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69309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22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

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若干个。

运用各种方法理解“驻足而观、幽幽怨怨、稚气、恍惚间”等词语的意思。

  2、能流畅地朗读课文,继续尝试在读句子时静心思考,提出问题。

  3、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领略叙利亚的淳朴民风,感受叙利亚卖水人的质朴可爱。

  教学重点:

  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叙利亚卖水人的聪明智慧,人情味。

从卖水人的行为中感受叙利亚的风土人情,人与人相处的融洽和谐。

  教学难点:

  领略尤金游记所体现的记叙、抒情自然融合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

叙利亚

  观看有关叙利亚的图片。

  看了图片,让我们领略了叙利亚的异域风情,让我们再看一段文字介绍,来

  了解一下。

  出示简介叙利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指名学生读)

  叙利亚位于亚洲大陆西部,地中海东岸。

北靠土耳其,东南邻伊拉克,南连

  约旦,西南与黎巴嫩、巴勒斯坦地区接壤,西与塞浦路斯隔海相望。

海岸线长183公里。

沿海和北部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南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

沙漠地区冬季雨量较少,夏季干燥炎热。

  2、课文中也有一段叙利亚的介绍

  出示课文第一节

  到位于沙漠地带的叙利亚去旅行,最不能忍受的,是它气候的干燥与闷热。

  喝下去的水,顷刻间便化成串串的汗,从额上淌下。

  学生自由读。

看看叙利亚给你怎样的感受?

  指名读。

  (最不能忍受的,是叙利亚气候的干燥与闷热。

  师生配合读。

  3、这么热的天,水是必不可少的?

  板书:

  补齐课题,板书:

30、叙利亚的卖水人

  齐读。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有关水的内容

  预习了课文后,我们知道这水是指水果汁。

学生自由读文,划出描写水果汁的句子,并概括一下水果汁的特点。

  交流

  1、出示句子

  他们卖的,不是糖浆冰水,而是新鲜的水果汁。

最常见的,有橙水、柠檬水和萝卜水。

  齐读句子。

  出示:

叙利亚的水果汁真是品种繁多。

  2、出示句子

  这些新鲜果汁,价格便宜得叫人难以相信。

  齐读句子。

  出示:

价廉物美

  3、出示句子

  他卖的柠檬水,一杯4毛钱,够酸又够浓,确是解渴妙品。

  出示:

冰凉解渴

  4、那么还有什么呢?

  5、我们知道叙利亚的水果汁的特点是:

品种繁多、价廉物美、冰凉解渴。

  用一、二句话说说叙利亚水果汁的特点。

  

(二)学习有关卖水人的内容

  1、出示句子

  最令我难忘的,倒不是这些又便宜又好喝的水果汁,而是那些卖水人。

  齐读句子。

  再读课题

  2、出示句子

  因为这样,叙利亚境内,不论大街小巷,不论白天晚上,都有着各式各样的卖水人。

  齐读句子。

  3、这些卖水人在叙利亚随处可见,是极其普通的,可是到底是怎样的卖水人让我念念难忘呢?

读课文的5~7节。

文中写了哪几个卖水人?

  交流。

  板书

  出尽奇招

  卖水人纯朴可爱

  人情味浓

  指导说话,出示填空

  来到叙利亚,让我难忘的是卖水人吸引顾客的方式,如出奇招装饰摊位;难忘的是卖水人推销水的可爱方式,如吹笛子;难忘的是卖水人浓厚的人情味。

  4、如果你来到叙利亚,你会被谁所吸引?

自由读5~7节,说说理由,小组交流。

  5、学习第五节,卖水人的招数“奇”在哪里?

  正因为如此,让人们不由自主地“驻足而观”,“破财而饮”。

  理解“驻足而观”,“破财而饮”。

  填空

  卖水人出尽奇招装饰他们的摊位。

有位卖橙水的,将橙堆成,上面,远远望去_________,________。

有位卖萝卜水的,把萝卜________,惹得人们________,________。

  读第五节。

  6、再来看看那些可爱的吹笛子的卖水人,你认为是什么吸引住了你?

  那么幽幽怨怨的笛声怎么会吸引游客呢?

  为什么说人会“浸浴”在笛子声中?

  填空

  卖水人的笛声幽幽怨怨的,好像在说:

“________”,让人无法抗拒这样的诱惑,不由地________,________。

  读第六节。

  7、卖水人为了招揽生意可谓使出了浑身的解数,让人不得不“破财而饮”,可在做生意的同时,卖水人又不乏浓厚的人情味。

读读第七节。

找出有关句子。

  出示句子

  喝到第三天时,他竟对我们说:

“你们晚上喝的,不必付钱。

反正,我也要收摊了!

  理解句子。

  “竟”出乎意料的。

  引读第八节

  听了这话,我恍惚间以为……,但定睛一看,站在眼前的,却只是……

  8、小结

  叙利亚的卖水人质朴可爱,有浓厚的人情味,难怪作者会说最令他难忘的不是那些便宜又好喝的水果汁,而是那些卖水人。

  再读五到八节。

  三、练习写话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光顾商场、超市等地购物,你有没有观察过他们是怎样招揽生意的,推销自己的产品的,说一说,写一写。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学生课前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晏子

  1.揭题:

同学们,你们了解晏子吗?

  同学们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

  晏子的真名叫晏婴,那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

  (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

孔子、孟子、庄子等)

  2.过渡: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

  3.教师板书课题:

晏子使楚

  4.导言:

  《晏子使楚》的故事发生在20xx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晏子受齐王的派遣只身出使楚国,为了能及时了解他出访的情况,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齐国的小记者,随大夫晏子出使楚国?

现在我们就出发,跟随晏子出使楚国。

  二、初读感知,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生字新词:

注意“大夫”的读音,现在读“dài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àfū”是官职的称呼。

  

(2)请同学们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3.全班讨论:

  

(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小组交流,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2)试着给课文分分段:

  

(1)哪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

  三、再读课文,走近晏子

  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

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

  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1)最气愤的是:

楚王“想趁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2)最高兴的是:

“从那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3.引向深入:

那晏子又是怎样达到反侮辱的呢?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

  学生自由回答,只要说得有理就予以肯定。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又是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

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句话?

为什么?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1)这是什么话?

我国首都临

  淄住满了人。

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练成了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了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

  

  

(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较量:

  1.自学课文第五自然段,划出晏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1)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A.理解两个“水土”的不同含义。

  

  B.这段话隐含了什么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品味晏子的话,体会语言的艺术

  1.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晏子反击楚王的话,把自己的体会感悟写在旁边。

  我们请三位同学来读一读三次交锋的精彩画面。

  2.过渡:

我想仅仅读一读是不能完全体会出晏子语言的魅力,我们还可以把自己的思考,感受,与小组成员交流交流,共同去品味,体会晏子语言的妙处所在。

  3.交流、品味:

  

(1)同学们,刚刚大家在小组内体会地非常充分,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的体会。

  

(2)讨论:

你们觉得这三次交锋的场面能打乱顺序吗?

为什么不能?

  那我们就以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分享三次交锋的精彩画面吧。

  (3)点评:

  第一次:

顺水推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第二次:

欲擒故纵——置之死地而后生。

  第三次:

借力发力——四两拨千斤。

  三、感情朗读,理解晏子

  1.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2.想象一下,晏子长什么样?

面对楚王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尝试份角色朗读课文。

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我想如果晏子回到齐国,齐王大喜,一定会给他开一个庆功宴。

请你想一想,晏子获胜的法宝究竟是什么?

  

(1)才智过人,有善辩的口才。

  

(2)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在晏子的心中,不会让自己的祖国受到侮辱,他爱国,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3)正义在晏子一方,邪不压正。

  小结:

现在我们明白了,晏子的确才智超群,现在明白了为什么称它为晏子的原因了吧。

  2.拓展:

  一次,德国大诗人歌德和一个尖刻的评论家狭路相逢,两人面对面站着。

批评家说:

“我从来不给傻瓜让路。

”歌德赶紧让到一边,微笑着说:

“我正好相反。

  五、作业:

  1.摘录晏子反驳楚王的话。

  2.排练课本剧。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走进祖国西部”为专题组织教学,教材选择了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的文章,使学生从多个侧面了解西部的建设与发展,了解西部的文化与风情。

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走进祖国西部、开发西部、建设西部的情感。

《草原》、《白杨》、《丝绸之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叙事与写景相结合,优美的语言文字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得益彰。

  教师在教学本单元内容时,要注意激发学生了解西部,走进西部的兴趣,读懂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积累优美句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景物,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文中故事,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语言训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回顾·拓展1”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学习方法,并理性的分析总结,不断进行改进。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写作方法,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

在交流中能就自己的某一点体会畅所欲言,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本单元的20个生字,会认、会写、会用;能正确认读本单元的27个二类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用自己的话讲述文中故事。

  4.体会重点句、段的含义。

  5.积累本组课文中的优美句、段,并试着背下来。

  6.通过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并激发口语交际和写作欲望,进行写作。

  7.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朗读、领悟,体会作者的感情。

  2、有意地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间的整合。

  3、通过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并激发口语交际和写作欲望,进行写作。

  4、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重视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读、悟理解课文。

  2、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收集有关信息扩展的知识面,增加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3、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继续引导深入生活,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吸收科学知识,努力提高科学素养。

  5、在教学中,教者应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一些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

  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熏陶。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

  学习目标

  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

  2.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洁,使同学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3.指导同学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实感。

  4.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修改自身的习作。

  课前准备

  1.有关童年的音乐磁带。

  2.收集有关童年的碟片及照片。

  课时布置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课文,激发情趣

  1.回顾本组内容,说一说《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等课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场景。

  2.想一想为什么这些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趣、天真、可爱……)

  二、打开记忆,回忆童年

  1.俺们的童年生活也有很多有趣、天真、可爱的故事,静静地回忆一下,自身轻轻地说一说。

  2.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身童年难忘的故事。

  课堂评价:

(1)有没有把事情说清楚。

(2)有没有把事情说具体。

  3.学习小组内相互说说自身最难忘的事情,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

  三、课堂交流,分享童年

  1.每个学习小组评选最难忘的童年故事。

  2.各个学习小组轮流在班内交流最难忘的童年故事。

  要求:

一位同学讲述自身的童年故事,其他的同学说说推荐的理由。

  3.师生一起评议说得是否清楚、具体,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四、修改提高,难忘童年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修改,把童年故事说得更清楚更具体。

  2.尝试把学习小组内各个同学的童年故事,连起来,变成一个有趣的童年历程。

  3.班内交流。

  (杭州市滨江区长河小学冯琛莉)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上节课俺们一起品味了《童年》这优美的歌曲。

听了这样的歌曲,俺们想到很多,好像也看到了很多。

现在让俺们一起分享同学们和老师所收集的童年影集吧!

这些都是俺们童年时代捕获的特别镜头,里面珍藏着大家的美好回忆。

  2.同学交流翻看影集。

  3.过渡:

同学们,童年的歌声还在俺们的耳边吟唱着,童年照片中的美好画面还在俺们的眼前浮现,大家一定有很多感想吧!

一定回想起了许许多多的童年往事,其中,有一定很多有趣的事情!

现在请同学们用简单的几句话把自身童年最有趣的事情告诉老师和大家,好吗?

  4.指名发言。

  5.听完同学的有趣事,大家一定会发现,在俺们的童年时代里,有许多有趣的、值得回忆的事情,今天老师要大家把自身认为最有意思、最有趣的童年往事说出来,让大家相互分享。

(同时亮出小黑板,上面写着:

童年趣事)

  二、自由交流,拓展思路

  1.过渡:

现在,咱们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说说你们在童年时代的有趣的事情。

所说内容不限,可以写童年时代发生在学校的趣事,也可以写发生在家里的趣事,等。

只要是觉得有趣的事情就行。

一位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同学们可要听仔细了,他的童年趣事,到底有趣在哪里。

(老师随时参与各小组中,分享大家的趣事,并认真观察,适当、及时地给予必要的点评。

  三、大组交流,评价指导

  1.让四人小组推荐代表,说说他那有趣的童年往事。

要求把故事的过程说具体清楚。

  2.组织评价。

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引导同学展开评价:

“他说的童年往事是不是有趣?

”“他是不是把故事发生的过程说具体清楚?

”或者“你说的什么地方你最欣赏?

”“你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听清楚?

”“你对怎样说得更好有什么建议?

”等。

  四、草拟片断,渗透写法

  让同学把的童年故事写下来,让老师和更多的同学分享。

先让同学写一个自身认为最有掌握写好的片断。

教师巡视,发现典型。

  写好之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换着看。

教师选择典型的例子,组织全体同学展开评价,可以欣赏写得好的地方,也可以指出缺乏之处,提出修改建议。

  五、小结谈话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的眼前出现出许许多多有趣的童年往事,如梦如画,丰富多采,充溢着天真无比的童趣……。

由于时间关系,大家还没有把全文写完,下课后继续写完,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让老师分享你们的童年趣事。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展示典型,组织讲评

  1.教师事先从同学的初稿中发现典型。

  2.导语:

同学们,老师阅读了同学们的作文,就好像走进了你们的童年,感受到大家童年的纯洁和美好。

  3.用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让作者朗读。

  4.生一起评议。

  导语:

刚才听了这位同学朗读了他的习作,大家看看,他写的童年往事是否有趣,他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师生评价)

  导语:

这篇习作在语言运用方面,你最欣赏的地方是什么?

为什么欣赏?

还有什么建议?

  5.展示中等的习作,让组织同学评价。

肯定优点,指出缺乏。

注意不挫伤同学的积极性。

  6.展示教师杜撰而同学习作中普遍存在同样问题的“病文”(也可以从外引进),组织评价。

  二、小组交流,互评互改

  四人小组互相交流。

让同学在小组内读自身的习作,先指出自身习作的优点和缺乏,然后让其他同学评一评优缺点,提出修改建议。

  三、总结谈话

  通过这节课的讲评,大家的思路应该更加宽阔了吧!

为了使大家的童年趣事更加生动,更加精彩,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修改意见,回去把文章认真改一改,把童年趣事写得具体,更生动,让更多的人来分享你们童年的美好和欢乐。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

  

  《打电话》这篇课文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

它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

一个年轻人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

本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却啰里啰唆聊了老半天,浪费了别人不少时间。

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理解主要内容,学说相声,了解相声的语言特点。

  

  1、了解文章大意,学说相声。

  2、抓住典型语句,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3.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幻灯片出示下列两组成语,让学生朗读。

  啰里啰唆废话连篇拐弯抹角婆婆妈妈寡淡无味

  简明扼要斟字酌句直截了当言简意赅风趣幽默

  师:

读了这两组成语,你有什么发现?

如果有人和你谈话,你喜欢怎样的表达?

为什么?

  2.师:

看来,说话得讲究艺术。

透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好几个有趣的人物。

杨氏之子的风趣幽默,晏子的能言善辩,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文--《打电话》,再次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

板书课题:

打电话。

  二、检查预习,了解相声

  1.师:

读过课文了吗?

文章里出现了几个不太常见的词语,你会读吗?

  嗞嗞呃耗子啰唆嘚儿啷甭

  师:

“嗞嗞”是象声词,“呃”是语气词,“耗子”是什么意思?

  师:

“甭”这个字最有意思,是个会意字。

看到它。

你能猜出它的意思吗?

  2.师:

老师也读了这篇课文,觉得它有点怪,跟我们以前的课文不一样!

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

  生:

都是人物对话!

文章的内容是一段相声。

  3.师:

听过相声吗?

听过谁说的相声?

对于相声这一种有趣的表演艺术,你有哪些了解呢?

  师:

相声是说唱艺术之一,起源于北京,流行全国各地。

相声是语言的艺术,更是幽默的艺术,运用说、学、逗、唱的技巧,逗观众开心,留给人们思考。

从形式上看,相声可分为三种:

一个人说的叫单口相声,俩人的叫对口相声,三人以及三人以上的叫群口相声。

《打电话》就是一段对口相声。

  4.师:

这样的课文,老师以前从没上过,真有点犯难。

请同学们给老师出点主意,我们该怎样学习这篇课文?

  生熟读课文,练习说相声。

  师:

要说好相声,得熟悉剧本,知道这段相声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相声里有几个人?

各自有什么特点?

说话的时候是什么语气?

什么表情?

这样才能表演得到位。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段相声的大意。

  三、浏览课文,概括大意

  1.师: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课文究竟写了什么内容?

  2.师:

这段相声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

一青年人打电话约他的未婚妻看戏,半分钟就可以讲明白的事,他却用了两个多小时。

  师板书:

半分钟?

2个多小时。

  

  四、批注重点,体会幽默

  1.师:

这青年人究竟怎么打电话的?

他说话有什么特点?

老师从课文中找到了两处,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幻灯片出示:

  

(1)甲:

不知道你猜猜。

猜不着?

猜不着使劲猜。

呃,猜不着我告诉你。

我姓啰,我叫啰唆。

  

(2)甲:

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师:

再来看看,老师是怎么做批注的?

对于第一句话,老师认为他是在兜圈子,直接告诉人家自己是谁不就可以了吗?

何必让别人去猜第二句,老师在后面写上了四个字--“画蛇添足”,谁不知道未婚妻是女的呀!

  2.师:

请大家细读课文,把你印象最深、最有意思的话画下来,学着老师的样子,在后面做上简要的批注。

  3.师:

刚才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同学都找到了非常有意思的句子,并写上了自己的体会。

谁来把比的阅读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预设如下,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调整。

  ①甲:

我正找你呢。

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

学习吗?

不学习呀。

开会吗?

不开会。

(重复别人的话)

  ②甲:

太好了。

我请你听戏好不好?

票都买好了。

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

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啰里啰唆)

  ③甲:

不着了,我告诉你,歌剧,《刘三姐》,没看过吧?

看看吧,好极了。

腔美着呢,其中有一段我可喜欢了,就那段,小王,你现在不是没事嘛,你拿着电话,你注意,我给你学一学。

你们几位等一会儿。

小王,我现在开始学:

唱山歌来……(婆婆妈妈)

  ④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