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140.29KB ,
资源ID:463524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635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中江县龙台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中江县龙台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1、四川省中江县龙台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龙台中学2016年下期高一中期考试 历史 学科试题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假如左宗棠、邓世昌、丘逢甲、张自忠等名人共坐一起回顾谈论各自人生,他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最有可能是A推翻清政府 B建立民主政体 C反对外来侵略,维护主权完整 D驱逐日本侵略者2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3某学者

2、评价说:“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削弱了华北的抗日战斗力,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和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这一观点A赞扬了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 B低估了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C主张集中力量进行淞沪会战 D主张以牺牲华北来确保华中4马关条约的内容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款是A .赔款2亿两白银 B.开发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C.割让台湾、辽东半岛给日本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5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记载;“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中英新约签字,一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正式终止。治外法权、租界、内河航行权、军舰驶入中国领海权、北平使馆区及北平至海口交通

3、线外围驻兵权,一一取消。”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这些主权最早都是在南京条约及附件中丧失的B随着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C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所做的贡献D该材料的记载反映了近代中国从屈辱到最终独立的历史6美国根据1906年国会通过的立法成立驻华法院,在美国司法系统中其地位与联邦区法院相等。英国根据1925年枢密院令,在上海设立最高法院。这些规定与哪一权利有关( )A领事裁判权 B协定关税权C租赁土地特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7在太原会战中中央军、晋军正面防御,八路军攻击敌军两翼。115师切断了忻口与张家口、北口的敌军交通线;120师切断了忻口与大同的交通线;129

4、师陈锡联偷袭了阳明堡机场,削弱了日军对山西战场的空中威胁这说明( )A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主力B太原会战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C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配合D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型81938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说,国民党有两个伟大领袖,第一个是孙中山先生,第二个就是蒋介石先生。毛泽东的这一评价是基于蒋介石( )A指挥北伐战争赢得胜利 B主动谋求国共第二次合作C放弃了国民党一党专政 D积极组织和领导抗日战争9朱维铮在重读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

5、来描述近代中国:(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101894年8月1日,清政府颁发上谕对日本宣战,说是日本有了一系列“不遵条约,不守公法”的挑衅举动,中国忍无可忍才付诸武力,对日开战。同一天,日本天皇也下诏对中国宣战,称中国首先破坏了东亚和平,所以日本挥拳出手,要求臣民竭尽全力对中国作战,不过十分显眼地也加了一个前提,即要求上述的举动“不违反国际公法”。该材料表明甲午战争时期,中日两国( )A都用国际公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B都是正当的维护国家利益C试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D都以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为己任11清末,出现了许多反映现实的灯谜,如“论伍子胥之为人”,谜底为“议员”;

6、“颈上污尘”,谜底为“领土”;“独行三年丧”,谜底为“专制”;“成汤鸣条之役”,谜底为“商战”等。对此分析有误的是( )A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 B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感C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D体现了追求民主的思想12郝延平在由守旧到革新中写道:“有关西方的事务在(19世纪)60年代以前大体上称为夷务,在70年代和80年代称为洋务和西学,在90年代就称为新学”,这一变化反映了( )A清政府民主制度建设不断发展B中国人从鄙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D中国与西方关系由对抗到和解13“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7、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14“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其中“舵手一易齐桨橹”是指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C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D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15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

8、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16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同时指出“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述旨在强调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B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C社会动荡需要强势人物 D袁世凯上台利于社会发展17余英时认为中国“上至朝廷的礼仪、典章、国家的组织与法律、社会礼俗,下至族规、家法、个人的行为规范的一切建制之中”都贯注了儒家的原则,而这一儒家建制整体的迅速崩溃始于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18下列有关太平天国的史事中,能够体现时代发展潮流的是A制定天朝田亩制度

9、 B进行北伐和西征C发生了天京变乱 D颁布资政新篇19下图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撰写的一本著作的目录,这本著作的名称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井冈山的斗争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革命论20如果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可以选择的实地考察路线是( )A虎门销烟遗迹天津义和团遗址北京故宫B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遗址革命圣地延安C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武昌起义纪念馆圆明园遗址D中共“一大”会址淮海战役纪念馆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21美国一位史学家说:“他们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

10、的革命策略。”“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组织工人运动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C开创井冈山道路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2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A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口号B受十月革命的影响C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革命的领导任务23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的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C反封建不彻底 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24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吴玉章曾说:“从

11、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这种变化主要说明( )A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了中外反动势力D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班级 姓名 考号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

12、题。(25分)材料一材料二: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中春联:“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材料三:1945年,在成都流传着一副对联:“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材料 四:1946年,某农村百姓家春联:“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请回答:(1) 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革命运动取得的成果?结合材料中提供的历史信息说明这次运动有何历史意义?(8分)(2)材料二的春联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历史问题?(4分)(3)材料三的对联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意义。(8分)(4)指出材料四春联出现的历史背景,并结合历史事实说明此春联的愿望是否实现?(5分)26.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13、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国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蒋介石在南京市国民党党员大会的讲话(1933年9月23日) 材料二 “和平未到最绝望期时,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抵抗到底,唯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所以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整个中国国家的问题但我们的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应战是应付最后关头必不得已的办法卢沟桥事件能否不扩大为中日战争,全系日本政府的态度;和平希望绝续之关系,全系日本军队之行动。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

14、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卢沟桥事变)的解决。” 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7月17日)材料三 “(民国)二十七年(1938)三月间,总统(蒋介石)明作战方略,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上持久之胜,利尤以积小胜而成全局之大胜为要。” 张其昀中华民国史纲 材料四 “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迅速地前进和迅速地后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这就是大规模的运动战,而不是深沟高垒、层层设防、专靠防御工事的阵地战。” 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年5月)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蒋介石当时的心态。(4分)(2) 根据材料二,蒋介石对卢沟桥事变后的中日局势持什么态度?(4分)(3)根据材料三、四,说明蒋介石和毛泽东的抗日战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