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什区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6245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巴什区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康巴什区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康巴什区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康巴什区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康巴什区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康巴什区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康巴什区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巴什区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康巴什区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康巴什区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康巴什区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育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小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

【答案】A

【解析】个别教学制是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育组织形式。

在古代的东西方,学校教育组织形式一般都是个

别教学形式。

故选A。

2、所谓概念的(),是指在课堂学习的条件下,利用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相关概念以定义的方式

直接向学生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生获得概念的方式。

A、理解

B、编码

C、形成

D、同化

【答案】D

【解析】概念同化就是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或描述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新概念的

本质属性,进而使学习者获得概念的过程。

也就是以间接经验为基础,利用已掌握的概念去学习新概念的过

程。

概念形成是一种发展过程,也就是在对事物感知和分析、比较、抽象的基础上,概括一类事物的本质属

性,不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3、为我国教育目的的确认提供理论基础的是()。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科学发展观

C、有祖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A

【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把人的全面发展既看成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对于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蓝图的描绘。

马克思主义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们制定教育目的提供

了理论依据。

故选A。

4、建立家长QQ群是班主任实现()角色的工作方法。

A、班级工作的领导者

B、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

C、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

D、学校教育计划的贯彻者

【答案】C

【解析】建立家长QQ群是班主任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的角色的工作方法。

故选C。

5、下列关于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教学设计是教学策略的组成部分

B、两者各有自身的内涵,在具体内容和环节上有交叉、重叠部分

C、教学设计中包括的范围较小,主要集中在某一节课上、某一内容的范围内

D、教学策略运用范围较大,既可以是对一节课的统筹安排,也可以是对一个单元或整个科目的统筹安排

【答案】B

【解析】教学策略是以表示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为教学设计人员和教师

提供可资选择或参照的模式。

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都有各自的内涵,在具体内容和环节上有交叉、重叠部

6、一些单亲家庭家长经常说“孩子缺少父(母)爱很可怜”之类的话,这属于()类型的教育误区。

A、情感暗示过多

B、离异后一味排斥对方

C、不正确看待自己

D、过分溺爱孩子

【答案】A

【解析】怎样才能正确教育单亲孩子,误区之一:

情感暗示过多,很多单亲孩子的家长总是把孩子成长过程

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都归咎于家庭的不完整,向孩子传递单亲家庭不正常的思想,使孩子也认为自己是

不正常的。

比如,一些家长经常说“孩子缺少父爱(或者母爱)很可怜”一类的话,在孩子的心灵罩上阴影。

其实,父母亲经常吵架的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

7、某中学曾老师,每次布置课后作业后,都只是在下次课堂上与学生核对一下答案。

曾老师的做法

()。

A、合理,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B、不合理,教师应认真批改作业

C、合理,可以促进学生自学

D、不合理,增加了学生课后负担

【答案】B

【解析】教师教学行为规范要求,教师在课下应认真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

故选B。

8、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A、儿童进入青春期后出现变声

B、运动员吃兴奋剂提高了成绩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答案】C

【解析】广义的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景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

变,既包括人类的学习,也包括动物的学习。

故选C。

9、由于生源存在差异,某中学将学生按入学成绩高低分为快慢班。

该学校的做法()。

A、正确,有利于因材施教

B、正确,有利于资源配置

C、错误,不利于教育公平

D、错误,不利于均衡发展

【答案】C

【解析】将学生按照入学成绩高低分为快慢班,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不利于教育公平。

所谓教育公平,是

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

其内涵包括:

(1)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利;

(2)人人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资源;(3)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4)反对各种形式

的教育特权。

故选C。

10、作为各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规定了学科知识范围、深度及其结构、教学进程及其方法的课程文

本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材

D、课程表

【答案】B

【解析】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

指导性文件,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故选B。

11、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答案】B

【解析】古代社会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故选B。

12、课程标准是()的基本纲领性文件。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学科课程

【答案】D

【解析】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科体现,是编写教科书的依据。

故选D。

1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高中以()。

A、综合课程为主

B、分科课程为主

C、活动课程为主

D、经验课程为主

【答案】B

【解析】在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中,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故选B。

14、从教学内容设计的角度考虑,知识分类不包括()。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条件性知识

【答案】D

【解析】从教学内容设计的角度考虑,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故选D。

15、影响学校德育实效的关键因素是()。

A、学生的心理状态

B、教师良好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方法

C、社会环境

D、家庭影响

【答案】B

【解析】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影响德育实效的首要因素;社会环境是其客观因素;家庭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

素;而教师良好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方法则是其关键因素。

故选B。

16、在教师申诉的程序中,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书的次日起()日内,做出处理。

A、15

B、20

C、25

D、30

【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

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

内,作出处理。

故选D。

17、放学途中,11岁的强强在人行道上被同班同学小刚撞倒,导致骨折。

对该事故应担赔偿责任的主体是

()。

A、小刚

B、小刚的监护人

C、学校

D、班主任

【答案】B

【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未成年学生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由其监护人依法承担相

应的赔偿责任。

故选B。

18、有效教学行为的结果具有()。

A、绝对性

B、相对性

C、情感性

D、思想性

【答案】A

【解析】有效教学行为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并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教学行为,其结果必然具

有绝对性。

故选A。

19、有效教学行为的结果具有()。

A、绝对性

B、相对性

C、情感性

D、思想性

【答案】A

【解析】有效教学行为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并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教学行为,其结果必然具

有绝对性。

故选A。

20、学生学习了杠杆的力臂原理,再学习定滑轮的知识,理解了定滑轮实质上是一种等臂杠杆,这种学习属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结合学习

【答案】B

【解析】下位学习,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

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故选B。

21、—次小学生科技知识普及课上,小明问老师:

“神舟十号飞船的航天员叔叔和阿姨,怎么总是飘浮在空中

啊?

”这位老师说:

“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

你呀,经常在课堂上打岔,这是不礼貌的!

今后不能这样。

小明听后心里憋着气坐下了。

请问这位老师违背了哪项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答案】A

【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

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老师压抑了学

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违背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故选A。

22、巴甫洛夫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工具性条件反射

D、无条件反射

【答案】A

【解析】巴甫洛夫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

故选

A。

23、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主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B

【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

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干中第斯多惠的这句名言正

是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故选B。

24、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中,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

A、知识

B、领会

C、综合

D、评价

【答案】A

【解析】知识是认知领域的构成部分,指对所学材料的记忆,包括对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和原理的

回忆,其所要求的心理过程是记忆,这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故选A。

25、教学中应用最多的是()。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言语直观

D、形象直观

【答案】C

【解析】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

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

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在实际的教

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应用最多的是言语直观。

故选C。

26、()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A、教师职业责任

B、教师职业理想

C、教师职业态度

D、教师职业良心

【答案】A

【解析】教师职业责任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任务。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是培养社会

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故选A。

27、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学者是()。

A、夸美纽斯

B、斯宾塞

C、杜威

D、博比特

【答案】B

【解析】1859年,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提出了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观点。

故选B。

28、班级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是班级的()。

A、制度管理

B、教学管理

C、活动管理

D、学习管理

【答案】A

【解析】班级管理的内容主要有四个,即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和班级活动管理。

班级

制度管理是班级管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