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4484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8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电子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电子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电子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电子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ocx

《电子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ocx

电子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目次

1引言1

1.1选题的意义1

1.2理论综述1

1.3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分析路线图7

2国内外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概况8

2.1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总体概况8

2.2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11

3市电子信息的发展模式分析15

3.1现状分析15

3.2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特点19

4电子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19

4.1模型分析20

4.2市电子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20

4.3市电子信息产业存在的问题26

5结论与政策启示31

5.1调整内外资比例31

5.2提升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31

5.3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政策环境32

结论34

参考文献35

致谢37

摘要: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是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更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战略性产业。

作为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它发挥着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和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分析了国内外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本文对市电子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立足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本文分析了外资、信息技术、科技创新等方面对市电子信息产业产生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协整分析的方法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市电子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证关系,结果表明,经济持续增长会更有效地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

最后,本文对如何提高市电子信息产业的经济效应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电子信息产业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论文外文摘要

TitleEmpiricalAnalysisoftheRelationshipbetweenRealEasteIndustryandEconomicGrowth

Abstract:

Electronicinformationindustryisthefoundationandguidingpillarofthenationaleconomy.Itisalsoanimportanteconomicgrowthengineforeverycountry,andyetasignificantstrategicindustryofChina'snationaleconomy.AsoneoftheimportantpillarindustriesinTianjin,electronicinformationindustryplaysasthe"multiplier"ofeconomicgrowthandthe"propeller"ofindustrialupgrading,studyithasimportanttheoreticalandpracticalsignificance.Basedontheanalysisofelectronicinformationindustrydevelopmentathomeandabroad,inthispaper,empiricalstudiesarecarriedoutontheelectronicinformationindustryinTianjin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economicgrowths.Basedonthedevelopmentofelectronicinformationindustry,inthispaper,authoranalyzestheimpacttoelectronicinformationindustryinTianjincausedbyforeigninvestment,informationtechnology,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Onthisbasis,errorcorrectionmodelisestablishedthroughtheuseofcointegrationanalysis,soastoanalysistheempiricalrelationshipbetweenelectronicinformationindustryinTianjinandeconomicgrowth.Theresultsshowthatsustainedeconomicgrowthwouldbemoreeffectiveinpromotingthedevelopmentofinformationindustry.Atlast,thisarticleputsforwardpolicyproposalsonhowtoimproveelectronicinformationindustryinTianjineconomiceffects.

Keywords:

electronicinformationindustry;economicgrowth;empiricalanalysis

1引言

1.1选题的意义

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在产业关联度和渗透性上,对其它产业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和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最具有活力的科技领域之一,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国防现代化的有力保障。

优先发展信息产业,提升产业竞争能力是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重点。

因此,不论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发展中国家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关注。

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具有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支柱产业,“十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强调把掌握信息产业核心技术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环渤海地区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区域,市作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生产基地,在全球产业链分工和整合趋势日益明显的环境下,结合自身优势全面推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壮大产业规模,带动工业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电子信息产业得到飞速发展,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0%成为本市第一支柱产业,是全国电子信息产业成长快、回报高的地区之一。

  本文在查阅了市统计年鉴和各种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电子信息产业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对市电子信息产业本身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对其所产生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旨在为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明确方向和重点,以实现电子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巨大拉动作用。

1.2理论综述

1.2.1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economicgrowth)就是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加的过程,是一般社会再生产动态过程的共性实质,它代表的是一国潜在的GDP或国民产出的增加,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中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经济增长理论的成长经历了古典、新古典和新增长三个发展阶段。

1.2.1.1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在古典经济学时期,经济学家就特别关注对经济增长的分析,代表人物有Adam.Smith, David.Richado(大卫.李嘉图)和Thomas.Malthus(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

Smith(1776)认为,促进经济增长有两种途径:

一是增加生产性劳动的数量;二是提高劳动的效率。

在这两个增长途径中,Smith更强调劳动效率对增长的促进作用。

首先,他把劳动区分为生产价值的生产性劳动和不能生产价值的非生产性劳动,并认为生产性劳动创造财富,而非生产性劳动只消耗财富。

所以,Smith认为,在劳动投入量中增加生产性劳动投入的比例将会促进经济增长。

其次,对于如何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Smith认为主要取决于分工程度和资本积累的数量,因此分工协作和资本积累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因。

除此之外,Smith也注重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他认为,资本积累可以使得资本存量扩大,与之相联系的劳动数量增加,从而直接促进经济增长。

而且,资本积累往往与专业化和分工相联系,从而也会借助于分工间接地促进经济增长。

Richado(1817)对于经济增长的分析是围绕着收入分配展开的。

在考察了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关系、变动规律以及影响这些分配比例变量的外部因素后,认为长期的经济增长趋势在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下而停止。

他认为,土地的数量是有限的,而土地上生产的产品(谷物)也是有限的,随着人口的增加,人们对土地上生产的产品需求增加,这将导致生产向肥力较低的土地上扩展,这就意味着,随着土地投入的增加,土地上产出的增加越来越小,从而出现边际收益递减现象。

收益递减趋势使得土地上产出的价值提高,从而又导致劳动的工资上涨,进而使得资本家的成本提高,利润降低。

由于利润是投资的引导器,致使投资下降,最终导致资本积累减少。

同时,由于土地产出的价值提高,这将引起有限土地的地租增加。

但地主只进行非生产性消费而不进行投资,因此上述过程必将导致资本积累停止。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侧重于农业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经济,肥力递减等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被过分地强化了。

同时,技术进步的连续性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这样,他们的分析显得有些悲观,即经济增长不具有持续性。

【1】 

1.2.1.2新古典主义增长理论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

除了实际GDP及其增长率之外的一素决定人口增长。

技术变革率影响经济增长率,但经济增长率不影响技术变革速度。

经济繁荣将持续下去是因为不存在引起工资下降的古典人口增长,但如果技术由于两个相关原因而停止进步,增长将停止。

持续不断的技术进步一直在增加资本需求,提高实际利率,并引起增加资本存量的储蓄,只要有技术进步,这个过程就会重复,并创造持续的长期经济增长。

增长率波动是因为技术进步以可变的比率发生。

索洛等人认为:

在没有外力推动时,经济体系无法实现持续的增长。

只有当经济中存在技术进步或人口增长等外生因素时,经济才能实现持续增长。

【2】

1.2.1.3新经济增长理论

新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把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劳动力”的定义扩大为人力资本投资,即人力不仅包括绝对的劳动力数量和该国所处的平均技术水平,而且还包括劳动力的教育水平、生产技能训练和相互协作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统称为“人力资本”。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1990年提出了技术进步内生增长模型,他在理论上第一次提出了技术进步内生的增长模型,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内生技术进步上。

技术进步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是:

(1)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

(2)大部分技术进步是出于市场激励而导致的有意识行为的结果;(3)知识商品可反复使用,无需追加成本,成本只是生产开发本身的成本。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转化为专业化的知识,认为专业知识和人力增加积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罗默在其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假定有四种投入:

资本、劳动、人力资本和技术。

罗默等人认为,增长的原动力是知识积累,资本的积累不是增长的关键有代表性的是所谓的研究与开发模型。

另外还有人将资本这一概念的外延扩大,认为资本不仅包含物质资本,而且也包含人力资本,因而资本仍然是增长问题的关键。

但这两者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强调知识的积累,技术的进步对于经济的增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都认为知识或者知识的载体——人力资本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性质,而且存在着投资(即资本的积累)刺激知识的积累,反过来知识的积累又促进投资的良性循环。

这种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理论鼓励新知识的积累以及知识在经济中的广泛运用,促进了高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在这一过程中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关键性作用已让位于知识和技术进步。

【3】

1.2.2产业集群理论

产业群是指相同的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地区的一种产业成长现象。

地理上的群落是外在现象,内在的关系才是产业群的本质。

马歇尔认为集聚产生的外部性是集聚形成并延续的内在动力,其外部经济可归结为【4】:

①市场规模扩大带来的中间投入品的规模效应;②劳动力市场规模效应;③信息交换和技术扩散。

韦伯最早提出聚集经济的概念,他从微观企业的区位选择角度,从集聚因素造成的经济性——“一般经济开支成本”的降低来研究集群产生的动因【5】。

波特把产业集群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峰,他从组织变革、价值链、经济效率和柔性方面所造成的竞争优势角度重新审视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6】。

创新理论学派则认为产业集聚所带来的知识及技术的溢出效应、集体学习过程,有利于形成创新环境、创新网络,通过创新使得企业保持持续不竭的竞争力【7】。

近年来,社会经济网络的思想被运用于分析地方产业群发展的内部机理。

新制度经济学指出在企业和市场这两种基本的制度形式之间,还存在着第三种组织活动的基本形式,即“组织间协调”或“中间性体制”,新经济社会学认为经济行为是镶嵌在网络与制度之中的,这种网络与制度是由社会构筑并有文化意义的【8】。

企业间的关系在相互的权利控制和讨价还价之外,还有市场价格与内部权威都无法代替的信任机制在发挥着作用,这些与社会制度环境和企业间的交往历史都密切相关,并对地方产业群内企业的竞争优势产生重要的影响。

地理上的群落是外在现象,内在的关系才是集群的本质。

电子信息产业是知识型产业,知识和技术创新非常迅速,产品市场变化非常快,产业的空间集聚形成了一种创新网络,能够带来集聚效益,减少企业经营风险,因而产业集群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典型特征。

【9】

在通过对丹麦、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和美国等10个重要贸易国的情况进行调查后,波特教授认为国家竞争优势主要不是体现在比较优势上而是体现在产业集群上,产业集群是国家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国与国在经济上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产业集群上的竞争。

他认为,创新是企业竞争优势获得的根本途径,也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能力和国家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而产业集群则正是企业实现创新的一种有效途径,因为产业集群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创新环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许多学者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对外部规模经济理论与聚集经济进行了新的诠释,形成了新马歇尔理论。

该理论认为:

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提高了聚集经济在全球经济网络中的专业化水平和生产的特质性,扩大了产品的消费市场,增加了获取全球信息和新知识的途径,促进了当地厂商的持续创新能力,增强了聚集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导致的聚集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当地聚集的引力。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活动的地理聚集之间的关系类似“鸡与蛋”之间的关系,相互促进相互依存,这实际上是从竞争力的角度探讨产业集群概念,并指出“企业——产业——国家”三个层次之间竞争力的关系。

对于如何培育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波特提出了著名的企业集群钻石模型,他认为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主要有四个:

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支持产业和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状况。

【10】

1.2.3创新理论

熊彼特(J.A.Schumpeter)在1934年提出了经济创新的思想。

后来,技术创新分为两条路线:

一是以技术变革和技术推广为研究对象的技术创新论;二是以制度变革和制度推进为研究对象的制度创新论。

电子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是指创新主体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为宗旨,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以整合创新资源为手段,以提高创新能力,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获取商业利益为目的的创新活动。

它主要与技术引进相对应,强调创新过程所需的核心技术,主要来源于企业或者国家内部的技术积累和突破。

张贵教授认为:

产业创新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产业转型能力,是指较强的产业结构转化和升级能力;二是产业竞争力,是指把现实和潜在的生产要素转化为较强的市场占有率的综合素质。

有关管理、技术、经济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2】

1.2.4产业优化升级理论

产业升级的概念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才被真正引入到全球价值链的分析框架中。

波特认为,从理论本质上看,产业升级就是当资本(人力和物力)相对于劳动力和其他的资源禀赋更加充裕时,国家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发展比较优势。

Gereffi认为,产业升级是一个企业或经济体提高迈向更具获利能力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经济领域的能力的过程。

【13】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Kumphrey和Schmitz提出了一种以企业为中心、由低级到高级的四个层级的产业升级分类方法:

一是工艺流程升级,通过重组生产系统或是引入高级技术将投入转化为产出;二是产品升级,根据单位增加值转向更高端生产线;三是产业功能升级,即获得链上新的、更好的功能,如设计和营销,或放弃现有的低附加值功能而集中致力于附加值更高的环节,从OEM到ODM再到OBM的转换常常被视为功能升级的路线;四是链条升级,把从一个特定环节中获得的能力应用于新的领域或转向一个新的价值链。

张贵教授和周立群教授在考察市高新技术产业时,提出了“产业集成化”的观点。

【14】产业集成化是信息时代产业组织结构新模式,它促使组织形态日趋扁平化,组织性质柔性化,组织格局分离化,组织关系网络化,组织边界开放化。

它将各种知识、技能与各类信息、数据以及其他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优势互补,综合集成,跨越行业界限,打破时空概念,开放式地解决复杂系统问题产业集成以“模块化”为前提,一是它把价值链上的企业、组织和服务对象分解为可以进行独立运行的半自律子系统;二是按某种联系规则将子系统统一起来,构成更复杂的系统或过程,产生集成效应。

1.2.6电子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理论

(1)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动力

根据非均衡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变动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就是经济发展的过程。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又取决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而信息技术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础。

在进行工业化的过程中,传统产业受到市场容量和科学技术的制约,经济增长必须转向依靠高于平均增长率的新兴产业——信息产业来支持;通过结构性转换来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通过引入信息技术促进产业结构的变革,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为新经济增长创造良好条件。

(2)信息化促进内生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可利用物质、资本与劳动力等要素。

传统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假定为由某种外生力量所决定,并按某种外生力量的速度所发展,技术进步不在资本产品中。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与之相反,它认为:

技术进步是内生的,并在原有意义上的劳动力概念也应为人力资本。

这样,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

因素有:

人力资源、可供利用的物质资源、管理效能和技术水平。

【15】

(3)电子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地位愈加明显,它具有高创新、高增值、高投入、低消耗、高关联的特点。

信息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为直接贡献。

信息产业作为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其就业规模和产值规模的不断扩大,意味着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而这就表明信息产业自身的发展直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第二为间接贡献,主要表现为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

首先,从信息产业的前向关联性来看,其他产业部门对信息产业的产品需求越大,信息产业的发展就越能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其次,从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存在的后向关联性来看,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其他产业的投入,信息产业对其他产业产品的依赖程度大小影响其他产业的发展速度,依赖程度越大越能有效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

总之,社会其他行业对信息产业的需求日趋增大,表现为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这些行业的发展,表现为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拉动作用。

【16】

1.3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分析路线图

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电子信息在促进国内经济增长、就业和产业结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电子信息产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地区,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所不同的。

市电子信息产业对经济效应如何,产生怎样的影响,现有的文献研究中大都定性的分析还不足以说明,本文不仅进行了定性分析,而且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旨在揭示市电子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为下一阶段如何提高市电子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效应提出有指导性的政策建议。

本文参照经济增长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各种产业理论,结合国内外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特点,实证分析市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市电子信息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推进市电子信息产业优化升级的建议,为电子信息产业更好的拉动经济增长提供可操作的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的分析路线如下:

 

2国内外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概况

2.1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总体概况

2.1.1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增速有所缓解

2006-2008年连续三年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06年世界电子信息产业产值为1.492万亿美元,2007年为1.618万亿美元,2008年为1.654万亿美元(见图2.1),2007年的增长率为8.43%,2008年的增长率为2.22%,不及上一年的1/3,远低于前三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可以看出虽然产值再进一步扩大,但是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电子信息产业的增长速度在降低。

2006年世界软件产业市场规模达到7486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6.6%,低于2005年10.2%的增长率,增速有所放缓。

但是2007年世界软件产业市场规模达到9400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7.4%,高于2006年6.2%的增长率(见图2.2)。

2.1.2产业结构继续调整

电子元器件、数据处理设备、通信产品及消费电子仍然占据世界电子产品份额前4位,2007年所占比例分别为28.89%,27.89%,21.16%,9.50%,2008年所占比例分别是28.77%、28.01%、21.28%、9.29%,数据处理设备和消费电子份额有所上升。

2007年,数据处理设备、消费电子、通信产品及电子元器件的市场增长速度分别为4.56%,3.14%,4.65%,5.63%。

2008年,数据处理设备、消费电子、通信产品及电子元器件的市场增长速度分别为3.91%,0.94%,3.79%,2.8%,相对于2007年,市场规模有所增长,但是增长率降幅较大,消费电子产品下滑最为明显,增长率不足1%。

近几年来,世界电子产品主要市场处于增长态势,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增长出现了明显下滑。

(见图2.3,图2.4)。

2.1.3信息服务业增长后劲充足

金融危机对信息服务业带来的更多是机遇,信息服务业的创新步伐逐渐加快,2008年全球信息服务业发展平稳,美国、日本、欧盟依然占据着市场优势地位,企业间竞争加剧,市场竞争格局已在悄然发生变化。

信息服务产业自身具有大跨度、多角度、快变化等独特属性。

IT企业的转型步伐将加快,服务化成为硬件、软件、互联网和电信运营企业的共同发展方向。

2.2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

2.2.1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伴随着高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电子信息产业逐渐显露出了一股强大的发展势头,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消费者对电子信息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同时国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宏观政策,并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