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习题精选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2129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13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习题精选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习题精选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习题精选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习题精选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习题精选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习题精选1.docx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习题精选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习题精选1.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习题精选1.docx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习题精选1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习题精选1

1.有一块正方体的木料,它的棱长是4分米,把这块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如下图)。

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

2.把一根长1.5米的圆柱形钢材截成三段后,如图,表面积比原来增加9.6平方分米,这根钢材原来的体积是多少?

3.一个圆柱体的高是37.68厘米,它的侧面展开后恰好是正方形,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保留整数)

 

4.一个圆柱体水桶,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32厘米,高是50厘米。

这个水桶大约能盛水多少千克?

(1立方分米的水重1千克)

 

5.一个圆柱量桶,底面半径是5厘米,把一块铁块从这个量桶里取出后,水面下降3厘米,这块铁块的体积是多少?

 

参考答案

1.分析:

由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可知:

圆柱体的体积大小的决定因素是底面半径和高。

因此,要想使加工成的圆柱体的体积最大,则必须满足圆柱底面的直径等于正方体的棱长,高也等于正方体的棱长。

解:

3.14×(4÷2)×(4÷2)×4=50.24(立方分米)

答:

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50.24立方分米。

2.分析:

从图中观察,可将这段钢材截成三段,表面积增加四个与圆柱底面完全相等的圆面积,因此就可以求出圆柱形钢材的底面积,长1.5米就是圆柱的高,于是问题得到解决。

解:

 9.6÷4×15←注意统一单位

=2.4×15

=36(立方分米)

答:

这根钢材原来体积是36立方分米。

3.分析:

“它的侧面展开后恰好是正方形,”通过这个条件可以想象出圆柱的高就是正方形的边长,也是圆柱的底面周长,这样转化后,问题也就得到解决。

解:

半径:

37.68÷3.14÷2=6(厘米)

体积:

3.14×6×6×37.68=4259.3472≈4259(立方厘米)

答:

这个圆柱体的体积约是4259立方厘米。

4.分析:

圆柱形水桶的底面积是:

(平方厘米)

圆柱形水桶的容积是 803.84×50=40192(立方厘米),

折合成立方分米数是 40192÷1000=40.192(立方分米),

大约能盛水的重量是 1×40.192≈40(千克)

答:

这个水桶大约能盛水40千克。

5.分析:

认真读题后,找出题中关键句或词进行分析思考,这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把一块铁块从这个量桶里取出后,水面下降3厘米”通过这个变化可以想象出,原来铁块的体积就是水面下降3厘米这个高度的体积,这是铁块原来占的空间,于是问题得到解决。

解:

5×5×3.14×3=235.5(立方厘米)

答:

这块铁块的体积是235.5立方厘米。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季的气候变化无常。

在春季天气回暖过程中,常因冷空气的侵入,使气温明显降低,对作物造成危害,这种“前春暖,后春寒”的天气称为倒春寒。

倒春寒是南方早稻播种育秧期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造成早稻烂种烂秧的主要原因。

“倒春寒”发生时,可使正处于返青或拔节生长阶段的冬小麦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可使已经播种尚未出土的棉花、水稻等农作物出现烂种,已经出土的幼苗大量被冻死。

   春季天气转暖以后,人们身体的抗寒能力和抗病能力出现下降,会经受不住“倒春寒”时突然袭来的冷空气的刺激。

与此同时,天气变暖会使细菌迅速滋生。

如不注意预防,“倒春寒”对人体的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尤其是抵抗能力较低的老人和儿童,更容易受冻感冒。

   在“倒春寒”袭击时,怎样保健呢?

   一,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防寒保暖,适时、适度增减衣物。

要适当“春捂”,不要因为气温暂时升高就马上脱掉冬装。

早晚气温较低,要注意保暖。

在阳光充足的中午,便可适当减少衣物。

   二,要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参加体育锻炼,呼吸新鲜空气,以改善心肺功能,使身体更好地进行调节,适应春季多变的气候。

锻炼出汗后,更容易受寒,不能过快减少衣物或吹风降温,要迅速擦干汗水,及时换上干燥衣服,注意保暖。

   三,应讲究科学的饮食,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如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鸡、鸭、瘦肉、蛋类、蔬菜、水果等。

   四,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以减少和抑制病菌的存活和繁殖,尽量避免在人群密集的区域逗留,安全度过气候多变的春天。

   五,要多喝水,这样不仅有利于保持血流畅通,而且可以预防呼吸道疾病。

(1)下面对“倒春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倒春寒”是春季天气变暖后,因冷空气入侵气温下降形成的。

B. “倒春寒”对于春季农业生产来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C. “倒春寒”的冻害会造成南方的早稻、北方的冬小麦烂种烂秧。

D. “倒春寒”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2)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1自然段运用了作诠释、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了“倒春寒”及其对农作物危害的知识。

B. 第2自然段划线词“尤其”“更容易”强调说明了老人和儿童的健康易因“倒春寒”的影响受冻感冒,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C. 作者采用了逻辑顺序,从主到次,逐条解说,条理清楚地介绍了遭遇“倒春寒”时的保健知识。

D. 文章在语言表达上,注重直接、平实地介绍知识,让人读来明白如话,便于理解,容易遵照执行。

(3)根据上文介绍知识,用自己的话谈谈“倒春寒”时在学校上体育课该如何保护身体健康?

【答案】

(1)C

(2)A

(3)①上课前在家里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带防寒、换穿衣服。

②上课出汗后迅速擦干汗水换上干燥衣服,不能吹风。

③教室要开窗通风换气。

④多喝水。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C项:

烂种指南方的早稻,非北方冬小麦。

(2)本题考查考生对说明文知识的掌握能力,涉及了多方面的知识,考生要认真阅读选项,根据文本逐一辨析。

A项:

“作比较”错。

(3)解答此题需要阅读全文,找到与问题相关的段落,抓住关键句子作答.根据文章

(一)-(五)几个段落的介绍,抓抓重点句子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

⑴C; ⑵A;⑶①上课前在家里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带防寒、换穿衣服。

②上课出汗后迅速擦干汗水换上干燥衣服,不能吹风。

③教室要开窗通风换气。

④多喝水。

【点评】⑴考生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本,带着问题阅读,在要将选项的内容在文段中具体落实位置,再进行对照辨析。

⑵本题虽为选择题,但实际说明知识的多个方面,考生在平时要掌握说明的知识,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对选项进行逐一的辨析。

⑶本题难度不大,可根据文本内容来回答。

考生在回答时要找准重点语句,语言要简洁,尽量用文本中的语句回答。

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规则意识的培养

   ①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名受访者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69.0%的受访者感觉人们的规则意识比过去增强了。

62.4%的受访者建议人们从生活细节入手,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61.0%的受访者建议学校给予正确引导。

从近年社会的反响来看,培养规则意识要从娃娃抓起。

   ②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为准绳的意识。

规则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都必备的一种意识,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小至一个家庭,大至一个国家,概莫能外。

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每个公民对各种规则的尊重和遵守。

   ③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美国幼儿教育专家艾米·莫林如此总结“从小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意义:

一切按照规矩行事,一切都有章可循,极大减少了不确定性,降低了不可预料的风险,能给人们带来安全感。

孟德斯鸠也曾说,“自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任意行事的权利”。

从小学会守规则,长大了才能成为社会秩序的守护者。

因此,从小培养规则意识,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④规则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不断涵养。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需要家庭和学校去着力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⑤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可以先从家庭做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在孩子幼儿时期,绘本是幼儿学习和认识世界的最好方式之一,父母可以通过这些绘本引导孩子学习规则。

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父母也可以让孩子在真实场景中感受规则。

日常带孩子外出时,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多带孩子去需要遵守规则的地方。

如图书馆,电影院等,在这些遵守规则的环境中,逐渐培养孩子规则意识。

同时,在家庭中制定规则并严格执行。

如和孩子一起制定生活常规作息制度并严格遵守,可以有助于幼儿从小建立规则意识,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事实证明,只有在一个注重规则的家庭,孩子的规则意识才能培养起来。

   ⑥同样,学校教育是每一位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在幼儿园,老师要教会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如何遵守规则有序生活,如排队、分享等;到了小学和中学可以通过校规和班规,通过以规则进行约束并让孩子遵守来培养其集体中的相处,让其懂得约束、自律和团队意识等。

多次被邀请至白宫做客的美国电影《热血教师》原型罗恩·克拉克,以其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而广为人知,并获得优秀“美国教师”,但使其真正誉满全球的却是给学生定下的55条班规,并出版著作《55条基本班规》。

因此对每一位孩子的成长而言,学校中的规则意识的培养和教导也至关重要。

   ⑦如果家长以身作则,学校规则约束,相信良好的规则意识就会根植于孩子的内心。

(2018年3月1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第⑤段画线句中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2)下列不适合做第③段论据的一项是(    )

A. 万事离不开方法,世界离不开准则。

                  

B. 打破常规的道路指向智慧之宫。

C. 秩序就是正确的规律和事物永久的合理性。

        

D. 纪律是达到一切雄图的阶级。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

围绕论点,作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4)第⑤段与第⑥段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答案】

(1)强调注重规则的家庭对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2)B

(3)我们应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或:

培养规则意识要从娃娃抓起);规则意识的内涵(或概念);从小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重要性(或意义);从小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途径(或方法)

(4)不能互换。

第⑤主要讲了家庭中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方法。

第⑥段主要讲了学校教育中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方法。

第⑤第⑥段之间是从家庭到学校,按孩子成长中接受教育的先后顺序,同时与上文第④段的“在孩子的成长阶段,需要家庭和学校去着力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一句相照应。

【解析】【分析】

(1)只有:

连词,表示必需的条件,唯有,仅有。

这里起强调突出作用,强调注重规则的家庭对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2)第③段的观点是“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B“打破常规的道路指向智慧之宫”与观点不对应。

(3)①此文论点在第一段“培养规则意识要从娃娃抓起。

”②此文开头由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引出中心论点后,分别从“规则意识”的定义、从小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意义(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从小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途径(可以先从家庭做起,学校教育是每一位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来论证中心论点的。

(4)⑤⑥段谈的是从小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途径(或方法)。

第⑤家庭,第⑥段主要讲了学校教育,从家庭到学校,按孩子成长中接受教育的先后顺序,同时与上文第④段的“在孩子的成长阶段,需要家庭和学校去着力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一句相照应。

故而不能调换。

故答案为:

⑴强调注重规则的家庭对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⑵B;

⑶我们应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或:

培养规则意识要从娃娃抓起);规则意识的内涵(或概念);从小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重要性(或意义);从小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途径(或方法)

⑷不能互换。

第⑤主要讲了家庭中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方法。

第⑥段主要讲了学校教育中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方法。

第⑤第⑥段之间是从家庭到学校,按孩子成长中接受教育的先后顺序,同时与上文第④段的“在孩子的成长阶段,需要家庭和学校去着力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一句相照应。

【点评】⑴本题考查句子在文段中的作用,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文段的内容,弄清文段的中心,其次注意句子本身的内容和句式特点,结合文段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论据的使用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考生要注意理解文段的中心,明确文段的观点,对选项内容进行逐项的分析,结合论点进行理解,判断。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弄清答题区域,抓关键语句,进行概括。

⑷本题考查文段间关系的理解能力。

考生要对段落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注意辨析两者之间的关系,要结合上下文进行阐述。

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題。

拥有大器量,才有大境界

韩青

   ①古人云:

“时穷节乃见。

”越是境况不佳时,越能看出一个人的度量、涵养。

人生就是一个大考场,这样的考试随时都会降临在你的身上。

古语说得好:

“无度不丈夫。

”因此,要想做天地间大丈夫,就必须拥有大器量。

   ②要想拥有大器量,就不要凡事对号入座。

一次,马其顿国王阿普拉于斯在街上走时,曾被人泼了一身水,看到的人都说,国王该惩罚那泼水人,而他却说:

“是的。

不过,他并没有把水泼在我身上,而是泼在他认为的那个人身上了。

”有人曾告诉苏格拉底,有人诽谤他,而他却说:

“他诽谤的不是我,因为他的那些东西在我身上丝毫都不存在。

”如果对号入座,那么结果肯定会是另一番情形:

唇枪舌剑、大动干戈、针尖对麦芒,最后两败俱伤。

所以,生活中,有一些火,不要往自己身上引,否则就会引火烧身,后果不堪设想。

   ③想做到不对号入座,就要懂得宽容。

说实话,有一些“号”就是为你量身定做的,但你完全可以不在乎。

《庄子》记载:

一个人去拜访老子,这人见老子家里凌乱不堪,心中感到非常吃惊,于是高声骂了老子一顿,然后扬长而去,翌日,他又回来找老子道歉。

而老子却说:

“如果昨天你骂我是一匹马,我也会承认的,因为别人既然这么认为,一定有他的根据,假如顶撞回去,他一定会骂得更厉害。

这就是我从来不去反驳别人的缘故。

”因此,一些人之所以生活安宁、闲适,其原因不在于他们的是非、争斗少,而是他们懂得用宽容之心去化解。

   ④宽容的确是一种美好的品行,它需要心灵有足够大的空间。

空间小的心像小水洼,即使一阵微风也能使之心神不宁;空间大的心像海,装得下十二级飓风、万丈狂澜。

哲人说:

你想的对象大,心就大;你想的对象小,心就小。

也就是说,想着绝望、仇恨的和想着向往、宽容,其空间是不同。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灵空间的大小取决于你的思想、襟怀。

   ⑤若想给心灵足够大的空间,就必须懂得拒绝。

一次,有人对释迦牟尼侮辱了一番,他没有立即回击,而是微笑着问道:

“别人送你的东西,如果你拒收,那么这个东西应属于谁?

”那人回答道:

“当然属于送东西的人。

”释迦牟尼接着说道:

这就对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要懂得去拒绝假、恶、丑,为真、善、美留足空间。

可是,有些“丑”拒绝不得的时候,又该怎么做呢?

周作人做官时,以前的一个学生穷得没办法,来找他帮忙谋个职位。

他一次来时恰逢老师屋里有客,门房便挡了他的驾,他就惑老师在回避推托,于是就站在门口大骂,声音高得足以让屋里人听得清楚。

没想到,过了三五天,那位学生就得了一个职位上任去了。

有人问周作人,他这样待你,你反而的他,是何道理?

周作人说:

“能到别人门口骂人,如果不是他的境况确实不好,走投无路,他又怎么会轻易这样做?

我想帮助他改善境况。

”通过周作人的这一举动,我们应该看到,一个心灵宽阔的人,不仅懂得辨别美丑,更有能力对不美好的行为进行化解和疏导。

   ⑥可见,人生有大器量,才有大气象、大境界。

大器量就是一座座的桥,使生活中那么多的沟壑都变成了坦途,使自己和别人都走得顺畅、开阔。

 (选自2012午第20期《处人与处世》)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至第⑤段依次从哪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3)下面这段文字在本文哪一段最恰当?

请具体阐述理由。

正如西德尼.史密斯所言: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场合:

你打算用愤恨去实现目标,完全可能用宽恕去实现。

(4)文章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答案】

(1)拥有大器量,才有大境界。

(2)①要想拥有大器量,就不要对号入座。

②要想不对号入座,就要懂得宽容。

③要想宽容,就必须给心灵足够大的空间。

④要想给心灵足够大的空间,就必须懂得拒绝。

(3)第③段。

因为这句名言紧扣第③段中老子的故事,证明了用宽容之心去化解矛盾的道理。

(4)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个人思想、胸怀的大小不同,内心的承受能力也会有很大不同,论证了“要想宽容,就必须给心灵足够大的空间”的观点。

【解析】【分析】

(1)根据文中“可见,人生有大器量,才有大气象、大境界”及文章标题,可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可根据第②段至第⑤段这四个段落的第一句,即段落的中心句,进行归纳概括。

(3)正如西德尼.史密斯所言: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场合:

你打算用愤恨去实现目标,完全可能用宽恕去实现。

”,这一名言所要表达的主题是:

在生活中要学会宽容,以和为贵。

这一主题与第三段中老子的故事密切相关,所以这一名言应放在第三段。

(4)划线句将空间小的心比作水洼,将空间大的心比作大海,据此可知本句运用了比喻论证,论证了“宽容的确是一种美好的品行,它需要心灵有足够大的空间”这一论点。

故答案为:

⑴拥有大器量,才有大境界。

 

⑵①要想拥有大器量,就不要对号入座。

②要想不对号入座,就要懂得宽容。

③要想宽容,就必须给心灵足够大的空间。

④要想给心灵足够大的空间,就必须懂得拒绝。

⑶第③段。

因为这句名言紧扣第③段中老子的故事,证明了用宽容之心去化解矛盾的道理。

⑷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个人思想、胸怀的大小不同,内心的承受能力也会有很大不同,论证了“要想宽容,就必须给心灵足够大的空间”的观点。

【点评】⑴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

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看法,一顶是一句完整的表示判断的华,一般在题目

文首或结尾。

考生在注意平时对议论文注知识的掌握。

⑵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考生要整体感知文章,读懂题干要求,在规定的段落中进行分析理解,找到答案。

⑶本题考查文章论据的运用和辨析能力。

考生要读懂论据,理解论据的含义,结合文段,论据文段的内容,找到上下文之间的联系,进行辨析。

⑷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理解和分析。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

考生要在平时学习中注意积累,掌握各种类型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

注意答题的模式。

 

4.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水上行路

毕飞宇

   ①说起行,我的故乡顶有特色了。

我们的“行”其实就是行船。

我的故乡兴化在江苏的中部,所谓里下河地区,它的西边是著名的大运河。

因为海拔只有负一米的缘故,一旦大运河决堤,我的故乡在一夜之间便会成为汪洋。

这样的事曾多次发生,一次又一次的灾难严重影响了兴化人的文化基因,兴化人不太相信这个世界,他们更相信的,是自己。

   ②洪水一次又一次的冲刷让兴化的地貌变得很有特色,兴化成了一个水网地区。

河流就是我们的路,水也是我们的路。

兴化人向来是手走路的——两只脚站在船尾,用篙子撑,用双浆划,用大橹摇。

运气好的时候,就是顺风的时候,你就可以扯起风帆了。

   ③风帆意味着好运气——你赶上顺风了。

也许是因为我是兴化人的缘故,在我还很年轻的时候,我对“运气”就有了非常科学的认识:

有顺风的人就必然有逆风的人,有顺风的时候就必然有逆风的时候。

在一条河里,好运的人和倒霉的人相加,最终是零;在人的一生里,好运的时候和倒霉的时候相加,最终依然是零。

零是伟大的,恒久的。

零的意义不是意味着没有,相反,它意味着公平。

这是天道,一切都要归零的。

   ④不会撑船的人都有一个习惯——一上来就发力。

这是人在学习的时候常犯的错误:

努力。

老师经常告诫我们,要努力!

可努力有时候是愚蠢的。

以我撑船的经验来看,在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初期,“感受”比“努力”要重要的多。

过分的“努力”会阻塞你的“感受”。

就说撑船吧,在掌握正确的方法之前,“努力”的结果是什么呢?

船在原地打圈圈,你在原地大喘气。

好的学习方法是控制力气,轻轻地,把全身的感受力都调动起来。

在人与物合一的感受出现之后,再全力以赴。

   ⑤我来讲一个撑船的故事吧。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曾经把一条装满稻谷的水泥船从很远的地方撑回打谷场。

以我那时的身高和体重来说,那条装满稻谷的水泥船太高、太大、太重了,划动它是我力所不能及的。

可事实上,我并没有费多大的力气就做到了。

奇迹是怎么发生的呢?

水泥船在离岸的时候被大人们推了一把,笨重的船体就开始在水面上滑行了,这是极其重要的。

巨大的东西往往具有巨大惯性。

这就是泰坦尼克号关闭引擎之后还会撞上冰山的缘故。

事实上,在巨大的惯性之下,只要加上那么一点儿的力量,它前行的姿态就保持住了。

问题是,你不能停,一停下来就再也无能为力了。

   ⑥我经常告诉我的儿子,无论多大的事情,哪怕这件事看上去远远超过你的能力,你也不要惧怕它。

“不可能”时常是一个巍峨的假象。

在它启动之后,一定会产生顽固的、巨大无比的惯性,你自己就成为惯性的一部分。

只要你不停息,“不可能”就会成为“可能”,并最终成为奇迹。

   ⑦农业文明的特征其实就是植物枯荣的进程,一个字——慢。

每个周期都是一年,无论你怎样激情澎湃,也无论你怎样“大干快上”,它只能而且必须是一年。

在农业文明面前,时间不是金钱,效益也不是生命。

为了呼应这种慢,农业文明的当事人——农民,他们所需要的其实就是耐心。

   ⑧在我刚刚学会撑船的时候,急,恨不得一下子就抵达目的地。

它的后果是,五分钟的激情过后就难以为继了。

一位年长的农民告诉我:

“一下一下地。

”是的,对农业文明来说,五分钟的激情可以忽略不计。

   ⑨“一下一下地”,这句话像河边的芨芨草一样普通,但是,我不会因为它像芨芨草一样普通就怀疑它包含的真理。

“一下一下地”这五个字包含着农业文明无边的琐碎、无边的耐心、无边的重复和无边的挑战。

   ⑩有时候,我们要在水面上“行”一天的路,换句话说,撑一天的船。

如果你失去了耐心,做不到“一下一下地”,那么你的处境就会像一首儿歌所唱的那样——小船儿随风飘荡。

那可不是一个诗情画意的场景,而是狼狈的,凄凉的。

这种事在我的身上发生过。

   ⑪在水上行路的人都有流水一般的耐心。

水从来都不着急,它们手拉着手,从天的尽头一直到另一个尽头。

(选自2018年8期《读者》,有删减)

(1)请你说出第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2)请你谈谈对“零的意义不是意味着没有,相反,它意味着公平。

”这句话的理解。

(3)赏析划线句“水从来都不着急,它们手拉着手,从天的尽头一直到另一个尽头。

(4)阅读文章,请你概括出作者在划船的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5)初三的学习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挑战多。

读了此文,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将如何面对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

【答案】

(1)内容上:

写出了自然环境以及洪灾影响了故乡人的文化基因,形成了故乡独特的行路方式。

结构上:

引出下文关于水上行路的相关内容的描写。

(2)这句话十分富有人生哲理,写出“我”对运气的理性思考:

人生有顺风也会有逆风,有好运的时候也会有倒霉的时候,命运是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我们要用平常心来看待人生的各种境遇。

(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的不急不躁的特点,强调了耐心对于水上行路的重要作用,深化了文章主旨。

(4)①感受比努力更重要;②保持惯性,持续用力,不能停息;③要耐心持久,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