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基床技术交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2366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基床技术交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路基基床技术交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路基基床技术交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路基基床技术交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路基基床技术交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基基床技术交底.docx

《路基基床技术交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基床技术交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路基基床技术交底.docx

路基基床技术交底

一、工程概况

本合同施工段线路起点桩号为DK37+000,跨越316省道经北云支村,南云支村,东木庄,西谷村至终点桩号DK44+260,全长7.26km,共计土石方量约90万方。

二、施工准备

1、施工场地准备:

(1)施工便道已按设计要求施工完毕;

(2)施工用临时排水沟已开挖;

(3)按设计要求将路基本体底部进行路拱整平,路基标高、宽度、轴线、平整度和横坡(4%)处理。

2、测量放样:

沿线导线点、水准点复测

依据设计要求测放路基施工左中线、边桩,拉出中边线及横断面线,在施工段两侧布设里程标识桩;

3、在敷设有地上或地下管道、光缆、电缆、电线的地段施工进行土方施工时,应事先取得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时应采取措施,以防损坏。

三、基床底层施工

基床底基层采用A、B组填料,工艺方法同一般路基填筑,采用设计文件与规范要求的压实度和压实系数控制施工。

基床底层的压实标准:

对细粒土、粉砂、改良土应采用压实系数和地基系数作为控制指标;对砂类土(粉砂除外)应采用相对密度和地基系数作为控制指标;对砾石类、碎类、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应采用地基系数和孔隙率作为控制指标;对块石类应采用地基系数作为控制指标。

并符合表6.2.2的规定。

 

表6.2.2基床底层的压实标准

 

 

细粒土、粉砂、改良土

砂类土

(粉砂除外)

砾石类

碎石类

块石类

Ⅰ级

Ⅱ级

Ⅰ级

Ⅱ级

Ⅰ级

Ⅱ级

Ⅰ级

Ⅱ级

Ⅰ级

Ⅱ级

基床底层

压实系数K

(0.93)

0.91

/

/

/

/

/

/

/

/

地基系数K30(MPa/m)

(100)

90

100

100

120

120

130

130

150

150

相对密对Dr

/

/

0.75

0.75

/

/

/

/

/

/

孔隙率n(﹪)

/

/

/

/

31

31

31

31

/

/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按每检验批每压实层抽样检验3处无侧限抗压强度(左、中、右各1处);监理单位每检验批平行检验1处无侧限抗压强度。

压实质量的检验数量应符合本暂行标准的规定。

检验方法:

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l0102)规定的试验方法检验。

从已摊铺好填料的地段现场抽样,在室内按要求的压实密度成型,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压实系数检验宜用环刀法。

检验数量:

每工班每5000m3为一批,当不足5000m3时也按一批计。

施工单位每批抽样检验1组。

四、基床表层施工、级配碎石填料要求

级配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符合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级配曲线圆顺。

级配碎石采用稳定土拌合机拌合,四种粒径(粗粒20~31.5mm,中粒10~20mm,细粒5~10mm、粉粒5mm以下)用装载机分别放入进料斗,按理论配合比拌合。

基床表层填料材质、级配必须经室内试验及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保证其孔隙率、地基系数、变形模量及动态变形模量符合设计要求并确定填筑工艺参数,方可正式填筑。

1、施工技术要求

1.1、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碎石设备、平地机、压路机、自卸汽车、级配碎石拌和设备、级配碎石摊铺机

1.2、施工方法

⑴施工前应做好级配碎石备料工作,拌合场内不同粒径的碎石、砂砾等集料应分别堆放。

⑵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必须采用厂拌法施工。

拌和设备应计量准确,混合料必须进行材质及级配试验,材质及级配均要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正式拌合前,调试厂拌设备。

⑶基床表层填筑前应检查基床底层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基床底层应进行修整,达到基床底层验收标准。

⑷在大面积填筑前,应根据初选的摊铺、碾压机械及试生产出的填料,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填料级配、施工含水率、混合料颗粒密度、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机械配套方案、施工组织等工艺参数。

⑸基床表层的填筑宜按验收基床底层、搅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修整“四区段”和拌合、运输、摊铺、碾压、检测试验、修整养护“六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摊铺碾压区段的长度应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数量确定。

区段的长度一般宜在100m以上。

各区段或流程只能进行该区段和流程的作业,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

⑹基床表层的填筑按试验段总结的施工工艺流程组织施工,同时在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路基压实质量。

施工技术

⑴填筑前对所需的材料作全面的检查,并提前作好储料的一切准备工作,并有足够的储料场和储料设备,保证基床表层的正常铺筑。

⑵验收基床底层:

基床表层填筑前应检查基床底层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基床底层应进行修整,达到基床底层验收标准。

⑶测量放样:

在施工现场附近引临时水准点,报监理审批,严格控制标高;按10m一桩,放中线和边线,设置钢丝绳基准线。

⑷拌和:

级配碎石混合料用级配碎石拌和设备在拌和厂集中进行拌和,混合料需拌和均匀,采用不同粒径的碎石和石屑,按预定配合比在拌和设备内拌制级配碎石混合料。

在正式拌制级配碎石混合料之前,必须先调试所用的厂拌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级配和含水量都能达到规定的要求,并通过试验段的试拌、试铺总结的各种施工参数进一步合理的调整和确定拌和需要各种级配的碎石数量,以使基床表层的级配碎石填层具有更好的强度和刚度。

⑸运输:

装料时,车要有规律的移动,使混合料在装车时不致产生离析。

采用大对吨位自卸车运输。

并保证足够的运输车辆,确保摊铺机能够不间断的连续摊铺。

车辆运输过程中用防水蓬布覆盖。

运料汽车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住,不得撞击摊铺机。

卸料过程中汽车挂空挡,靠摊铺机推动前进,以确保摊铺层的平整度。

⑹摊铺:

摊铺时以日进度需要量和拌和设备的产量为度,合理计算卸料需要量。

基床表层下层的级配碎石的摊铺可采用摊铺机或平地机进行,顶层必须用摊铺机摊铺。

每层的摊铺厚度应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严格控制。

用平地机摊铺时,必须在路基上采用方格网控制填料量,方格网纵向桩距不宜大于10m,横向应分别在路基两侧及路基中心设方格网桩。

用摊铺机摊铺时,应根据摊铺机的摊铺能力及拌和厂的拌和能力配置运输车辆,使摊铺机的摊铺作业能够不间断的连续进行。

⑺碾压:

采用三轮压路机、重型光轮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按实验段确定的碾压遍数和程序进行压实,使其达到规定压实度,且表面须平整,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直线地段,应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曲线地段,应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

碾压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

各区段交接处应相互重叠压实,纵向搭接压实长度不小于2.0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

⑻检测:

每层施工完成后进行自检,合格后报验监理工程师抽检的质量检测系统,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的试验方法、试验点数、检验频次,逐层分段、分部进行试验检测。

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这一系列作业,需要在工艺性试验中确定工艺流程,这之中要根据混合料的初凝时间,组织好一个作业段的施工,并制定相关标准,如碾压遍数,作到达到要求的遍数,经一次检验能够合格。

各类填料及压实标准应符合规定,凡检验不合格者,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施工工艺流程框图如下: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施工工艺框图

 

3、主要技术措施

3.1、技术措施

⑴基层表层级配碎石采用的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应符合铁道部现行规范规定。

级配碎石和级配砂砾石必须严格控制0.5mm以下细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和塑性指数。

选用品质优良的原材料是确保级配碎石质量的基础。

要确保筛选并按比例混合组成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粒径、级配及品质指标符合规定的要求。

⑵每一压实层全宽应采用同一种类的填料。

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严格按照试验段确定的压实参数控制压实速度和压实遍数。

分层的压实厚度按试验段确定的方案控制。

⑶通过质量检测了解施工过程的质量情况,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检验项目,进行分析和研究,查明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和工艺,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确保基床表层路基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⑷要特别重视对路基内,预埋管线、设施及结构物等周围的填料摊铺整形和碾压。

压路机在构造物接头处、拐角、预埋管线等基础周围部分不能靠近压实时,采用小型压实机具或振动夯板压实,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电缆槽、声屏障与接触网等基础的施工与路基工程同步实施,路基成型一段,基础成型一段。

并对各类与路基同步施工的预埋管线及设施,在施工前根据设计图纸和相关文件要求制订有针对性和详细的作业指导书或技术交底,并加强检查与监测。

确保路基表层和与路基同步施工的预埋管线、设施及结构物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⑸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填筑压实标准采用K30、n、Evd三项指标控制。

压实标准及检验数量应符合规定。

对填筑压实质量可疑地段,应根据工程质量控制的需要,增加检验的点数。

3.2、不同专业之间的衔接及接口管理技术措施

客运专线路基内及各附属构筑物(如电缆槽、接触网、声屏障、综合接地线、预埋设施、信号电缆过轨钢管、防灾安全监控等设备)多,相关专业之间的衔接质量控制要细化到施工工序及施工过程中,确保不得因各种设施的施工而损坏和危及各接口工程的稳固和安全。

接口管理中协调好与各相关专业的衔接,并提前确定接口界面问题和解决方案。

按照接口管理程序既:

“识别→确认→定义→分配→解决→测试”进行接口管理。

同时和各相关专业间的接口管理互相勾通和交流,了解接口间有那些要求,使接口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项目工作中。

3.3注意事项

⑴集料配合比应经过反复试验比选,既要按颗粒级配要求和是否易于达到压实质量标准两方面验证,还要兼顾各种集料的生产比例,以保证施工质量,降低工程成本。

⑵基层表层级配碎石与上部道床及下部填土之间应满足D15<4d85的要求。

当与下部填土之间不能满足此项要求时,基层表层应采用颗粒级配不同的双层结构,或在基床底层表面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当下部填土为改良土时,可不受此项规定限制)。

⑶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应分层填筑,每层的最大填筑压实厚度不得大于30cm,最小填筑压实厚度不得小15cm,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按工艺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参数进行控制。

⑷横向接缝处填料应翻挖并与新铺的填料混合均匀后再进行碾压,并注意调整其含水率,纵向应避免工作缝。

⑸在摊铺机或平地机摊铺后应由人工及时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⑹局部表面不平整应进行补平,碾压后的基床表层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对构造物等基础周围采用人工及小型机具摊铺整形,小型振动夯实机具夯实。

⑺整形后,当表面尚处湿润状态时应立即进行碾压。

如表面水分蒸发较多,明显干燥失水,应在其表面喷洒适量水分,再进行碾压。

用平地机摊铺的地段,应用轮胎压路机快速碾压一遍,暴露的潜在不平整再用平地机整平和整形。

⑻已完成的基床表层应采取措施控制车辆通行,并做好基床表面的保护工作,防止表层扰动破坏。

严禁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

4、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质量控制与检测

4.1基床表层质量控制

⑴路基基床表层质量控制要点主要抓好三个方面:

填料与原材料控制;施工过程控制;试验与检测控制。

⑵严格控制填料及原材料质量,制定原材料的进货检验和进场前检查验收制度,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进场。

级配碎石选料标准满足材料的规格、材质和级配的有关规定。

路堤填料种类及原材料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⑶严格按试验段总结的施工工艺流程组织施工,同时在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确保路基工程质量。

4.2基床表层质量检测

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太中银铁路工程有关规定的试验方法检验。

⑴各种集料进场过程中,每5000m3进行一次颗粒级配检验,并进行试配混合料的颗粒级配、颗粒密度、重型击实的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试验,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同时进行黏土团和其他杂质含量的检验(其他项目每料场抽样检验不少于3次),过渡段级配碎石同时进行针状和片状颗粒含量、质软易碎颗粒含量、黏土团及其他杂质含量检验,其检测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⑵每工班生产混合料前测定粗细集料的含水率,换算施工配合比。

级配碎石混合料拌和生产过程中,随时观察目测混合料级配和含水率变化情况,正常情况下,每一工作班抽检三次(每次不大于2000m3),第一次必须在拌和开始时检验,如发现生产过程有异常,增加抽查试验次数,根据颗粒级配、含水量、水泥含量检测信息及时调整配料比例,使混合料符合要求。

检验方法:

在料场抽样进行室内试验,并在每层的填料过程中目测检查级配有无明显变化。

⑶Evd测试

Evd动态变形模量测试基本原理:

利用落锤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在阻尼装置上,产生的瞬间冲击荷载,通过阻尼装置及传力系统传递给直径300mm的承载板,在承载板下面(即测试面)产生的动应力,使承载板发生沉陷s—即承载板振动的振幅,由沉陷测定仪采集记录下来。

沉陷值s越大,则被测点的承载力越小;反之,越大。

Evd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的标定:

出厂前标定,每年标定一次,修理后标定,使用者每三个月校验标定记录中的落锤落距。

基床表层填筑压实质量控制标准、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压实标准

级配碎石

检测频次和取样部位

地基系数K30(MPa/m)

≥190

在表层顶面每100m检测4点,距路基边2m处左右各1点,中间2点。

孔隙率n

<18%

每层沿纵向每100m检测6点,距路肩边线1.5m处左右各2点,路基中部2点。

变形模量Ev2

≥120

动态变形模量Evd(MPa)

≥55

每层沿纵向每100m检测6点,距路肩边线1.5m处左右各2点,路基中部2点。

掺加水泥的级配碎石存在凝固的问题,采用灌砂或灌水法检验孔隙率,要考虑检验不合格时有继续进行碾压的时间。

要求针对级配碎石生产能力、初凝时间、摊铺碾压设备等条件,计划好一个循环工作段。

在该段从级配碎石的拌合、运输、摊铺碾压、孔隙率检查要在初凝要求的时间内完成,并留有补压的余地。

基床表层外形尺寸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施工单位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1

中线高程

±20mm

每100m等间距检验3点

水准仪测

2

路肩高程

±20mm

每100m等间距检验6点(左、右各3点)

水准仪测

3

中线至路肩边缘距离

路堑:

0,+100mm;

路堤:

不小于设计值

每100m等间距检验3个断面

尺量

4

宽度

不小于设计值

每100m等间距检验3个断面

尺量

5

横坡

±0.5%

每100m等间距检验5个断面

坡度尺量

6

平整度

不大于10mm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10点

2.5m长直尺量

7

厚度

不小于设计值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6点

水准仪测量

五、沉降观测要求

1主体路基设置沉降观测断面,区间每隔100米设置一个沉降观测断面,每个观测断面在路线中心地面设一个沉降板,两侧路肩设一个观测桩(φ40mm,钢钎长1m),在两侧路堤坡角外1.0~2.0m及10~12m处各设一个观测位移边桩,各观测桩及沉降板在同一个横断面上。

2、边桩采用C15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用15cm×15cm正方形,长度不小于1.5米,并在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钢耐磨测头。

3、边桩埋置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1.4米,桩顶露出地面不大于0.1米,设置方法采用洛阳铲打入设计深度,将预制边桩放入孔内,桩周以C15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定。

4、沉降板由钢筋混凝土底板、测杆和保护套管组成,底板尺寸为50cm×50cn×3cm,用C15混凝土预制;测杆采用φ40mm钢管,与底板固定在垂直位置上,保护套采用塑料套管,套管尺寸以能套住测管并使标尺能进入为宜,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和套管相应接高,每节长不超过50cm,接高后测杆顶面略高于套管上口,测杆顶用顶帽封住管口,避免填料落入管内而影响测杆下沉自由度,顶帽高出碾压面高度不大于50cm。

5、用于观测位移及沉降的基桩必须置于不受填土影响的稳定地基内,基桩与位移观测桩在观测期间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

6、边桩及沉降板在施工期间每填筑一层,进行一次观测,如果两次填筑间隔较长时,每隔三天至少观测一次。

路堤经过分层填筑达到设计高程后,前2~3个月内,每5天观测一次,三个月后7~15天观测一次,半年后一个月观测一次,一直观测到铺轨验交结束,观测后及时整理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

7、观测控制标准:

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不得大于10mm,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不得大于5mm。

如果超出此限立即停止填筑,待观测值恢复到极限值以内再进行填筑,填筑速率以水平位移控制为主。

具体图样见《太中银施路通-11》

六、复合土工膜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1、施工准备

(a)按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场地进行测量和放样。

(b)当填筑高度达到设计铺设复合土工膜的高程时,在检验合格的填层面上进行测量放线,按设计要求定出铺设复合土工膜的位置。

(c)铺设前对每批产品的性能经国家授权的由资质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检测,检测频率不少于3组,合格后方可铺设。

施工质量符合种国家行业标准《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2、施工方法

(a)在测定的范围内进行铺设。

铺设复合土工膜前先按要求铺好砂垫层于路基上,铺设宽度按设计要求设置。

(b)铺设时不容许有褶皱,应尽量拉紧。

铺实后用U型铁钉或竹钉加以固定。

(c)铺设复合土工膜时,砂垫层表面应平整,不得有坚硬凸出物,铺好后及时填砂覆盖,避免受阳光长时间的直接暴晒。

(d)复合土工膜铺设时,横向搭接和纵向搭接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e)复合土工膜铺开后,应及时填筑填料,待上覆土后采用轻型碾压机械压实,只有当上覆土填层厚度大于0.6m后,方能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实。

(f)复合土工膜按设计要求可分为纵向受力和横向受力两种形式,铺设复合土工膜前要理解设计意图,严格按设计要求铺设。

3、施工工艺框图及说明

复合土工膜施工工艺框图

 

(b)文字说明

铺设土工材料时不容许有褶皱,应尽量拉紧,铺实后尽快加以固定。

土层表面应平整,不得有坚硬凸出物,铺好土工材料后及时覆盖,避免长时间的直接暴晒。

铺设时,土工材料的纵、横向搭接长度满足设计要求。

土工材料铺开后及时填筑填料,且机械车辆不得直接行走其上。

4、质量检验方法和频率

质量检验方法和频率见下页表。

质量检验方法和频率

序号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

施工单位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1

铺设范围

不小于设计值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3处,且每检验批不少于3处

尺量,查施工记录

2

搭接宽度

±50mm

0mm

3

竖向间距

±30mm

4

上下层接缝错开距离

±50mm

5

回折长度

七、雨季施工措施

本标段降雨量较少,但总干渠大桥横跨黄河总干渠,施工队伍及现场紧靠黄河及总干渠,施工中要充分考虑汛期对进度、质量、工期的影响。

并采取相应的保证措施。

⑴项目经理部成立由项目副经理为组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防汛渡汛领导小组,各施工队成立相应组织,并组织义务抢险队。

⑵施工时及时与气象部门取得联系,并将气象记录每天发放到基层,便于提前作好非正常天气条件下的施工安排和防护指施。

⑶挖好截水沟、排水沟,保证排水系统的通畅。

排水沟内设集水坑,以适应大体积抽水的需要。

⑷路基施工工程中,经常检查填方坡脚外挖掘排水沟,保持场地不积水,如原地面松软,采取换填等措施;在雨天和雨后四小时停止施工,做好路基、取土场的排水工作;选用透水性好的碎、卵石土、砂砾、石方碎渣和砂类土作为填料,利用挖方土作填方时随挖随填及时压实;每天收工时做好路拱,当天填筑的土层当天完成压实。

⑸物资材料除分门别类放入带有防雨设施的仓库内,部分裸外材料堆放地基础用砖石砌筑,高于周围地面40cm,下铺油毛毡,上用篷布遮盖。

周围挖好排水沟。

⑹现场机械设备除部份有仓库外,其余下雨时停到遮雨地带或用防雨罩盖好。

⑺办公用房、宿舍、仓库、生产用房均安设避雷设施,临设坚固耐久,周围挖好排水沟。

⑻为防汛渡汛,项目部配置足够数量的草袋和防水设备,遇有大风、洪水时组织抢险队分工负责,一旦有险情,组织群众疏散,组织物资转移,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⑼严禁在雨天进行填筑非渗水土的作业。

⑽雨后必须待填层面晾干或采取其他措施,并确认填料含水量合格后才能继续施工。

八、质量控制措施及质量保证体系

1.质量目标

确保全部工程达到国家、铁道部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以及新建铁路验收的有关规定。

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并满足全线创优规划要求。

确保部优,争创国优。

2.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严格按规范进行,质量控制注重施工前和施工中的过程控制,以预防为主,加强对工作质量、工序质量和中间产品质量的检查,以良好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工序质量,促进工程质量。

具体措施有:

(1)每台机组应定人定岗,实行挂牌作业。

(2)施工过程中,旁站人员全过程控制,专业技术人员及时做好原始记录数据的收集整理、归档,严禁弄虚作假。

(3)加强对施工过程中异常情况的分析和处理,并及时上报。

(4)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校正和标定。

3、物资材料安全保证措施及方案

⑴工地设物资配件仓库,统一对物资进行管理,按照材料的储存要求,修建具备相应功能的仓库,做到分门别类储放,门前标志牌清楚,消防器材齐全。

⑵仓库设专人负责保管、看护,值班室内设报警装置。

九、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保证体系

制定文明施工施工管理制度

根据建设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招标文件及太中银指挥部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工程施工特点,我部特制定出适合本工程的文明施工管理制度,力争在文明施工中再创佳绩。

成立文明施工领导、督促、管理机构,形成文明施工管理体系(见下页图)。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搞好环境保护、防止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对净化我们的生活空间,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是必不可少的。

施工中认真遵守国家现行的有关环境保护法律,严格控制新污染和逐步治理老污染,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化害为利”的原则,采用有利措施,防止污染和破坏自然环境。

保护古建筑、古文物

施工中如发现文物、古墓、古建筑基础和结构、化石、钱币等有考古、地质研究等价值的物品,暂时停止作业,立即通知业主代表,并与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取得联系,派专人看守保护,防止文物流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