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物理的梦魇 凸透镜成像特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1380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95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物理的梦魇 凸透镜成像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八上物理的梦魇 凸透镜成像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八上物理的梦魇 凸透镜成像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八上物理的梦魇 凸透镜成像特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八上物理的梦魇 凸透镜成像特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上物理的梦魇 凸透镜成像特点.docx

《八上物理的梦魇 凸透镜成像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物理的梦魇 凸透镜成像特点.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上物理的梦魇 凸透镜成像特点.docx

八上物理的梦魇凸透镜成像特点

八上物理的梦魇凸透镜成像特点(答案版)

如果问八年级的学生八上物理最怕什么,你几乎会得到口径一致的回答—“凸透镜成像”

凸透镜成像特点是中考必考重要的考点;主要考察凸透镜成像的“五大特点”;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应用;焦距的计算等。

由于考点众多,成像规律繁多,学生普遍比较惧怕,易失分。

一焦距判断的两种方法

例题1(14盐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

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该凸透镜的焦距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练习1.1(2017•南通)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则可在透镜另一侧得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练习1.2(2016•天水)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练习1.3(2017•杭州)小金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当小金将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请你根据此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光屏上像的性质为_________,并推算出焦距为_________厘米.

(2)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小金换了个凸透镜继续实验,并使透镜光心、蜡烛焰心和光屏中心三者高度相同,但在透镜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屏上成像(光具座足够长),请你帮助小金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4(17包头)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记录的部分数据及现象见表: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60

 12

 倒立缩小实像

 2

 30

 15

 

 3

 15

 

 倒立放大实像

 4

 20

 20

 倒立等大实像

(1)该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___cm

(2)上表中空白处,像的性质是_______,像距v=_______

cm

(3)当u与f的大小关系满足u_______f时,光屏上接收不到像.

二凸透镜成像五大规律的考察

1成像基本特点的考察

例题1虚像能成在光屏上吗?

(2017•黄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先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镜后26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0cm处时,则(  )

A.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

例题2物距和像距有怎样的关系(2017•温州)小明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做成像规律实验,记录了光屏上成清晰像时的四组数据(如表),其中明显错误的一组是(  )

级别

物距(cm)

10

15

20

30

像距(cm)

40

30

20

15

A.甲B.乙C.丙D.丁

例题3根据物距与像距大小比较判断像的特点(2017•宜昌)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则像的特点是(  )

A.倒立缩小B.倒立等大C.倒立放大D.正立放大

例题4凸透镜成实像物像颠倒(光路可逆规律)(2017•山西)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能看到(  )

A.倒立、放大的像B.倒立、缩小的像

C.正立、放大的像D.正立、缩小的像

练习1简单考察(2017•徐州)小明拿着放大镜,伸直手臂,通过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景物,看到的是景物的(  )

A.正立放大的像B.倒立放大的像

C.倒立缩小的像D.正立缩小的像

练习2(2017•北京)小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实验前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图所示.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若蜡烛放置在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B.若蜡烛放置在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

C.若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

D.若蜡烛放置在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实像

练习3(2017•泰安)在焦距为5cm、9cm和15cm的凸透镜中选择一个放置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将蜡烛、光屏分别置于光具座上透镜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_____;若将蜡烛放置在A点通过三个凸透镜都能在光屏上成像,则焦距为_____cm的透镜所称的像最大,若在BC间移动光屏时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____cm.

练习4(2017•连云港)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此时的物距大于20cm

C.当物距是30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

D.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整的像

2基本特点衍生规律的考察

例题1(2017•乌鲁木齐)家用放大镜(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  )

A.一定是实像B.一定是虚像

C.像距一定大于物距D.像距一定小于焦距

3成像动态规律的考察

例题1改变物距或像距(2017•威海)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物体距透镜8cm时,成正立的像

B.当物体距透镜16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D.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靠近透镜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

练习1.1(2017•苏州)

(1)利用微信“扫一扫”功能,通过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甲)可快速获取网络信息,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二维码到摄像头的距离应满足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

(2)如图乙所示,蜡烛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将光屏移至刻度线10cm处,蜡烛向________(远离/靠近)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仅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交换,光屏上可观察到倒立________的实像.

练习1.2(2017•益阳)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20cm处移到4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变大,像距变小D.像变小,像距变大

练习1.3(2017•盐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应调节烛焰和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__上.当蜡烛距凸透镜30.0cm时,在光屏上成一个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将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动到适当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就将光屏向________(远离/靠近)透镜方向移动.

练习1.4(2017•毕节市)某物理兴趣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光屏和蜡烛分别在凸透镜两侧.

(1)当蜡烛移到20cm处时,移动光屏到80cm处时,在光屏上成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cm.

(2)凸透镜位置不变,又将蜡烛从20cm处移到10cm处时,光屏上要成清晰的像,光屏应从80cm处向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则所成的像是(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实像.在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___.

例题2改变透镜的焦距(2017•天津)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用焦距分别为f1、f2的甲、乙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先将点燃的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标出):

再用透镜乙替换透镜甲,且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左移动再次得到

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中光屏上的像是放大的

B.图中光屏上的像是缩小的

C.f1<f2

D.f1>f2

练习2.1改变透镜种类或改变透镜厚度(焦距)(2017•齐齐哈尔)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该原理制成的

C.若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左移动适当距离,仍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D.若换用材料与口径相同但更厚一些的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

练习2.2(2017•营口)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红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学中使用的投影仪就是利用了图中的成像规律

B.换上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只将蜡烛向右适当移动就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

C.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光屏需要向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D.如果把蜡烛与光屏对调,光屏上将不会出现清晰的像

练习2.3(2017•鄂尔多斯)小雯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当向水凸透镜里注水时焦距变小,抽水时焦距变大)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凸透镜,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水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cm

(2)小雯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调整至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的实像,小雯接着在蜡烛和光屏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将水凸透镜移至光具座________cm刻度处,再次得到清晰的烛焰像.然后,小雯利用注射器从水凸透镜中向外抽少许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小雯要想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在蜡烛和水凸透镜的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应将光屏向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水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例题3在加一个凸透镜或凹透镜(2017•烟台)拿一副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移走远视眼镜,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

练习3.1(2017•宿迁)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装置,在图示位置,烛焰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物距是__________cm.

(2)光屏上成的是倒立、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3)小明将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练习3.2(2017•遵义)小红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他将蜡烛和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的位置,只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以制成________(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实验后,好奇的小红取下自己所带的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的位置,原来光屏上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原来模糊的像又变清晰了,则小红所戴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透镜.

练习3.3(2017•天门)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想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需将蜡烛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此时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________(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就是根据此原理工作的.

(3)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该同学把他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在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位置的情况下,若想在光屏上再一次得到烛焰清晰的________像,他应该将蜡烛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答案:

10.0;左;缩小;照相机;实;左;

练习3.4(2017•临沂)小明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装置如图甲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图甲中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A.28cmB.18cmC.8cm

(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调节一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填“左”或“右”)调节;

(3)若步骤

(2)中未调节光屏的位置,则需在凸透镜前加一个(填“凸”或“凹”)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的像;

(4)若将印有字母“F”的纸片(图乙)放在离凸透镜5cm的地方,我们能看到的清晰的像是丙图中的______(填序号).

练习3.5(2017•聊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所示.

(1)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成_______、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成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2)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当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一段距离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成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3)在上一步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后,取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可将蜡烛适当向成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练习3.6易错题(2017•长春)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实验时,通过调节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__;

(3)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至30cm刻线处,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放一个合适的________眼镜,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

练习3.7颠倒(2017•齐齐哈尔)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该原理制成的

C.若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左移动适当距离,仍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D.若换用材料与口径相同但更厚一些的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

4颠倒或遮挡规律

例题4(2017•绥化)小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在光具座上从左至右依次放置蜡烛、_______和光屏.

(2)蜡烛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成的像是等大、倒立的实像.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

(3)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所示的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时,应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小华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上方,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她应向_______调整蜡烛.(选填“上”或“下”).

练习4.1(2017•广元)小华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按如图调整完毕,在光屏上得到蜡烛烛焰清晰的像.

(1)保持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小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住凸透镜上半部分,则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是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烛焰的上半部分,亮度变暗

B.烛焰的下半部分,亮度变暗

C.完整的烛焰,亮度变暗

D.完整的烛焰,亮度不变

(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也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就是根据这种成像原理设计的.

练习4.2(2017•曲靖)王卓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凸透镜焦距为10cm.

(1)若将蜡烛从图示位置移至20cm刻度处,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他应将光屏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当光屏上获得清晰的像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2)他将装置恢复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再将光屏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像变得模糊了,要使像再次变得清晰,他应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加一块_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

(3)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变短,要使蜡烛的像回到光屏的中央,可将凸透镜向_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练习4.3(2017•大连)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时,在光屏的中央承接到了蜡烛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的像与照相机成的像性质相同

B.若只升高凸透镜,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C.若只将蜡烛向左移动,光屏上还会承接到像

D.若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动,光屏上还会承接到像

答案ABD

三凸透镜成像应用

1照相机

例题1照相机(2017•西宁)很多车主都在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便于及时用摄像头将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在夜间可以利用摄像头周边的多点红外线补光,拍出依旧清楚的画面.关于行车记录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两倍焦距外

B.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凹透镜

C.人肉眼是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

D.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一倍焦距内

练习1(2017•济南)在济南的很多住宅小区门口都安装了智能车牌识别系统,如图所示,该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的车牌信息,通过信号线传递到计算机,实现自动识别放行,极大地提高了通行效率,该系统的摄像机镜头相当于(  )

A.平面镜B.凹透镜C.凸透镜D.球面镜

练习2(2017•湘潭)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凸透镜可以成正立的实像

C.摄像头发光照亮了二维码

D.平行光通过摄像头会发生折射

练习3(2017•武汉)如图所示,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有几位同学对此现象展开了讨论:

甲.将照相机靠近两位照相的人,可以看到两位照相人的全身像

乙.调整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人像变小时,应减小相机镜头和胶片之间的距离

丙.要使人像更亮,必须在两位照相的人身后进行“补光”

丁.现在的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

这些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与乙B.甲与丙C.乙与丁D.丙与丁

例题2动态分析(2017•常德)毕业了,小明与全班同学用胶片照相机照了合影后,接着照一张单身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应远离镜头,同时胶片应靠近镜头

B.小明应靠近镜头,同时胶片应远离镜头

C.小明在相机中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小明在相机中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练习1(2017•乐山)如图所示,小宇同学正在用“自拍神器”摄影留念.与用手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

A.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B.减小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C.增大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D.减小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练习2(2017•通辽)近期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了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

A.增大像距B.增大取景范围

C.增大人像的大小D.缩短景物到镜头距离

练习3(2017•河南)无人机利用携带的焦距一定的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来自地面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镜头,会聚在感光晶片上,形成倒立、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无人机上升时,须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地画面.

例题3傻瓜相机专题(2017•福建)在信息化时代,相机和手机都是常用的图象采集设备.

(1)如图所示,用相机拍照时,在芯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镜头靠近人时,像的大小将变_____,此时像会_____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用相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伸缩镜头,使像清晰地成在芯片上,这个操作过程便是“调焦”,如图所示.

(2)小敏同学发现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将手机拿到哥哥工作的大学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_____

A、5mB、0.5mC、0.05mD、0.005m

(3)请分析,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实;变大;远离;

(2)D;(3)这种手机镜头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像距变化的范围小.

2投影仪

例题2投影仪(2017•郴州)如图所示是小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情景示意图,烛焰位于距透镜1.5倍焦距处,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工作原理与此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器件是(  )

A.照相机B.放大镜C.投影仪D.潜望镜

练习1(2017•黄冈)如图是爱动脑筋的小明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两倍焦距

B.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C.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老花镜镜片

D.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增大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

3放大镜

例题3放大镜(17南京)小明和小华在窗边用凸透镜贴近报纸看文字,看到了文字的像.在移动凸透镜时,意外的发现在报纸上出现了窗外景物的像,如图所示,两次所成的像相对与原来被观察的物体,对比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三个方面,它们(  )

A.有一个方面相同,两个方面不同

B.有两个方面相同,一个方面不同

C.三个方面都相同

D.三个方面都不同

练习1(2017•广西)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