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080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

说明:

1.全卷共6页,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

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1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6.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__________。

(《诗经·关雎》)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3)唐代李商隐《夜雨寄北》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现了诗人在羁旅中无奈、孤独的心情。

(4)__________?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5)请把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默写完整。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__________,__________。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君子好逑

(2).

(2)苟全性命于乱世(3).不求闻达于诸侯(4).(3)君问归期未有期(5).巴山夜雨涨秋池(6).(4)天下英雄谁敌手(7).(5)山河破碎风飘絮(8).身世浮沉雨打萍(9).人生自古谁无死(10).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

【详解】

(1)

(2)(4)(5)是机械的识记题,根据自己的识记积累,填出上下句即可,要注意“逑”“侯”“碎”“汗”等字的书写;(3)属理解型默写题。

此类题,要求根据语境联想诗文名句,其难度较大,要注意“君”“涨”等字的书写。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

,棚屋里面zàorè()得像温室。

(2)月还没有落,……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jiǎojié()。

(3)我páogēnwèndǐ(),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

(4)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

可是父亲的希望却yǔrìjùzēng()。

【答案】

(1).

(1)燥热

(2).

(2)皎洁(3).(3)刨根问底(4).(4)与日俱增

【解析】

【详解】“燥热”的“燥”不要写作“躁”;“皎洁”的“皎”不要写成“胶”;“刨根问底”的“刨”不要写成“炮”;“与日俱增”的“俱”不要写成“具”。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公园里,老人悠闲地聊着天,孩子在尽情嬉戏,空气中洋溢着祥和的气氛。

B.在《我和橘皮的往事》中,作者用大量的笔墨饱含深情地缅怀自己的小学班主任。

C.电视剧《破冰行动》主要讲述了警察剿灭“第一毒村”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D.一年一度的四川甘孜山地旅游节拉开了帷幕。

远远望去,大渡河畔人声鼎沸。

【答案】D

【解析】

【详解】D.有误。

“人声鼎沸”指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与句中“远远望去”语意不符。

4.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香港学员与广州优秀大学生一起来到社区家庭服务中心,探望外来工子女和他们的生活状况。

(将“探望”改为“探访”)

B.目前,我国发现的时间最早的青铜制品,是在甘肃东乡林家1977年出土的青铜刀。

(将“1977年”移至“是”和“在”之间)

C.爱国是检验一个人品格高尚与否的试金石,也是评价一个人道德情操的重要标准。

(在“爱国”前加“是否”)

D.气象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多个地区出现干旱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气温持续升高、降水量明显减少。

(删掉“的原因”)

【答案】A

【解析】

【详解】A.有误。

“探望外来工子女和他们的生活状况”应改成“探望外来工子女,并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历史上,广东不仅是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大宗传统商品的出口集放地,也是世界时尚用品的重要产地,其代表就是广东的扇子。

扇子,东西方都有,但来自广东的扇子卖得特别火,风靡欧美,畅销世界。

169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首次在广东订制了8万件扇子,这些扇子一抵达欧洲市场,就备受青睐、欧洲的宫廷贵妇都以拥有一柄精致华美、充满异国情调的广东扇子为时尚。

19世纪,在美国东部海岸城市,几乎没有一位女士不拿着一把来自广东的扇子出现在夏日晚会或时装舞会上。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6个字。

(2)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

无处随时不清风动来举起消酷暑

【答案】

(1)示例一:

广东的扇子曾畅销世界。

示例二:

广东的扇子曾风靡欧美,畅销世界。

(2)示例:

举起随时消酷暑动来无处不清风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

找到中心句即可。

“来自广东的扇子卖得特别火,风靡欧美,畅销世界”说明了广东的扇子在历史上风靡欧美,畅销世界。

下面的事例“欧洲的宫廷贵妇都以拥有一柄精致华美、充满异国情调的广东扇子为时尚”“在美国……几乎没有一位女士不拿着一把来自广东的扇子出现在夏日晚会或时装舞会上”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特点。

(2)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

根据对联上下联结构相同、词性相同、意思相关、字数相等的要求,根据题目设定的情景,选取词性相同的词语和结构相同的短语,如“举起”与“动来”相对,同属动补式,“随时”对“无处”,同属表示时空的名词,“消酷暑”对“不清风”,同属动宾式。

最后根据对联“仄起平收”的知识,合理组织上下联。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

俱)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一作:

隐耀;淫雨通:

霪雨)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属予作文以记之()

(2)去国怀乡()

(3)宠辱偕忘()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城现代汉语。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

B.“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答案】6.

(1).

(1)同“嘱”,嘱托

(2).

(2)离开(3).(3)一起

7.

(1)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8.C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

“属”,通假字,同“嘱”,意为“嘱托”;“去”,古今异义,今义为“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古义为“离开”;“偕”,本义即为“一起”。

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此,这;大观,雄伟景象;备,详尽。

(2)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代品德高尚的人;或,或许;何,为什么。

【8题详解】

C.“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是错误的,应是表现了“迁客骚人一悲一喜的情感变化”。

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

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

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

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

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

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

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

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

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

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

唉!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

况曰:

“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遂之北地田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