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一小基础型课程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66321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北一小基础型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北一小基础型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北一小基础型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北一小基础型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北一小基础型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北一小基础型课程实施方案.docx

《中北一小基础型课程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北一小基础型课程实施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北一小基础型课程实施方案.docx

中北一小基础型课程实施方案

中北一小基础型课程实施方案

为确保基础型课程的实施,中山北路第一小学依据学校总体课程方案,树立了统一的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思想,即在“使学生主体得到充分的发展”,对课程目标、课程教材、教学设计等课程议题进行规范,本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课程实施的背景分析

(一)经验与优势

经过近十年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学校基础型课程的课程体系已初步形成,并根据校情,对一部分课程教材进行了设计。

校本课程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1.在特色行程上,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学校的“牛津英语校本化实施课程”、“微短型课程实际”等特色项目初步形成。

2.在课程管理上,学校聚焦常态课堂和常规教学管理,不断提升教学有效性,教学态势成逐年上升趋势。

3.在课程资源上,信息技术资源优势明显,已有了拓展型的学科类网站(包括英语网站、数学网站、识字网站、宇宙网站、科技网站等资源);主题教育网站(民族文化网站、少先队网站、中队网页、入队资源库等)。

使我校基础型课程建设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有利于教师队伍专业发展。

(二)存在问题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规范性、针对性有待研究和完善,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课程的实施:

教师对课程的内容及要求缺乏整体把握的意识和能力,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缺乏有针对性、规律性、系统性的研究。

2.特色课程的建设:

课程的发展不均衡,优势课程还不够凸现。

成熟的经验、做法未能充分挖掘,辐射与引领作用发挥不够。

3.课程的评价:

课程评价的形式、方法相对较为传统,一套既能有效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又能与学校课程相匹配的课程评价系统有待进一步开发与完善。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将在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在“关爱·合作,和谐发展”办学理念的引领下,继续以“关注每一位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性”为出发点,以规范为引领,及机制为保障,保证学校基础性课程的顺利实施。

二、课程设置

根据《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方案》的要求,本课程方案的课程结构包括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

表1:

学校课程设置表

课程与学习领域

年级与科目

课程类别

基础型

课程

拓展型

课程

探究型课程

国家课程

语言文学

语文

体现共同基础要求,落实基础学力。

体现不同的基础,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方向的发展需求。

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

英语

数学

数学

社会科学

品德与社会

自然科学

自然常识

技术

信息科技

艺术

唱游

音乐

美术

体育与健身

体育与健身

学校课程

(综合实践)

民族文化课程

科技活动

主题活动

专题教育与社会实践

国家课程代表国家的意志,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的要求,是素质教育最基本的保证。

国家课程的内容着眼于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发展。

它主要涵盖七个学习领域:

语言文学学习领域、数学学习领域、自然科学学习领域、社会科学学习领域、技术学习领域、艺术学习领域、体育与健身学习领域。

国家课程涉及到的各科目采用上海市二期课程改革推出的新教材。

为保证学生在各学习领域获得相应的学习经历、学习体验,并最终责成课程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课时方案。

课时方案在执行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未经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的听证,任何个人和部门都不得以任何理由对其进行调整。

根据上海市二期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本课程方案确定如下:

表2:

学校课程周课时安排表

  

年级

周课时

课程、科目

 

 

 

 

语文

9

9

6

6

6

数学

3

4

4

5

5

外语

2

2

4

5

5

自然

2

2

2

2

2

品德与社会

2

2

2

3

3

唱游/音乐

2/

2/

/2

/2

/2

美术

2

2

2

1

1

体育与健身

3

3

3

3

3

信息科技

 

 

2

 

 

劳动技术

 

 

 

1

1

周课时数

25

26

27

28

28

兴趣活动

(英语校本)

1

兴趣活动

(电脑)

1

1

1

1

兴趣活动

(德育校本)

1

1

1

1

1

兴趣活动

(心理健康)

1

体育活动

2

2

2

2

2

专题教育

或班团队活动

1

1

1

1

1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每学年1至2周

每学年2周

周课时数

6

5

5

5

5

探究型课程

1

1

1

1

1

晨会或午会

每天15-20分钟

广播操、眼保健操

每天约35分钟

周课时总量

32

32

33

34

34

说明:

(1)每学年上课时间为40周,其中社会实践2周,复习考试、节假日及重大活动4周,授课时间34周;

(2)一、二年级每周总课时量为32节;三年级每周总课时量为33节;四—五年级每周总课时量为34节;每节课为35分钟;(3)每天安排15分钟午会课,安排部分专题教育;(4)每天安排50分钟供学生做广播操、眼睛保健操(上午广播操30分钟,下午课间操10分钟,上下午眼保健操各5分钟)。

(5)主题活动周、摇篮团队安排在课余时间进行,部分专题教育安排在课余时间进行。

(6)每周集中安排一个半天用于实施“快乐活动日”。

根据本校和学生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教育要求,系统设计活动内容和形式,包括班团队活动、体育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专题教育等限定拓展活动以及自主拓展探究、兴趣活动、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做好时间安排;可全校集中统一安排活动,也可分年段、分年级、分主题进行安排。

“快乐活动日”的课时安排计入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课时,每次按4课时计,每学年安排30次,每学年课时总量为120课时。

三、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一)牛津教材校本化实施

我校以英语学科为抓手,努力探索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在上海英语学科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生实际,鼓励教师灵活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基础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和拓展,形成了有自身特点的“中北一小英语学科教学纲要”。

在低年级教材实施中,我们注重趣味性、口语化和衔接性,以儿童的生活学习用语为载体,紧扣低年级学生的需求。

中年级则注重单词的拓展,课文内容的扩充和延伸,以学生熟悉的故事入手,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高年级在继续阅读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语法知识的拾遗补漏,并通过英语谚语、习语或俚语的学习,了解一词多义,从而促进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教师合作了《Chant》《英语口语》等校本教材,拓展了学生学习的广度,又从词汇、英语句型、英语阅读,文化渗透等方面进行了适度的深度拓展。

(二)微短型课程

语文、数学学科中,我们以微短型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切入口,在内容的设计和学习的方式的采用上注重培养学生融入群体,学会与他人合作。

一年级的老师常常会选择与课文中心相类似的课外阅读文章,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引导小组合作演一演来深化对这一中心的理解。

(三)主题活动周

主题活动周指的是一周时间内在全校范围开展以某一学科领域为中心的活动,它是正规课程的补充形式。

它旨在使学生得到在自由交往中自然地运用知识的机会,给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并使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受检验;使教师在分工基础上合作,在学校范围形成活跃的学习氛围。

它是以某个学科为组织形式,具有综合实践课程的本质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

主题活动周设置见下表3。

表3:

主题活动周设置情况表

名称

目标

主要活动内容

时间

安排

语文周

以实践活动为中介,以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书香家庭、与好书交朋友、书声琅琅、谜语大世界、词语“串串烧”、漫游故事王国、各抒己见、能说会道、“小明星,大舞台”、你我共赏、对对乐园、课本剧表演、古诗游艺园、摇篮小作家等等。

上学期

数学周

小机灵智闯数学宫、花儿朵朵开、快乐大转盘、数学小论坛、竞价游戏、神奇的三角形、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几何创意图、小猫钓鱼、我编数字儿歌、趣味数学、二十四点大王赛、方正棋、七巧板拼图、智力大冲浪等等。

下学期

英语周

GoldenEars(金耳朵)、WordBanker(词汇银行家)、Copy不走样、SunnyBaby(阳光宝宝)、Thesoundofmusic(音乐之声)、CultureExpress(文化快车)、Auction(一锤定音)、SuperStoryTeller(故事大王)、ShoppingMall(真情义卖)、CartoonShow(卡通剧场)、GrandTheatre(大剧场)等等。

上学期

科技周

不用笔的画、创意竹蜻蜓、电动齿轮车直线赛、科技魔术探秘、高空落蛋、可爱的人造人、创意易拉罐、才智小考场、三足鼎立、动物模型、小小种子发大芽、七巧板、未来汽车绘画、设计机器人、不用手的传递、高效率结构等。

下学期

艺术周

撕出来的画、壁虎漫步、手指能画画、大家来涂色、卡通动漫show、我眼中的校园、快乐的小歌手、器乐大舞台、金孔雀飞来了、小眼看世界、走进高雅艺术、我是公益小卫士、小小书法家、我型我秀、艺林大会等。

下学期

健身周

我是小大象、踢毽子、荡踢纽扣、跳绳、踩高跷、造房子、看谁投的准、活动的队列、中华武术、话说健身、体育游戏大比拼等等。

上学期

四、课程的实施

课程实施关系到课程目标的最终落实,本课程方案提出如下实施建议:

(一)班级周课程表。

表4:

班级周课程表

学年第学期课程表

年级班级

序号

安排

1

第1节

2

第2节

3

课间操活动

4

眼保健操

5

第3节

6

第4节

7

午会

8

第5节

9

课间操

10

眼保健操

11

第6节

12

第7节

13

第8节

说明:

(1)周五上午第四节为班会课或校会课;

(2)午间教育时间安排专题教育。

(二)每天作息时间安排。

表5:

作息时间表

 上午7:

45老师上班

8:

00班主任进教室

8:

00~8:

15学生进校

8:

15~8:

50第一节课

8:

50~9:

02课间休息

9:

02~9:

37第二节课

9:

37~10:

12欢乐时光

10:

12~10:

17眼保健操

10:

17~10:

52第三节课

10:

52~11:

04课间休息

11:

04~11:

39第四节课

~~~~~~~~~~~~~~~~~~~~~~~~~~~~~~~~~~~~~~~~~~~~~~~~~~

12:

45~13:

00午间教育(专题教育)

~~~~~~~~~~~~~~~~~~~~~~~~~~~~~~~~~~~~~~~~~~~~~~~~~~

周一至周四下午13:

00~13:

35第五节课

13:

35~13:

45室内操

13:

45~13:

57课间休息

13:

57~14:

02眼保健操

14:

02~14:

37第六节课

14:

37~14:

49课间休息

14:

49~15:

24第七节课

周五下午12:

30~13:

05第五节课

13:

05~13:

15室内操

13:

15~13:

25课间休息

13:

25~13:

30眼保健操

13:

30~14:

05第六节课

14:

05~14:

15课间休息

14:

15~14:

50第七节课

(周五快乐活动日活动:

上午第四节、中午12:

30~~下午2:

50)

放学时间:

下午15:

30(周一至周四)

下午14:

50(周五)

 

(三)课程的实施

在国家课程实施过程中,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强调小组合作学习,改变学生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能力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和谐发展。

具体实施策略:

1.课程的实施者——教师教学观念的优化

落实“三观”,即生成性的课程观、开放性的教学观、个性化的学习观,帮助教师树立生态化的课堂教改指导思想。

2.课程的参与者——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

以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架桥铺路,完善课堂教学的信息平台,在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

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展有效学习方法的尝试。

关注“五个方面”,切实提高学习有效性。

关注教学重、难点,对重、难点的落实要体现学的过程,有过程的指导,方法的小结,练习的反馈,拓深知识内涵;关注学生主体作用,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活动空间,尤其要关注“两头”学生的发展;关注学习习惯、方法的培养和指导;关注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关注知识的拓展和实践运用。

3、课程实施策略的优化

开展“人文化课堂教学生态”构建的实践研究,以课堂文化的建设优化课堂教学的环境,融洽师生关系,促进有效教学的实施。

(1)优化“趣、蓄、拓”教学策略的研究。

趣:

加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体验学习过程的乐趣;形成不断求知的志趣。

蓄:

在学习方法上帮助学生寻找学习规律,梳理操作步骤,改进学习方法;在思维上着力培养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基础方法和能力;在学习能力上均衡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学习能力。

拓:

拓阔(横向)、拓展(纵向)、拓新。

鼓励学生从多种途径获取、分析、加工、处理和运用信息,拓阔知识面;课内学习的知识、技能向课外拓展;指导、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在实践中综合运用知识,创造发明,拓新知识。

(2)探索具有学科特点的“有序教学”策略以及“有效学习”方法。

★有序教:

a.语文组:

围绕“抓习惯”,根据学校语文学科“听说读写”实施方案,有重点地推进,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均衡发展。

教师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关注每一篇课文的表达,踏踏实实、扎扎实实地教会学生表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好例子,要将课程标准在表达方面的要求落实到每一篇课文学习中去。

教师应有意识地关注作者的行文思路,帮助学生提炼课文内容,重组信息,深入体会课文主旨。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b.数学组:

开展“有效练习的设计”的研究,重点关注教学目标与检测反馈之间的关系,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c.英语组:

深入开展情境教学研究,在实施快乐英语的基础上倡导生活化英语。

探索富有校本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d.品社组:

倡导自主、合作、分享的教研模式,为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德育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益服务。

e.体育组:

进行“学生锻炼能力的有序培养”研究,旨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f.艺术组:

音乐组以“学生审美能力的有序培养”的研究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美术组重点进行“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表现能力”的研究,以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需求出发,有所侧重,既保证体验学习的实效性又保证体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g.科常组:

进行“实验的规范操作”研究,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探索知识,提高能力。

h.信息技术组:

围绕“互帮互助,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开展实践研究,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有效学:

a.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情境创设、课堂导入、联系旧知、联系生活热点……)

b.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依据各学科特点进行)

c.探寻主动学习的方法(资料采集、质疑问难、读写互动、小组合作……)

d.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独立研究、合作研究)

建议:

实现教研组合力推动:

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走出去学习,带回来交流”的形式,让个人的经验、收获,在教研组内共享,提高外出学习的效率。

同时提倡教研组内资源共享,开展集体备课,在“理念+说课+评课”的研训一体化模式下,每月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有序教引领有效学”的教学研究活动,积极探索教与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每学期推出教研组精品展示课,为教师的成才、脱颖创造机会。

五、课程评价

课程实施包括教师实施课程的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课程的活动。

学校在实践中,尝试建立一种全面评定教师教学业绩的体系。

改变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来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

具体评价过程如下:

1.计划评价

课程实施前,学校课程管理项目组对课程执教教师所制定的本学期各门学科课程方案进行评价。

每一篇学科课程方案必须有一定的教学目标,该目标是否达成是最终学校对课程评价的具体依据。

2.过程评价

课程实施的过程评价体现三个特点,即:

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目标的多维化”。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把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结合起来,尤其突出学生参与评价。

学生作为课程的实施的主人,不仅有权选择学校课程中的选修课,更应该有权对学校课程做出自己的评价,有权对自己所学的课程提出改进建议,学校通过少先队大队部,定期开展学生“评课”、“评教”的活动,加大学生参与课程评价的力度,并通过发放问卷、公布“我最喜爱的课程排行榜”等形式凸显学生参与课程评价的结果。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尤其突出过程评价。

以学校“基于关键事件的学生从成长E档”为方法,过程性的记录学生与教师在参与、实施三类课程中所获得的成长。

以E档为形式留下学生学习、成长,教师教学的轨迹,上述所有过程性资料作为最终评价的依据。

★评价内容的多维化

教师:

重视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态度和工作质量、专业水平发展的评价,切实提高师德修养和专业水平。

学生:

建立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包括基础型课程学习成绩及相关记录、各项化学系及相关记录、思想品德表现和神会实践经历的记录以及各类综合评语。

3.结果评价

学校课程管理项目组对应各类课程各科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结果综合评价,一般安排在学期末进行,评价汇总学生、教师、教学处及家长的四方面意见,评价结果由学校课程管理项目组报校长审定后反馈给教师,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奖励挂钩。

2012年修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