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地管理系统者》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4063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卓有成效地管理系统者》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卓有成效地管理系统者》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卓有成效地管理系统者》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卓有成效地管理系统者》读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卓有成效地管理系统者》读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卓有成效地管理系统者》读书笔记.docx

《《卓有成效地管理系统者》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卓有成效地管理系统者》读书笔记.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卓有成效地管理系统者》读书笔记.docx

《卓有成效地管理系统者》读书笔记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一、图书介绍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由美国德鲁克著作,许是祥翻译;2009年9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印刷出版。

本书将把丰富的思想营养呈献给那些希望管理好自己的组织的管理工作者,以及渴望经营好自己的事业与人生的知识工作者。

二、作者介绍

彼得-德鲁克,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现代管理学理论的奠基人。

德鲁克著述颇丰,计有15部管理学著作,13部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问题著作,2部小说,1部自传。

他的著作被译成了20多种文字,畅销于世界各地。

他卓越的学术成就给他带来了20多个名誉博士学位。

作为管理学界的“智叟”,德鲁克年逾九旬而不辍耕耘,目前仍执教于加州克莱蒙特研究院,并不断解深刻的著述。

代表作有《管理的实践》,《管理:

任务、责任与实践》、《公司的概念》、《有效的管理者》、《后资本主义社会》、《旁观者》、《剧变时代的管理》等。

三、推荐理由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诉我们:

1、一群平凡的人,能做出不平凡的事吗?

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只要我们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卓有成效。

2、卓有成效可以学会吗?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3、每个人都必须卓有成效吗?

卓有成效是管理者必须做到的事,但是在所有的知识组织中,每一位知识作者其实都是管理者——即使他没有所谓的职权,只要他能为组织做出突出的贡献。

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成效的最关键因素;并不是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有助于提高机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

四、读书心得

谁是管理者?

是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

德鲁克认为:

一个重视贡献,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

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中,德鲁克一再给我们看见,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卓有成效也是必须学会的。

如此,组织就能使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本书中,德鲁克集中论述了一个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

这本书是德鲁克最著名的管理学著作之一,倾注了德鲁克极大的心血。

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6个特征:

1、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

2、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他极为审慎地设定自己的优先顺序,随时进行必要的检讨,毅然决然地抛弃那些过时的任务,或者推迟做那些次要的任务;他知道时间是他最为珍贵的资源,必须极为仔细地使用它。

3、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他知道自己所能作出的贡献在于:

创造新思想、远景和理念;他的原则是:

我能作哪些贡献?

为了达成整体目标,我如何激励他人做出自己的贡献?

他的目标在于提高整体的绩效。

4、在选用高层管理者时,他注重的是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

他能敏锐地感觉到为一个关键职务选用人才,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也知道,还没有人能永无过失。

他知道人无完人。

即使是最有能力的人也有弱点。

他关心的是一个人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

他致力于充分集中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利用这些优势达成组织的目标。

5、他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他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

他知道有些事物不能被量化,而过多的信息会导致混淆和混乱。

6、他只做有效的决策。

第一章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从把事情做到到做对的事情。

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动力,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效性,及他在工作中是否能有所成就。

如果他的工作缺少有效性,那么他对做好工作和做出贡献的热情很快就会消退,他将成为朝九晚五在办公室消磨时间的人。

知识工作者必须自己管理自己,自觉地完成任务,自觉地做出贡献,自觉地追求工作效益。

其中有这么一个例子:

记者问一位青年步兵上尉:

“在战场混乱的情况下,你如何指挥你的下属?

”那位青年步兵上尉回答说:

“在那里,我是惟一的负责人。

当我的下属在丛林中遭遇敌人却不知道该怎么行动时,我也因为距离太远无法告诉他们。

我的任务,只是训练他们知道在这种情形下应该如何行动。

至于实际上该怎么做,应由他们根据情况加以判断。

责任虽然在我,但行动的决策却由战场上的每个人自己决定。

我们不能以有没有下属来判断是不是管理者,衡量工作要看其结果。

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一下五个习惯:

1、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

他们所能控制的时间非常有限,他们会有系统地工作,来善用这有限的时间。

2、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他们并非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

他们不会一接到工作就一头钻进去,更不会一开头就探究工作的技术和手段,他们会首先自问:

“别人期望我做出什么成果?

3、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他们还善于抓住有利形势,做他们想做的事。

他们不会把工人建立在自己的短处上,也绝不会去做自己做不了的事。

4、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

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

他们会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次序,而且坚守优先次序。

他们知道:

要事第一。

重要的事先做,不重要的事放一放,除此之外也没有其他办法,否则反倒会一事无成。

5、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

他们知道有效的决策事关处事的条理和秩序问题,也就是如何按正确的次序采取正确的步聚。

他们知道一项有效的决策,总是在“不同意见讨论”的基础上做出判断,它绝不会是“一致意见”的产物。

他们知道快速的决策多为错误的决策,真正不可或缺勤的决策数量并不多,但一定是根本性的决策,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战略,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

经典摘要:

1、一个人的有效性,与他的智力、想象力或知识之间,几乎没有太大的关联。

有才能的人往往最为无效。

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才能本身并不是成果,一个人的才能,只有通过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才有可能产生效益

2、对于“体力工作者”而言,我们所重视的只是“效率”,所谓效率,可以说是“把事情做对(todothingsright)”的能力,而不是“做对的事情(togettherightthingsdone)”的能力。

体力劳动的成果,通常可以用数量和质量来衡量,但是对于“知识工作者(knowledgeworker)”而言,他们的劳动成果很难用数量和质量来衡量。

3、我们无法对知识工作者进行严密和细致的督导,我们只能协助他们。

知识工作者本人必须自己管理自己,自觉地完成任务,自觉地做出贡献,自觉地追求工作效益。

4、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动力,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效性,以及他在工作中是否能有所成就。

如果他的工作缺少有效性,那么他对做好工作和做出贡献的热情很快就会消退,从而成为朝九晚五在办公室里磨时间的人。

5、知识工作者并不生产本身具有效用的产品,他不生产有形的产品,他生产的是知识、创意和信息,只有通过另一位知识工作者,将他的产品当做投入,并转化成另一种产出,它们才具有实际的意义。

再伟大的智慧,如果不能应用在行动上,也将只是毫无意义的资料。

6、组织是能使个人才干得以增值的一种工具。

7、什么是“管理者”,我们将其定位成:

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由于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作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

8、一位知识工作者是否是一位管理者,我们不能以他有没有下属而定。

在每一个知识型组织中,总有人单独作战,虽然他们没有下属,但是他们依然属于管理者。

9、每一位管理者面对的现实,一方面要求他们具有有效性,另一方面却又使他们很难达成有效性。

10、管理者面临的主要约束包括:

1)管理者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2)管理者往往被迫忙于“日常运作”;3)管理者本身处于一个“组织”之中,只有当别人能够利用管理者的贡献时,管理者才算是有效;4)管理者是身处在一个组织的“内部”,受到组织的局限。

11、在组织内部,不会有成果出现,一切成果都存在于组织外部。

组织不能够像生物那样,以自身的生存为目的,组织是社会的一种器官,只有能为外部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后,才能算有所成就。

12、一般情况下,我们很容易找到的人才肯定不会是全才,所以我们任用的人才充其量也只能在某一项能力方面比较优秀,而在其他方面表现平平。

13、今天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具有的一个缺点:

以自己精通了某一狭窄领域的专门学问而自满,不屑于其他。

14、世界上并不存在所谓的“有效的个性”。

有效地管理者和不称职的管理者,在类型、性格和才智方面,很难加以区别。

15、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

第二章掌握自己的时间

有效的管理者并不是一开始就着手工作,他们往往会从时间安排上着手。

他们并不以计划为起点,认识清楚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才是起点。

那么如何将零星的时间集中成大块连续性的时段?

以下三步骤可实现:

1、记录时间;

2、管理时间;

3、统一安排时间。

时间对管理者的压力:

每一位管理者的时间都是很大部分是被浪费掉的。

表面上看起来每件事似乎都非办不可,但实际上却毫无意义。

作为管理者需要坐下来与其他人共同讨论应该做些什么,为什么该做,然后才能弄清楚他们的工作做得怎么样,这样很费时。

作为管理者还得匀出时间来,将目光由自己的工作转到成果上;由他的专业转到外部世界,因为只有外部世界才有绩效可言。

作为管理者只能自己制定工作方向,所以他必须了解别人期望他做出的贡献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对必须使用其知识成果的人的工作情况,他也要足够了解。

作为管理者他需要资料,需要讨论,还需要指导他人,而且他不但需要占用他上级的时间,也同样需要占用他周围同事的时间。

如何诊断自己的时间:

1)记录时间耗用的实际情况,必须在处理某一工作的“当时”立即记录,而不能事后凭记忆补记;2)做有系统的时间管理;3)将可由管理者自行支配的零碎时间集中起来。

有效的管理者,第一步应先估计究竟有多少“自由时间”,真正是他自己的时间,然后保留出相当分量的一段连续性的整块时间来。

一旦发现还有别的事情在“蚕食”他保留的时间,便立刻再仔细分析他的时间记录,再将其中比较次要的工作重新过滤一次。

他们已知道这层道理,因此不至于过分删减。

一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懂得:

对时间的控制与管理不能一劳永逸。

他们要持续不断地做时间记录,定期对这些记录进行分析,还必须根据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的多少,给一些重要的活动定下必须完成的期限。

经典摘要:

1、计划通常只是纸上谈兵,或只是良好的意愿而已,很少能够真正实现。

2、时间是一项限制因素,任何生产程序的产出量,都会受到最稀有资源的制约,而时间就是最稀有的资源。

3、时间的供给,没有弹性,并且没有替代品。

有效的管理者和其他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非常珍惜自己的时间。

4、对于估算自己做某件事情的时间,或者自己的时间都花在哪些事情上时,人们想象中的答案和实际会有很大的差别。

5、身为管理者,不管他是不是经理人,总会有很多时间耗用于毫无贡献的工作上,而且他在组织中的地位越高,组织对他的时间要求往往也越大。

6、管理者的绝大部分任务也需要相当多的整块时间,如果每一次所化的时间少于这个极限,事情就做不好,所花的时间就是浪费,再做就得从头开始。

7、要想与他人做有效的沟通,总要花上足够的时间。

如果你真想影响别人,那至少需要一个小时以上,如果你想和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需要更多的时间。

8、如果没有一种轻松完善的交流机制,知识工作者很容易丧失热情,成为得过且过的人,或者只关注自己的专业领域,看不到整个组织的需求和机会。

一起工作的人员越多,工作者用于彼此协调关系的时间肯定越多,而真正用于工作的时间就越少了。

9、东欧斯拉夫人谚语:

用脚走不通的路,用头可以走得通。

10、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系统的管理时间:

1)找出什么事情根本不需要做,或者做了也完全没有成果;2)哪些活动可以由别人代为参加而又不影响效果;3)找出那些管理者在浪费别人时间的活动,例如开发时无需所有人参加,可以相关人员参加,然后向所有人发送会议记录。

11、人总是有一种倾向,高估自己地位的重要性,认为许多事非躬亲不可,纵然是最有效的管理者,仍然免不了有许多不必要和非生产性的工作。

12、如何检查机构中存在的缺陷:

1)找出由于缺乏制度或者远见而产生的时间浪费因素,特别是一而再、再而三出现同样的“危机”;2)人员过多,也常造成时间浪费;3)会议太多也是组织不健全的一个因素;4)信息功能不健全或者信息的表达方式不当。

13、我们需要开会的原因: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需要靠彼此合作才能完成某一特定任务;2)因为某一情况所需的知识和经验,不能全部装在一个人的头脑中,需要集思广益。

14、管理者的时间,决不能让开会占用太多,会议太多,表示职位结构不当,也表示单位设置不当。

15、对时间的控制和管理不能一劳永逸,需要不停的进行动态调整。

第三章我能贡献什么

有效的管理者一定注重贡献,并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

他常自问:

“我对服务的结构,在绩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贡献?

”他强调的是责任。

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

所谓有效性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自己的工作,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水准及其影响;

2、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包括对上司、对同事和对下属;

3、各项管理手段的运用,例如会议或报告等;

4、培养与开发明天所需要的人才。

一个人如果只知道埋头苦干,如果老是强调自己的职权,那不论其职位有多高,也只能算是别人的“下属”。

反过来说,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一个注意对成果负责的人,即使他位卑职小,也应该算是“高层管理人员”,因为他能对整个机构的经营绩效负责。

经典摘要:

1、大多数管理者都重视勤奋,但是忽略成果。

2、管理者需要重视责任和贡献。

重视贡献,才能使管理者的注意力不为其本身的专长所限,不为其本身的技术所限,不为其本身所述的部门所限,才能看到整体的绩效,同时也才能使他更加重视外部世界,只有外部世界才是产生成果的地方。

3、一般机构对成效的要求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直接成果;2)树立新的价值观以及对这些价值观的重新确认;3)培养与开发明天所需要的人才。

4、管理者的失败,可能有很多原因,但是常见的原因应该是他本人在出任一项新职位时,不能或不愿为适应新职位的需要而改变。

5、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必须考虑到他的产出供什么人使用,也必须了解用户应该知道些什么才能有效使用他的产出,从而产生成果。

6、在面对机构内部人员时,你应该提出下面的问题:

为便于你为机构作出贡献,你需要我做些什么贡献?

需要我在什么时候,以哪种形式,用什么方式来提供这些贡献?

7、所谓“通才”,应该也是一位专家,一位能将其所专的一个小领域与其他广大知识领域联系的专家。

8、在一个组织中,自认为有管理天赋的管理者,往往并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而在自己的工作上和人际关系上都比较重视贡献的管理者,往往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他的工作也因此而富有成效。

9、有效的人际关系,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1)互相沟通;2)团队合作;3)自我发展;4)培养他人。

10、信息处理自动化程度越高,我们越需要去创造机会进行有效的沟通。

会议是管理者每日使用的管理工具,他需要知道从会议中能得到什么,也需要知道会议的目的是什么或者应该是什么。

11、重视贡献是一项组织的原则,它可以使得管理者能够掌握各项工作的关联性。

重视贡献,就是重视有效性。

第四章如何发挥人的长处

有效的管理者能使人发挥其长处。

他知道只抓住缺点和短处是干不成任何事的,为实现目标,必须用人所长——用其同事之、用其上级之所长和用其本身之所长。

利用好这些长处可以给你带来真正的机会。

充分发挥人的长处,才是组织存在的唯一目的。

要知道任何人都必定有很多缺点和短处,而缺点和短处几乎是不可能改变的。

但是我们却可以设法使其不大发生作用。

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共同完成任务。

首先是“发挥下属所长”,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之所以用人,是用人来做事,而不是用人来投主管之所好。

因此,一位管理者如果不能发掘人的长处,并设法使其长处发挥作用,那么他只有受到人之弱点、人之短处、人之缺失的影响,结果是既完不成任务,又缺乏有效性。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时,会考虑以下原则:

1)不会将职位设计成只有上帝才能胜任。

一个职位,如果先后由两三个人担任都失败了,那么着肯定就是一个常人无法胜任的职位,应该重新设计;2)职位的要求要严格,而涵盖要广。

一位知识工作者在初任某一职位时,其置为的标准,应该能作为他日后发展的引导,应该能成为他衡量自己、评估贡献的依据;3)需要优先考虑某人能做什么,而不是优先考虑职位的要求是什么。

4)需要知道在用人之所长的同时,还要容忍人之所短。

管理者在用人时必须重视机会,而不能只抓存在的问题。

其次是“发挥上司所长”。

有一条不成文的法则,即帮助上司晋升是下属成功的捷径。

每个管理者都应该弄清楚,自己的上司究竟能做什么,有过什么成就,需要什么帮助,如何发挥他的长处?

千万不要勉强上司做不擅长的事情,也不要企图改变上司,抱怨上司的短处。

上司一定有过人之处,有自己的一套有效的方式、习惯和方法。

下属必须据此改变或调整自己的方式和方法,以协助上司,发挥上司的长处,从而使上下一致,为整体绩效做出贡献。

最后是“发挥自己的长处”。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

管理者必须清楚“限制无处不在,可干的事情也很多”,必须清楚自己干不了什么。

不要为自己找借口,世上没有人限制你做贡献。

必须找到自己可以做而且值得做的事,弄清自己的有效工作习惯,不需要刻意模仿他人,只做自己擅长、别人却感到困难的事。

经典摘要:

1、充分发挥人的长处,才是组织存在的唯一目的,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充分的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共通完成任务。

2、管理者的用人决策,不在于如何克服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

对于一个人来说,“样样精通”往往代表一无是处。

3、人本能的会将其一切资源都用于某项活动、某个领域以期取得某个方面的成就。

4、过多考虑人的短处,会影响组织实现自己的目标。

5、一个人能够做什么,才是组织器重他的原因,而他不能做什么,则仅是他的限制。

6、如果需要评价某人的能力,就必须具体到能不能完成任务,笼统的说某人是个“能人”,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7、某人能在某一组织中作出什么贡献,他本身的知识和技能是一个因素,组织的价值观和目标也是同样重要的。

8、当我们说某一项工作“少不了某人”时,一般是因为:

1)某人其实不行,不过是管理者没有对其苛求而已;2)管理者本人的能力太差,实际上是误用了某人的才干来勉强支持一个自己很难站得住脚的上司;3)本来就潜伏着某项严重问题,因为误用某人的才干而将该问题掩盖住了。

9、只有经得起绩效考验的人,才是可以提升的人。

对于一个没有突出表现的人,尤其是一个没有突出表现的主管,应该无情的调职,这是管理者的责任。

10、当一个人的弱点可能会影响他发挥其长处时,管理者应该考虑如何运用工作和职业机会来帮助这个人克服其弱点。

11、用人所长,不仅是有效性的要素,也是主管对其下属的道义责任,是主管对其职权和地位的责任。

12、有效的管理者经常问:

我的上司究竟能做些什么?

他曾经有什么成就?

要使他发挥长处,他还需要知道些什么?

他需要我完成什么?

13、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读者型”和“听者型”。

14、在一个组织中,有效性的每一面,都是“机会的开发,问题的消失”。

有效的管理者,会把每一个人都是为可以开发的机会。

15、管理者的任务不是去改变人,而是去运用每一个人的才干。

第五章要事优先

孔子曰: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卓有成效如果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善于集中精力。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总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做(firstthingsfirst),而且一次只做一件事(doonethingsattime)。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必须要完成许多工作,但他们在一段时间内只集中努力做好一件事------集中他们本人的时间和精力,以及整个组织的时间和精力。

他们坚持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而且每次只做好一件事情。

我们可以利用下面的原则来判断事情的优先度:

1)重将来而不重过去;2)重视机会,不能只看到困难;3)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盲从;4)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与方便。

一位有效的管理者,会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当前正在进行的工作上,而不会再去兼办其他工作。

完成一件事之后,他会根据情况的变化,再决定下一步的优先事项。

要想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于一项工作,首先要有足够的勇气,要敢于决定真正该做和真正先做的工作。

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成为时间和任务的“主宰”,而不会成为它们的奴隶。

经典摘要:

1、管理者越是想做重大的贡献,越是需要有更长的“整块时间”,管理者越是想将繁忙纷杂转化为成就,越是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越是需要较长的连续性的时间。

2、一位管理者越想发挥长处,就越感到应在重大的机会上,集中一切可用的长处,这是获得成果的唯一方法。

3、人是一种“多功能工具”,但是要有效的利用人类的才能,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集中个人所有的才能于一件要务上。

4、由于管理者面对的事务太多太杂,因此才需要特别专心,一次只做好一件工作,恰恰就是加快工作速度的最佳方法。

5、有些人一事无成,但实际上他们做的非常吃力,原因:

1)他们低估了完成一件任务所需的时间,有效的管理者对时间需求的估计宁可有余,而不可不足;2)一般的管理者总喜欢赶工——而赶工的结果,总不免使进度更加落后;3)一般的管理者喜欢同时着手几件要事,结果对每一件事,他们都无法获得足够的最低6、整块时间,而且只要任何一件事情受阻,全部的事情也都跟着受阻。

7、管理者专心一志,第一项原则是要摆脱已经不再有价值的过去。

8、所谓今天,乃是昨天所作决策和所采取行动的结果。

管理者的一项具体任务就是要把今天的资源投入到创造未来中去,每一个管理者都必须不停的花费时间、精力和才智,来弥补及跳出昨天的行动和决策。

9、昨天的成功,往往会留下无尽的影响,远超出成功的有效期以外,演变成“经营管理上的自我主义的资产”,并且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10、一位希望自己有效、也希望组织有效的管理者,必然会自我检视一切的方案、活动和任务。

11、有效的管理者打算做一项新的业务时,一定会先删除一项原有的业务,社会组织恰如生物有机体,必须保持小而精的状态。

12、一项新的工作在开始之前,便该有遭遇极大困难时予以克服的手段,否则开始时便中线了失败的种子。

13、我们的问题并不是缺乏“创新”,而是缺乏创意的执行。

14、决定延缓一项工作,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因为我们的“优后”,往往是别人的“优先”。

15、在决定哪些应该优先、哪些可以延缓的问题上,最重要的并不是分析,而是需要拿出应有的勇气。

16、大凡从事研究的科学家选择研究课题时,如果着眼于易于成功而非着眼于接受挑战,那他们纵然能够成功,其成功也相当有限。

真正的成就,只属于哪些善于抓住机会选定课题的人,属于哪些能把别人确立的准则只当做制约因素,而不当做决定因素的人。

17、优先于延缓的问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经常需要对这种先后次序进行重新考虑和修正。

第六章决策的要素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重视的是分辨什么问题为例行性的,什么问题为策略性的,而不重视“解决问题”。

他们的决策是最高层次的、观念方面的少数重大决策,他们致力于找出情势中的常数。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什么时候应依据原则做决策,什么时候应依据实际情况需要做决策。

一项决策如果不能付诸行动,就称不上是真正的决策,最多只是一种良好的意愿。

这就是说,有效的决策虽然是以高层次的理性认识为基础,但决策的推行却必须尽可以地接近工作层面,必须力求简单。

如果一位管理者天天要做决策,时时要做决策,那恰恰说明他是个慵懒和无效的人。

决策的关键是研究正确的决策是什么?

决策的五个要素:

1)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2)确实找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