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3万吨的玻璃纤维制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680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0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13万吨的玻璃纤维制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年产13万吨的玻璃纤维制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年产13万吨的玻璃纤维制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年产13万吨的玻璃纤维制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年产13万吨的玻璃纤维制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13万吨的玻璃纤维制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产13万吨的玻璃纤维制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13万吨的玻璃纤维制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产13万吨的玻璃纤维制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产13万吨的玻璃纤维制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1.3万吨的玻璃纤维制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1总论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年产1.3万吨的玻璃纤维制品生产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

承办单位:

山东金源高科玻璃纤维制品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张建楼。

1.1.3项目主管部门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接庄镇政府,项目拟建地点: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经济开发区。

1.2项目的提出

玻璃纤维工业,奠基于上个世纪30年代,经过7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工业体系,目前玻璃纤维有数千个品种规格,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有5万多种用途,成为现代工业材料家族中重要的一员。

玻璃纤维(简称玻纤)是采用各色废旧玻璃经过一系列加工而成的玻纤半成品,其性质和用途十分广泛,其细度为0.003mm-0.006mm,产品细如丝,软如棉、抗拉力强、颜色银白、无毒无味、耐酸、耐碱、耐腐蚀、耐高温,绝缘性能好,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石油化工、建筑、交通运输、国防军工等部门。

玻璃纤维大致分为:

中碱纤维、无碱纤维、高碱纤维。

中碱纤维主要用于玻璃钢、防腐、防尘、墙体、装饰等;无碱纤维主要用于电子、信息等方面;高碱纤维在我国未得到较好的开发和利用。

近几年受国家政策对案例系统的重视以及国外市场的刺激,特别是玻璃钢制品的广泛应用,做方格布用的21支中碱纱、除尘用的彭体纱以及高支纱相对紧缺。

2007年我国玻纤产品产量是90万吨,约占全球的7%,2008年有望突破130万吨,2008年比2007年玻纤产品全球需求量增长了30%,但全球生产规模只增加了7.8%,由此可见,玻璃纤维专家预测,3-5年内市场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它的发展速度均高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已成为一门新兴的热门材料工业。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增强和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玻纤行业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不足,具体表现为:

生产能力小,未能形成一定的经济规模;点多面广,没有实力强大的企业集团;原、燃材料消耗高,生产效率低,品种不配套,满足不了相关工业的需要;产品质量差,标准不健全,与国际标准不接轨。

我国玻纤工业结构如不能迅速得到调整,非但难以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就连国内市场也有被国外企业吞噬的危险,我国玻纤企业正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采用池窑拉丝工艺取代落后的坩埚拉丝工艺,是加快玻纤工业产业化进程,实现高新技术化,使玻纤工业成为建材工业将来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之一;从规模能力上,重点发展3万吨级以上的池窑拉丝生产线。

因此,我国玻璃纤维行业不仅仅只面临着挑战,而且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目前我国每年需进口高档玻璃纤维纱约10万吨左右,高品质的玻纤产品,国际、国内市场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

1.3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

1.3.1研究工作的依据

a、《轻工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深度报告》(QBJS5-92);

b、为遏制玻璃纤维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张趋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规范行业发展,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要求,经商国土资源部、质检总局、环保总局、银监会和电监会制定了《玻璃纤维行业准入条件》。

1.3.2研究工作的范围

a、产品需求预测和拟建规模;

b、原材料需要量及来源;

c、建设项目场地和总平面布置;

d、生产工艺、设备选型;

e、环境保护;

f、企业组织及劳动定员;

g、项目实施进度

h、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i、项目财务评价。

1.4研究方案

1.4.1市场需求分析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玻璃纤维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原有玻璃钢、电绝缘等传统应用领域用量不断增加,工程塑料、建筑领域、基础设施、环境保护方面玻纤及制品应用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据有关部门预测,各主要应用市场的需求量分别为:

玻璃钢25~30万吨;电子、电器8~10万吨;工程塑料10~12万吨;防水材料6~8万吨;建筑领域6~8万吨;土工材料3~5万吨;代替石棉材料3~5万吨。

其中部分具体表现为:

“十五”期间我国覆铜板产量约达5000万平方米,相应对7628布的需求约达3.75亿平方米,这就意味着每年需要7万多吨的玻纤细纱。

陆上交通工业在我国将成为玻纤一大市场,为各种玻纤增强塑料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按我国规划,到2005年新增风力发电量为100万千瓦,约需要1万多吨的玻纤增强塑料。

我国目前建筑外墙用玻纤网格布总量已达4亿平方米,但绝大多数出口欧洲、韩国等,国内应用很少。

1.4.2产品方案与生产规模

产品方案:

玻璃纤维及各种纤维制品。

生产规模:

采用代铂坩埚法拉丝生产线,100个代铂坩埚同时生产,年产量达13000吨。

1.4.3生产方法

采用代铂坩埚拉丝法进行生产。

1.4.4厂址概述

工程建设场地选在山东济宁任城区经济开发区。

厂区距济宁市区6公里,位于济邹公路南面。

厂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电力燃料及水资源丰富,对建设项目十分有利。

1.4.5主要原料及动力供应

a、电源保障:

靠近三项动力、380伏高压电,供电正常,电源有保障,停电有规律;

b、原材料来源充足:

有色、无色废旧碎玻璃、玻璃耗球来源充足;

c、水源:

地下水资源丰富,可以建设自备井以获取水源。

1.4.6环境保护

a、大气污染物排放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外排污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和其所在地相关环境标准的要求;

1.4.7项目定员与劳动力来源

本项目劳动定员100人,其中技术人员8人,管理人员12人,工人80人。

技术管理人员由投资方市场招聘选用,一线工人由劳动部门协助社会招工解决。

1.4.8固定资产投资与项目实施进度

a、固定资产投资9902万元,流动资金1000万元。

b、实施进度:

本项目建设分为建设前期和建设期。

建设前期3个月,自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始至初步设计审批;建设期为5个月,从施工设计开始至项目建成投产。

2市场需求预测与建设规模

2.1市场需求现状

我国玻璃纤维工业近年获得引人注目的发展。

世界玻璃纤维工业的现状与前景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a、今后一段时间内世界玻璃纤维产量继续上升,年增长率将维持在5%左右,其中美国从2002年到2007年的年增长率为2.5%,欧洲为4%,亚洲为7%;

b、我国玻璃纤维工业异军突起,就国家而言,至2002年年底我国大陆地区玻纤产量(含无碱纤维和中碱纤维)已达36万吨,成为世界第二生产大国。

另外我国台湾地区2002年产量已达16.68万吨,人均用量稳占世界首位;

c、预计2007年美国玻纤产量将达127万吨,我国大陆地区2010年玻纤产量将达75万吨,台湾地区产量可达30万吨左右。

现在我国大陆地区玻纤耗量为0.28公斤/人;

d、在可预见的未来,玻璃纤维在复合材料工业中的主导地位尚不会受到动摇,在电子、电气工业方面由于其独特的电绝缘性能、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在制造电绝缘及印刷电路板方面尚无可以替代的材料,在耐高温织物、增强橡胶、磨擦材料、墙体材料方面都有良好发展前景;

e、玻璃纤维工业发展正面临巨大机遇,这些机遇不仅在发达国家存在,对我国也有现实意义:

(1)电子工业。

近年来电子工业特别是个人电脑、移动通讯等迅速发展导致对覆铜板以及电子级玻璃布的巨大需求。

尤其是世界电子工业的重心移到亚洲地区,促使这一地区的玻纤细纱及玻纤纺织高速发展。

据预测,“十五”期间我国的覆铜板年产量约达5000万平方米,相应对7628布的需求约达3.75亿平方米,这就意味着每年需要7万多吨的玻璃纤维细纱。

今年以来由于全球IT产业的衰退,而我国的覆铜板生产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市场,因此上述目标看来难以实现。

但即使只能实现一半,对玻纤工业也意味着每年3~4万吨的需求量。

正是由于看到这一机遇,台资及外资企业纷纷在大陆设厂,已建和在建的4个项目的总生产能力已近8万吨,从近期来看,在细纱方面国内玻纤企业的发展空间已较小。

(2)陆上交通工具。

随着汽车及城市轻轨交通工具的发展,对各种复合材料的需求增长迅速。

以西欧为例,西欧每年有20万吨的玻纤增强热塑料使用在各种类型的汽车上。

此外还应用了大量的玻纤增强热固性塑料。

汽车用蓄电池托架、保险杠、前后车灯、汽车发动机罩下的各种部件,如进气岐管等都已用玻纤复合材料制成。

最近无硼无氟无碱玻纤还用在汽车消音器上。

轻轨车辆的门、窗、座椅乃至车体板、车头均可以用玻璃钢制成。

我国近年来汽车工业、城市轻轨及地铁交通发展迅速,这给各种玻纤增强塑料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可以预言陆上交通工具在我国亦将成为玻纤的一大市场。

(3)基础设施市场。

美国、欧洲面临的是基础设施的翻新与重建,而在我国则是大规模的新建。

高速公路、桥梁、码头等永久性的建筑需要使用大量的复合材料,各种玻纤织物包括土工织物(土工格栅、土工布等)、玻璃纤维代钢筋材料等都有着发展机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玻璃纤维代钢筋材料,用在沿海地区钢筋混凝土建筑中,可以抵抗海水及含盐潮湿空气的侵蚀,据统计在欧洲占4%的混凝土与海水接触,欧洲每年混凝土用钢筋1100万吨。

如果4%的钢筋被玻纤取代,考虑到玻纤的比重为钢的1/4,每年就需要玻璃钢筋材料11万吨或5万吨以上的玻璃纤维,这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玻璃纤维代钢筋材料在我国目前还是空白。

(4)风力发电。

风力是清洁、可以再生的能源,目前德国的风力发电居世界第一,达611万千瓦,美国居第二,为255万千瓦。

中国位居第九,约34.5万千瓦,只相当位居第五的印度的1/3。

2001年全球风力发电总安装功率为500万千瓦,要消耗5.5万吨的材料,主要是玻璃钢材料。

按照我国的规划,到2005年新增风力发电量为100万千瓦,约需要1万多吨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而目前我国风力发电用的玻璃钢叶片几乎全部进口,风力叶片用的增强材料为多轴向的玻璃纤维缝编毡。

风力发电机组通用的是每台600千瓦,玻璃钢叶片长20~24米,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风力发电机叶片制造商丹麦的LM公司已在中国设厂生产玻璃钢叶片。

(5)建筑市场。

玻璃纤维在建筑上有一系列的用途。

目前有两项应用值得注意,一是外墙用玻纤网格布,二是玻璃钢窗框。

随着国内建筑外墙保温的逐渐普及,玻纤网格布用量也日趋增大,它用在保温材料外面的灰浆之中可以防止灰浆层的开裂。

至于玻璃钢窗框,由于它具有强度高、耐老化、阻燃性好、隔音隔热性能远超过铝合金窗框和塑钢窗框及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被称为继木、钢、铝合金、塑钢窗框以后的第五代窗框材料,已在我国得到应用。

由于它的抗风性强,它特别适用于高层建筑,预计这将成为玻璃纤维的一个潜在市场。

(6)代石棉制品。

由于石棉公认的对健康的危害,许多国家已禁用石棉。

在我国石棉产品的禁用也已提到议事日程。

玻璃纤维可以在两个方面取代石棉。

一是各种机动车辆的制动装置,即刹车片衬里及离合器的面片,它们是短切纤维与酚醛树脂模压制造品。

用玻纤树脂制成的刹车材料的寿命比石棉刹车片长1至2倍,故相对而言其价格较石棉刹车片材料低,在机动车刹车材料方面,印度的SBL公司居领先地位,该公司仅玻纤磨擦材料的销售额在2000年即达1800万美元,该公司计划将所有机动车的石棉刹车片材料取代下来。

在玻纤刹车材料方面我国还相当落后,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玻璃纤维代替石棉的第一个主要应用领域是耐高温织物。

玻璃纤维经蛭石分解液处理后可以经受较长时间高温火焰的灼烧。

涂覆量为10%左右的无碱玻璃布在温度900℃的酒精喷灯灼烧下,10分钟后仍未出现孔洞,而普通的无碱玻璃布10秒钟即被烧空,因此这种涂覆织物可以制成高温防护服及手套等用品,用在消防、钢铁等高温作业上。

2.2销售预测

总体来讲,2006、2007年我国玻纤工业产销两旺。

这首先得益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持续高速发展,下游工业均高速发展,与2005年有较高增长:

玻纤基覆铜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