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江县龙台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352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中江县龙台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省中江县龙台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省中江县龙台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川省中江县龙台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川省中江县龙台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中江县龙台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四川省中江县龙台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中江县龙台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中江县龙台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四川省中江县龙台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龙台中学2016年下期高一中期考试历史学科试题

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假如左宗棠、邓世昌、丘逢甲、张自忠等名人共坐一起回顾谈论各自人生,他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最有可能是

A.推翻清政府

B.建立民主政体

C.反对外来侵略,维护主权完整

D.驱逐日本侵略者

2.清末一位小商贩说:

“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

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3.某学者评价说:

“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削弱了华北的抗日战斗力,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和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

”这一观点

A.赞扬了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

B.低估了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

C.主张集中力量进行淞沪会战

D.主张以牺牲华北来确保华中

4.《马关条约》的内容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款是

A.赔款2亿两白银

B.开发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C.割让台湾、辽东半岛给日本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5.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记载;“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中英新约签字,一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正式终止。

治外法权、租界、内河航行权、军舰驶入中国领海权、……北平使馆区及北平至海口交通线外围驻兵权,一一取消。

”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些主权最早都是在《南京条约》及附件中丧失的

B.随着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C.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所做的贡献

D.该材料的记载反映了近代中国从屈辱到最终独立的历史

6.美国根据1906年国会通过的立法成立驻华法院,在美国司法系统中其地位与联邦区法院相等。

英国根据1925年枢密院令,在上海设立最高法院。

这些规定与哪一权利有关()

A.领事裁判权

B.协定关税权

C.租赁土地特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

7.在太原会战中中央军、晋军正面防御,八路军攻击敌军两翼。

115师切断了忻口与张家口、北口的敌军交通线;120师切断了忻口与大同的交通线;129师陈锡联偷袭了阳明堡机场,削弱了日军对山西战场的空中威胁……这说明()

A.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主力

B.太原会战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C.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D.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型

8.1938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说,国民党有两个伟大领袖,第一个是孙中山先生,第二个就是蒋介石先生。

毛泽东的这一评价是基于蒋介石()

A.指挥北伐战争赢得胜利

B.主动谋求国共第二次合作

C.放弃了国民党一党专政

D.积极组织和领导抗日战争

9.朱维铮在《重读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

“(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10.1894年8月1日,清政府颁发上谕对日本宣战,说是日本有了一系列“不遵条约,不守公法”的挑衅举动,中国忍无可忍才付诸武力,对日开战。

同一天,日本天皇也下诏对中国宣战,称中国首先破坏了东亚和平,所以日本挥拳出手,要求臣民竭尽全力对中国作战,不过十分显眼地也加了一个前提,即要求上述的举动“不违反国际公法”。

该材料表明甲午战争时期,中日两国()

A.都用国际公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B.都是正当的维护国家利益

C.试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D.都以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为己任

11.清末,出现了许多反映现实的灯谜,如“论伍子胥之为人”,谜底为“议员”;“颈上污尘”,谜底为“领土”;“独行三年丧”,谜底为“专制”;“成汤鸣条之役”,谜底为“商战”等。

对此分析有误的是()

A.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

B.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感

C.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D.体现了追求民主的思想

12.郝延平在《由守旧到革新》中写道:

“有关西方的事务在(19世纪)60年代以前大体上称为‘夷务’,在70年代和80年代称为‘洋务’和‘西学’,在90年代就称为‘新学”’,这一变化反映了()

A.清政府民主制度建设不断发展

B.中国人从鄙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D.中国与西方关系由对抗到和解

13.“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

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

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

”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14.“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

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

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

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

”其中“舵手一易齐桨橹”是指

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C.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D.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15.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

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16.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

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

”同时指出“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

”陈旭麓的论述旨在强调

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B.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C.社会动荡需要强势人物

D.袁世凯上台利于社会发展

17.余英时认为中国“上至朝廷的礼仪、典章、国家的组织与法律、社会礼俗,下至族规、家法、个人的行为规范……的一切建制之中”都贯注了儒家的原则,而这一儒家建制整体的迅速崩溃始于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

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18.下列有关太平天国的史事中,能够体现时代发展潮流的是

A.制定《天朝田亩制度》B.进行北伐和西征

C.发生了天京变乱D.颁布《资政新篇》

19.下图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撰写的一本著作的目录,这本著作的名称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井冈山的斗争》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20.如果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可以选择的实地考察路线是()

A.虎门销烟遗迹——天津义和团遗址——北京故宫

B.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遗址——革命圣地延安

C.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武昌起义纪念馆——圆明园遗址

D.中共“一大”会址——淮海战役纪念馆——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

21.美国一位史学家说:

“他们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

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组织工人运动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C.开创井冈山道路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2.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A.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口号

B.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C.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革命的领导任务

23.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的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

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

”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

C.反封建不彻底

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4.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吴玉章曾说: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

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看作是疯子的人。

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这种变化主要说明()

A.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了中外反动势力

D.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班级姓名考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5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中春联:

“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材料三:

1945年,在成都流传着一副对联:

“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

材料四:

1946年,某农村百姓家春联:

“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革命运动取得的成果?

结合材料中提供的历史信息说明这次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8分)

 

(2)材料二的春联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历史问题?

(4分)

 

(3)材料三的对联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意义。

(8分)

 

(4)指出材料四春联出现的历史背景,并结合历史事实说明此春联的愿望是否实现?

(5分)

 

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

——蒋介石在南京市国民党党员大会的讲话(1933年9月23日)

材料二“和平未到最绝望期时,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抵抗到底,唯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所以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整个中国国家的问题……但我们的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应战是应付最后关头必不得已的办法……卢沟桥事件能否不扩大为中日战争,全系日本政府的态度;和平希望绝续之关系,全系日本军队之行动。

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卢沟桥事变)的解决。

——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7月17日)

材料三“(民国)二十七年(1938)三月间,总统(蒋介石)明作战方略,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上持久之胜,利尤以积小胜而成全局之大胜为要。

——张其昀《中华民国史纲》

材料四“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

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迅速地前进和迅速地后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

这就是大规模的运动战,而不是深沟高垒、层层设防、专靠防御工事的阵地战。

——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年5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蒋介石当时的心态。

(4分)

 

(2)根据材料二,蒋介石对卢沟桥事变后的中日局势持什么态度?

(4分)

 

(3)根据材料三、四,说明蒋介石和毛泽东的抗日战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