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地图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78814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粮食地图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粮食地图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粮食地图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粮食地图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粮食地图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粮食地图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docx

《粮食地图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食地图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粮食地图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docx

粮食地图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

粮食地图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

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农业中国经千年形成的粮食分布格局是在最近的30年间被改变的。

粮食主产区有的还不能自足“最靠得住的还是黑龙江〞

在过去的30年里,曾经肥沃的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从传统的粮食主产区,蜕变成了现代的工业城,那些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部地区那么承担起了粮食主产区的重任。

中国的粮食消费于是向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13个省份集中。

至2021年,北方粮食消费已全面超越南方,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54.79%和53.44%,南方粮食面积与产量占全国的份额那么减至45.21%和45.66%。

“南方工业化、城镇化的速度太快,这导致耕地减少的速度也太快,粮食保障已经靠不住。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开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分析,“最靠得住的还是黑龙江,中国50%以上的增产来自黑龙江,黑龙江在中国粮食领域的地位已经举足轻重。

李国祥的研究结果显示,1990年—2021年,中国粮食的供求格局已大致形成:

当前粮食供应有余的主要是东北区(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冀鲁豫区(河北、河南、山东),长江区(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和西北区(甘肃、内蒙古、宁夏、山西、陕西、新疆)供应平衡略有余,供应缺乏的主要有东南区(福建、广东、海南、江苏、上海、浙江)、京津区(北京、天津)、青藏区(青海、西藏)和西南区(广西、贵州、四川、云南、重庆).

其中,东北区、冀鲁豫区在全国粮食平安保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东南区、京津区那么相反,供求失衡日益严重,自给才能不断下降。

这种分化最终导致了“南粮北运〞向“北粮南运〞的转变,并且,这一格局在进一步增强。

?

中国经济周刊?

采用最简单的经历估计法,即粮食总产量/(常住人口×400公斤),统计出?

2021年各省份粮食自给率?

统计结果以人均粮食消费量400公斤来估计全国粮食消费总量而计算的粮食自给率。

结果显示,自给率最高的是黑龙江,高达375%,接下来依次是吉林、内蒙古、河南、宁夏、新疆、安徽等,大约16个省份的自给率大于100%。

一般认为,自给率明显地超过100%的省份为主产区;自给率大约为100%的省份为平衡区;自给率明显地小于100%的省份为主销区。

但这个划分标准并不绝对,自给率超过100%的宁夏、新疆和甘肃,人口较少,但粮食总产量很低,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粮食主产区。

处于粮食主产区的13个省份并非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供应有余。

根据李国祥提供的数据,自足之外尚有余的仅有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安徽5个省份,剩下8个主产省份趋于仅能实现自身平衡。

“粮食外调的最主要省份是黑龙江和吉林,内蒙古的粮食消费正在崛起,河南的粮食大省地位那么在下降。

缺粮的省份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省份。

根据?

中国经济周刊?

统计,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浙江、福建、青海、海南成为最缺粮的8个省份,其中又以上海为最,其自给率不到13%,严重缺乏。

除此之外的其他省份,大多数也是供求失衡,需求比重大于、甚至远大于产出比重。

当然,假设按照实际消费量与当年供应量计算自给率,这种方法最科学,但实际消费量数据极不容易获得。

在我国,粮食库存数据是国家机密数据。

因此,这种估算在实际中行不通。

区域性供求矛盾东北驰援东南

在粮食分布及供应的现实格局下,解决区域性供求矛盾成为一个全局性的问题。

各缺粮大省份也在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来解决缺粮问题,以保障“米袋子〞。

自给率最低的上海,其粮食平安最早是由毗邻的江苏省保障的。

然而,随着苏南经济的崛起,苏南的粮食已很难自足,苏北地区的供应也很难满足整个长三角地区。

2004年后,上海与黑龙江省的粮食合作变得非常亲密,几乎每年,两省市的党政主要指导均要会面,签署粮食产销合作的协议或工程。

2021年,上海在黑龙江虎林建立粮食基地,上海良友集团与虎林绿都良友签署粮食合作工程,以投资控股形式参与粮食购销管理,每年保证50多万吨优质大米运销上海,占上海全年大米供应量的1/5强。

比上海先一步与黑龙江合作的是浙江。

根据?

中国经济周刊?

的统计,2021年,浙江的粮食自给率大约只有35%,其余部分只能靠外调,黑龙江、江西、安徽三个省份是“养活〞浙江的最主要省份。

早在2000年初,粮食紧缺的浙江就提出了向东北“大粮仓〞要粮的思路,在全国率先与黑龙江开展省际粮食产销合作。

时任黑龙江省长的张左己还承诺,黑龙江要为浙江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决不搞地区封锁,不哄抬粮价。

浙江也在采取一些方式力争自保。

“因为确实也担忧,万一真的粮食短缺以后,不给运出来。

〞著名杂交水稻研究专家、宁波市农科院副院长马荣荣向?

中国经济周刊?

坦言。

彼时,浙江省解决粮食短缺的思路是:

一方面,将东北的粮食企业引到浙江来加工;另一方面,发动浙江的农民到黑龙江广袤的三江平原去租地耕种,浙江那么不再大规模地开展农业,而是全力投入到工业化中去。

马荣荣说,浙江人去了黑龙江之后花了很大精力,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不是我们想象的,那边所有的土地都能开展你想开展的东西,例如,北方的水不平衡,租赁的土地根底设施差,好地,当地农民都留着自己种。

〞不过,还是有浙江的农民留在那里,最后成了农民老板。

广东的粮食自给率比浙江的情况更差。

广东省统计局曾发布?

2007年广东农业农村经济情况及2021年展望?

称,广东粮食自给率缺乏40%,年缺口达2400万吨,需要从湖南、江西、广西、安徽等省份调配,是内地第一缺粮大省。

这种情况没有在改善,而是在加剧。

?

中国经济周刊?

的统计结果显示,2021年,广东省的粮食自给率缺乏33%。

更为糟糕的是,作为广东最主要粮食调入来源的湖南,大米正面临着重金属污染的威胁。

这使得广东人忧心忡忡,怎么解决平安大米的来源问题,或将成为当地政府头疼的问题。

李国祥认为,相对幸运的是北京,供应北京市场的大米主要来源于黑龙江。

他认为,远离高度工业化的黑龙江大米,是相比之下,中国比较平安的大米。

以下内容为繁体版從“南糧北運〞到“北糧南運〞,農業中國經千年形成的糧食分佈格局是在最近的30年間被改變的。

糧食主產區有的還不能自足“最靠得住的還是黑龍江〞

在過去的30年裡,曾經肥沃的魚米之鄉——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從傳統的糧食主產區,蛻變成瞭現代的工業城,那些經濟相對落後的中西部地區,以及東北部地區則承擔起瞭糧食主產區的重任。

中國的糧食生產於是向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安徽、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四川13個省份集中。

至2021年,北方糧食生產已全面超越南方,面積和產量分別占全國的54.79%和53.44%,南方糧食面積與產量占全國的份額則減至45.21%和45.66%。

“南方工業化、城鎮化的速度太快,這導致耕地減少的速度也太快,糧食保障已經靠不住。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分析,“最靠得住的還是黑龍江,中國50%以上的增產來自黑龍江,黑龍江在中國糧食領域的地位已經舉足輕重。

李國祥的研究結果顯示,1990年—2021年,中國糧食的供求格局已大致形成:

當前糧食供給有餘的主要是東北區(黑龍江、吉林和遼寧)、冀魯豫區(河北、河南、山東),長江區(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和西北區(甘肅、內蒙古、寧夏、山西、陜西、新疆)供給平衡略有餘,供給缺乏的主要有東南區(福建、廣東、海南、江蘇、上海、浙江)、京津區(北京、天津)、青藏區(青海、西藏)和西南區(廣西、貴州、四川、雲南、重慶).

其中,東北區、冀魯豫區在全國糧食平安保障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東南區、京津區則相反,供求失衡日益嚴重,自給才能不斷下降。

這種分化最終導致瞭“南糧北運〞向“北糧南運〞的轉變,並且,這一格局在進一步增強。

?

中國經濟周刊?

采用最簡單的經驗估計法,即糧食總產量/(常住人口×400公斤),統計出?

2021年各省份糧食自給率?

統計結果以人均糧食消費量400公斤來估計全國糧食消費總量而計算的糧食自給率。

結果顯示,自給率最高的是黑龍江,高達375%,接下來依次是吉林、內蒙古、河南、寧夏、新疆、安徽等,大約16個省份的自給率大於100%。

一般認為,自給率明顯地超過100%的省份為主產區;自給率大約為100%的省份為平衡區;自給率明顯地小於100%的省份為主銷區。

但這個劃分標準並不絕對,自給率超過100%的寧夏、新疆和甘肅,人口較少,但糧食總產量很低,並非傳統意義上的糧食主產區。

處於糧食主產區的13個省份並非都實現瞭真正意義上的供給有餘。

根據李國祥提供的數據,自足之外尚有餘的僅有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河南、安徽5個省份,剩下8個主產省份趨於僅能實現自身平衡。

“糧食外調的最主要省份是黑龍江和吉林,內蒙古的糧食生產正在崛起,河南的糧食大省地位則在下降。

缺糧的省份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等沿海省份。

根據?

中國經濟周刊?

統計,上海、北京、天津、廣東、浙江、福建、青海、海南成為最缺糧的8個省份,其中又以上海為最,其自給率不到13%,嚴重缺乏。

除此之外的其他省份,大多數也是供求失衡,需求比重大於、甚至遠大於產出比重。

當然,假设按照實際消費量與當年供給量計算自給率,這種方法最科學,但實際消費量數據極不容易獲得。

在我國,糧食庫存數據是國傢機密數據。

因此,這種估算在實際中行不通。

區域性供求矛盾東北馳援東南

在糧食分佈及供給的現實格局下,解決區域性供求矛盾成為一個全局性的問題。

各缺糧大省份也在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來解決缺糧問題,以保障“米袋子〞。

自給率最低的上海,其糧食平安最早是由毗鄰的江蘇省保障的。

然而,隨著蘇南經濟的崛起,蘇南的糧食已很難自足,蘇北地區的供給也很難滿足整個長三角地區。

2004年後,上海與黑龍江省的糧食合作變得非常亲密,幾乎每年,兩省市的黨政主要領導均要會面,簽署糧食產銷合作的協議或項目。

2021年,上海在黑龍江虎林建設糧食基地,上海良友集團與虎林綠都良友簽署糧食合作項目,以投資控股形式參與糧食購銷管理,每年保證50多萬噸優質大米運銷上海,占上海全年大米供應量的1/5強。

比上海先一步與黑龍江合作的是浙江。

根據?

中國經濟周刊?

的統計,2021年,浙江的糧食自給率大約隻有35%,其餘部分隻能靠外調,黑龍江、江西、安徽三個省份是“養活〞浙江的最主要省份。

早在2000年初,糧食緊缺的浙江就提出瞭向東北“大糧倉〞要糧的思路,在全國率先與黑龍江開展省際糧食產銷合作。

時任黑龍江省長的張左己還承諾,黑龍江要為浙江放開糧食購銷市場,決不搞地區封鎖,不哄抬糧價。

浙江也在采取一些方式力爭自保。

“因為確實也擔心,萬一真的糧食短缺以後,不給運出來。

〞著名雜交水稻研究專傢、寧波市農科院副院長馬榮榮向?

中國經濟周刊?

坦言。

彼時,浙江省解決糧食短缺的思路是:

一方面,將東北的糧食企業引到浙江來加工;另一方面,動員浙江的農民到黑龍江廣袤的三江平原去租地耕種,浙江則不再大規模地發展農業,而是全力投入到工業化中去。

馬榮榮說,浙江人去瞭黑龍江之後花瞭很大精力,也遇到瞭一些問題。

“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邊所有的土地都能發展你想發展的東西,例如,北方的水不平衡,租賃的土地基礎設施差,好地,當地農民都留著自己種。

〞不過,還是有浙江的農民留在那裡,最後成瞭農民老板。

廣東的糧食自給率比浙江的情況更差。

廣東省統計局曾發佈?

2007年廣東農業農村經濟情況及2021年展望?

稱,廣東糧食自給率缺乏40%,年缺口達2400萬噸,需要從湖南、江西、廣西、安徽等省份調配,是內地第一缺糧大省。

這種情況沒有在改善,而是在加劇。

?

中國經濟周刊?

的統計結果顯示,2021年,廣東省的糧食自給率缺乏33%。

更為糟糕的是,作為廣東最主要糧食調入來源的湖南,大米正面臨著重金屬污染的威脅。

這使得廣東人憂心忡忡,怎麼解決平安大米的來源問題,或將成為當地政府頭疼的問題。

李國祥認為,相對幸運的是北京,供應北京市場的大米主要來源於黑龍江。

他認為,遠離高度工業化的黑龍江大米,是相比之下,中國比較平安的大米。

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农业中国经千年形成的粮食分布格局是在最近的30年间被改变的。

粮食主产区有的还不能自足“最靠得住的还是黑龙江〞

在过去的30年里,曾经肥沃的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从传统的粮食主产区,蜕变成了现代的工业城,那些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部地区那么承担起了粮食主产区的重任。

中国的粮食消费于是向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13个省份集中。

至2021年,北方粮食消费已全面超越南方,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54.79%和53.44%,南方粮食面积与产量占全国的份额那么减至45.21%和45.66%。

“南方工业化、城镇化的速度太快,这导致耕地减少的速度也太快,粮食保障已经靠不住。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开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分析,“最靠得住的还是黑龙江,中国50%以上的增产来自黑龙江,黑龙江在中国粮食领域的地位已经举足轻重。

李国祥的研究结果显示,1990年—2021年,中国粮食的供求格局已大致形成:

当前粮食供应有余的主要是东北区(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冀鲁豫区(河北、河南、山东),长江区(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和西北区(甘肃、内蒙古、宁夏、山西、陕西、新疆)供应平衡略有余,供应缺乏的主要有东南区(福建、广东、海南、江苏、上海、浙江)、京津区(北京、天津)、青藏区(青海、西藏)和西南区(广西、贵州、四川、云南、重庆).

其中,东北区、冀鲁豫区在全国粮食平安保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东南区、京津区那么相反,供求失衡日益严重,自给才能不断下降。

这种分化最终导致了“南粮北运〞向“北粮南运〞的转变,并且,这一格局在进一步增强。

?

中国经济周刊?

采用最简单的经历估计法,即粮食总产量/(常住人口×400公斤),统计出?

2021年各省份粮食自给率?

统计结果以人均粮食消费量400公斤来估计全国粮食消费总量而计算的粮食自给率。

结果显示,自给率最高的是黑龙江,高达375%,接下来依次是吉林、内蒙古、河南、宁夏、新疆、安徽等,大约16个省份的自给率大于100%。

一般认为,自给率明显地超过100%的省份为主产区;自给率大约为100%的省份为平衡区;自给率明显地小于100%的省份为主销区。

但这个划分标准并不绝对,自给率超过100%的宁夏、新疆和甘肃,人口较少,但粮食总产量很低,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粮食主产区。

处于粮食主产区的13个省份并非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供应有余。

根据李国祥提供的数据,自足之外尚有余的仅有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安徽5个省份,剩下8个主产省份趋于仅能实现自身平衡。

“粮食外调的最主要省份是黑龙江和吉林,内蒙古的粮食消费正在崛起,河南的粮食大省地位那么在下降。

缺粮的省份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省份。

根据?

中国经济周刊?

统计,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浙江、福建、青海、海南成为最缺粮的8个省份,其中又以上海为最,其自给率不到13%,严重缺乏。

除此之外的其他省份,大多数也是供求失衡,需求比重大于、甚至远大于产出比重。

当然,假设按照实际消费量与当年供应量计算自给率,这种方法最科学,但实际消费量数据极不容易获得。

在我国,粮食库存数据是国家机密数据。

因此,这种估算在实际中行不通。

区域性供求矛盾东北驰援东南

在粮食分布及供应的现实格局下,解决区域性供求矛盾成为一个全局性的问题。

各缺粮大省份也在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来解决缺粮问题,以保障“米袋子〞。

自给率最低的上海,其粮食平安最早是由毗邻的江苏省保障的。

然而,随着苏南经济的崛起,苏南的粮食已很难自足,苏北地区的供应也很难满足整个长三角地区。

2004年后,上海与黑龙江省的粮食合作变得非常亲密,几乎每年,两省市的党政主要指导均要会面,签署粮食产销合作的协议或工程。

2021年,上海在黑龙江虎林建立粮食基地,上海良友集团与虎林绿都良友签署粮食合作工程,以投资控股形式参与粮食购销管理,每年保证50多万吨优质大米运销上海,占上海全年大米供应量的1/5强。

比上海先一步与黑龙江合作的是浙江。

根据?

中国经济周刊?

的统计,2021年,浙江的粮食自给率大约只有35%,其余部分只能靠外调,黑龙江、江西、安徽三个省份是“养活〞浙江的最主要省份。

早在2000年初,粮食紧缺的浙江就提出了向东北“大粮仓〞要粮的思路,在全国率先与黑龙江开展省际粮食产销合作。

时任黑龙江省长的张左己还承诺,黑龙江要为浙江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决不搞地区封锁,不哄抬粮价。

浙江也在采取一些方式力争自保。

“因为确实也担忧,万一真的粮食短缺以后,不给运出来。

〞著名杂交水稻研究专家、宁波市农科院副院长马荣荣向?

中国经济周刊?

坦言。

彼时,浙江省解决粮食短缺的思路是:

一方面,将东北的粮食企业引到浙江来加工;另一方面,发动浙江的农民到黑龙江广袤的三江平原去租地耕种,浙江那么不再大规模地开展农业,而是全力投入到工业化中去。

马荣荣说,浙江人去了黑龙江之后花了很大精力,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不是我们想象的,那边所有的土地都能开展你想开展的东西,例如,北方的水不平衡,租赁的土地根底设施差,好地,当地农民都留着自己种。

〞不过,还是有浙江的农民留在那里,最后成了农民老板。

广东的粮食自给率比浙江的情况更差。

广东省统计局曾发布?

2007年广东农业农村经济情况及2021年展望?

称,广东粮食自给率缺乏40%,年缺口达2400万吨,需要从湖南、江西、广西、安徽等省份调配,是内地第一缺粮大省。

这种情况没有在改善,而是在加剧。

?

中国经济周刊?

的统计结果显示,2021年,广东省的粮食自给率缺乏33%。

更为糟糕的是,作为广东最主要粮食调入来源的湖南,大米正面临着重金属污染的威胁。

这使得广东人忧心忡忡,怎么解决平安大米的来源问题,或将成为当地政府头疼的问题。

李国祥认为,相对幸运的是北京,供应北京市场的大米主要来源于黑龙江。

他认为,远离高度工业化的黑龙江大米,是相比之下,中国比较平安的大米。

以下内容为繁体版從“南糧北運〞到“北糧南運〞,農業中國經千年形成的糧食分佈格局是在最近的30年間被改變的。

糧食主產區有的還不能自足“最靠得住的還是黑龍江〞

在過去的30年裡,曾經肥沃的魚米之鄉——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從傳統的糧食主產區,蛻變成瞭現代的工業城,那些經濟相對落後的中西部地區,以及東北部地區則承擔起瞭糧食主產區的重任。

中國的糧食生產於是向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安徽、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四川13個省份集中。

至2021年,北方糧食生產已全面超越南方,面積和產量分別占全國的54.79%和53.44%,南方糧食面積與產量占全國的份額則減至45.21%和45.66%。

“南方工業化、城鎮化的速度太快,這導致耕地減少的速度也太快,糧食保障已經靠不住。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分析,“最靠得住的還是黑龍江,中國50%以上的增產來自黑龍江,黑龍江在中國糧食領域的地位已經舉足輕重。

李國祥的研究結果顯示,1990年—2021年,中國糧食的供求格局已大致形成:

當前糧食供給有餘的主要是東北區(黑龍江、吉林和遼寧)、冀魯豫區(河北、河南、山東),長江區(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和西北區(甘肅、內蒙古、寧夏、山西、陜西、新疆)供給平衡略有餘,供給缺乏的主要有東南區(福建、廣東、海南、江蘇、上海、浙江)、京津區(北京、天津)、青藏區(青海、西藏)和西南區(廣西、貴州、四川、雲南、重慶).

其中,東北區、冀魯豫區在全國糧食平安保障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東南區、京津區則相反,供求失衡日益嚴重,自給才能不斷下降。

這種分化最終導致瞭“南糧北運〞向“北糧南運〞的轉變,並且,這一格局在進一步增強。

?

中國經濟周刊?

采用最簡單的經驗估計法,即糧食總產量/(常住人口×400公斤),統計出?

2021年各省份糧食自給率?

統計結果以人均糧食消費量400公斤來估計全國糧食消費總量而計算的糧食自給率。

結果顯示,自給率最高的是黑龍江,高達375%,接下來依次是吉林、內蒙古、河南、寧夏、新疆、安徽等,大約16個省份的自給率大於100%。

一般認為,自給率明顯地超過100%的省份為主產區;自給率大約為100%的省份為平衡區;自給率明顯地小於100%的省份為主銷區。

但這個劃分標準並不絕對,自給率超過100%的寧夏、新疆和甘肅,人口較少,但糧食總產量很低,並非傳統意義上的糧食主產區。

處於糧食主產區的13個省份並非都實現瞭真正意義上的供給有餘。

根據李國祥提供的數據,自足之外尚有餘的僅有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河南、安徽5個省份,剩下8個主產省份趨於僅能實現自身平衡。

“糧食外調的最主要省份是黑龍江和吉林,內蒙古的糧食生產正在崛起,河南的糧食大省地位則在下降。

缺糧的省份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等沿海省份。

根據?

中國經濟周刊?

統計,上海、北京、天津、廣東、浙江、福建、青海、海南成為最缺糧的8個省份,其中又以上海為最,其自給率不到13%,嚴重缺乏。

除此之外的其他省份,大多數也是供求失衡,需求比重大於、甚至遠大於產出比重。

當然,假设按照實際消費量與當年供給量計算自給率,這種方法最科學,但實際消費量數據極不容易獲得。

在我國,糧食庫存數據是國傢機密數據。

因此,這種估算在實際中行不通。

區域性供求矛盾東北馳援東南

在糧食分佈及供給的現實格局下,解決區域性供求矛盾成為一個全局性的問題。

各缺糧大省份也在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來解決缺糧問題,以保障“米袋子〞。

自給率最低的上海,其糧食平安最早是由毗鄰的江蘇省保障的。

然而,隨著蘇南經濟的崛起,蘇南的糧食已很難自足,蘇北地區的供給也很難滿足整個長三角地區。

2004年後,上海與黑龍江省的糧食合作變得非常亲密,幾乎每年,兩省市的黨政主要領導均要會面,簽署糧食產銷合作的協議或項目。

2021年,上海在黑龍江虎林建設糧食基地,上海良友集團與虎林綠都良友簽署糧食合作項目,以投資控股形式參與糧食購銷管理,每年保證50多萬噸優質大米運銷上海,占上海全年大米供應量的1/5強。

比上海先一步與黑龍江合作的是浙江。

根據?

中國經濟周刊?

的統計,2021年,浙江的糧食自給率大約隻有35%,其餘部分隻能靠外調,黑龍江、江西、安徽三個省份是“養活〞浙江的最主要省份。

早在2000年初,糧食緊缺的浙江就提出瞭向東北“大糧倉〞要糧的思路,在全國率先與黑龍江開展省際糧食產銷合作。

時任黑龍江省長的張左己還承諾,黑龍江要為浙江放開糧食購銷市場,決不搞地區封鎖,不哄抬糧價。

浙江也在采取一些方式力爭自保。

“因為確實也擔心,萬一真的糧食短缺以後,不給運出來。

〞著名雜交水稻研究專傢、寧波市農科院副院長馬榮榮向?

中國經濟周刊?

坦言。

彼時,浙江省解決糧食短缺的思路是:

一方面,將東北的糧食企業引到浙江來加工;另一方面,動員浙江的農民到黑龍江廣袤的三江平原去租地耕種,浙江則不再大規模地發展農業,而是全力投入到工業化中去。

馬榮榮說,浙江人去瞭黑龍江之後花瞭很大精力,也遇到瞭一些問題。

“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邊所有的土地都能發展你想發展的東西,例如,北方的水不平衡,租賃的土地基礎設施差,好地,當地農民都留著自己種。

〞不過,還是有浙江的農民留在那裡,最後成瞭農民老板。

廣東的糧食自給率比浙江的情況更差。

廣東省統計局曾發佈?

2007年廣東農業農村經濟情況及2021年展望?

稱,廣東糧食自給率缺乏40%,年缺口達2400萬噸,需要從湖南、江西、廣西、安徽等省份調配,是內地第一缺糧大省。

這種情況沒有在改善,而是在加劇。

?

中國經濟周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