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全)讲义.ppt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315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PPTX 页数:226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法制史(全)讲义.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26页
中国法制史(全)讲义.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26页
中国法制史(全)讲义.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26页
中国法制史(全)讲义.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26页
中国法制史(全)讲义.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法制史(全)讲义.pptx

《中国法制史(全)讲义.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法制史(全)讲义.pptx(2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法制史(全)讲义.pptx

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制史(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目录,总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总论,一、“中国法制史”的内涵二、中国四千年法制发展概述三、中国法制史学科的发展四、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意义和应注意的问题,总论,一、“中国法制史”的内涵“中国法制史”一词一般在两种意义上使用1、历史概念: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法律制度2、学科概念:

研究、介绍和传播中国历史上法律制度、法律文化的一门独立学科,即“中国法制史学”,总论,一、“中国法制史”的内涵从总体上看,中国法制史是一门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等基本原理为指导,以法律制度为主线,综合研究中国数千年法律制度、法律文化的发展、演变的学科。

从时间和地域的角度上看,中国法制史的研究范围应包括自中国法的形成至研究者所处的年代期间,在中国地域中出现的各种类型的法律制度;,总论,一、“中国法制史”的内涵从内容上看,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应该包括:

1.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立法活动及立法成果2.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司法状况3.中国各个时期内各种类型政权的宏观法制状况4.对各个时期法律制度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哲学思想、政治法律思想和学说5.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内社会各个阶层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以及宗教等文化传统,总论,二、中国四千年法制发展概述

(一)中国早期法制一般是指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制,在时间上包括自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770年这一历史阶段。

特点:

是以习惯法为基本形态,法律是不公开、不成文的夏、商是奠基时期,鼎盛时期是在西周。

西周法制的形式和内容都达到了早期法制的顶峰,所形成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法制指导思想、“老幼犯罪减免刑罚”、“区分故意和过失”等法律原则,以及“刑罚世轻世重”的刑事政,对中国后世的法制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论,二、中国四千年法制发展概述

(二)春秋以后的古代法制一般是指春秋以后至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各主要王朝的法律制度,在时间上包括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1840年这两千余年的法制历史从春秋以后,中国开始有了向全社会公布的成文法,从此,中国的法律开始由原来的不公开、不成文法的状态,过渡到以成文法为主体的状态。

在从春秋到清朝后期这两千多年中,无论是法律理论、立法技术、法制规模,还是法律内容、司法体制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发展进步。

我们通常所说的“传统法律文化”、“传统法律制度”,其主体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发展和成熟的。

总论,二、中国四千年法制发展概述

(二)春秋以后的古代法制根据法制发展状况以及在整个法制传承中所起的作用,我们可以把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划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成文法法体系全面确立时期在大动荡、大变革的社会背景下,西周以前那种法律不合理状况被打破。

以成文法为主体的新的法律体制开始建立起来。

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中对政治法律制度影响最大的两大学术流派儒家和法家主要的政治法律思想,也都在这一时期内形成。

总论,二、中国四千年法制发展概述

(二)春秋以后的古代法制2.秦汉时期(自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中国古代成文法法体系全面确立时期在战国时秦国及稍后建立的秦朝,法家“法治”、“重刑”等理论得到完整的实践两汉时期,中国古代法制在秦朝法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从风格上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是指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前,主要是“汉承秦制”。

后期则是指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在指导思想上接受儒家的理论,使儒学成为官方的、正统的政治理论,从此,汉朝的法律制度在理论、制度上开始“儒家化”,总论,二、中国四千年法制发展概述

(二)春秋以后的古代法制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自公元221年曹魏立国到公元581年隋文帝统一)立法技术不断提高,法律理论也有明显发展具体法律制度的儒家化得到加强。

一些重要的制度,比如“八议”、“官当”、“重罪十条”等已经上升为成熟的法律条文为隋唐之际中国古代法制走向成熟奠定了重要基础,总论,二、中国四千年法制发展概述

(二)春秋以后的古代法制,建立到公元960年北宋,4.隋唐时期(从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前)中国传统法制的成熟、定型阶段隋唐的立法技术进一步提高,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优秀法典相继问世汉代中期开始的法律儒家化,以唐律疏议的制定为完成标志,中国古代道德与法律的融合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礼法结合”的过程基本完成中国古代的司法体制、诉讼制度也在此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总论,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二、中国四千年法制发展概述

(二)春秋以后的古代法制5.宋元明清时期(自公元960年到以前),中国的社会包括法律制度在隋唐所确立的基本框架内,仍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律垂邦法为不易之常经,例准民情在制宜以善用”随着皇权不断强化,中国传统法制中维护皇权、加强专制等特质也越来越突出地显现出来元朝和清朝的带有民族歧视性的和适用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律,也是这一时期法律制度的一个特点,总论,二、中国四千年法制发展概述(三)近现代法制存在了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法律体制、法律观念开始瓦解,而近现代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开始在中国土地上艰难地生长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总论,二、中国四千年法制发展概述(三)近现代法制清末变法:

中国由古代法律体制向近代法律体制过渡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短时间内一系列立法创制活动初步奠定了民国时期法制的基础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在立法上比较完善,形成了“六法体系”,但在司法上极为黑暗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个革命根据地创造性地进行了一系列立法建制活动,总论,二、中国四千年法制发展概述(四)中华法系的演变及其基本特征1.法系及中华法系的概念“法系”:

在对不同国家间的法律体制进行比较时,学术界习惯将在一国或一种法律体制影响下建立起来的具有共同特征的多国法律群体称为“法系”构成一个法系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

一个风格独特、特征明显、体系完整的母法系统以及若干个接受这个母法影响、具有与母法相同特征的子法系统一般认为,在世界历史上曾存在过五大主要法系,这就是大陆法系(也称成文法系)、英美法系(也称普通法系)、中华法系、伊斯兰法系、印度法系,总论,二、中国四千年法制发展概述(四)中华法系的演变及其基本特征1.法系及中华法系的概念中华法系是指以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为母体,在东南亚早期封建国家之间形成的一个影响广泛的法系。

中华法系的母法,就是经数千年积累而成的中国古代法律制度。

中华法系的子法系统,主要有封建时期的日本、朝鲜、越南等仿效中国古代法而建立起来的法律体系。

总论,二、中国四千年法制发展概述(四)中华法系的演变及其基本特征2.中华法系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作为中华法系的母法,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唐朝时已经完全成熟从唐代以后,中国对日本、朝鲜等周边国家的影响加深,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律制度、法律文化,也随之传播到了周边国家,在东南亚地区先后建立了若干个以中国法为样板的法律体系,至此,中华法系正式形成,总论,二、中国四千年法制发展概述(四)中华法系的演变及其基本特征2.中华法系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中华法系的基本特点是“礼法结合,是指在中华法系法律制度中,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完全融为一体,法律的评判标准与道德的评判标准完全一致这种倾向,在中华法系法律制度中有许许多多的表现。

比如说,中国古代法所规定的“亲属相容隐”制度、“存留养亲”制度,以及关于亲属间相互侵犯的各种规定,都是非常明显的例子。

总论,二、中国四千年法制发展概述(四)中华法系的演变及其基本特征3.关于中华法系的解体在日本的明治维新以后,中华法系的外围,即子法系统开始解体在清末变法过程中,中华法系的主体,即中国数千年相传的古代法受到西方近、现代法律制度、法律观念的强力冲击,也开始走向解体虽然中国古代法的躯体已经消亡,但其几千年传下来的精神,却远远没有消失。

今天,在中华文化圈中,人们的思想观念、法律意识仍然不时受到传统法律的影响,总论,三、中国法制史学科的发展

(一)前学科的法制史研究总结前朝的政治、法制的得与失,是每个王朝建立以后的一项重要工作。

所以,研究法制历史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渊源的

(二)近代中国法制史学科的初步形成与发展到1945年,中国法制史学科的体系已基本形成本学科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得到了比较深入的探讨,积累、整理了大量的法制史研究资料,总论,三、中国法制史学科的发展(三)新中国法制史学的曲折发展从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以前的17年,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中国法制史教学和科学研究从无到有,并逐渐走向深入。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法律虚无主义等观念盛行一时,中国法制史研究随之日渐衰落。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中,中国法制史学科所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总论四、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意义和应注意的问题,

(一)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意义第一,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法律文化。

第二,有利于充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总论四、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意义和应注意的问题,

(二)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一,应该加强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伦理特性的认识。

第二,要注意儒家学说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影响。

第三,应该注意探索法律制度与社会土壤的关系。

第一章夏商的法律制度,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中国法的起源夏代的法律制度商代的法律制度,一、关于国家与法的起源的一般理论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认为,法律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上,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这是法律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法律产生的共同规律之一。

法律产生的第二个基本规律是,法律的产生过程有一个从氏族习惯到习惯法,再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法律产生的第三个基本规律是,法律产生的过程受宗教、道德的极大影响,因此刚刚产生的法律几乎总是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道德痕迹。

第一节中国法的起源,二、中国国家和法的起源及其依据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出:

“国家和旧的氏族组织不同的地方,第一点就是它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

”“第二个不同点,是公共权力的设立。

”“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

捐税是以前的氏族社会完全没有的。

”恩格斯所说的国家的特征,文献记载中的夏代均已具备。

可以说,夏代是中国历史上文献记载中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第一节中国法的起源,三、中国古代关于法律起源的几种观点

(一)起源于黄帝时代说

(二)起源于尧舜时代说(三)起源于夏代说(四)“刑起于兵”、“兵刑合一”说,第一节中国法的起源,四、中国古代“刑”、“法”、“律”字的演变及其含义

(一)“刑”字的演变及其含义在西周铜器铭文中,已发现有“刑”字。

有两种字形:

一为“”,一为“井”说文解字云:

“,罚罪也,从刀、从井。

”本义即征伐、杀戮。

此义源于古代“兵刑不分”的观念。

“井”字是铸造青铜器所用模范的象形。

所以“”字还有模型、模范之义,又引申为规范、,第一节中国法的起源,四、中国古代“刑”、“法”、“律”字的演变及其含义

(二)“法”字的演变及其含义西周铜器铭文中已经有“法”字的古体说文解字对古“法”字的解释最为著名:

“,刑也。

平之如水,从水,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第一节中国法的起源,四、中国古代“刑”、“法”、“律”字的演变及其含义(三)“律”字及其含义“律”字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

据考证,“律”乃“聿”之繁文,本具有行列、标准、规矩之义。

甲骨文“师惟律用”之“律”有纪律、军法、战时号令之义,就是从“律”字的本义引申而来的。

后来的法律意义上的“律”,也是由此发展而来的。

“律”字的出现是战国晚期全国走向统一,统治事务日益繁杂,因而需要更多具体规章制度的结果。

第一节中国法的起源,一、“天讨”、“天罚”的神权法思想夏代的立法指导思想是“恭行天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