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144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4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docx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docx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2016——2017年度高二第二学期历史5月考

时间:

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请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

1.在中国古代,每当王朝鼎革之时,皇帝对皇族成员的信任或依赖常常会超过对其他任何人的信任或依赖。

因此,皇室成员往往被委以重任,在中央辅政或者镇守地方,掌握实权。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A.官僚政治易形成对皇权的威胁B.血缘关系成为维系政权的基础

C.贵族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D.恢复宗法制是王朝延续的手段

2.下图为秦汉丞相籍贯分布情况,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分割相权,加强君权B.官僚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

C.南北经济趋向平衡D.儒学对政治生活影响深刻

3.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名臣出身微贱,如“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魏晋时期,选官更强调官员的出身门第,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都是煊赫一时的名门望族。

这主要反映()

A.政局稳定才学要求弱化B.官员选拔更重视家学渊源

C.阶层固化影响官僚结构D.天下为公被门阀政治取代

4.《唐律疏议·职制律》中对某官职规定:

“诸稽缓制书者,一日笞五十,一日加一等。

十日徒一年。

”“失错(指失其旨意)者,杖一百。

”据材料可知,此官职应隶属于()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御史台

5.《明史》载:

“(明代某时期)诸辅之中,尤以首揆(内阁首辅)为重,首揆之下为次揆及其他阁臣,虽同在禁地,但首辅独主票拟,地位自然更高,与古宰辅无异。

”材料说明该时期()

A.内阁干预皇帝决策B.首辅地位更高C.皇权专制程度下降D.首辅取代了相职

6.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自瓷名满天下。

《匍说》记载:

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法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

这表明()

A.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B.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

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D.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

7.北宋初年规定:

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

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

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其目的是()

A.规范租佃关系B.增加政府收入C.保护佃农利益D.维护地主特权

8.宋太宗淳化二年诏:

“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

宜令诸路转运使……参酌裁减,以利细民。

”又诏:

“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材料反映出宋代()

A.商业政策比较宽松B.设有专职征税官员

C.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地方官员与民争利

9.下图是根据清朝前期广东海关税收收人隋况所绘制的示意图。

该图表明清朝前期()

A.清玫府仍推行对外开放的改策B.中国对外贸易仍有一定程度发展

C.中国同外国的交往在日趋加强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10.黄宗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

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罩地。

这说明当时()

A.政府放弃了对食盐贸易的控制B.商人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C.农产品尚未大量进入商品市场D.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11.“孔子以仁为最高道德原则,以礼为仁的表现形式,把道德行为和修身济世联系起来。

”这反映了孔子()

A.认为礼是道德核心B.希望恢复周代的礼制

C.要求缓和社会矛盾D.倡导道德的社会功能

12.“儒学政治化依附王权,导致了儒家思想的盲目自大和杂而不纯,儒学吸纳百家思想,向民间渗透,与佛、道教对峙,因而难以独立发展成为‘宗教’。

”材料强

调的是()

A.理学穷尽一切真理具有封闭性B.“独尊儒术”干扰了儒学的宗教化

C.汉代三教并存并相互影响渗透D.儒学依附王权具有社会教化功能

13.宋代以降,儒学士人眼光向下,“以礼化俗”成为其治国平天下的首务,不仅“礼下庶人”,而且“礼下竖子”。

材料表明()

A.经世致用蔚然成风B.礼仪世俗化趋势

C.程朱理学影响有限D.先秦儒学被摈弃

14.万历年间,内阁辅臣王锡爵与顾宪成(后遭贬,创立东林党)曾谈论天下怪事。

锡爵道:

“当今所最怪者,庙堂之是非,天下必欲反之。

”宪成正色驳斥道:

“吾见天下之是非,庙堂必欲反之尔!

”这本质上反映出()

A.内阁行政权力非常微弱B.东林党人与内阁辅臣的斗争

C.明代社会价值判断混乱D.民本思想与专制统治的冲突

15.1862年,英国人在上海的《华北捷报》载:

“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

”该报刊的观点()

A.认识到太平天国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

B.看到了太平天国要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心

C.未看到太平天国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

D.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国是一场反帝爱国斗争

16.“……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这一规定()

A.被列强援引为设“使馆”的依据B.便利于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C.标志着中国贸易自主权开始受损D.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7.国民大革命时期,苏联给中共发出指示:

“现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走向全国政权的党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在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时,中国无产阶级只能指望自己目前常常是奴隶般的地位有一定的改善。

”该指示()

A.正确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战略策略B.揭示了民主革命的重要意义

C.导致中共对革命领导权不够重视D.维护了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

18.这是毛泽东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

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

后来林彪希望公开刊行这封信时不要提他的姓名,这封信的主题为()

 

19.1938年7月,日本制定出“对华谋略”,其中包括“促使中国军队投降,加以笼络,使其归顺,并发挥其反蒋反共意识”,“尽力把民族矛盾引向主义的对立”。

日本制定上述谋略意在()

A.适应战争形势的需要B.引诱国民政府尽快投降

C.推行速战速决的策略D.分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时间

人数

1921,7

57

1923.6

432

1927.4

5.7万

1927.8

1万多

1934.9

30多万

1937.1

4万多

1945.4

120万多

1949.10

440万多

20.右表反映的是1921年7月~l949年10月中国共产党的人数变化情况。

据此可以看出()

A.国共两党关系状况B.反侵略的殊死斗争

C.党内路线斗争情况D.中共革命历经曲折

21.据梁崇鼎所著《民国贵县志》记载,广西南部贵县“清光绪中叶以前,衣料多用土货。

县属比户纺织,砧声四彻。

……光绪季年,衣料渡(浸)尚洋货,即线缕巾带之微,亦多仰给外人”。

材料所述现象()

A.加速了自然经济瓦解

B.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C.导致了清廷政策改变D.有利于民族工业布局调整

22.1910年,对23个主要城市金融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

工商企业贷款平均年利率近15%,广州更高达36%,远高于同时期欧美国家。

这种现象带来的主要后果是()

A.金融机构竞争乏力B.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C.阻碍区域经济交流D.政府外债急剧增加

23.从图1到图3,表明()

A.中国外交从属辱走向独立自主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进礼仪近代化

C.近代中国社会传统陋习根深蒂固D.中国社交礼仪从等级分明走向平等

24.某文章指出:

1937年8月13日到ll月.l2日,上海共迁出民营工厂148家、机器设备l2400多吨、工人2100多名。

据统计,从l937年8月到l940年底,从沿海等地区内迁到后方的工矿企业共有639家。

中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将某--H?

期中国工矿企业的大举内迁形象地比喻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

这反映()

A.民族工业受本国封建势力挤压B.一战期间列强加紧对华经济侵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要求内迁D.日本侵华战争造成民族工业内迁

25.晚清时期设立的同文馆,分前后馆,前馆为初级,学制五年,后馆为高级,学制三年。

八年课程之具体设置如下表,这说明同文馆教育()

1前馆

学习内容

后馆

学习内容

第一年

识字、写字及浅显

词句讲解

第一年

讲求机器、微积分、

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第二年

讲书、练习句法及

简单翻译

第二年

化学、天文、测算、万

园公法、练习译书

第三年

讲读各国地理、史

略及翻译选编

第三年

讲求天文、地理、金

石、富国策、练习译书

第四年

讲求数理启蒙、代

数学、译公文

第五年

讲求袼致、几何原

本、平三角、弧三

角、练习译书

A.培养的是翻译人才B.坚持“中体西用”

C.完全接受西式教育D.注重培养实用人才

26.1919年2月,担任《晨报》主任编辑的李大钊说:

“即从此将民族革命的思想,马克斯(即马克思一一引者注)的学说渐渐的从北京晨报纸张上,灌输于一般青年,尤其是青年学生,所以当时晨报的读者突然增加数倍。

”材料反映了()

A.李大钊是一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B.民族革命思想推动了马克思学说的传播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思想主流D.新文化运动启发了青年学生的思想觉悟

27.毛泽东在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以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

材料中“到了成熟的地步”最主要的理论是()

A.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B.新民主主义理论

C.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28.据统计,1965年,西藏全区少数民族干部仅7600人,仅占干部总数的33.34%;到2006年底,全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达62211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69.36%。

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B.推动了民族平等的实现

C.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D.促进了祖国统一的大业

29.国务院新闻办在《一国两制白皮书》中指出:

“‘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这意在强调()

A.国家的统一性B.“一国”与“两制”的对立性

C.制度的灵活性D.“一国”与“两制”的差异性

30.据学者统计,20世纪50年代的《人民日报》中使用“和平”一词的频率最高,尤其是1950年和l956年是使用频率的两个最高点。

材料现象表明()

A.国内和平已经完全实现B.新中国坚持和平外交政策

C.中国与西方的对抗减弱D.新中国渴望建立和平的建设环境

31.1975年3月,中国艺术团拟赴美巡回演出,美国国务院要求中方取消艺术团预备曲目中的《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因为歌词里有“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美方难以接受。

中方坚持“宁可不去,也不能不唱”。

这一现象说明了()

A.美国反对一个中国原则B.“文革”左倾错误影响中国外交

C.美国违背了《中美建交公报》D.美国对外政策坚持霸权主义

32.以下是“一五”期间大中小型建设项目投资表。

表格表明“一五”时期()

投资额(亿元)

投资比重(以总额为l00%)

年份

大中型

小型

大中型

小型

1953

34.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