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2单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听课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0688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3.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2单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听课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新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2单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听课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新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2单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听课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新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2单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听课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新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2单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听课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2单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听课学案.docx

《新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2单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听课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2单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听课学案.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2单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听课学案.docx

新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2单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听课学案

第12单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第36讲 基因工程

考试说明1.基因工程的诞生(Ⅰ)。

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含PCR技术)(Ⅱ)。

3.基因工程的应用(Ⅱ)。

4.蛋白质工程(Ⅰ)。

5.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与探究能力)。

􀎮考点一 基因工程的概念及基本工具􀎯

1.基因工程的概念

(1)手段:

按照       ,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      和    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

 

(2)目的:

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      和      。

 

(3)水平:

      水平。

 

2.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①来源:

主要从      中分离纯化而来。

 

②作用:

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        序列,使      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      断裂。

 

③结果:

产生    末端或    末端。

 

(2)DNA连接酶

常用类型

E·coliDNA连接酶

T4DNA连接酶

来源

     

T4噬菌体

功能

连接黏性末端

连接        

结果

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3)载体

①条件:

能自我复制、有一个至多个    切割位点、有特殊的    。

 

②常用载体——    。

 

③其他载体:

λ噬菌体的衍生物、      等。

 

1.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关系

图12-36-1

(1)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部位都是磷酸二酯键。

(2)限制酶不切割自身DNA的原因是原核生物中不存在该酶的识别序列或识别序列已经被修饰。

(3)DNA连接酶起作用时,不需要模板。

2.DNA相关六种酶的比较

名称

作用部位

作用

底物

作用结果

限制酶

磷酸二酯键

DNA

 将DNA切成两个或多个片段

DNA

连接酶

磷酸二酯键

DNA

片段

 将两个DNA片段连接为一个DNA分子

DNA

聚合酶

磷酸二酯键

脱氧核

苷酸

 以单链DNA为模板,将单个脱氧核苷酸依次连接到单链末端

DNA

(水解)酶

磷酸二酯键

DNA

 将DNA片段水解为单个脱氧核苷酸

解旋酶

碱基对之

间的氢键

DNA

 将双链DNA分子局部解旋为单链,形成两条长链

RNA

聚合酶

磷酸二酯键

核糖核

苷酸

 以单链DNA为模板,将单个核糖核苷酸依次连接到单链末端

1.如图12-36-2为大肠杆菌及质粒载体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2-36-2

                  

(1)a代表的物质和质粒的化学本质都是    ,二者还具有其他共同点,如①        ,②        (写出两条即可)。

 

(2)若质粒DNA分子的切割末端为—A—TGCGC,则与之连接的目的基因切割末端应为      ;可使用      把质粒和目的基因连接在一起。

 

(3)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在质粒DNA分子上称为       ,其作用是               。

 

(4)下列常在基因工程中用作载体的是(  )

A.苏云金芽孢杆菌抗虫基因

B.土壤农杆菌环状RNA分子

C.大肠杆菌的质粒

D.动物细胞的染色体

2.[2017·上海宝山区二模]分析有关基因工程的资料,回答问题。

如图12-36-3为构建某重组质粒的过程示意图。

lacZ基因可使细菌利用加入培养基的物质X-gal,从而使菌落显现出蓝色,若无该基因,菌落则成白色。

图中甲~戊DNA片段只注明了黏性末端处的碱基种类,其他碱基的种类未作注明。

图12-36-3

(1)若酶M特异性识别的DNA碱基序列是

则酶N特异性识别的DNA碱基序列是      。

 

(2)过程②是将所有片段混合在一起,用      酶拼接可得到不同的重组DNA。

 

(3)如果只考虑2个片段的组合,那么甲、乙、丁三个片段中能够形成环状DNA的片段组合是      (多选)。

 

A.甲和乙 B.甲和甲 C.甲和丁 D.乙和乙 E.乙和丁 F.丁和丁

(4)为了筛选含重组质粒的受体菌,应在通用培养基中额外加入        ,培养一段时间,挑选出  

色的菌落进一步培养。

原来质粒中,限制酶M和N的酶切位点    。

 

A.M位于青霉素抗性基因中,N位于lacZ基因中

B.N位于青霉素抗性基因中,M位于lacZ基因中

C.M和N都位于青霉素抗性基因中

D.M和N都位于lacZ基因中

(5)上述目的基因能够在受体细菌中表达,其原因是不同生物    。

 

A.共用一套DNAB.共用一套RNA

C.共用一套蛋白质D.共用一套密码子

 

方法技巧 限制酶的选择技巧

(1)根据目的基因两端的限制酶切割位点确定限制酶的种类。

图12-36-4

①应选择切割位点位于目的基因两端的限制酶,如图甲可选择PstⅠ。

②不能选择切割位点位于目的基因内部的限制酶,如图甲不能选择SmaⅠ。

③为避免目的基因和质粒的自身环化和随意连接,也可使用不同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如图甲也可选择用PstⅠ和EcoRⅠ两种限制酶(但要确保质粒上也有这两种酶的切割位点)。

(2)根据质粒的特点确定限制酶的种类。

①所选限制酶要与切割目的基因的限制酶一致,以确保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

②质粒作为载体必须具备标记基因等,所以所选择的限制酶尽量不要破坏这些结构,如图乙中限制酶SmaⅠ会破坏标记基因;如果所选酶的切割位点不是一个,则切割重组后可能丢失某些片段,若丢失的片段含复制起点区,则切割重组后的片段进入受体细胞后不能自主复制。

􀎮考点二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及PCR技术􀎯

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1)目的基因的获取

①目的基因:

主要指        的基因,也可以是一些具有    作用的因子。

 

②获取

方法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工程的核心

①目的:

使目的基因                   ,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成

图12-36-5

③构建过程:

图12-36-6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生物种类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微生物细胞

常用方法

     、       

     

     

受体细胞

 体细胞

     

 原核细胞

转化过程

 (以农杆菌转化法为例:

)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    上→导入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整合到受体细胞的    上→表达 

基因表达载体

 受精卵

  

发育

新性状个体

     处理细胞→    细胞→重组表达载体与感受态细胞混合→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图12-36-7

2.PCR技术

(1)原理:

DNA复制,即:

双链

DNA

单链

DNA

图12-36-8

(2)条件

(3)过程与结果

①过程

②结果:

上述三步反应完成后,一个DNA分子就变成了    个DNA分子,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多,DNA分子就以    的形式增加。

PCR的反应过程都是在    中完成的。

 

1.基因工程操作的易错点分析

(1)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点不是随意的,基因表达需要启动子与终止子的调控,所以目的基因应插入到启动子与终止子之间的部位。

(2)启动子(DNA片段)≠起始密码子(RNA);终止子(DNA片段)≠终止密码子(RNA)。

(3)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最核心、最关键的一步,在体外进行。

(4)只有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没有碱基互补配对现象,其余三步都有碱基互补配对现象。

2.DNA复制与PCR技术的比较

项目

体内DNA复制

PCR技术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内

生物体外

DNA聚合酶、解旋酶

 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条件

模板、ATP、常温

 模板、ATP、引物链、温度变化(90~95℃→55~60℃→70~75℃)

原料

四种脱氧核苷酸

四种脱氧核苷酸

特点

 形成的是整个DNA分子,一个细胞周期只复制一次

 短时间内形成含有大量目的基因的DNA片段

角度1 结合实例考查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1.人血清蛋白(HSA)具有重要的医用价值。

如图12-36-9是以基因工程技术获取重组HSA(rHSA)的两条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2-36-9

(1)如果HSA基因序列未知,可以采用          的方法获取该目的基因,为了使该目的基因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和稳定保存,通常要先构建     后才能导入宿主细胞。

 

(2)方框中的“?

”一般选用的生物是    ,为了提高Ⅱ过程的导入成功率,通常用    处理大肠杆菌。

 

(3)人体合成的初始HSA多肽,需要经过膜系统加工形成正确的空间结构才能有活性,所以,选择    (填“Ⅰ”或“Ⅱ”)途径获取rHSA更有优势。

 

(4)为了鉴定宿主细胞中是否产生rHSA,可以用 

方法来进行检验。

A.检验HSA基因是否导入

B.检验细胞中是否产生相应的mRNA

C.抗原—抗体杂交

D.检测是否有标记基因

角度2 考查PCR技术的原理与过程

2.[2017·福建南平一模]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发展迅速,基因可导入农作物中,用于改良该农作物的性状。

通过多重PCR技术可扩增并检测转基因农作物的外源基因成分。

多重PCR技术是在一个PCR反应体系中加入多对引物,针对多个DNA模板或同一模板的不同区域,扩增多个目的基因的PCR技术。

请回答:

(1)我国科学家将Bt毒蛋白基因、鱼的抗冻蛋白基因、控制果实成熟的基因导入农作物,可获得    、     、延熟的转基因作物。

 

(2)引物是根据        的一段核苷酸序列合成的,每种基因扩增需要一对引物的原因是  

 

 。

下表是A、B、C三 

种基因的引物,据表分析,引物特异性主要体现在 

 。

 

A基因

引物1

5'GCTCCTACAAATGCCATCATTGC3'

引物2

5'GATAGTGGGATTGTGCGTCATCCC3'

B基因

引物1

5'TGAATCCTGTTGCCGGTCTT3'

引物2

5'AAATGTATAATTGCGGGACTCTAATC3'

C基因

引物1

5'CCTTCATGTTCGGCGGTCTCG3'

引物2

5'GCGTCATGATCGGCTCGATG3'

(3)PCR过程中温度从90℃降到55~60℃的目的是 

 。

 

(4)检测人员通过多重PCR技术确定农作物中是否含有A、B、C三种转基因。

将A、B、C三种基因和待测的农作物基因样品进行PCR,扩增后的产物再进行电泳,结果如图12-36-10。

据图分析:

含有三种转基因的农作物是    ,判断依据是  

 。

 

图12-36-10

(5)与PCR技术相比,多重PCR技术的优势有:

a. 。

 

b. 。

 

c. 。

 

 

􀎮考点三 基因工程的应用与蛋白质工程􀎯

一、基因工程的应用

1.植物基因工程

抗虫、    、    转基因植物,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

 

2.动物基因工程

提高动物      、改善畜产品的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    ,用转基因动物作器官移植的供体。

 

3.基因工程药物

(1)方式:

利用基因工程培育“      ”来生产药品。

 

(2)成果:

利用“工程菌”可生产细胞因子、抗体、疫苗、激素等。

4.基因治疗

(1)概念:

把      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成果:

将腺苷酸脱氨酶基因转入患者的淋巴细胞。

二、蛋白质工程

图12-36-11

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比较

项目

基因工程

蛋白质工程

区别

操作环境

(场所)

生物体外

生物体外

操作核心

基因

基因

操作起点

目的基因

预期的蛋白质功能

基本过程

 剪切→拼接→导入→表达

 确定蛋白质功能→应有的高级结构→应具备的折叠状态→应有的氨基酸序列→应有的碱基序列→改造的蛋白质

实质

 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以获得人类所需要的生物类型或生物产品(基因的异体表达)

 定向改造或生产人类所需的蛋白质

结果

 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

 生产人类需要的新基因,创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蛋白质

联系

 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因为对现有蛋白质的改造或制造新的蛋白质,必须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实现

 

角度1 结合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考查基因工程的应用

1.[2017·东北三省三校模拟]马铃薯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基因育种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1)马铃薯是双子叶植物,常用      法将目的基因导入马铃薯的体细胞中。

构建好的基因表达载体基本结构有目的基因、     、    、    、复制原点五部分。

 

(2)马铃薯易患多种疾病,导致产量下降。

基因工程中常用的抗病基因为          (写一种即可)。

 

(3)科学家还培育出抗除草剂的转基因马铃薯,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设计:

①修饰除草剂作用的靶蛋白,使其对除草剂    ,或使靶蛋白过量表达,植物吸收除草剂后仍能正常代谢。

 

②引入酶或酶系统,使除草剂在发生作用前    。

 

(4)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还需对转基因植物进行        。

 

角度2 考查蛋白质工程的原理与操作

2.[2015·全国卷Ⅱ]已知生物体内有一种蛋白质(P),该蛋白质是一种转运蛋白,由305个氨基酸组成。

如果将P分子中158位的丝氨酸变成亮氨酸,240位的谷氨酰胺变成苯丙氨酸,改变后的蛋白质(P1)不但保留P的功能,而且具有了酶的催化活性。

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述资料可知,若要改变蛋白质的功能,可以考虑对蛋白质的      进行改造。

 

(2)以P基因序列为基础,获得P1基因的途径有修饰    基因或合成    基因。

所获得的基因表达时是遵循中心法则的,中心法则的全部内容包括        的复制,以及遗传信息在不同分子之间的流动,即:

                   。

 

(3)蛋白质工程也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其基本途径是从预期蛋白质功能出发,通过        和        ,进而确定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据此获得基因,再经表达、纯化获得蛋白质,之后还需要对蛋白质的生物     进行鉴定。

 

􀎮考点四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1.原理

(1)溶解度

①DNA与蛋白质在不同浓度的    溶液中溶解度不同。

 

②DNA不溶于    。

 

(2)DNA对酶、    和    的耐受性。

 

(3)鉴定:

DNA+    试剂

    。

 

2.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的选取→

破碎细胞→

获取含DNA的滤液→过滤,取滤液

去除滤液中的杂质→

DNA的析出→利用DNA不溶于      的原理,

析出DNA 

DNA的鉴定→

 

1.DNA和蛋白质在不同NaCl溶液中溶解度的比较

项目

2mol/LNaCl

溶液

0.14mol/L

NaCl溶液

溶解规律

DNA

溶解

析出

蛋白质

 部分发生盐析沉淀

溶解

 NaCl溶液浓度从2mol/L逐渐降低的过程中,溶解度逐渐增大

2.DNA的粗提取与鉴定中的“2、3、4”

加蒸馏

水2次

 ①加到鸡血细胞液中,使血细胞吸水破裂

 ②加到含DNA的2mol/L的NaCl溶液中,使Na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下降到0.14mol/L,使DNA析出

用纱布

过滤3次

 ①过滤血细胞破裂液,得到含细胞核物质的滤液

 ②滤取0.14mol/L的NaCl溶液中析出的DNA(黏稠物)

 ③过滤溶有DNA的2mol/L的NaCl溶液

(续表)

4次使用

NaCl溶液

 ①加2mol/L的NaCl溶液,溶解提取的细胞核物质

 ②用0.14mol/L的NaCl溶液使DNA析出

 ③用2mol/L的NaCl溶液,溶解滤取的DNA黏稠物

 ④用2mol/L的NaCl溶液,溶解丝状物用于鉴定DNA

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中,对DNA进行鉴定时,做如下操作:

  试管

序号  

A

B

1

 加2mol/L的NaCl溶液5mL

 加2mol/L的NaCl溶液5mL

2

 不加

 加入提取的DNA丝状物并搅拌

3

 加4mL二苯胺,混匀

 加4mL二苯胺,混匀

4

 沸水浴5分钟

 沸水浴5分钟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图12-36-12

(1)根据图12-36-12完成表格空白处的实验内容。

(2)对于B试管,完成1、2、3的操作后溶液颜色如何?

            。

 

(3)在沸水浴中加热的目的是          ,同时说明DNA对高温有较强的    。

 

(4)A试管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5)B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程度主要与      有关。

 

􀎮历年真题明考向􀎯

1.[2017·全国卷Ⅰ]真核生物基因中通常有内含子,而原核生物基因中没有,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生物所具有的切除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的机制。

已知在人体中基因A(有内含子)可以表达出某种特定蛋白(简称蛋白A)。

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从人的基因组文库中获得了基因A,以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却未得到蛋白A,其原因是 

 

 。

          

(2)若用家蚕作为表达基因A的受体,在噬菌体和昆虫病毒两种载体中,不选用     作为载体,其原因是                。

 

(3)若要高效地获得蛋白A,可选用大肠杆菌作为受体。

因为与家蚕相比,大肠杆菌具有           (答出两点即可)等优点。

 

(4)若要检测基因A是否翻译出蛋白A,可用的检测物质是            (填“蛋白A的基因”或“蛋白A的抗体”)。

 

(5)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可以说是基因工程的先导,如果说他们的工作为基因工程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启示,那么,这一启示是 。

 

2.[2017·全国卷Ⅱ]几丁质是许多真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几丁质酶可催化几丁质水解。

通过基因工程将几丁质酶基因转入植物体内,可增强其抗真菌病的能力。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进行基因工程操作时,若要从植物体中提取几丁质酶的mRNA,常选用嫩叶而不选用老叶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            。

提取RNA时,提取液中需添加RNA酶抑制剂,其目的是            。

 

(2)以mRNA为材料可以获得cDNA,其原理是 

 。

 

(3)若要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需要通过质粒载体而不能直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原因是 

 (答出两点即可)。

 

(4)当几丁质酶基因和质粒载体连接时,DNA连接酶催化形成的化学键是        。

 

(5)若获得的转基因植株(几丁质酶基因已经整合到植物的基因组中)抗真菌病的能力没有提高,根据中心法则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 。

 

3.[2016·全国卷Ⅰ]某一质粒载体如图12-36-13所示,外源DNA插入到Ampr或Tetr中会导致相应的基因失活(Amp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etr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

有人将此质粒载体用BamHⅠ酶切后,与用BamHⅠ酶切获得的目的基因混合,加入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反应,用得到的混合物直接转化大肠杆菌。

结果大肠杆菌有的未被转化,有的被转化。

被转化的大肠杆菌有三种,分别是含有环状目的基因、含有质粒载体、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

回答下列问题:

图12-36-13

(1)质粒载体作为基因工程的工具,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有             (答出两点即可),而作为基因表达载体,除满足上述基本条件外,还需具有启动子和终止子。

 

(2)如果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在上述四种大肠杆菌细胞中,未被转化的和仅含环状目的基因的细胞是不能区分的,其原因是                     ;并且      和              的细胞也是不能区分的,其原因是                      。

在上述筛选的基础上,若要筛选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单菌落,还需使用含有       的固体培养基。

 

(3)基因工程中,某些噬菌体经改造后可以作为载体,其DNA复制所需的原料来自于      。

 

4.[2016·全国卷Ⅲ]图12-36-14①中的三个DNA片段上依次表示出了EcoRⅠ、BamHⅠ和Sau3AⅠ三种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序列与切割位点,图②为某种表达载体的示意图(载体上的EcoRⅠ、Sau3AⅠ的切点是唯一的)。

图12-36-14

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经BamHⅠ酶切后得到的目的基因可以与上述表达载体被     酶切后的产物连接,理由是                      。

 

(2)若某人利用图乙所示的表达载体获得了甲、乙、丙三种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子,如图12-36-15所示。

这三种重组子中,不能在宿主细胞中表达目的基因产物的有        ,不能表达的原因是  

 。

 

图12-36-15

(3)DNA连接酶是将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的酶,常见的有        和         ,其中既能连接黏性末端又能连接平末端的是 。

 

 

完成课时作业(三十六)

第37讲 细胞工程

考试说明1.植物的组织培养(Ⅱ)。

2.动物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Ⅱ)。

3.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Ⅱ)。

􀎮考点一 植物细胞工程􀎯

1.细胞工程概述

原理和方法

细胞生物学和        

操作水平

细胞水平或         

目的

 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变        或获得     

分类

    细胞工程和    细胞工程 

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

具有某种生物        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    ,也就是说,每个生物细胞都具有    的特点。

 

(2)原因:

细胞内含有本物种的         。

 

(3)表现条件:

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处于    状态,提供一定的       和其他适宜的外界条件。

 

3.植物组织培养

(1)原理:

植物细胞的    。

 

(2)条件:

    和人工控制、人工配制的    、适宜的    。

 

(3)过程

图12-37-1

4.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1)概念:

指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      ,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

 

(2)原理:

细胞膜的    和植物细胞的    。

 

(3)过程

图12-37-2

(4)意义:

克服      的障碍,培育作物新品种。

 

5.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1)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①微型繁殖:

用于      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②作物脱毒:

选取作物      等无毒组织进行组织培养,获得脱毒苗的技术。

 

③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