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纺织品出口行业应对国际反倾销的措施浅略.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1342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8纺织品出口行业应对国际反倾销的措施浅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8纺织品出口行业应对国际反倾销的措施浅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8纺织品出口行业应对国际反倾销的措施浅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8纺织品出口行业应对国际反倾销的措施浅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8纺织品出口行业应对国际反倾销的措施浅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8纺织品出口行业应对国际反倾销的措施浅略.docx

《28纺织品出口行业应对国际反倾销的措施浅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8纺织品出口行业应对国际反倾销的措施浅略.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8纺织品出口行业应对国际反倾销的措施浅略.docx

28纺织品出口行业应对国际反倾销的措施浅略

文章描述:

[摘 要] 全球纺织品贸易进入无配额时代之后,失去了保护伞的各纺织品进口国将更多地利用反倾销措施抵制我国纺织品的涌入。

美国对华纺织品频繁的反倾销严重损害了我国纺织品行业的出口环境和国际竞争力,本文在剖析美国

[摘要]全球纺织品贸易进入无配额时代之后,失去了保护伞的各纺织品进口国将更多地利用反倾销措施抵制我国纺织品的涌入。

美国对华纺织品频繁的反倾销严重损害了我国纺织品行业的出口环境和国际竞争力,本文在剖析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原因后,针对性的提出提升我国纺织品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美国反倾销

一、我国纺织品贸易出口现状

1.出口规模快速增长。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

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高达2.21万亿美元,出口12016.7亿美元,全年贸易顺差1960.7亿美元。

纺织业是我国最早开放进入国际市场的产业,也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成长最好、增长最快、发展最完善的产业。

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纺织品出口从2001年的534.4亿美元猛增到2009年约1670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14%,八年中出口增长近3倍。

据最新统计数据,2009年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值为1882.56亿美元,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8..53%,其中出口总值1713.3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4.26%,进口169.24亿美元,占全国进口总额的1..68%,贸易顺差为78.76亿美元。

2.出口贸易地区分布。

我国从1994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以来,纺织品出口额约占世界纺织品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

在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所有国家和地区中,美国、日本、我国香港排名前三位。

据统计,我国出口纺织品到达美国市场的比率达2O.14%。

2009年我国对美国、日本及我国香港地区的纺织服装出口金额分别为为278.37亿美元、220.80亿美元和139.98亿美元,与上年分别同比增长3.44%、0.27%和下降12.88%。

另外,2009年我国对欧盟的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370.79亿美元,与上年同比下降7.13%。

2009年1月~12月中国出口编织电热毯中,美国、日本和欧盟27国是最大的出口地,分别占国内出口总量的39%、31%和15%。

3.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现状。

从美国对华反倾销案件总量上看,截至2009年,我国遭遇反倾销案件已高达178件。

从美国对华反倾销案占国总案的比例看,1980年以来稳步上升,1980年~1985年为6.3%,乌拉圭回合上升到9.1%,WTO成立后的10年里,其对华案比例一直在不断上升,2009年已升至55.6%。

今年6月,美国商务部裁定,以所谓中国产机织电热毯对美国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为由,同意对中国输美机织电热毯实施最高达174.85%的反倾销制裁。

8月上旬,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由于计算错误,决定修改对原产于中国的编织电热毯的反倾销终裁结果。

电热毯产品的出口利润大约在4%~5%之间,如果被征收77.5%,甚至174.85%的反倾销税,美国客户肯定承受不了这个涨幅,中国不少相关企业只能被迫退出美国市场。

这也意味着,从去年7月开始的美对华电热毯反倾销调查一案将有最终结果,国内企业应诉并未取得良好结果。

美方此举也令纺织业界担忧,其是在“投石问路”,以电热毯这个相对冷门品类的商品,试探国内企业应诉能力和反应速度,可能会蔓延至其他大门类纺织品。

二、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的原因

1.不断扩大的中美贸易逆差。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贸易账户赤字日益恶化,与之相对应,美国对华反倾销数量呈现波动性增长趋势。

WTO的第一年,美国是对我国反倾销立案最多的国家,提起调查的案件高达12起。

2006年美国对华逆差高达1442.6亿美元,占美国外贸逆差总额的19%,1996年~2006年贸易账户赤字年均高达4291.8亿美元,2008年逆差高达6959亿美元。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在减少贸易逆差方面竭尽所能,并把扭转逆差作为一项核心经济政策,提出转变美国经济发展模式的4个方向,其中首要一项就是要更多依靠出口。

一年来,美国积极推动与韩国、哥伦比亚、巴拿马等国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同时不时挥舞“保护主义大棒”以限制进口。

作为美国主要贸易伙伴,也是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中国无疑是美国贸易政策调整的重点对象,成为遭受美国反倾销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2.次贷危机下保护本国相关行业和降低失业率的需要。

近几年,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甚至2006年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衰退,由此引起的次贷危机使得美国经济元气大伤。

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直接冲击着美国的同类产业。

在美国国内经济尚未完全回暖的情况下,其一定程度需要通过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保护本国相关行业的利益,导致其对中国发起调查范围更大,立案标准更宽,反倾销税的税率更高的反倾销调查。

另一方面,反倾销还可作为美国政府转移视线的有效途径。

政府面对强大的就业压力时,将问题归咎于国外的不公平竞争以缓解国内矛盾。

有资料统计,美国失业率与对华反倾销趋势基本符合正方向变化关系(见图3)。

尤其在大选时,运用反倾销打击外来商品,保护国内企业和就业者利益,降低失业率,以迎合工会和国内产业的要求,成为美国国内两党拉选票的重要筹码,所以大选年间对华反倾销案会呈上升趋势。

3.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宣言不过是“表面文章”。

近年来,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国际竞争的日益激化,美国的出口商品日益受到日本和西欧的挑战,其世界经济贸易中的霸主地位逐渐下降。

在此种情况下,美国力图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来维护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仅仅在美国对华纺织品采取反倾销制裁一天前,G20峰会刚刚发表了《二十国集团多伦多峰会宣言》,就反对贸易保护、推进商业和投资等达成共识。

同时,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和我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谈时也表示,“美国希望看到一个非常成功、繁荣的中国,美方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事实上,今年以来中美两国间的贸易纷争一直在持续,中方的钢材等相关出口产品则成了贸易战的重灾区。

相关的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宣言不过是相关国家的“表面文章”,并不能真正对缓解贸易纷争起促进作用。

4.对美出口市场结构单一,企业贸易管理模式落后。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外贸经营权的下放,经营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数量急剧增加,又多为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贸易管理模式落后,销售策略单一,再加上国家宏观管理措施不配套,因而出现了哪种出口商品的成本低、在国外市场有利可图,各出口企业就在国际市场营销中一味采取低价竞争策略,急功近利,过度投入的局面。

同时,在产品结构上,我国出口较多的是纺织机电及化工等附加值相对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缺乏自主品牌,本身容易被误认为倾销。

另外,中国纺织品出口市场结构过于单一,主要集中在北美和西欧市场。

5.滥用贸易救济措施及产品标准。

随着行业危机加深和更多行业陷入困境,作为控制进口有效便利的手段,反倾销、反补贴被美国政府视为常规的贸易救济措施而继续利用。

美国还动用国内贸易法中201保障措施、421特别保障措施。

钢铁、汽车、信息产品、家具、纺织等行业均可能成为美国设限的重点领域。

实际上,近几年美国仍在继续实施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伯德修正案,其产业部门针对其他贸易伙伴已经提出了大量的两反指控。

美国凭借其在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问题上大做文章。

美国实施不久的消费品安全促进法案,规定所有消费品生产商和进口商必须提交证书,保证进口产品符合美国的规定和标准。

三、应对美国反倾销提升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对策建议

1.积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提升中国政府解决中美贸易纷争的能力。

中国加入WTO后,我国可以依靠世界贸易组织这个平台争取更多权益。

在应对美国反倾销时,应充分利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对于美方不合理的滥用反倾销进行贸易保护的做法,中国政府可向WTO争端解决机构提起申诉。

同时,要加强对WTO规则的研究,以便在今后WTO规则的评价及修改中充分利用中国在WTO多边贸易体系中的发言权,争取早日修改国际反倾销规则,取消对中国的歧视性规定,尽快得到公正待遇。

2001年11月开始的多哈回合目前正在进行之中,我国应在本轮谈判中努力争取属于自己的权益。

我国政府也可与美国政府进行谈判,对其一些不合理或歧视性的做法进行必要的抗争,说服其改变或放弃原来的观点和做法,努力提高解决中美贸易纷争的能力,加快中美贸易健康发展。

2.转变出口经营战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可持续竞争力。

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既要充分利用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低廉的优势,同时又要对美国市场进行认真调研,充分了解出口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成本供求及收益状况等,正确规划企业发展战略和科学进行经营决策,选择市场空间较大的项目,合理制定并及时调整出口产品价格,树立以质量取胜、以服务取胜的经营理念,提高质量档次、增加科技含量、增强品牌意识,力争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进入美国市场,改变中国产品长期以来低质低价的形象,由单一的价格竞争转变到综合的非价格竞争,增强产品的可持续竞争力。

3.完善出口区域市场结构,寻找新的国际市场通道。

加入WTO以来,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额持续增长,但由于出口市场结构过于单一,导致过多企业激烈竞争,争夺有限的市场。

由于企业的目标市场单一,如若遭到欧美等国的反倾销,则企业的价格优势将不复存在,严重则会导致企业的生存问题受到威胁。

因此,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应从单一市场化向多元市场化战略转变,将出口战略目标定位为全球范围。

这样,不仅可帮助企业因避免为进入单一市场而进行的激烈竞争,同时帮助企业摆脱因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生存而实施的低价策略。

就算企业因某一贸易摩擦问题而退出某一目标市场,仍有其他的市场来维持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而不至于使企业的生存受到威胁。

4.中美双方协商有关产品的反倾销贸易标准。

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制以后,国家采取行政手段限制和规范企业贸易行为越来越少,纺织商会要根据国际纺织品市场需求情况和外贸敏感度对纺织服装行业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生产安全、产品质量、环保、劳动保障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在纺织品反倾销认定标准上,美方和中方也有不同的理解。

当然,美方肯定是不会完全考虑中方利益的。

中国政府应积极与美方沟通,协商有关产品的反倾销贸易标准,制定纺织品进出市场准入标准和认证体系,充分了解美国反倾销法规,制定一个可操作的、量化的、让双方都能理解的准则。

在商务部支持下,联合有关部门和专家制定国际上认可的行业标准,规范企业行为,促进纺织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年鉴[M].中国商务出版社,2009

[2]周晔:

中美贸易逆差、相关利益集团与美国对华反倾销[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12)

[3]谢申祥张林霞王孝松:

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新动向[J].2002-2008.财贸经济,2010(4)

[4]向冬红:

国外对华反倾销现状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5)

[5]Won-MogChoiandHenryS.Gao.ProceduralIssuesintheAnti-DumpingRegulationsofChina:

ACriticalReviewundertheWTORules[J].ChineseJournalofInternationalLaw,Nov2006(5)

从聚酯短纤反倾销案看中美纺织品贸易

来源:

法律快车作者:

admin

  自1979年中美纺织品贸易正常化以来,中美纺织品贸易一直摩擦不断,先是20世纪80年代的反倾销,后是90年代多次单方面扣减中方纺织品配额,进入21世纪,美国除连续对中国纺织品实施特保措施外,还同时使用反倾销措施,美国一直利用贸易保护手段限制中国纺织品输美的增长。

尤其通过本次聚酯短纤反倾销案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纺织业面临的贸易摩擦已经不局限于下游的服装等产品,已延伸至整个产业链条。

中国纺织品企业如何在困境下持续发展?

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避免反倾销呢?

  

(一)案例聚酯短纤反倾销案被称为我国入世后中美纺织品反倾销第一大案,2006年6月25日,家美国聚酯短纤制造商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商务部递交立案起诉书,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部分聚酯短纤进行反倾销调查,并征收101.52%的平均反倾销税。

申诉方指控中国产品在美国的倾销幅度为88.15%至109.67%,对美国同类产业已经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损害威胁。

美方于2006年7月正式立案,涉及中国20家企业,金额达5000余万美元,其中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和宁波江南化纤有限公司为两家最大的涉案企业,涉案值分别为1900余万美元和1400余万美元。

2006年底,美国商务部做出初审裁定,给宁波江南化纤、大发化纤分别予以15.35%和4.39%的反倾销税率。

但经过我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协调与斡旋,再加上大量翔实的证据,最终使美商务部取消了先前的裁定,重新在事实的基础上,2007年4月12日,中美聚酯短纤反倾销案最终一锤定音:

中国企业被裁定获得零税率。

其中,宁波江南化纤有限公司获零税率,大发化纤有限公司获4.86%的税率,其他中国应诉企业获得的税率平均为9.44%,未应诉企业税率高达44.3%。

  

(二)中国纺织品出口遭遇反倾销的原因

  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与其他产品出口遭受反倾销在多方面具有相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

  

--[if!

supportLists]-->1.

--[endif]-->外因方面

  

(1)对我国实行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待遇。

在提起反倾销诉讼时,确定产品的“正常价值”是认定倾销的重要环节。

在实践中,产品“正常价值”的认定标准针对不同的国家是双重的,即对市场经济国家是一套标准,,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则采用另一套标准,就是所谓的第三国(替代国)参照的办法。

一些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因持有偏见,而对我国使用“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歧视性待遇。

有的国家还在“替代国价格”上做文章,而在第三国参考价格选取上却又别有用心或不负责任。

有的国家对我国外贸企业以“国有”为由,普遍实行单一的反倾销税率,甚至把对我国个别企业的反倾销当成对整个国家的反倾销来裁决,只要一家企业遭受反倾销起诉,出口同类产品的企业则同样也遭受反倾销起诉。

  

(2)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今年来美国国家经济不景气,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不断上升,特别是我国产品具有劳动力和原材料的相对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同进口国的相似产业产生了激列竞争,我国自然成了反倾销的主要对象。

  

(二)内因方面

  

(1)对出口企业管理松散,出口秩序混乱。

相当数量的企业缺乏战略眼光,对外贸易活动不规范,加上行业管理和协调力度不够,不正当价格竞争由国内市场扩大到国际市场,在同一个国外市场上,行业内部竞价,最终导致反倾销指控。

而当被指控倾销时,一些企业不是去积极应诉,保护市场,而是蜂拥转向其他市场,并很快在新的市场上引起新的低价竞争,结果很快遭受新一轮的反倾销。

  

(2)出口多为低附加值产品。

我国的一些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缺乏对国际市场的深入调研和总体把握,单纯依赖低价战略打入国际市场的居多,易给人造成“价廉质劣”的印象。

一些企业不能根据国际市场和进口国行情及时调整出口产品的价格和数量,致使某些产品大量拥入进口国,增大了对我国反倾销的概率。

另外,从产品结构看,我国出口的纺织品服装中,绝大多数是附加值相对偏低的初级品,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份额较少,这也容易给进口国造成低价倾销的印象。

  (3)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过分集中于在美国。

在需求没有显著增加时,出口的急剧增加必然导致产品价格的下跌,从而陷入反倾销的泥潭。

而现在美欧已成为对华反倾销最主要的地区,在对华反倾销案件中,美欧合计提起的就占全部案件的44.44%。

  (4)针对反倾销的应诉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针对反倾销应诉机制还不健全,没有行业统一的反倾销应诉机构或组织,在应诉反倾销时,形成了企业单枪匹马、各自为战或孤军作战的局面。

同时,还存在着应诉经费不足、专业人才匮乏和企业应诉意识淡薄等问题。

有关专家提供的资料表明,遭遇反倾销后,我国大多数企业不去积极应诉。

  这些被动、消极的做法,给人造成了对华反倾销易于成功的错觉。

其结果,我国出口企业不仅丧失了多年开辟的市场,而且助长了对我实施反倾销国家的气焰,加大了对我国实施反倾销的力度。

  (三)我国纺织品企业应对反倾销策略

  中国纺织品已经成为万众之矢,“MadeinChina”在遭遇反倾销时,中国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呢?

  

(1)加强WTO有关条款的研究与运用WTO的规则以及国际贸易中的惯例是协调各贸易国相互关系和解决贸易争端的法律依据。

企业要认真研究这些规则,按照这些规则和惯例来解决对外贸易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并灵活运用有关规则保护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

在遵循贸易规则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商情调研,研究各纺织品服装进口国的贸易政策,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具体实际,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和避免遭受反倾销。

  

(2)树立积极应诉的观念,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近年来,许多国家改变了过去对我国所有企业裁定统一反倾销税率的做法,只给符合条件的应诉企业“分别裁决”,而对不参加应诉或在应诉中不予配合的企业裁定一个“统一税率”。

因为参加应诉的企业只要掌握了对自己比较有利的材料,并进行努力抗辩,就有可能取得一个比较低的税率,而不应诉企业得到的“统一税率”一般都大大高于应诉企业的税率。

在本次案例中,中国应诉企业获得的税率平均为9.44%,未应诉企业税率高达44.3%就是很好的说明。

  (3)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

近年来,我国扩大了对亚洲地区,特别是对日本、韩国的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形成了以美欧日等国为主的主销市场。

企业要在继续瞄准美欧日等传统主销市场的同时,注重发展中国家市场,以此推进全方位、多元化、多渠道、多口岸的出口战略,加速拓展国际市场。

 (4)以质取胜,练好内功。

这就要求实行以质取胜战略,狠抓出口纺织品服装的质量,尽可能采用国际标准,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并通过ISO系列认证。

企业要积极开发属于自己知识产权的有特色的产品,实行品牌战略,以名牌产品占领国际市场。

企业还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创汇水平。

纺织品贸易:

我们如何应对

来源:

法律快车作者:

admin

  随着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即将于今年和明年底到期,我国纺织品贸易又将面临新的挑战环境。

为及早研究2007/2008年后形势及应对策略,中国纺织服装发展战略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江苏南京举行。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会长王沈阳、副秘书长张锡安、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孙际文以及全国37家大中型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这37家企业均为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主营企业,约占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的10%左右。

  与会代表对2007/2008年后形势的判断及应对建议体现出高度的一致。

观点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形势判断

  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的签署,为我国纺织品出口带来了稳定的贸易环境,确保了我国纺织品贸易的有序发展。

  2006年以来,尤其是下半年,企业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出口价格提高,出口效益得以提升,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企业普遍反映,稳定、可预见的贸易环境增强了客户信心、促使订单回流,因此尽管去年以来历经汇率上浮、退税率下调等宏观政策调整,我国纺织品出口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效益上仍取得了良性的发展。

  从目前企业接单情况看,预计今年上半年这种稳步发展态势仍将持续。

对于今年下半年形势,企业则纷纷表示担忧。

由于中欧协议即将于今年年底到期,如果相关政策届时不能明朗,则今年下半年我国对欧贸易很可能会因企业等待观望、推迟出货等受到相应影响。

  展望中欧、中美协议到期后的出口形势,如政府不采取管理措施,2005年初出口激增、价格暴跌的局面很可能将重演。

  虽然2006年以来我国对欧、美出口保持平稳,但对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土耳其、墨西哥等一些欧美周边国家的出口增长却出现异常。

去年前3季度我国对罗马尼亚纺织服装出口38.9亿美元,增长648.4%(其中服装出口增长8倍多),罗马尼亚超过韩国,从前年的第29位,跃居为我国出口市场第4位。

我国对保加利亚出口增幅也同样创下新记录,达836.3%(其中服装出口增长了10倍)。

我国对土耳其纺织服装出口增长了247%(其中服装出口增长了14倍)。

2006年前3季度,我国对墨西哥纺织服装出口增长144.7%(其中服装出口增幅达228.6%)。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由于欧美设限,大量中国货物输往其周边国家,而一旦2007/2008年协议终止后,如果政府不采取主动管理措施,这部分贸易势必将浮出水面,再次造成我国出口量增价减的混乱局面,从而为欧美利用16条特保、反倾销措施等手段对我国实施限制提供口实。

  欧美企图在2007/2008年后利用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等手段对我国纺织品实施限制的意图明显,一旦实施,我国在欧美市场份额将遭到严重削弱。

  欧盟自2005年对我国化纤布征收反倾销税以后,2006年,欧盟业界又向欧委会递交申请,要求对我国出口的亚麻布发起反倾销调查。

2006年10月,欧盟决定对中国产皮鞋征收16.5%的反倾销税,这实质上是投石问路,为2007年后对中国纺织服装实施类似措施提供了模式。

  美国自2006年3月对我国艺术画布实施77.09%~264.09%的反倾销税以后,又于去年7月启动了对我国聚酯短纤的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达5000万美元,成为美国对我国纺织品反倾销第一大案。

这意味着,美国正在加紧利用反倾销等限制手段,为2008年后继续限制我国纺织品提前布局和铺垫。

2006年年底,美国政府承诺将针对越南纺织品自行启动反倾销程序,大大增加了其启动反倾销调查的随意性和便利。

美国纺织业界明确表示,该承诺树立了一个针对中国产品的重要先例,是对付进口中国纺织品的有力武器。

  此外,美国商务部还启动了针对中国铜版纸的反补贴调查,这是美方针对中国的第一起反补贴案。

美国纺织业在中美达成纺织品协议后,将矛头指向所谓中国的“不公平贸易做法”上,频频指责中国纺织品出口享有大量国家补贴,并游说美国国会立法允许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反补贴调查。

一旦此案形成先例,则今后美国很可能会对中国纺织服装业发起反补贴调查。

  与会代表在分析了以上形势后认为,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危害要比单纯的数量限制大得多。

一旦开始启动调查,将严重打击进口商信心,迅速将我国产品挤出市场,我国在欧美市场的份额将遭到严重削弱。

尤其是我国有企业,由于非市场经济地位条款的制约,更将受到严重影响。

欧美目前的动向是非常危险的信号,要引起政府和行业的高度重视。

  周边国家纺织业的崛起不容忽视

  与会代表分析,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国,中国纺织产业链齐全,行业规模和生产能力突出,供应能力、服务水准、反应速度、配套规模和基础设施等综合竞争力在世界上位于前列。

然而,应该看到,很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周边国家的纺织业竞争力在不断提高,中国的成本优势不断下滑。

据Wernerlnter鄄national国际纺织权威统计,2004年中国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为0.76美元/小时(尚未考虑汇率上涨因素),而同期印度为0.67美元/小时,孟加拉为0.28美元/小时,印尼为0.55美元/小时,巴基斯坦为0.37美元/小时,斯里兰卡为0.46美元/小时,越南为0.28美元/小时,与中国相比均有较大的竞争优势。

这些国家的政府也正在采取很多鼓励性措施,促进其纺织业竞争力的提高。

其纺织业整体实力的迅速发展,为欧美大型进口商实施全球采购战略、快速转移订单提供了便利和可能。

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实施以来,亚洲周边国家受益最大。

可以想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