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68947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6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docx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docx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为了促进文学艺术发展,中国共产党于1956年提出的“双百”方针是

A.百花争艳,百家争鸣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百花齐放,百废待兴

D.百花争艳,百废待兴

2.右图建筑于2013年3月基本完工,它是目前世界最高的露天阿弥陀铜制像。

与这一建筑有关的宗教是()

A.佛教

B.犹太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3.战国某思想家认为,如果人们依顺天生具有“性情”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

为此主张用礼仪规则来要求自己可以不犯错误的思想出自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4.1931年,国民政府公布新《盐法》:

“盐就场征税,任人民自由买卖,无论何人,不得垄断。

”才结束了这两千多年的“盐铁专卖”。

封建王朝的“盐铁专卖”政策始于()

A.秦始皇时期

B.汉高祖时期

C.汉文帝时期

D.汉武帝时期

5.(题文)“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是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典故。

这些典故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A.唐高祖

B.宋太祖

C.唐太宗

D.宋高宗

6.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看电视剧《哪吒传奇》,哪吒帮助武王打败了纣王。

这是一次改朝换代的生死决战,从此,历史由商朝过渡到了周朝。

“这次战争”指的是()

A.阪泉之战

B.牧野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7.下列斗争中反对对象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

B.美国独立战争

C.中国的鸦片战争

D.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8.有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洋务运动,这一运动没能挽救腐朽的清王朝,但在客观上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C.推动了中国政治制度的近代化

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9.18世纪中期,英国人用马车在脏分兮的路上或者用风力和水力在海上将货物缓慢地运到市场。

到1850年,火车冒着蒸汽在英国2000英里的铁轨上轰鸣运行,将人和货物迅速、便宜、可靠地运到分布在各地的车站,给制造业、商业和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上述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是

A.改变了生产方式

B.提高了运输能力

C.促进了城市发展

D.加剧了环境污染

10.在公元前18世纪的古巴比伦,如果人们犯罪了,可以依照哪部法律来量刑()

A.民法典

B.商朝法典

C.汉谟拉比法典

D.刑法典

11.如果下列图片可以归纳出一个学习主题,你会把它确定为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国共关系的变化

C.人民军队的成长历程

D.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12.1949年2月,解放军全副武装通过北京东交民巷时,全世界都读懂了这划时代的意义。

这意味着胜利的中国人民摆脱了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13.为了促进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特别是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边疆的稳定,1999年党中央作出的决定是

A.建设青藏铁路

B.实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

C.实施东部地区工业经济的新飞跃

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14.西晋的建立者是

A.

B.

C.

D.

15.以下长征中经过的地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遵义   ②大渡河   ③赤水河   ④金沙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④③

D.③①④②

16.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下表中的推论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A

B.B

C.C

D.D

17.(题文)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把明、清(鸦片战争前)的历史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重点。

经过研究,他们把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概括为()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8.胡兆森回忆:

“1954年……举手表决通过了《宪法》,这是我最难忘的大事之一,会场上每个人都非常激动……”胡兆森所回忆的史实发生于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期间

C.中共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

19.(2017年福建卷)如图所示内容可以见证

A.万隆会议召开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0.“大师西去悲难禁,毕昇功德世长流。

”功德“指的是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二、综合题

21.目录是一本书的索引,是全书内容的提纲挈领。

阅读《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有关目录,探究下列问题。

(1)目录“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中的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哪一个远古人类?

生活在今天的什么地区?

距今约有多少年?

(2)学习了“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这一单元后,你知道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是谁吗?

他什么时间建立的?

传说中他的都城又建在哪里?

(3)“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课中讲到了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一次改革——商鞅变法。

请你写出商鞅变法的时间以及在经济方面的主要措施

22.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7分)

材料一:

随着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和平之旅”、“搭桥之旅”成为国人热议的话题。

有一网民为此写了一首小诗:

紧紧相握的双手,推开了冰封六十年的大门。

和平搭桥之旅,注入了双赢的春天气息。

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

材料二:

邓小平在1984年说:

“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材料三:

2014年2月14日16时许,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一起袭警案件。

犯罪嫌疑人驾驶车辆,携带爆燃装置,手持砍刀,袭击公安巡逻车辆,导致2名群众和2名民警受伤,5辆执勤车损毁。

公安民警在处置过程中,击毙8人,抓获1人。

3名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时自爆死亡。

——法新社报道

请回答:

⑴材料一网民的诗“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怎样的共同愿望?

(3分)

⑵材料二中邓小平的谈话,表明我国在统一问题上采取的什么政策?

(3分)

⑶试针对材料一中台湾同胞“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的疑问,谈谈你的看法。

(4分)

⑷为实现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了什么政策?

(3分)

⑸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关系和祖国统一的认识。

(4分)

23.   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各个阶级都进行艰辛的探索。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千曲万折之后,历史在清廷自我挽救、改良、民变和革命之间终于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革命派以一往直前之气推翻了清王朝。

﹣﹣节选自《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化》

材料二:

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

……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付出了最大牺牲,书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

﹣﹣节选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

材料三:

改荜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随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挟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节选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清廷自我挽救、改良、民变和革命”的事例。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书写感天动地的壮丽的史诗”?

(至少写三点)

(3)材料三中的“改革开放”是哪次会议上提出的总方针?

中国的改革在农村实行什么制度?

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1984年我国在广西开放了哪一个沿海港口城市?

24.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请完成以下关于改革的话题。

材料一: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

秦王扫六国,虎视何雄哉!

——李白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

(2)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关联?

材料三: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

……帝曰:

“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哪一项改革内容?

(4)材料三的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5)试分析以上两次改革成功的相同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综合题

1、

2、

3、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