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2国际经济学.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97766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7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2国际经济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六章-2国际经济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六章-2国际经济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六章-2国际经济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六章-2国际经济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2国际经济学.ppt

《第六章-2国际经济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2国际经济学.ppt(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章-2国际经济学.ppt

确定幼稚工业的标准确定幼稚工业的标准11穆勒标准穆勒标准产业预期利润产业保护成本产业预期利润产业保护成本22巴斯塔布尔标准巴斯塔布尔标准产业未来预期利润贴现值产业未来预期利润贴现值产业保护成本产业保护成本贴现值贴现值33坎普标准坎普标准产业未来预期利润贴现值外部经济收益产业未来预期利润贴现值外部经济收益产业保护成本产业保护成本贴现值贴现值44小岛清标准小岛清标准潜在资源利用国民经济结构动态调整要素利用率提高潜在资源利用国民经济结构动态调整要素利用率提高超保护贸易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代表人物代表人物:

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1883-1946)1936年,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西方发动了一场经济学革命,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长期以来,西方传统经济学为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制度大唱赞歌,否认存在严重失业现象和经济危机,凯恩斯也曾是自由贸易理论的追随者。

1929-1933年发生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宣告了这一理论的彻底破产。

在这种背景下,凯恩斯改变了立场,公开承认资本主义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失业和经济危机,并力图用“国家干预”代替“自由竞争”来救治资本主义。

凯恩斯的学说完全是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物。

在这个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凯恩斯阐述了他的国际贸易理论,其中特别强调了有些人称为“新重商主义”的政策思想,形成了典型的超保护贸易学说。

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利率利率下降下降刺激投资刺激投资经济繁荣经济繁荣利率利率上升上升投资萎缩投资萎缩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缓慢缓慢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即:

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有增加国民收入即:

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有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进口则和国内储蓄一样,有减少国民收入的作的作用;进口则和国内储蓄一样,有减少国民收入的作用。

用。

例如:

商品和劳务出口例如:

商品和劳务出口相应出口产业的收入增加相应出口产业的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消费增加引起其他产业生产增加引起其他产业生产增加就业进一步就业进一步扩大扩大收入增加收入增加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将为贸易顺差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将为贸易顺差的若干倍。

的若干倍。

结论:

只有当贸易为出超或国际收支为顺差时,对外贸易结论:

只有当贸易为出超或国际收支为顺差时,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国就业,提高国民的收入。

此时,国民收入的增才能增加一国就业,提高国民的收入。

此时,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将为贸易顺差的若干倍。

这就是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涵加量将为贸易顺差的若干倍。

这就是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涵义。

义。

普雷维什的中心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论外围论1950年,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向联合国提交了一篇题为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及其主要问题的报告,即著名的“拉丁美洲经委会宣言”。

在这个报告中,他试图说明的是:

作为中心的发达国家与作为外围的发展中国家在按照比较优势开展国际贸易时,大多数利益都被处于中心地位的发达国家所占有,而发展中国家在这种贸易体系中失去了发展本国工业的机会,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实现本国经济的工业化。

推算的结果表明,外围国家的贸易条件出现长期恶化的趋势,即著名的“普雷维什命题”。

若以18761880年间外围国家的贸易条件为100,到19361938年外围国家的贸易条件已降到了64.1,说明20世纪30年代与19世纪70年代相比,外围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了35.9。

中心-外围论提出的历史背景二战后,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原帝国主义殖民地、半殖民地纷纷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

为了巩固这种独立地位,它们迫切要求大力发展民族经济,实行经济自主。

然而,这些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受到了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尤其是旧的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体系的严重阻碍。

普雷维什根据他的工作实践和对发展中国家问题的深入研究,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提出了中心-外围论。

中心-外围论的主要论点1、国际经济体系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2、外围国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推算的结果表明,外围国家的贸易条件出现长期恶化的趋势,即著名的“普雷维什命题”。

若以18761880年间外围国家的贸易条件为100,到19361938年外围国家的贸易条件已降到了64.1,说明20世纪30年代与19世纪70年代相比,外围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了35.9。

3、外围国家必须实行工业化,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经济普雷维什认为,应该采取保护贸易政策,摆脱这种长期不利的、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贸易关系,进而通过贸易保护实现经济的工业化。

为此,他提出了外围发展中国家必须实行工业化的主张。

他根据拉丁美洲各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发展战略。

随着世界经济形式的变化和拉美国家经济的发展,他又进一步提出了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

战略性贸易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strategictradestrategictradepolicypolicy)是指在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政府对贸是指在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干预,目的是改变市场结构或环境,易活动进行干预,目的是改变市场结构或环境,以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本国企业获得以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本国企业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或租金。

更多的垄断利润或租金。

概概述述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贸易政策理论,这一贸易政策理论与不完全竞争理论有内在的联系。

具体地说,该贸易政策理论是建立在不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政策分析。

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贸易保护论据人们称为“战略性贸易政策”(Strategictradepolicy)。

这种政策观点之所以被称为“战略性”,是因为该政策是针对一种特殊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而提出的。

在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干预,目的是为了改变市场结构或环境,以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本国企业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或租金。

战略性贸易政策最为强调的政策主张主要有两种:

一是出口补贴;二是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

欧洲对飞机生产的支持美国在飞机制造方面一直拥有统治地位,这是美国科技实力的显著标志。

这一点对于各国政策制定者来说尤其显而易见,因为他们的很多时间都花在乘坐飞机奔波于会议之间。

因此,毫不意外,欧洲各国政府长期以来希望发展本国的飞机制造业,使之能够与美国企业竞争。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些努力主要是各个国家单独进行的,结果收效甚微。

于是,从60年代后期开始,欧洲各国政府为合作开发飞机生产进行了两次重要的努力。

其中之一是,英国和法国共同开发协和型超音速飞机。

60年代后期,制造超音速客机在技术上已经可行,但是私营飞机制造企业却不相信开发这种客机有利可图。

在美国,企图说服政府为开发这种客机提供资金的政治势力没有成功。

然而,在欧洲,英法政府同意为开发这种客机提供财政支持。

在一定程度上,人们希望出现大规模的技术外溢。

但更重要的是,这个项目能带来名誉,并用此来作为欧洲协作的标志。

欧洲对飞机生产的支持从商业角度来看,结果却是灾难性的。

协和飞机运行成本极高,节约几小时的飞行时间,不足以弥补费用的差异。

仅卖出的几架协和飞机也是由英国和法国的国有航空公司(英国航空公司和法国航空公司)购买的。

协和飞机最重要的贡献是,开发这种飞机的经验可能对欧洲在飞机生产方面的下一步努力,即生产空中客车,产生了技术外溢。

空中客车公司是欧洲各国政府的联合公司,它生产大型客机,直接与美国的飞机竞争。

公司的资本费用和其他成本由成员国政府补贴。

虽然对欧洲政府支持的规模大小一直存在着争论(欧洲政府声称补贴的规模小于美国的估计),但几乎没有人怀疑空中客车公司计划是世界上最大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例子,可能比所有其他此类项目加起来还要大。

与协和计划不同,空中客车公司成功地生产出了商业上可行的飞机。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有效性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有效性战战略略性性贸贸易易政政策策的的成成功功必必须须以以利利润润转转移移部部分分超超过过补补贴贴额额或或关税保护成本关税保护成本为先决条件。

为先决条件。

战略性贸易政策行为战略性贸易政策行为视厂商的竞争行为类型而定视厂商的竞争行为类型而定。

最最为为重重要要的的一一点点,战战略略性性贸贸易易政政策策的的成成功功运运用用是是以以对对手手不不采取行动为前提的采取行动为前提的。

战略性贸易政策在现实运用中还会战略性贸易政策在现实运用中还会受到多边规则的约束受到多边规则的约束。

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不同情表况下的利润和亏损空中客车公司生产不生产波音公司生产(-5万,-5万)(100万,0万)不生产(0万,100万)(0万,0万)欧盟进行补贴后的利润和亏损空中客车公司生产不生产波音公司生产-5万,5万100万,0不生产0,110万0,0欧盟和美国都补贴的利润亏损空中客车公司生产不生产波音公司生产(5万,5万)(110万,0万)不生产(0万,110万)(0万,0万)克鲁格曼以美国“波音公司”和欧洲“空中客车”公司为例对以补贴促进出口的模型进行了模拟分析。

假定规模经济在某一个行业中如此之大(如飞机制造业),以致在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市场上只容得下一个能获利的进入者,即如果两个厂商都进入,他们都会遭受损失。

案案例例20世纪世纪80年代前期,全球软件市场主要被美、日等年代前期,全球软件市场主要被美、日等发达国家垄断,印度软件业所占比重微乎其微。

经发达国家垄断,印度软件业所占比重微乎其微。

经过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印度现在是全球五大软件供多年的快速发展,印度现在是全球五大软件供应国之一,据世界银行对软件出口国家能力的评估应国之一,据世界银行对软件出口国家能力的评估报告称,印度软件出口的规模、质量和成本等综合报告称,印度软件出口的规模、质量和成本等综合指数名列全球第一。

近几年,印度经济一直保持较指数名列全球第一。

近几年,印度经济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软件业的发展。

高的增长速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软件业的发展。

印度软件产业迅猛发展的原因之一就是政府为软件印度软件产业迅猛发展的原因之一就是政府为软件产业发展实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产业发展实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20世纪世纪80年代前期,印度国内信息技术市场规模小,年代前期,印度国内信息技术市场规模小,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投资环境不利于引进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投资环境不利于引进外资,印度信息技术软件产业的起点是非常低的。

外资,印度信息技术软件产业的起点是非常低的。

1984年,印度及时抓住机遇和优势,大力发展高科年,印度及时抓住机遇和优势,大力发展高科技尤其是计算机产业,采取了包括自由化、明显的技尤其是计算机产业,采取了包括自由化、明显的税收激励和关税特许措施,促进软件的出口。

税收激励和关税特许措施,促进软件的出口。

1986年,政府出台年,政府出台“计算机软件出口,软件开发和计算机软件出口,软件开发和培训政策培训政策”,成为印度发展软件业出口的转折点。

,成为印度发展软件业出口的转折点。

1992年印度电子部发起了年印度电子部发起了“软件技术园区计划软件技术园区计划”。

中央政府为每个园区投资中央政府为每个园区投资5000万卢比,主要用于中万卢比,主要用于中央计算机系统、卫星高速数据通讯等信息基础设施央计算机系统、卫星高速数据通讯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政府还制定了诸如企业经营头八年可建设。

同时,政府还制定了诸如企业经营头八年可免缴五年所得税、从国内采购资本货物时可免除货免缴五年所得税、从国内采购资本货物时可免除货物税、允许园区内建立外国独资软件企业等一系列物税、允许园区内建立外国独资软件企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并通过简化各种审批手续,提高出口业优惠政策。

并通过简化各种审批手续,提高出口业务处理效率,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务处理效率,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软环境。

软环境。

1998年,印度通过了年,印度通过了“信息技术超级大国信息技术超级大国”的政的政策纲要,涉及国家技术政策、信息技术标准、基策纲要,涉及国家技术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