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对神童自杀的家庭教育的反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256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对神童自杀的家庭教育的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选对神童自杀的家庭教育的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选对神童自杀的家庭教育的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选对神童自杀的家庭教育的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选对神童自杀的家庭教育的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对神童自杀的家庭教育的反思.docx

《精选对神童自杀的家庭教育的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对神童自杀的家庭教育的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对神童自杀的家庭教育的反思.docx

精选对神童自杀的家庭教育的反思

对神童自杀的家庭教育的反思

2008-4-1514:

55:

18

 近日,国内媒体披露了一则湖北枝江的覃瑶“神童自杀案”的新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覃瑶是个“神童”。

她2岁上学,14岁上高二,并有望在15岁时成为一名大学生。

她最大的梦想是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名志愿者。

然而,就在距离北京奥运会召开还有5个月的时候,她因看课外书被老师批评,留下遗书跳入校内池塘自杀身亡。

     有着神童光环的覃瑶怎么会走上自杀的道路?

我们从覃瑶的家庭教育和覃瑶本身的心理来试图理解这个悲剧。

如何避免此类悲剧的再次发生?

这需要我们认真地思考。

    剖析覃瑶父母的教女原则

    给孩子造成“成绩好爸妈才爱我”的印象

     父母往往把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抱负投射在孩子身上,孩子是他们最爱的人,孩子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就等于自己实现了梦想。

而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往往忽略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覃瑶的父母也不例外。

如:

     1.不按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而以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代之:

覃瑶两岁即被父母送到学前班,4岁已上小学。

     2.用过于严厉的教育控制孩子:

除了本身对覃瑶实行严厉的控制教育外,覃瑶的父母还要求老师“管严一点”。

     3.打骂式教育:

覃瑶的妈妈曾说:

“他们很少打孩子,只是初中之前打过”。

其实,打骂式教育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伤害更大。

     4.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

覃瑶的绝笔信中充满了她所面临的巨大压力:

“我真的觉得很累……很累……”,“你们对我有着很高的期望”,“我不知道怎么面对你们……”

     5.剥夺了孩子玩的天性:

孩子只有在游戏中才能长大,覃瑶唯一的玩的途径就是看课外书籍,而在课堂上看了课外书就要被老师叫家长,这对一个14岁就上高中、情商还未发育完全的孩于来说,显然是不合理的。

     6.把孩子当成父母的“工具”:

覃瑶的父母对孩子的培养是为了自己的目的,而不是真正地爱孩子。

如:

“覃瑶从小就十分聪明,称神童并不为过”,说起覃瑶,母亲谢凤娥一脸的骄傲。

显然父母对于外界赋予覃瑶这个“神童”的光环十分得意。

覃瑶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对孩子的要求更高、更严。

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覃瑶的父母作为应试教育的推崇者,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进而把这种压力转嫁给了孩子,忽略了孩子生理、心理的自然发展规律。

     7.给孩子造成“成绩好爸妈才爱我”的印象:

很多父母都只关注孩于的成绩,成绩好就表扬,不好则打骂。

这让孩子从小就在心里留下了烙印:

爸爸妈妈是因为成绩好才爱我的。

家长为了孩子取得好成绩,剥夺了很多孩子享受生活和娱乐的权利。

 

     覃瑶悲剧的发生,有父母的责任,也有社会教育体制的责任。

社会的激烈竞争、生存环境的不确定性、应试教育的模式都加剧了覃瑶父母的心理压力,而父母又把这种压力转嫁到了孩子身上。

    剖析神童覃瑶的心理

    她的世界里只有父母的期望而没有自我

     1.内化了父母的“理想自我”

     由于得不到父母“无条件的爱”,故形成了覃瑶的外界评价系统:

“我学习好,父母就爱我;我学习不好,没人爱我。

”以至于她爱学习的动力都来自于此:

学习是为了父母,她的人生也是为了父母。

她感受不到自我的存在与价值,如:

“只要妈在,天都不会塌”;问妈妈将来她生小孩,希望是个男孩还是个女孩?

覃瑶的绝笔信中看不到任何她对这个世界的留恋及情感,顾及的都是父母和他人的感受。

     覃瑶本来是个不谙世事的小孩,长期接受的教育又是顺从。

虽然连续跳级和保送上高中,报纸报道、老师表扬、父母开心,但是她内心仍然充满了痛苦,个性受到了压抑。

覃瑶看课外书而自杀只是一个导火索。

她在高中的成绩并不名列前茅,与从小的优秀比起来形成了很大的反差,但现在这个成绩是达不到父母对她的高要求、高标准的。

所有的一切都是她慢慢形成的外界评价系统:

不是为了自己开心而学,而是为了父母高兴。

     2.高智商、低情商、低挫折商

     由于父母没有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及自由发展的空间,造就了孩子高智商、低情商、低挫折商。

如:

     覃瑶不会爱自己,从她的绝笔信中感受不到她爱自己、爱生活;因为她不爱自己,所以也无法去爱别人,表面上心疼父母,担心自己的死会损害父母的健康,其实这是对父母最大的攻击和反抗。

因为她的自杀是父母和亲人永远不能愈合的伤痛。

     由于无法面对小小的挫折,而是无限放大小挫折。

她把“不能创星”、老师的批评、老师要见家长、神童在班上的成绩仅是“还可以”等等都看成了不能承载之重。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太大,最终她选择了彻底逃离。

可以说,老师的批评只是个诱因,而事实上她经受不了任何挫折。

也就是说,就算没有这次诱因,也会有其他的诱因产生。

     父母对覃瑶的爱建立在神童的光环上,这使她感受不到父母真正的爱,也就不会真正去爱别人。

即使她比别人智商高,但是情商发育迟缓。

覃瑶在遗书中说会心疼因自己的死而健康受损的父母。

但这只是表面上的爱,潜意识里是对父母最大的攻击:

你们的爱是不对的,我在用死和你们做反抗。

覃瑶从小在父母的保护和安排下成长,没有经历过挫折,现在她发现自己背负不了父母为她设计的理想自我,这与自我实现有很大差距,让她最终走向了极端。

    专家建议

    别老拿成绩说事儿,请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1.对孩子给予“无条件的爱”,仅仅是因为孩子是你的而爱他,不要在说爱孩子的时候附加任何条件。

比如:

你要听话、要乖,妈妈才会爱你之类的话。

     2.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成长的空间。

比如:

幼儿学走路、学跑步、学任何新的知识的时候,要让他接受失败,感受挫折,家长不要总责骂,也不要总是帮忙,让孩子在生活中成长。

     3.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如有些父母让孩子去学习乐器,即使孩子不想学,父母也硬逼孩子去学,最后没学成还责怪孩子不认真。

父母是否扪心自问过:

孩子是否真正有兴趣去学习这些呢?

对于“控制欲望强烈”的父母更是要反思自己,在你要求孩子做事时,要仔细想想:

是不是真的爱孩子、真的为他着想?

你这么做是在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还是在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

不遵循孩子的生长规律,一味地拔苗助长是不可取的。

(王庄林)

神童自杀母亲七千字博文道真相

2008年03月28日10:

34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我是枝江一中14岁女孩覃瑶的妈妈。

在今天以前,我没想过我还会开博写东西。

但现在我不得不这样做了……我必须得让人们知道在找孩子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26日,14岁自杀神童覃瑶的母亲谢凤娥在新浪正式开博,针对近期网上流传“覃瑶舅舅聚众打校长、索赔100万赔偿”种种流言,写下一篇7000余字的文章,讲述“覃瑶失踪直至确认溺水身亡始末”。

对于这篇自杀神童母亲的讲述,网友们褒贬不一。

截至昨晚7时40分,谢凤娥的博客已被阅读523577次,评论有10315条。

  ○新闻背景

  神童女中学生在校自杀

  2008年3月6日,一名被称为“神童”的14岁女中学生覃瑶在学校的池塘中自杀。

覃瑶是湖北省枝江市百里洲镇人,两岁上学,12岁被保送进重点高中,在当地被誉为“神童”。

随后,覃瑶的一封遗书透露了她自杀的原因:

“一直受着巨大的压力,不看课外书籍不可能。

在上英语课时看课外书受到老师批评,为此感到了难以承受的压力。

  ○事件进展

  神童母亲开博澄清打人事件

  26日晚10时54分,覃瑶的妈妈谢凤娥在新浪开设了博客,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愿意为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

随后,谢凤娥对于网上流传覃瑶舅舅纠集200多名黑社会成员打断了董校长的腿,打伤了多名老师的说法,在文中予以否认,并且重现了“打人”真相。

她写到:

“到这时发现孩子已经1个多小时了!

我回来后要求看看孩子,被告知孩子还在水里……又过了好长时间,仍没有人去打捞尸体!

问他们在干什么,回答‘在研究’。

无奈之下,亲友只好再去找董校长,警察加以阻拦,矛盾激化,一些亲友进去和董校长及保护他的老师们发生了冲突……覃瑶的姨爹在气急的情况下将玻璃、电话砸坏……孩子的打捞过程我们夫妻二人不在现场,但前后过程有录像为证,并没有人被打。

  对于网上质疑谢凤娥向一中勒索100万巨额钱财一事,谢凤娥也在文中否认,并且表示如有必要,可以向社会公布协议的内容。

据谢凤娥文中讲述,孩子的尸体打捞上来后,覃瑶的父亲、覃瑶的舅舅及委托人,校方的严校长,以及市政府、教育局、法制办领导及政府的律师,在会议室商讨处理办法。

后经双方协商,达成了一致协议,整个协商过程是平稳的。

协议达成后,校方声称经济困难,要求先给付8万元,余下的款项待覃瑶安葬后再给。

“作为教师,我们也能理解学校经济周转上的困难。

”最后,谢凤娥说出了自己开博的初衷,“我们不想再揭伤流血,但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受到的‘待遇’却逼着我们不得不向有关部门和社会大众说清楚事实的真相。

  网友褒贬不一多数抱以同情

  在这个时候,你们能要求一个母亲完全理智吗?

”对于谢凤娥的讲述,网友们最多的还是抱以深切的同情。

其中一个网友写到:

“希望可爱的覃瑶一路走好,覃瑶妈妈早日走出阴影,毕竟生活还要继续……”在长达数页的跟帖中,部分网友对学校的做法进行痛斥:

“踢皮球,推卸责任,当一个鲜活的生命从我们身边流逝的时候,某些教育工作者,能不能不让我们看到你们丑恶的嘴脸!

”除了同情自杀神童的家人,还有少数网友对谢凤娥的讲述提出了质疑,“非常同意一些网友的观点,博主自己经过精心修饰过的陈述也能看出这家人的蛮横,不管怎么样谁给你的权力动手打人的?

孩子出了事,大家同情你,但你也不能太过分了呀。

这样的家庭,这种教育,孩子不出事才怪呢,现在的家长真的要好好反省一下!

”在众多的争议中,一些网友却坚持保持中立态度,“理解父母,也同样理解校方,我想没有出现过批评两句就去自杀的学生!

谁该对14岁神童之死负责

  

  覃瑶生前所在学校校长称不愿自家孩子做神童,母亲称女儿不喜欢别人叫她神童

  

  昨日下午,在14岁小神童覃瑶自杀的池塘边,同学们插下的小黄花已经枯萎。

  

  春风起,数米深的池塘微起波澜。

池塘相去不远,是一栋漂亮的建筑,这是枝江一中的教学楼。

3月6日,因为老师批评她在课堂上看课外书,高二学生覃瑶留下一封遗书,从教室里走出来,径直走向这个池塘……

  

  事发半个月后,拥有4000多个师生的枝江一中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记者试图从这平静的校园背后,探寻覃瑶年轻生命过早凋零的深层原因。

  

  记者探访

  

  学校以“成人者的炼狱”为荣

  

  “我们请华中师大心理专家郑晓边教授做了两场心理辅导课,主题是人生理想与快乐生活,想消除覃瑶事件带给全校学生的心理阴影。

”枝江一中校长董云幽幽地说:

“目睹像花儿一般的同学出事,学生们需要安抚。

  

  枝江一中设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课,高一学生每月一节。

今年还将原来的20分钟课间操改成30分钟的大课间,让学生们跑步和打太极拳,增加交流和运动以减压。

“上周举行了全校跳绳创新大赛,各种种样的玩法,真让我吃惊。

”董云说。

  

  枝江一中是全省示范高中,学生管理实行寄宿制住读,每两周方可回家一次。

少数家长坚持住在学校周边陪读,学校就与这些家长签了走读合约,覃瑶的父母便是其中之一。

  

  该校宣传栏上记录着学校的荣光:

去年高考过重点线317人,全宜昌名列第一。

宣传栏自称枝江一中是“成人者的炼狱”。

记者询问几位过路学生这句话的含义,他们都意味深长地笑而不答。

  

  覃瑶母亲:

  

  “女儿不喜欢别人叫她神童”

  

  覃瑶的父母住在枝江一中大门口的正对面,他们专门买下这处房子,住在校门口陪孩子读书。

这处房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