世界

角度看,他的精神可嘉,值得。

也可以从其他角度讲。

6、夸父是一位执著、勇敢,敢于追求,乐于奉献,愿为人类造福的英雄。

7、从以下内容可以看出:

“饮于河、渭;河、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8、从中可以看出夸父愿为人类造福的奉献精神。

9、表达古代人民想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与精神。

10、“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11、古代人民不了解自然现象,把各种自然现象归结于神的支配与作为。

本文中用神话解释的自然现象是“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

(《教案设计》p240检测小结、作业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