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选自学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69009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乐府诗选自学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乐府诗选自学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乐府诗选自学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乐府诗选自学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乐府诗选自学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乐府诗选自学版.docx

《乐府诗选自学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乐府诗选自学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乐府诗选自学版.docx

乐府诗选自学版

乐府诗选

(一)饮马长城窟行 佚名

(二)陌上桑  佚名

一、国学常识

(一)乐府诗简介

名称

1.“乐府”原为汉代专门掌管音乐的一个官署名称,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主要任务是编制乐曲,训练乐工和搜集歌诗,起了搜集和保存大量民歌的作用。

汉代人把当时由乐府机关所编录和演奏的诗篇称为“歌诗”,魏晋六朝时人,才开始称这些歌诗为“乐府”或“乐府诗”。

2.又可以“歌”、“行”、“弄”、“引”、“曲”、“辞”、“吟”、“谣”、“调”、“咏”、“唱”、“怨”、“操”为题。

如长干行、垓下歌。

范围

“乐府”或“乐府体诗”主要是指两汉和南北朝的乐府作品,但从后来的文体分类上所谓乐府体诗的范围,则是包括历代作家仿制乐府的作品在内。

补充

在文学史上,所谓这种仿作的作品包含:

1.按照乐府旧的曲谱,重新创作新辞,性质上还是入乐的。

2.由于旧谱的失传,或由于创作者并不熟悉和重视乐曲,而只是沿用乐府旧题,仿效旧日乐府的艺术风格来写作的,实际上已不入乐。

3.连旧题也不袭用,而只是仿效旧日乐府作品的基本精神和风格,完全自立新题、新意,当然它也是不入乐的。

(二)乐府诗的流变

朝代

说          明

先秦

秦时已有“乐府”官。

两汉

1.至汉武帝时,命李延年、司马相如等数十人,将所采民间歌谣加以整理,配乐歌唱,后人乃称其诗为“乐府”。

2.多为民间作品,往往具有批判社会的写实精神。

3.内容多叙事,风格贵遒劲。

4.入乐,可歌、可诵。

5.句式自由,多长短句。

6.不讲究平仄、对仗,可以换韵。

魏晋

南北朝

1.乐府发达于南北朝。

2.大体南朝的作品尚婉转,北朝的作品朴质雄浑。

变调于中唐:

白居易、元稹等的“新乐府”,继承乐府诗的讽谕功能,但作品不入乐,只带着批判现实的讽刺意味,题上乐府的名称。

(“即事名篇,无复倚傍”,不仅不依旧谱、不入乐,且连乐府旧题也取消不用。

1.郭茂倩编乐府诗集,辑录唐、五代以前的乐府诗,分为十二类,对乐府诗的保存,功劳甚大。

2.名称变异:

称“词”为“乐府”,如苏轼的东坡乐府。

名称变异:

称“曲”为“乐府”,如张可久的小山乐府。

(三)乐府诗的形式特色

乐府诗本有“入乐合曲”的音乐性,虽现在已无法掌握,但仍有其韵律、节奏。

作者们利用语音的高低、长短、规则或不规则,参差变化,产生了简单或繁复的音乐效果。

杂言句式

杂言句式的运用,造成节奏和旋律的多样变化,及音乐上错落的情韵之美。

谐音

谐音是民间语言的特色,利用谐音形成诗歌中新鲜、活泼的趣味。

例如作蚕丝: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

”以“丝”谐音为“思”;

刘禹锡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以“晴”谐音为“情”。

迭复

迭复是指相同或相似的句子重复迭用,这是民间歌谣旋律的基本格式,可增强节奏,让全诗旋律产生回旋的效果。

例如木兰诗第三段有:

“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

”其中“不闻爷娘唤女声”是相同句子重复迭用,而“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与“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及“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与“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是相似的句子重复迭用。

顶真

顶真是在句与句之间,或段与段之间,利用相同的字词连接,造成绵绵不绝的美感。

例如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可见。

”其中“远道”、“梦见”、“他乡”都属于顶真。

押韵

大抵短篇乐府诗是一韵到底,但长篇叙事诗则转韵灵活,造成旋律上抑扬顿挫的美感。

浅显白话的文字运用

乐府诗大多使用日常的语汇,浅显自然,不多雕饰,表现质朴、真实的鲜活趣味性。

以清新生动,自然纯真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为民间文学注入一股生命力。

(四)古体诗

名称

1.古诗之名,始于唐代,也称古诗、古风。

(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2.古诗由乐府诗演变而来。

发展

产生于两汉,发展于魏晋,衰颓于南北朝,复兴于唐宋。

内容

多言情,尚温雅。

作者

多士大夫之作。

形式

格律比较自由,不论对仗,不拘平仄。

押韵宽,可换韵。

句式

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用长短句等。

多五、七言。

音乐性

不入乐,可诵。

成立

1.五言诗成立:

班固咏史诗。

2.七言诗成立:

曹丕燕歌行。

3.五言诗成熟:

古诗十九首。

(五)乐府诗、古体诗、近体诗之比较

乐府诗

古体诗(古风、古诗)

近体诗(今体诗)

起源

本官署之名称,始于汉武帝,职采民间诗歌

古诗之名始于唐,以别于近体诗而言

为唐代新兴诗体

发展

源于汉武帝设立“乐府”采诗

南北朝最发达

变调于中唐

创始于两汉,

发展于魏、晋,

复古于唐、宋

五绝起于汉魏五言古诗

七绝起源于南北朝乐府小诗

律诗完成于沈佺期、宋之问

作者

多为民间作品

多为士大夫之作

文人之作

风格

多叙事,贵遒劲

多言情,尚温雅

风格多样,韵味悠长

音乐

入乐,可歌,可诵

不入乐,徒诵不歌

不配乐,不可歌,只可诵

句法

句式自由,多长短句

句式多较严整,多五、七言,亦见杂言

分五、七言。

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之偶句

平仄

不限

限定

对仗

不限

绝句不必,律诗颔、颈联须对仗,排律只有首尾联不对

押韵

只求韵谐,可换韵

符合韵部,不可换韵、通韵、重韵

备注

乐府诗与古体诗同为汉代诗歌文学双葩

唐代代表文学

(六)昭明文选

时代

南朝梁

作者

昭明太子萧统主编

内容

1.选录先秦至齐梁间之诗、赋、文、书论等。

2.不收经、子之文,史书只选“综缉辞采”、“错比文华”的论赞。

3.选文标准:

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价值

1.最早的诗文总集。

2.四库全书集部“总集”之首。

备注

有李善注及五臣注,前者较佳,南宋后合刻为六臣注文选。

二、课文深究

【甲】饮马长城窟行

(一)内容分析

段落

内容说明

第一段:

思念远人,

悠悠入梦

“青青河边草”到“辗转不可见”:

河边一片绿油油的青草,绵绵不断,一直延伸到远方,思妇的思绪也随着那绵延的青草,飞向远方的情郎,不知道远方征戍的夫婿,在烽火连天中是否平安。

现实环境中看不到良人,只好盼望梦中团圆,“夙昔梦见之”。

一觉醒来,却发现孤独一人拥衾,“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可见”,良人依旧在他乡,似梦似真,两地牵挛乖隔,即使反复思念,不能入眠,也终难见面。

第二段:

梦后伶仃,

孤苦凄伤

“枯桑知天风”到“谁肯相为言”:

凄清的天风,使枯桑抖瑟;寒冷的天气,使海水凉透,如此情景,可说是思妇内心的投影。

但也不禁要问枯槁的外物都有情,更何况万物之灵呢?

相信他乡之良人亦能体会这分相思之苦。

尤其看到其他人各自回家团圆,全家欢聚亲昵的景象,此刻谁会理会照顾独守空闺,倚门而望的伤心人呢?

作者以对比的情绪来凸显妇人心中的凄苦,更令人对思妇际遇感到无奈。

第三段:

远道捎书,

情思缱绻

“客从远方来”到“下有长相忆”:

正思念盼望着,忽然有客人带来了妇人日夜思念的讯息,在等待的过程中,应可感受妇人期盼的眼神、砰然的心跳和焦急的心情。

日夜思念的人是否要告知归期,抑或传来恶耗?

“呼”字下得真好,有客人至家中,妇人独自在家,应是谨慎敛容,但手握双鲤鱼,赶紧叫孩儿来拆信,将心中的焦急与期待表露无遗。

然而君问归期未有期。

“加餐食”是汉代常用来勉励人保重的话语,但用在夫妇身上,似乎稍嫌生疏,是日久情疏,还是有所变故?

恐怕是中国的夫妻对情感的表达较为内敛,没有浓情蜜意,没有轻声呼唤,却有着最实质的关心。

(二)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

内容说明

善用顶真

首段采用顶真,上句句末,重见于下句句首,有首尾蝉联,上递下接的趣味,表现了回环往复、连绵不绝之美,与青草绵绵引发情思绵绵,形式内容配合巧妙。

运用比兴

“青青”二句运用诗经中比兴手法。

藉草起兴,既是眼前所见的景物的描绘,也喻含对征人的怀念。

“绵绵”,用以状物──青草沿着河边而延伸,直至不可见的远方,也用以抒情思的绵绵。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再以比、兴的手法表达思妇之苦。

闻一多乐府诗笺云:

“沧海桑田,高下异处,喻夫妇远离不能会合。

‘枯桑’喻夫,‘海水’自喻,‘天风’、‘天寒’,喻孤栖独宿,危苦凄凉之感,见叶落而知木受风吹,见冰结而知水感天寒。

枯桑无叶可落,海水经冬不冰,一似不知‘风’、‘寒’者,非真不知之,人不见其知之迹象耳。

以喻夫妇久别,口虽不言而心自知苦。

【乙】陌上桑

(一)内容分析

段落

内容说明

第一段:

极写罗敷的美貌

首四句“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是以说书人的口吻来叙述的,属于第一人称歌者的口吻。

“秦氏有好女”以下才是正文,转用第三人称的表现手法,交代了女主角的姓名、身分、职业及其工作的地点。

作者为了衬托罗敷,夸张地铺叙其器物的精致和服饰的华美,而描写愈精致华美,正是为了衬托出使用、穿着者的艳丽动人。

接着采用侧面描写来显示她的绝艳姿容:

诗人通过行者假装歇息,放担凝视、叹赏之至,忘情捋须;少年脱帽理巾,亟思逗引罗敷;在桑林旁的“耕”、“锄”者甚至忘了工作……等等诙谐而夸张的描写,着力渲染罗敷之美丽动人。

第二段:

写使君觊觎罗敷美色

“五马立踟蹰”,描写得非常生动。

既可以理解为是太守把五马拉的车子停下来了,也可以理解为五马本身有灵性,牠在那里犹豫不行,连马都被罗敷的美丽吸引住了。

使君惊异于罗敷的艳丽而徘徊不前,询问情况后,得知罗敷正值青春妙龄之时,更是想入非非,居然提出“宁可共载不”的询问;罗敷面对权势显赫的使君妄图非礼,给予严正的回击,充分表现了她的智勇。

第三段:

以罗敷的口吻夸耀自己的夫婿

罗敷盛夸自己的丈夫,以千余骑和五马驾一车对比,说明罗敷的夫婿在排场上比太守高一层。

况且丈夫从“十五”到“四十”正在官运亨通,四十岁就成为“专城居”,独管一方了,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丈夫的权势足以压倒对方。

而且丈夫不光有权有势,还是仪表堂堂的美男子,所以上上下下的官员都夸赞他品貌兼优,人才出众,相比之下,“使君”便愈见鄙陋了。

这种巧妙拒绝的方法,显示了罗敷机智、活泼和勇敢的性格,同时也是作者出色的创造。

(二)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

内容说明

烘云托月

1.“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四句藉服饰装扮之美,衬托罗敷的丽质天生。

2.“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八句,藉旁观者见罗敷的陶醉,甚至到举止失当、神情失态、动作失常的情景,进一步让人对罗敷的美貌有想象空间。

铺陈夸张

罗敷描述其夫婿的形貌时,所运用的文字亦是渲染铺陈的夸饰手法: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余。

”极其夸饰地渲染出夫婿的气派。

而关于夫婿的官资历程与其仪表风范,文中叙述如下: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

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在这些渲染铺陈的句子中,皆呈现出夸饰的笔调。

语言灵活

本诗第一段完全是叙述语言;第二段则是叙述语言与人物对话交错组成;第三段则罗敷一人夸赞夫婿之辞,藉罗敷自陈,罗敷夫婿的形象呼之欲出。

三、文学常识

(一)文学意涵

双鲤鱼

1.闻一多乐府诗笺云:

“双鲤鱼,藏书之函也。

其物以两木板为之,一底一盖,刻线三道,凿方孔一:

线所以通绳,孔所以受封泥。

此或刻为鱼形,一孔以当鱼目,一底一盖,分之则为二鱼,故曰‘双鲤鱼’也。

2.“双鲤鱼”就是古代的信封。

这种信封是用两块鱼形的木板做成的,中间夹着书信。

“呼儿烹鲤鱼”,即解绳开函,“中有尺素书”,即开函看到用素帛写的书信。

这种鲤鱼形的信封沿袭很久,一直到唐代还有仿制。

雁足传书

1.汉书苏武传载:

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

昭帝初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苏)武等,匈奴诡言武死。

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

‘武等实在。

’”

2.后人便用“雁帛”、“雁书”、“雁音”、“雁足”代指书信,也称传寄书信为“雁足系书”、“雁足传书”。

另有将鱼雁合用,如“鱼雁往返”,即指互通书信。

此外,“华翰”、“瑶章”也可指书信(尊称)。

望夫台

“望夫台”有许多说法,有的则作“望夫石”或“望夫山”。

根据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载:

“武昌阳新县北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

古传云:

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妇携弱子,饯送此山,立望而死,形化为石。

(二)闺怨诗常见意象举隅

中国人的民族性向来含蓄,所以在情感的表达少用奔放的直述式,尤其在闺怨诗的创作技巧,大多通过景物描写以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并藉此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与心理活动。

闺怨诗常见意象有:

燕、鸳鸯、蝴蝶、月、杨柳、镜、泪、梦……等。

意象

诗词

出处

杨柳

(“柳”与“留”谐音)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诗

(有绵延生长不绝的特色,就如思妇绵绵不断的思念)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佚名青青河畔草

(常出现在闺怨诗中反衬思妇的孤单愁苦)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佚名明月何皎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望月怀远

(长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具有冷清落寞的意象)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李白长干行

蝴蝶、燕子、鸳鸯

(反衬出思妇形单影只的孤苦)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李白长干行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

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

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唐温庭筠菩萨蛮

帘幕风轻双语燕,午醉醒来,柳絮飞撩乱。

宋晏殊蝶恋花

长门寒水流,高殿晓风秋。

昨夜鸳鸯梦,远陪豹尾游。

前鱼不解泣,共辇岂关羞。

那及轻身燕,双飞上玉楼。

唐郑锡玉阶怨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金昌绪春怨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望月怀远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唐陈陶陇西行

啼鸟惊残梦,飞花搅独愁。

自怜春色罢,团扇复迎秋。

杜审言赋得妾薄命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佚名明月何皎皎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白居易后宫词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李白怨情

宠移新爱夺,泪落故情留。

杜审言赋得妾薄命

春、镜子

(春代表的是消逝的青春以及遥遥无期的等待。

镜子所照见的往往是逐渐憔悴老去的面容)

自怜春色罢,团扇复迎秋。

杜审言赋得妾薄命

君王宠初歇,弃妾长门宫。

紫殿青苔满,高楼明月空。

夜愁生枕席,春意罢帘栊。

泣尽无人问,容华落镜中。

崔颢长门怨

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唐温庭筠菩萨蛮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李白长门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