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2682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部编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部编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部编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部编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

《最新部编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

最新部编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最新部编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辨析论述题

1.材料一:

1861年3月,他在就任总统时说:

“任何一个州不能只凭自己的动议就合法地脱离联邦,凡为此目的而做出的决议和法令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任何一个州或几个州反对合众国当局的行动都应根据情况视为叛乱……根据宪法和法律,联邦都是不容分裂的。

材料二:

凡年满21岁,没有参加过叛乱,而且获得土地是以垦殖为目的美国公民,只要交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

登记人连续耕种5年后,就可以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什么?

什么问题造成了美国南北矛盾的加剧?

(2)材料二的内容出自于联邦政府颁布的哪一法律文件?

之后又颁布了哪一个法律文件宣布奴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

这两个文件的颁布给当时的内战带来怎样的影响?

(3)有人说,美国内战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说出理由。

【答案】

(1)林肯;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奴隶制的存废。

(2)《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农民和黑人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3)同意;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

【解析】

【详解】

(1)据材料“任何一个州不能只凭自己的动议就合法地脱离联邦,凡为此目的而做出的决议和法令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任何一个州或几个州反对合众国当局的行动都应根据情况视为叛乱……根据宪法和法律,联邦都是不容分裂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林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奴隶制的存废造成了美国南北矛盾的加剧。

19世纪中期,美国北部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需要大量自由的劳动力,迫切需要废除奴隶制。

南部种植园奴隶制经济发达,需要大量奴隶劳动,反对废除奴隶制。

南北双方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不可调和,面临国家分裂危机,最终引发美国内战。

(2)依据材料“凡年满21岁,没有参加过叛乱,而且获得土地是以垦殖为目的美国公民,只要交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

登记人连续耕种5年后,就可以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的内容出自于联邦政府颁布的《宅地法》;之后又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美国南北战争中,林肯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激发了广大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调动了农民和黑人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林肯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3)我同意美国内战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的说法,因为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正因为北方拥有经济优势,所以南方不得不更加顽固地依赖其政治力量……不得不强调州的自治权可以不听中央政府指挥……北方处于能够统一全国的有利地位,南方则不然,南方摆出进攻好斗的姿态,但它真正的意图是放弃斗争,脱离联邦。

——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这场战争最终清除了联邦只是一个各州的联盟,而其成员可以随意退出的观念。

如今成功地取代它的是另一种观念,即美国不是由各成员州组成的,而是一个不可改变的团结在一起的人民组成的一个整体,即一个民族国家。

——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相对于南方,美国北方拥有的“经济优势”是什么?

为什么说南方的真正意图是要“脱离联邦”?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这场战争”指的是哪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中,扭转了北方在战场上被动局面的措施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如何理解这场战争使美国成为“一个不可改变的团结在一起的人民组成的一个整体,即一个民族国家”的?

【答案】

(1)经济优势: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美国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经济实力雄厚。

原因:

南北两种经济制度在市场、关税、西部土地处理、奴隶制存废等问题上产生无法调和的分歧,为保存奴隶制度,南方只有脱离联邦。

(2)战争:

美国内战(南北战争)。

措施:

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理解:

美国内战避免了美国的分裂,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的“正因为北方拥有经济优势,所以南方不得不更加顽固地依赖其政治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美国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经济实力雄厚,这是相对于南方,美国北方拥有的“经济优势”。

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在市场、关税、西部土地处理、奴隶制存废等问题上产生无法调和的分歧,为保存奴隶制度,南方只有脱离联邦。

因此说南方的真正意图是要“脱离联邦”。

(2)根据材料二的“这场战争最终清除了联邦只是一个各州的联盟,而其成员可以随意退出的观念。

”结合所学可判断材料二中“这场战争”是美国内战。

美国内战中,为了扭转战争的不利局面,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农民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不利局面。

(3)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因此说美国内战使美国成为“一个不可改变的团结在一起的人民组成的一个整体,即一个民族国家”。

3.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说: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与否。

然寻其源头,未尝不赖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

”这段话最能体现的治国思想是

A.民富国强B.政府主导C.文明开化D.工业兴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的“然寻其源头,未尝不赖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政府主导,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进行改革。

这次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经济上废除重重关卡和行会制度,兴办工商业,引进西方技术;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4.华盛顿中轴线·游学活动

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同北京城一样,有一条蕴含历史的中轴线。

请走进这条“中轴线”,展开游学活动。

注:

游学行进路线——自东向西(国会大厦—→华盛顿纪念碑—→林肯纪念堂)

林肯纪念堂

材料一纪念堂中的石壁上,记载着林肯生前的经典语录。

其中一幅是他第二次就职总统时发表的演说:

双方都声称反对战争,可是有一方宁愿打仗而不愿让国家生存,另一方则宁可接受战争……于是战争就来临了。

我国八分之一的人口是黑奴,他们并非不是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而是集中在美国南部——这些黑奴带来了一种特殊而强大的利益,所有人都知道这种利益迟早会成为战争的起因。

——林肯《1865年·第二次就职总统演说》(南北战争第5年)

(1)说出材料一中这场“战争”的名称。

依据材料一,概括这场战争的原因。

(2)结合所学,说出材料一中林肯“接受战争”的主要目的。

(3)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这场战争对美国产生的影响。

【答案】

(1)美国南北战争;南北双方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不可调和,引发美国南北战争。

(2)为了维护国家统一。

(3)南北战争是美国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基本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较好的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障碍,并为美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解析】

【详解】

(1)第一问依据材料关键词“林肯”可知,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美国南北战争;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这些黑奴带来了一种特殊而强大的利益,所有人都知道这种利益迟早会成为战争的起因”可知,19世纪中期,美国北部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需要大量自由的劳动力,迫切需要废除奴隶制;南部种植园经济发达,需要大量奴隶劳动,反对废除奴隶制;南北双方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不可调和,引发美国南北战争。

(2)依据材料信息“双方都声称反对战争,可是有一方宁愿打仗而不愿让国家生存,另一方则宁可接受战争……于是战争就来临了”,结合所学可知,林肯“接受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

(3)依据所学可知,南北战争是美国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基本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较好的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障碍,并为美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5.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下图)南北冲突的基本原因

材料二:

“奴隶制度是和自然正义、政府的共和形式、基督教的宗教信仰等原则相违背的;奴隶制度对于国家的繁荣是有破坏性的,因为他危害了各州的治安,联合和自由……”

——摘自《美国反对奴隶制度协会章程》(1833)

材料三:

1858年6月林肯的演讲:

“‘分裂之家不能持久。

’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

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1)据材料一回答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是什么?

(2)据材料二回答1833年成立的反对奴隶制度协会为何要反对奴隶制度?

(3)根据所学回答材料三中的“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是指南北方的什么经济体制?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概括美国内战发生的根本原因。

【答案】

(1)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2)抄材料全部内容即可

(3)南方种植园经济北方资本主义经济

(4)黑人奴隶制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详解】

(1)结合材料一,依据所学可知,美国独立后建立了联邦政府,由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奴隶主阶级联合执政,随着经济的发展,南北矛盾越来越不可调和,表现为南北方争夺劳动力、原材料问题、关税问题、在新扩张的领土上实行什么样的经济制度的问题上矛盾重重,最后都聚焦在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上。

故第

(1)问的答案是:

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2)结合材料二,奴隶制度作为旧的、落后的生产关系已经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故第

(2)问的答案是:

奴隶制度是和自然正义、政府的共和形式、基督教的宗教信仰等原则相违背的;奴隶制度对于国家的繁荣是有破坏性的,因为他危害了各州的治安,联合和自由。

(3)结合材料三,依据所学可知,美国独立后建立了联邦政府,由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奴隶主阶级联合执政,北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南方发展奴隶主种植园经济,南北方经济制度间的矛盾越来越变得不可调和。

故第(3)问的答案是:

南方种植园经济;北方资本主义经济

(4)综合分析以上材料可知,奴隶制度作为旧的落后的生产关系已经严重阻碍了美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反对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美国总统成为南北战争的导火线,南方先下手为强早做了战争准备,挑起叛乱,美国内战爆发。

故第(4)问的答案是:

黑人奴隶制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6.探究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异同点。

【答案】相同点:

①两次改革都是由沙皇下令自上而下进行的;②改革的对内作用相似,都从不同方面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③改革的对外影响相似,都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

17世纪晚期,俄国经济严重落后于西欧,彼得一世改革在于改变俄国落后面貌;1861年改革,是俄国农奴制出现严重危机,亚历山大二世为了保证农奴主的政权,延缓革命的到来,宣布废除农奴制;②改革内容不同:

彼得一世改革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社会习俗,丝毫未触动农奴制;1861年改革内容单一,宣布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废除了农奴制;③影响不同:

前者加强了俄国农奴制,增强了国力,推动俄国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后者虽然很不彻底,但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④改革的性质不同:

彼得一世改革属于地主(农奴主)阶级性质,1861年改革属于资产阶级性质。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相同点包括:

两次改革都是由沙皇下令自上而下进行的;改革的对内作用相似,都从不同方面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改革的对外影响相似,都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不同点包括:

背景不同:

17世纪晚期,俄国经济严重落后于西欧,彼得一世改革在于改变俄国落后面貌;1861年改革,是俄国农奴制出现严重危机,亚历山大二世为了保证农奴主的政权,延缓革命的到来,宣布废除农奴制。

改革内容不同:

彼得一世改革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社会习俗,丝毫未触动农奴制;1861年改革内容单一,宣布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废除了农奴制。

影响不同:

彼得一世改革加强了俄国农奴制,增强了国力,推动俄国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压力山大二世虽然很不彻底,但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改革的性质不同:

彼得一世改革属于地主(农奴主)阶级性质,1861年改革属于资产阶级性质。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背景、内容、性质、目的和产生的历史影响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两次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即可。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

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

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1858年6月林肯的演讲

材料二美国内战中南北双方的力量对比:

北方

南方

人口

2200万

900万(包括300万黑奴)

军队人数(至1865年)

150万

100万

工业产量(1860年)

占91%

占9%

铁路里程

5万多千米

约1.4万千米

海军舰只(至1865年)

700艘

少量

 

材料三列宁认为:

“这场战争具有极伟大的、世界历史性的、进步的和革命的意义……为了推翻黑奴制度,为了推翻奴隶主的政权,就是使全国多年进行内战,遭到同任何战争分不开的无穷的破坏、摧残和恐怖,也是值得的。

(1)材料一中林肯所说的“裂开的房子”指的是什么?

这段演讲集中体现了林肯的什么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美国内战初期北方节节失利,最后却能够获胜。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列宁为什么说这场战争使全国遭到“无穷的破坏、摧残和恐怖,也是值得的”。

【答案】

(1)美国独立后,南北两种经济形式之间矛盾日益尖锐。

维护国家统一。

(2)内战初期,南方准备充足,先发制人,北方则措手不及,导致节节失利;为扭转战局、争取民心,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南方黑人纷纷参加联邦的军队,这给北方带来了新的战斗力,使整个战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且北方领土和人口比南方多,经济军事实力雄厚。

(3)这次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基本上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

【解析】

【分析】

【详解】

(1)第一问,依据材料一信息“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后,南方盛行种植园经济,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迅速,南方种植园使用了大量奴隶,北方禁止实行奴隶制,南北两种经济形式之间矛盾日益尖锐。

第二问,依据材料一信息“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可知,林肯政府不期望联邦解散,不期望国家分裂。

这段演讲集中体现了林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

(2)依据材料二信息“内战中南北双方的力量对比”可知,北方的人口、军队人数等比南方多。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争初期,虽然北方人口、军队等比南方多,但是南方蓄谋已久,早有军事准备,致使北方在军事上屡屡失利,首都华盛顿也险些被攻占。

为扭转战局、争取民心,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南方黑人纷纷参加联邦的军队,这给北方带来了新的战斗力,使整个战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且北方领土和人口比南方多,经济军事实力雄厚。

(3)依据材料三信息“为了推翻黑奴制度,为了推翻奴隶主的政权,就是使全国多年进行内战,遭到同任何战争分不开的无穷的破坏、摧残和恐怖,也是值得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基本上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清除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

【点睛】

解题的关键需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解第

(1)题的关键需理解“房子”的涵义,在这里比喻美国联邦政府。

由于两种经济形式的不同,造成了联邦政府的分裂,林肯期望国家统一,不期望国家分裂。

解第

(2)题的关键是能读懂表格信息,根据所学找出战争初期,北方比南方强大,仍然失利的原因;后来扭转战局所采取的措施。

第(3)题的关键需理解“无穷的破坏、摧残和恐怖,也是值得的”的涵义,主要体现了南北战争的作用,根据所学回答即可。

8.近代早期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充满了血腥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当英国殖民者占领孟加拉后,他们首先攻取了孟加拉的银库,仅此一项,就给英国带来了3700多万英镑。

……东印度公司使印度人民造受了无穷的灾难,仅170年的大饥荒就饿死1000万人,占孟加拉人口的三分之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示意图中的中程“?

”处应该填写什么?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上述事件为近代欧美国家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什么条件?

(3)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代早期列民扩张的影响。

【答案】

(1)三角贸易;黑人。

(2)欧洲,资本和原料;美洲,劳动力。

(3)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累积了大量财富,奠定了经济基础,给被侵略国家带来灾难,但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文明。

【解析】

【详解】

(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三角贸易;从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带着廉价的工业品从欧洲出发,到非洲购买、换取甚至直接猎取黑人,用船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充当奴隶,然后带着满船的黄金、白银和欧洲需要的经济作物返回欧洲。

全程呈现三角形,因而称为“三角贸易”。

示意图中的中程“?

”处应该填写黑人。

(2)据三角贸易示意图和材料“当英国殖民者占领孟加拉后,他们首先伤取了玉加拉的因库,仅此一项,就给英国带来了3700多万英镑。

……东印度公司使印度人民造受了无穷的灾难,仅170年的大饥荒就饿死1000万人,占孟加拉人口的三分之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角贸易为近代欧洲国家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大量资本和原料,为近代美洲国家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从16世纪到19世纪持续了三百多年罪恶的“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大量精壮劳力,造成非洲的落后。

欧洲殖民者却获得巨额财富,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给美洲带来充足的劳动力,加速了美洲开发,促进美洲殖民经济的发展。

(3)据题干两则材料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累积了大量财富,奠定了经济基础;给被侵略国家带来灾难,但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文明。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解放”本意指解除束缚,得到自由或发展。

语出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安石榴》:

“十月中,以蒲藳裹而缠之;二月初乃解放。

”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人类突破各自封闭的地理单元,加强沟通联系后,追求“解放”的步伐就一发而不可收。

从人性的解放,阶级地位的解放,民族的解放到生产力的解放,世界历史上演了一幕幕“解放”的宏大篇章。

(1)举出世界近代史上一例呼唤“人性解放”的典型事件,并指出“解放”的核心要义;举出中国近代史上一例“人性解放”的典型事件,并指出“解放”的主要意义。

(2)举出世界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上各一例奴隶(农奴)获得“解放”的典型事件。

(3)指出20世纪40年代中国上演的“解放”大剧,说明“解放”的结果。

(4)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日本和90年代的美国“解放生产力”的核心战略。

【答案】

(1)世界近代史呼唤“人性解放”典型事件及核心要义: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或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现实幸福);启蒙运动——“理性精神”(或反对封建神权专制、追求自由平等法治;反对迷信愚昧,追求科学知识)

中国近代史“人性解放”典型事件及主要意义:

戊戌变法——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触发了思想启蒙(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或为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2)世界近代史:

美国南北战争中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中,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中国现代史:

新中国建立后,1959年西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消灭了封建农奴制度,农奴翻身做主人。

(3)抗日战争——结果:

打败日本法西斯,洗雪百年国耻。

解放战争——结果:

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

(4)日本:

科技立国;美国:

发展高新技术(或高科技、信息产业)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18世纪发生在法国的启蒙运动,反对封建神权专制、追求自由平等法治;反对迷信愚昧,追求科学知识,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由此可知,世界近代史呼唤“人性解放”典型事件及核心要义: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或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现实幸福);启蒙运动——“理性精神”(或反对封建神权专制、追求自由平等法治;反对迷信愚昧,追求科学知识)

中国近代史“人性解放”典型事件及主要意义:

康有为等领导的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陈独秀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近代史上,美国南北战争中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中,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废除了封建农奴制。

中国现代史上:

新中国建立后,1959年西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消灭了封建农奴制度,农奴翻身做主人。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1945年的抗日战争,中国实行全民族抗战,打败日本法西斯,洗雪了百年国耻。

1946——1949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实行科技立国,大大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使美国的信息产业获得迅速发展。

10.改革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它与历史的发展相始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井田,开阡陌”是中国土地史上的重大变革,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

——2014年6月4日《大众日报》

材料二:

“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在赎地时,农民必须先付赎金的20-25%,其余的75-80%由政府从国库拨款垫付给地主.农民在以后的四十九年内每年以“赎地费”形式偿还。

……赎地费大大高出了当时的实际地价。

——摘编自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近代部分》

材料三:

在指导思想上推行多元化,苏联共产党不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不再把共产主义作为苏联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政治上推行多党制和议会政治,以所谓多党制取代共产党的领导,以议会制度取代苏维埃制度。

经济上推行私有化从根本上改变当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