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史地江苏学测历史通史知识结构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59452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史地江苏学测历史通史知识结构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二政史地江苏学测历史通史知识结构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二政史地江苏学测历史通史知识结构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二政史地江苏学测历史通史知识结构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二政史地江苏学测历史通史知识结构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政史地江苏学测历史通史知识结构表.docx

《高二政史地江苏学测历史通史知识结构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史地江苏学测历史通史知识结构表.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政史地江苏学测历史通史知识结构表.docx

高二政史地江苏学测历史通史知识结构表

高二学测历史知识整合

先秦时代

朝代

政治

经济

文化

1.原始阶段:

刀耕火种

1分封制和宗法制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春秋战国:

郡县制

2.春秋战国:

农业发达地区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例:

《战国策》记载秦国“以牛田”)

4.商周时代:

井田制

5.战国时代:

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废除井田制,肯定土地的私人占有。

1.纺织业

2.冶金业:

青铜铸造

3.陶瓷业

(三)商业:

(四)经济政策

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1.☆百家争鸣儒家思想

2.战国时期出现“司南”(《韩非子》中提到)

3.商周时期,人们在冶金实践中已经广泛使用木炭。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具有了有关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和硝石的知识。

(火药)

4.书法艺术:

最早的文字甲骨文(铭文)

5.孔子整理《诗经》,

6.战国:

楚辞(浪漫主义)。

秦至清

朝代

政治

经济

文化

①统一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王朝

②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长城(岭南、西南夷)

③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①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②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③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

①“焚书坑儒”

②统一文字(小篆)

③小篆(特点、李斯)

④秦汉魏晋南北朝的乐舞百戏

⑤隶书始于秦朝

①汉承秦制:

中外朝制、刺史制度、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选官察举制

①农业—耕作技术(牛耕普及全国、东汉出现一牛挽犁);;水利:

井渠;②手工业纺织业:

素纱禅衣;丝绸之路;冶金业:

铁业官营;燃料(煤炭)供风形式(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鼓风、畜力鼓风、水排陶瓷业:

出土有釉色光亮、质地纯净的青瓷器

③商业——商运活跃;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以强化国家队经济的控制;确立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则不得为官制度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建立太学

③令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④纸最早发现与西汉

⑤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⑥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硫磺、硝石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

⑦隶书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楷书形成于汉末

⑧汉赋: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魏晋南北朝

选官:

九品中正制

①农业:

北魏到唐前期,曾经推行均田制

②手工业:

南北朝,出现了灌钢法

③商业:

南北朝出现草市

①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

②行书晋代开始盛行

③王羲之《丧乱帖》草书、行书

唐代

①三省六部制

选官:

科举制

①农业—耕作技术:

曲辕犁;土地制度:

唐前期均田制;北方使用立井水车,长江流域发明高转筒车

②手工业—纺织业:

官营纺织业有相当大的规模,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陶瓷业:

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并分为青、白两大瓷系;“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商业都会:

长安、洛阳、扬州

①唐末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

②雕版印刷《金刚经》

③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玄秘塔碑》;草书,怀素、张旭。

④文人画(王维)

⑥唐诗(李白、杜甫)

宋代

①中央:

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割相权;枢密院、三司使

①农业—水利:

水转翻车

②手工业—纺织业:

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

冶金业:

北宋煤作为冶铁燃料。

陶瓷业:

唐宋以来各地名窑。

③商业——“市”突破了原先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都城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原先不允许设置“市”的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汴京《东京梦华录》)

①宋明理学(二程、朱熹、陆九渊)

②指南针的技术;指南鱼和指南龟;指南针应运于航海事业《萍洲可谈》《梦梁录》;中国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③火药武器

④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实现了印刷术史上的一大革命。

⑤书法:

北宋四大书法家

⑥戏曲:

说唱形式发达起来

⑦宋词(婉约派、豪放派)

元代

行省制度

①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③元杂剧关汉卿散曲

明代

中央:

废丞相,设内阁

选官:

八股取士

水利:

风力水车。

②手工业——一些纺织业发达的地区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③商业:

会馆、商帮;商业区相当繁华。

④“海禁”政策

⑤资本主义萌芽

宋明理学(王阳明)

②小说:

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神魔小说《西游记》、三言二拍

③明代中期,铜活字;《古今图书集成》

④1450年前后,德国出现了受中国活字印刷术影响而制成的金属活字。

⑤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

清代

中央设立军机处

①农业——出现风力水车

②手工业——陶瓷业:

粉彩瓷器工艺的发明;粉彩瓷器烧制技术在雍正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③商业——会馆和商帮;商业区相当繁华;商业都会:

苏州、盛泽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

④经济政策——海禁政策。

⑤资本主义萌芽

①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

②京剧

③小说:

讽刺小说吴敬梓《儒林外史》;曹雪芹《红楼梦》;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四大谴责小说。

理解概念

1、中央集权制度

2、小农经济

3、重农抑商政策

4、四大发明

5、明清新儒学

近代中国部分

一、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

政治

社会性质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革命任务(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转变为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变化(进入民主革命时期

列强侵略

鸦片战争,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背景、结果、影响;《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国家、内容、性质、影响)

中国军民维护

国家主权的斗争

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纲领

经济

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兴起(自然经济解体的标志、原因、表现、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时间、原因、途径、特点、代表企业)

列强入侵方式:

商品输出

思想文化

向西方学习:

器物阶段(代表人物、代表观点、代表著作)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

社会生活

西装(长袍马褂)、西餐传入中国;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人力车,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1865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第一艘轮船;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了一股办报的热潮;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昭文新报》

二、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政治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

列强侵略

甲午中日战争,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约签订的时间、条约内容、影响)

瓜分中国到以华制华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反割台斗争(民)、义和团运动(民)

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时间、过程、结果、意义,结合人物孙中山的内容)

经济

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第一个高潮(时间、原因、特征、代表企业)

列强侵略方式:

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思想文化

向西方学习:

制度阶段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君主立宪制度(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及其他们的代表观点)

三民主义——民主共和制度(民族、民权、民生)

社会生活

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1908年上海有轨电车;交通1896年海关正式办理邮政;1906年创设无线电报;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飞机

三、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第一次巨变)

政治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成立中华民国,推翻清王朝,颁布《临时约法》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春天——黄金时期(时间、原因、表现、特征、结果)

思想文化

向西方学习:

思想阶段

新文化运动——前期:

科学民主(时间、性质、原因、旗帜、中心、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意义)

社会生活

西装流行开来,成为男子的礼服之一;中山装;旗袍移风易俗(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丧礼趋于简化;开展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鞠躬取代了传统的跪拜作揖,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女子在获得受教育权利的同时,也开始走出家庭,步入社会。

)中国铁路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民国成立后,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电话营业所继续增加;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

四、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

1919-1924

政治

五四运动中共成立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继续曲折发展:

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思想文化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

社会生活

20世纪20年代后,改良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民航事业开始,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近代广播事业产生于20世纪29年代初。

民国时期,国产电影获得了快速发展,并产生了许多知名的导演与明星,另外还出现了一些优秀的电影作品。

1924--1927

政治

国民革命

经济

思想文化

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

社会生活

1927-1937

政治

八七会议遵义会议长征国共十年对峙九一八事变

经济

抗日战争前夕(国民党统治初期1927-1937)民族工业出现短暂发展局面;

思想文化

社会生活

到1932年底,除了国内无线电报外,还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业务;

1937-1945

政治

七七事变两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百团大战

经济

抗日战争期间遭到摧残;

思想文化

毛泽东思想形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社会生活

1945-1949

政治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战略反攻战略决战渡江战役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及其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

经济

国民党统治后期(解放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思想文化

社会生活

中国现代史

一、新中国的成立

二、巩固政权阶段(1949-1953)

政治

1949年政协新中国成立

抗美援朝(意义)——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1951年解放西藏

外交

①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这一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三大基本方针:

“另起炉灶”、“一边倒”(为什么)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②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迎来了建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经济

思想文化

毛泽东思想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理论和正确处理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理论等。

科技

社会生活

衣:

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苏式服装受到青睐——列宁装和连衣裙

习俗风尚:

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

行: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自行车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同时现代交通获得快速发展,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实现了火车、飞机的运营。

通信:

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

三、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时期

政治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

1956年毛泽东在中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提出了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提出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这次会议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日内瓦会议

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经济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并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

(1953-1956)三大改造胜利完成,中国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想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

思想文化

1956年《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及作品。

三、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

政治

1956年毛泽东在中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提出了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提出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这次会议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到1958年,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经济

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并且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特点、影响)

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决定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回复和发展。

思想文化

1965年,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科技

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社会生活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这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四、文革时期(1966—1976)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科技

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970年中国用自制的“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送入预定轨道。

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社会生活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民众服饰的样式和颜色趋于单调,军装和“干部服”盛行,蓝、绿、黑、白成为服装的主要颜色。

五、改革开放以后(1978—至今)

政治

1978年12月,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经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祖国统一

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②港澳回归(港澳问题的由来、原因、经过、时间、影响)

③台湾问题(由来、发展经过、基本方针、阻碍因素)江苏

外交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①中国对联合国事务的全面参与;②2000年在中国倡议下,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首脑举行了历史上首次会晤,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建设性作用。

推行新型区域合作(①2001年中国在上海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的积极推动下,2001年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

世贸组织

经济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经济体制改革

①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因、经过、意义)

②城市——中共十二届三中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由此全面展开,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对外开放首先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

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为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1985年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以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中共十五大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提出一些论断。

思想文化

邓小平理论(形成、完整体系、中共十五大、根本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

恢复高考

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995年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技

社会生活

衣:

中国服饰从封闭走向开放

通信:

20世纪80年代之后,通信技术和电信合一发展迅速,截止2003年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位。

大众传播媒介:

1978年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各省、直辖市都有了自己的电视台。

1993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理解概念: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五四运动

5、三大改造

6、中国民主制度的内容

7、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

8、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9、和平共处五原则

古代希腊(前9世纪-前4世纪中期)

古代罗马法的起源(前6-前3世纪)

1、罗马法的起源。

①前6世纪末共和国初期,只有习惯法;②前五世纪中期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③前3世纪中期以后,出现“万民法”。

2、罗马法的作用:

维系和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2、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梭伦改革奠基;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前5世纪中期伯利克利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3、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世界近代史

一、资本主义产生(14世纪-16世纪)人类社会开始迈向近代社会

政治

经济

14—15世纪意大利和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地的文明开始交融,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文化

文艺复兴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对西欧基督教神权统治进行批判和否定;

伽利略创立自由落体定律,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际关系

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开始殖民扩张和掠夺:

葡萄牙是早期西欧殖民活动的始作俑者;西班牙的殖民活动是和哥伦布的远航探险同时开始的,到16世纪中叶,西班牙殖民者已在中南美洲建立起到时世界首屈一指的殖民大帝国;英国从16世纪末开始参与殖民掠夺,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二、资本主义发展(17世纪—18世纪)

政治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确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美国独立战争胜利,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法国大革命反复曲折;资产阶级代议制在一部分先进国家得以确立

经济

经济: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

思想文化

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冲击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影响全世界。

牛顿创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定律,建立了经典力学。

(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国际关系

荷兰、英国、法国的殖民扩张

17世纪初,正当荷兰执世界殖民贸易牛耳之际,英法两国迅速崛起,对荷兰的霸权地位提出挑战:

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矛头直指荷兰,矛盾激化的英荷之间爆发三次英荷战争,战争之后,荷兰不但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而且失去了北美的殖民地。

17世纪下半叶,英、法之间在北美和印度的矛盾渐趋尖锐,英国发动对法国的战争,1763年英国取得“七年战争”的胜利,签订《巴黎和约》,英国不仅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还确立了在印度的优势,并成为海上霸主,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

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并逐渐走向成熟(19世纪——1866年)

政治

英国议会制度改革

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并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5年法国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而使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

巴黎公社

经济

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并逐渐走向成熟(标志)

思想文化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理论;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运动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达尔文的进化论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美术、音乐、19世纪中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艺术(原因、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美术、民族主义乐派

国际关系

对外侵略扩张: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连接为一个整体(1866年—20世纪初)

政治

随着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经济

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随着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进入到了电气时代。

伴随工业的大发展,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

电报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分散的、局部性的世界变成互动的、连成一体的整体性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思想文化

相对论同量子理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交流更加密切和频繁,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拉近了世界的距离,体现了文化的共融性;

印象主义音乐美术

国际关系

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帝国主义列强围绕着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形成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对峙局面,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世界现代史

一、20世纪上半期(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