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318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13.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ppt

《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ppt(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ppt

一:

工艺美术的理解二:

工艺美术的种类三:

学习工艺美术的目的,概述,造型艺术之一,按照用途可以分为日用工艺和陈设工艺,从材料上可分为陶瓷、玉石、金属、漆木、牙角、丝毛棉织物等。

它具有实用和审美双重属性。

是生活和美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和艺术的结晶。

通过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服务于人民,工艺美术直接体现人们的生活方式。

广义的工艺美术,它作为实用艺术的同义词,既包括手工艺,又包括现代工业艺术设计,既能解释传统工艺现象,又能包容未来的工艺形态。

狭义的工艺美术,主要指手工艺的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艺术设计),一:

工艺美术的理解,概述,生活日用品:

如陶瓷、花布、家具、漆器等装饰欣赏品:

牙雕、玉器、景泰蓝等。

二:

工艺美术的种类,概述,A:

创新创新设计方法:

复制承传分解淡化意念(材料与工艺的置换)B:

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三:

学习工艺美术史的目的,概述,从装饰纹样看:

商代的饕餮(taotie)纹,周代的窃曲纹,战国的蟠螭(panchi)纹,汉代的四神纹和云气纹,六朝的莲花,唐代的牡丹,元代的松竹梅,明代的串枝莲等。

从艺术风格看:

商代的威严庄重,周代的秩序,战国的清新,汉代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代的丰满华丽,宋代的理性美,元代的粗壮豪放,明代的敦厚,清代的纤巧等。

它形成和发展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特色:

完整、浑厚、质朴、典雅、大方、明快,而又富有浓厚的装饰美。

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概述,一:

概述二:

石器工艺及其他三:

陶器工艺,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一:

概述,中国的原始社会,是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

具有代表性的有云南元谋、陕西蓝田和北京郊区周口店。

大约到了二十万年前,人类已从猿人进化到“古人”阶段,由原始群生活逐渐向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过渡。

已发现的遗址以广东韶关马坝圩的“马坝”、湖北长阳的“长阳人”和较晚些的山西省襄汾丁村的“丁村人”遗址出土的资料较多。

到了距今大约五万到二万年前,人类已进步为“新人”时期。

已发现的遗址,以内蒙古伊克昭盟的“河套人”、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四川资阳的“资阳人”、广西柳江的“柳江人”等,最具有代表性,出土的遗物也较为丰富。

母系氏族的繁荣期是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具有代表性的是黄河流域以河南渑池县仰韶村为中心的“仰韶文化”和以长江流域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的“河姆渡文化”等。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在这以后,即由母系氏族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

这时期的遗址,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已发现的不下千数百处之多,著名的有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四川)、“屈家岭文化”(湖北)、“青莲岗文化”(江苏、浙江)和沿海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山东、辽东半岛)以及时代较晚的“龙山文化”(河南、山东),“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甘肃、青海)。

龙山文化和齐家文化已进入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其时期距今约四千年,即公元前二千年左右,这时正是原始公社解体时期,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大约从上述一些晚期的文化时代,即距今约四五千年前,原始氏族公社已经进入了父系时期。

母系氏族公社的特点是集体劳动,共同消费。

此后,由于原始农业的出现,才逐渐形成了定居的生活和男女分工的劳动,逐渐向以男子为主的父系氏族转化。

父系氏族的特点是男子取得并掌握了生产和经济的权力,妇女仅成为管理家务和生育子女的家庭成员。

这在当时,必然要引起社会和生活风习的重大变化。

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随着生产的发展,财物有了剩余,于是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私有制,出现了剥削和压迫,由于氏族部落间的相互争夺,更出现了俘虏和奴隶,这便是阶级产生的根源。

由此导致原始公社的解体,继之出现的是人类第一个阶级社会,即奴隶社会。

旧石器时代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从距今约250万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止。

新石器时代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属于石器时代的后期。

年代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

一般认为新石器时代有3个基本特征:

开始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发明了陶器;出现了农业和养畜业。

但并不是3个特征齐备才能称新石器时代。

铜石并用时代,作为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过渡期。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复原图,约50万年前的北京人复原图,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1941年12月,5个“北京人”头盖骨,连同其他一些化石以及全部资料送往美国暂时保管。

在转移到美国的途中神秘失踪,悬案由此发生。

50多年过去了,“北京人”一直杳无音讯。

旧石器时代石器,二:

石器工艺及其他,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旧石器时代骨、贝装饰品,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新石器时代石器,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1:

彩陶文化,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三:

陶器工艺,彩陶是指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纹样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森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彩陶,故这个时期的文化为仰韶文化,即彩陶文化。

彩陶的红色和黑色纹样装饰来自于赤铁矿和锰化物颜料。

先民用手捏或者泥条盘出造型,用木片、卵石等工具将表面打磨光滑,再画上装饰图案,入窑烧成。

彩陶工艺体现出先民的伟大创造力。

原始社会的制陶技术是逐步发展的。

经历了下列几种方法:

泥条盘筑法涅制法轮制法(选土-拌泥-发酵-塑形-装饰-晾干-焙烧),

(1)仰韶文化半坡型:

分布在渭河流域,陕西西安以东,到甘肃天水、平凉地区。

卷唇圜底盆最典型,还有小口尖底瓶、船型壶等多种造型。

装饰以宽带纹为主,还有折线纹、三角纹、斜线纹、菱形纹、瓣形纹等。

鱼形纹、人面纹最具代表性。

很少用曲线。

(2)仰韶文化庙底沟型:

造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最典型。

壁体较少用白色陶衣。

多是直接施黑色彩绘。

鸟纹应用更多。

直线和曲线结合,纹饰黑白双关。

2:

彩陶分类,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3)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型:

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青海部分地区。

造型以小口的壶、罐居多。

装饰内容丰富。

以同心圆为中心组成图案,曲线和直线结合。

技法熟练,装饰丰满,流畅,内彩,点和螺旋纹大量运用。

(4)马家窑文化半山型:

装饰有两种,a.用漩涡纹组成装饰b.用葫芦形做面的分割,使装饰面分数各单位。

曲线为主,锯齿纹流行,彩绘黑红相间,节奏感强。

一改以前黑色为主的局面,大量运用红色彩绘。

风格富丽、精巧。

(5)马家窑文化马厂型:

装饰有直线、折线纹、回纹、网纹。

人形纹(或称蛙纹)最具特色。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尖底陶瓶陕西临潼出土高41厘米,漩涡纹尖底陶瓶甘肃陇西出土高25。

5厘米,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半坡型(几何纹彩陶盆),庙底沟型(彩陶钵),马家窑型(旋纹双耳彩瓶),半山型(菱形纹彩陶罐),马厂型(人形纹彩陶罐),人面鱼纹彩陶纹半坡型陕西西安出土高17厘米口径44.5厘米,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鹳衔鱼纹彩陶缸庙底沟型河南临汝出土高47厘米,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网纹彩陶束腰罐,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马家窑类型,高18.3厘米,口径15.2厘米,1958年甘肃永登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泥质红陶,彩绘。

器形为上下两器相连,上为盆形,下为罐形。

下部罐形最鼓处有环形耳,左右各一只。

上下器形各绘突起的珠状花朵纹,以圆斜方格网纹。

马家窑类型,高14厘米,口径28厘米,泥质橙黄陶,表面打磨光亮。

敞口,鼓腹,腹下急收缩足,小平底。

器物口沿内外壁均以黑彩涂饰。

器外壁最圆鼓处绘有三圈线纹,古朴简洁。

内壁饰以精采的5人一组携手舞蹈的纹饰,共有三组。

舞者的头饰,尾饰均很清晰,形态别致。

舞蹈纹彩陶盆青海大通出土,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谷纹方格彩陶壶半山型甘肃景泰出土,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波折纹有流彩陶壶马厂型青海乐都出土高21.7厘米,鸭形彩陶壶马厂型青海民和出土高18厘米,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A:

彩陶艺术特点比较表,B:

装饰图案的来源编制物的模拟劳动的节奏感图腾的表号化自然物的抽象化C:

彩陶图案的形式法则对比法分割法开光法双关法多效装饰法,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谷纹方格彩陶壶半山型,2:

黑陶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地区兴起黑陶文化,因为1928年最先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城子崖,故称“龙山文化”。

黑陶采取轮制法。

器型浑圆工整、厚薄均匀。

封窑技术使窑温增强,提高了器物的硬度,并产生灰色和黑色陶器A:

产生原因陶胚成型技术的提高(捏制、盘筑、轮制、机制)封窑技术的提高B:

艺术特点黑:

乌黑的色彩薄:

薄如蛋壳;最薄处不足1毫米。

又称“蛋壳陶”光:

器表光亮纽:

具有器耳或者盖纽,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细柄高足镂孔黑陶杯龙山文化山东日照出土高26.5厘米,陶鬹龙山文化山东临沂出土,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3:

几何印纹陶南方地区印纹软陶:

火候较低,呈红褐色、灰白色或灰色印纹硬陶:

火候较高,呈灰色4:

启示实用与装饰的统一技术对艺术的影响形式感的应用表号性的艺术手法,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一:

概述二:

陶瓷与其他工艺三:

小结,第二章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司母戊大方鼎商河南安阳出土高133厘米重875公斤,人面纹方鼎商湖南宁乡出土高38.7厘米,一:

概述,奴隶社会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有阶级的社会,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也正反映了这种阶级关系。

即处于奴隶地位的工奴们,按照奴隶主的意图而艰苦地创造着各种产品。

从庞大的国家重器大铜鼎到精致细小的玉石雕刻等,无不是在这种阶级关系下出现的。

在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史上放射出灿烂光彩的青铜器艺术,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重要的一页。

中国的奴隶社会是从当时居住在黄河流域的最大部族国家的统治者夏禹(约公元前21世纪)确定王位世袭制以后才出现的。

在这之前,中国的原始氏族社会一直是经历着一个生产消费公有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大同之世”。

到夏禹时王位传子,才形成“天下为家”,“货力为己”的私有制社会,并且建立了“城廓沟池以为固”的奴隶制国家。

这标志着中国奴隶制国家的起始。

但从考古发掘的实物来说,关于夏代的遗址、遗物,仍处在探寻阶段,尚有待进一步的发现。

而继承夏代的商和西周两个奴隶制时代,则出土了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文物艺术品。

第二章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商代(约公元前16一前11世纪)由于仍然是一个部落国家,因此,国都曾屡次迁徙。

到商后期的盘庚迁都河南安阳以后,才定居下来。

因安阳当时称殷,所以史称商后期为殷商,或简称殷。

从地下发掘的实物看,以殷墟出土的最丰富,特别是大量的甲骨文卜辞(在龟甲板或牛肩骨上刻划文字,占卜吉凶)以及墓葬实物。

殷商甲骨文是中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

中国奴隶社会的第三个朝代,是建都在陕西西安附近的周代。

由于周自平王以后迁都河南洛阳,所以史称周前期为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称迁洛阳的周代为东周。

东周一般包括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两个时代。

因为从西周开始,即大封诸侯,由于各堵侯国相互争夺称霸,致使周王室势力衰微。

到了春秋、战国之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占有制的生产关系已成为社会前进的障碍,由于奴隶的不断起义反抗,推动着生产关系的转化,遂促使由奴隶主经济所有制逐渐变革为封建地主经济所有制,中国就由奴隶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

第二章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第二章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饕餮纹,凤纹,蟠螭纹,第二章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二:

陶瓷与其他工艺灰陶、白陶、釉陶陶与瓷的分流,印纹硬陶罐春秋江苏吴县出土,第二章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陶与瓷的区别,陶,瓷,第三章战国、秦汉的陶瓷工艺美术,一:

概述,在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史上,战国和秦代是上承西周春秋,下启两汉的过渡阶段,也是由奴隶社会变革到封建社会的初期。

由于身居被奴役地位的工奴们思想得到一定的解放,敢于正视现实,反映在工艺美术上,题材扩大,特别着重于现实生活题材的表现。

尤其是人的活动,在现在仅能见到的一些青铜器皿的纹饰上是非常突出的。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