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活习惯与环保行为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63030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0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生活习惯与环保行为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大学生生活习惯与环保行为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大学生生活习惯与环保行为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大学生生活习惯与环保行为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大学生生活习惯与环保行为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生活习惯与环保行为研究.docx

《大学生生活习惯与环保行为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生活习惯与环保行为研究.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生活习惯与环保行为研究.docx

大学生生活习惯与环保行为研究

大学生生活习惯与环保行为研究(待修改版)

人类在地球上不再仅仅扮演一个什么也无法改变的物种了。

正相反的是,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甚至向地球以外延伸。

人类利用着地球上的各种资源,“空”的世界已经变成了“满”的世界。

人类的影响力也大到足以引起危害到自身生存的各种灾难。

所以,尽可能的减少“生态足迹”,减小人对自然的负面影响力,通俗的讲就是保护环境,早已成为了在全球得到普遍认可的一种需求。

和人类吃饭时为了活下去一样,保护环境是为了生存。

  因为宣传力度和实施过程的起始时间、进展速度不同,全球各地人民环境意识的水平在空间分布上非常地不均衡,而中国,环境意识非常低下,在过去的研究中得到“不高”的结论相对真实水平其实是太乐观了。

  过去的环境意识研究方法,(为了不过分暴露我国的实际水平,)研究方法非常简单、直观,这样只能在逻辑上占到不大会引起质疑地优势。

我们除了可以借鉴西方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去探索方法。

在这种以实践为目的研究中最重要的不是对比国内各地差异,而是从各地得到真实、丰富的而且会对开展环境意识的普及与实践活动有帮助的信息(在各种政策是由上而下贯彻的国家尤其重要!

)。

  这次针对大学生的规模很小的研究,算是一次小小的尝试与探索。

大学生是可以代表社会短期未来的特殊群体,他们为了获取知识聚集在一起,所以也便于调查。

  本次研究的第一手数据来源于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发送方式有两种:

电子邮件和纸质问卷。

由于对电子邮件形式的问卷,回收率非常低,所以不得不还是通过纸质问卷加以补充。

统计方式比较直观简单,得到的结论是多方面的。

大学生,生活习惯,环境意识,测评方法,探索,环保行为,作息规律,饮食习惯,消费选择,信息获取,

1、问卷设计:

   整个问卷从逻辑上分为2大部分:

事实状况与自我评价。

事实状况中又包含两大块:

生活习惯与环保行为。

生活习惯中考察了生活作息规律,饮食习惯,消费选择倾向,信息获取共4个方面内容。

环保行为包含了资源利用(购买教材、回收废纸),能源利用(乘坐电梯,特定场景交通方式选择)。

自我评价,则包含了对个人生活习惯的环保程度的评价,对自己的影响能力的评价,为环境保护作出设搞活习惯方面的改变的意愿三个方面的内容。

2、问卷发放与回收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大致如下:

复旦大学

35

电子问卷

北京大学

64

纸质问卷

其它

6

电子问卷

纸质问卷

发出

回收

回收率

65

64

98.46%

电子邮件问卷

发出

回收

回收率

大于510

41

≤8%

共计收到答卷

105份

3、统计数据:

总体状况——获得的信息与对问卷设计的反思

1.吃早餐的时间是否固定:

原题:

第1题:

⑴我吃早餐时间是否固定?

a.非常固定(每天几乎在同一时间开始吃早餐,通常相差不到十分钟)b.比较固定(通常相差十分钟到半小时)c.一般(通常相差半小时到一小时)d.比较不固定(通常会吃早餐,相差一小时到两小时)e.非常不固定(通常相差大于两小时或者不吃早餐)

i统计结果:

吃早餐时间不固定(包括非常不固定和比价不固定两项)的人数比例为30%,而固定的人数比例为50%,样本中有高达17%的人吃早餐时间非常不固定(其中包括不吃早餐的人)。

ii反思:

这样一个题目方在第一题,给人很头疼的感觉。

首先是说明部分太多,填问卷的人如果认真填写得花比较多的时间思考自己吃早饭的规律(虽然这对于了解自己得的人并不难的)。

我自己对自己的建议是:

可以把这一个题目修改成:

1.你是否吃早餐?

a是(请做第②题)b不是

②(如果第①题选择B,请跳过此题)你每天吃早餐的时间固定吗?

a.非常固定(每天几乎在同一时间开始吃早餐,通常相差不到十分钟)

b.比较固定(通常相差十分钟到半小时)

c.一般(通常相差半小时到一小时)

d.比较不固定(通常相差一小时到两小时)

e.非常不固定(通常相差两小时以上)

2.睡眠时间:

原题为:

第1题:

⑵通常情况下:

我睡眠起止时间段是①~到②~;我平均每日睡眠时间长度为③。

a.小于5小时;b.6~7小时;c.7~8小时;d.8~9小时;e.大于9小时;f.无法确定

(说明:

由于原题要求填写睡觉与起床时间的时间段,在此统计时候将睡觉时间段起止时间均在12点以前的(不包括12点整)算为第一类,起止时间在12点前后的(包括12点),算为第2类,起止时间均在12点之后的(不包括12点整)算做第3类。

在统计数据中存在着白天睡觉,晚上工作的类型,不过都是研究生,没有计入数据,有的人没有按照题目要求填写时间段,没有计入数据。

统计结果:

样本中的大学生普遍睡觉较晚。

可能与学习强度大或者社会交往需要有关。

而平均每日睡眠时间有42%处在7-8小时,这一比较正常的长度。

如果有可能获得某大学所有学生平均每日睡眠时间长度的数据,应该大致呈正态分布,中值大约7小时。

反思:

时间段是不容易准确填写的,但是暂时没有想到通过考察事实来衡量人们的生活规律的简单的问的方式。

3饮食情况:

原题为:

第2题:

通常情况下在食堂进餐时,我:

a.几乎不会有剩食(没吃完而需要丢弃的食物);b.剩食较少;c.剩食较多;d.剩食很多(占整餐食物量的三分之一以上);e.随机性非常大或没有关注

3.我日常饮食有节制吗?

①完全没有节制;②比较缺乏节制;③一般;④比较有节制;⑤非常有节制;⑥不清楚

统计结果:

样本人群中85%的人在节约食物上表现较好。

然而仍然存在7%的人习惯性地浪费粮食。

而8%的选择了随机性很大或者没有关注,这是比较危险的。

反思:

直接问饮食是否有节制,完全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不同人的评价方式是不同的。

4消费选择与环保:

原题为:

第4题:

⑴在购买商品时,我对商品的生产公司的环保方面的企业形象:

①完全不在意;②比较不在意;③一般;④比较在意;⑤非常在意

⑵我对商品本身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①完全不在意;②比较不在意③一般;④比较在意;⑤非常在意

⑶(多选或单选,如果多选,则按照从主到次的顺序排列)影响我从环保的角度做出消费选择的主要因素为:

a.我对环保的重视程度;b.我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c.我对最新信息的了解程度;d我对各种评价机构的信任程度;e.其它:

结果:

①消费选择会顾及到环保的人比不会顾及到的人多。

②在意商品本身对环境的影响的人,比在生产商在环保方面的企业形象的人多。

③对环保的重视程度对消费选择中是否考虑环保问题影响很大,其次是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由于我们对在消费选择上的环保,认识不够成熟,所以对最新信息的了解程度显得不那么重要。

反思:

这个题目设置还比较满意。

5.信息获取途径:

原题:

第5题:

(多选或单选,如果多选,则按照从主到次的顺序排列)我了解环保方面信息的途径主要为:

a学校的宣传;b学校的相关活动;c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媒体的宣传;d相关的讲座介绍;e相关课程的介绍;f政府的宣传;g民间组织的宣传与活动;h.其它:

.

(多选或单选,如果多选,则按照从主到次的顺序排列)对现有的环保方面知识与信息的宣传,我认为:

a.完全不适合我;b比较不适合我(很少有有用的信息);c一般;d比较适合我;e非常适合我

(选填)什么样的宣传适合我?

什么途径的宣传更适合我?

                                                

统计数据:

被作为首选项选择和被选择的概率相差较大的有民间组织的宣传活动、政府的宣传、讲座介绍、学校的活动。

可见这样几种宣传方式的特点是具有偶然性与间断性,即对每一个人而言往往频率不高。

在1999年的统计数据中,环保宣传还是政府主导型,现在已经不再那么重要。

民间组织的宣传与活动的发展潜力也非常大。

反思:

我发现我获得的数据与其它同学的数据有很大的冲突,虽然题目设置很不相同,但是出现这种情况,很值得反思,但是不知道原因。

6.获取教材的方式:

原题为:

(多选或单选,如果多选,则按照从主到次的顺序排列)在大学的这段时间里,我获得教材的途径主要为:

a.从教材中心或者其他书店买新书;b.从旧书店等处买旧书;c.从图书馆借书;d.在复印店复印;e.其它:

.

其它选项中:

数字为被提及的次数。

(并非所有选择了其他选项的人,都写了其他选项的具体内容。

从他人处得到免费的书

7

向他人借

8

和他人交换

2

电子书下载

1

可见其他选项中列出的也都是比较环保的方式,那么把将比较环保的方式作为首选项加和,只由21。

90%,买新书仍然是主要的获取教材的方式。

这与许多教材更新较快或许有点关系。

思考:

有必要考查大学生平均每各课程购买多少课本,以及,多少课程不需要购买课本。

同时考察购买的新书占总的阅读量的比例。

这样的统计也可以帮助衡量现在大学的教育水准:

对于发展仍然迅速,知识库常常更新的科目,即便课本能够经常更新,更新的速度也不会有信息的更新速度快,所以这样的将信息固定在纸质媒介上的方式是效率非常低的。

非正规调查:

根据非正规调查,大学生购买盗版书籍的渠道非常多,这非常不利于出版业的发展。

购买正版教材的成本太大是造成学生不会去购买正版教材的主要原因。

由于许多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才会清理所有的教材,往往该教材已经更新,做了内容上的调整而重新出版,所以不及时清出旧书,也是重要的造成书的利用率低下的原因。

在北京大学刚开学时,有规模较大的旧书交易市场,平时也有旧书店。

即使是新生也大都会在老生的指导下买旧教材。

通常笔记工整,封面完整的旧书会受到青睐。

所以大学生间的相互帮助,大学生对书的爱惜程度也非常大的影响着一本书的利用效率。

7废纸回收:

原题:

第7题:

我平时积攒来供回收的废纸占我所有废纸的:

a.0~33%;b.33%~66%;c.66%~100%.

统计结果:

几乎不会受废纸的人数占了大部分比重,只有小部分人回收了较多废纸。

大学生回收废纸的意识有待加强。

关于各国家纸张回收率,可以参考下图数据。

PaperRecyclingRatesforTopTenPaperProducingCountriesandtheWorld

Country

PaperRecoveryRate¹

UnitedStates

48%

China

33%

Japan

66%

Germany

66%

Canada

43%

Finland

38%

Sweden

62%

SouthKorea

77%

France

53%

Italy

46%

World

45%

(Note:

PaperRecoveryRateiscalculatedasRecoveredPaperandPaperboarddividedbyApparentPaperandPaperboardConsumption.ThesepercentagesreflecttheaverageRecoveryRatefrom2000-2005.)

(Source:

CompiledbyEarthPolicyInstitutefromU.N.FoodandAgricultureOrganization(FAO),ForesSTATStatisticsDatabase,atfaostat.fao.org,updated22December2006;CanadafromPaperRecyclingAssociation(Canada),"PaperRecyclingAssociation:

OverviewoftheRecyclingIndustry,"atwww.pppc.org/en/2_0/2_4.html,updated18September2007.)

(上表格为2000年到2005年的数据,从200年到现在,全世界的纸张回收率、利用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但是注释中说明了这些数据是可以统计的数据为基础的,所以由于不同国家的管理方式,统计难易程度不同,不同国家的误差程度也不同。

反思:

其实纸张的利用,更重要的是利用效率。

纸张承载的信息给人带来来了多大的惠益与制造纸张产生的生态影响的比值,才是更好的衡量纸张利用的标准。

但是实际情况下,两种数据都是无法获得的。

本题其实是十分失败的,虽然考察事实是正确的,但是对于这样的数据,有一定回收废纸习惯的人或许无法估计自己究竟回收了多少纸张。

所以收集这样的数据的误差是很大的。

那么如果只考察一个校园的纸张回收情况,或许直接从各个回收站点询问,比较不同区域(如学校)的旧书交易频率,回收站点的平均回收量,回收站的数量,得到的数据会比这样的数据有用。

8.乘坐电梯的频率:

原题:

第8题:

我坐电梯的频率为平均每星期:

①0次;②1~2次;③3~7次;④7~14次;⑤>14次。

统计结果:

样本中大学生坐电梯的频率不是很高。

反思:

我对本题设置比较满意。

9.交通方式:

特定场景下的交通方式选择

原题:

第9题:

如果从学校到两站左右距离的某处去,由我决定去的方式,我会选择:

a步行;b骑自行车;c乘公共汽车;d乘出租车;e.其它:

反思:

由于本题在两个版本的问卷中有所修改,所以得到的数据完全没有办法整合。

在特定场景下的交通方式选择写明具体地点会对控制变量有好处,但是这样一来数据的可用性就不高,仅能为与其它题目的相关性分析提供依据。

10.自我评价:

我的生活方式环保吗?

原题:

第10题:

我认为我的生活方式:

①非常环保;②比较环保;③一般;④比较不环保;⑤非常不环保。

统计结果:

样本中大部分人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较环保。

反思:

对本题设置比较满意。

4、相关性研究:

1.食物浪费情况和饮食节制之间的联系。

浪费粮食指数

完全没有节制

2.20

比较缺乏节制

1.71

一般

1.68

比较有节制

1.98

非常有节制

1.33

(指数越高,浪费粮食越多。

)(在考察剩食的题目中,选择不清楚或者没有关注的,数据没有计入)

结果:

认为自己饮食比较有节制的人浪费食物的情况非常严重。

在人为自己饮食比较缺乏节制、一般和比较有节制中比较,越认为自己饮食有节制,浪费的食物越多。

饮食完全没有节制的人浪费的食物最多,饮食非常有节制的人浪费的粮食最少。

2.在意商品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在意生产商与环保有关的企业形象

结果:

人们会更多的在意商品本身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在后面得进一步分析中会指出:

认为自己生活得非常环保的人,对商品本身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在意,却对生产商与环保有关的企业形象比较不在意,并且他们在影响我从环保角度进行消费选择的主要因素中选择了对各种评价机构的信任程度。

3生活方式环保程度评价与未来趋势

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

结论:

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较环保的人,倾向于认为自己的影响力较小,但是更愿意为使生活方式更加环保而做出改变。

5、重点研究:

生活方式环保程度的评价

说明:

由于上海复旦大学及其它高校与北京大学的基础设施等情况与北京大学差别很大。

从整个样本的数据统计无法得到比较合理的解释。

所以把研究对象的范围限定在北京大学学生填写的问卷中。

有效问卷共计65份。

上图显示出样本中北京大学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比较环保。

下面将从物质能源利用、消费选择、生活规律三个方面来发掘样本中对本题目得回答背后包含的信息。

1、物质和能源利用

假设:

认为自己生活比较环保的人在物质和能源和利用上会表现得更为环保。

认为自己生活比较环保的人会:

浪费较少的粮食;回收更多废纸;更少坐电梯。

分析方法:

关于物质与能源利用有在食堂就餐时的食物浪费问题(第2题),废止回收问题(第7题),坐电梯频率问题(第8题)。

下面将把样本人群对自己生活方式环保程度的评定(第10题)与以上3题进行相关性分析。

下图为数据显示出的规律的呈现图。

预期:

;蓝色(回收废纸)折线下降;

红色(食物浪费)折线上升;

紫色(乘坐电梯)折线上升。

结果:

回收废纸结果比较符合预期;

乘坐电梯情况的结果完全不符合预期;

节约食物的情况不完全符合预期。

结论:

认为自己生活的比较环保的人并不一定在物质和能源利用上表现更好。

假设不成立。

(补充说明:

北京大学的电梯的位置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少坐电梯。

途中指数为1时表示学生从来不坐电梯,2表示每个星期坐1-2次电梯,3表示坐3-7次电梯。

北京大学大部分学生基本不做电梯,因为坐电梯需要从入口步行30秒左右到达电梯门口,再加上等待的时间通常为1-2分钟,有时候甚至更长。

所以选择坐电梯与不做电梯与节约时间与否关联不大,而与环保意识,健康生活的意识关联更大。

由于人们并不能正确判断自己到底回收了多少废纸,所以相比之下,坐电梯的频率的数据更加具有说服力。

2、消费选择

假设:

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加环保的人会在消费选择上更多的考虑到环保问题。

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加环保的人会更加在意商品本身对环境早晨过的影响,也会更加在意商品生产商与环保有关的企业形象。

分析方法:

考察消费选择方面的环境意识的题目为第4题的第1、2问。

下面将把样本人群对自己生活方式环保程度的评定(第10题)与以上两问进行相关性分析。

预期:

蓝色(商品本身)折线下降,红色(企业形象)折线下降。

结果:

基本符合预期。

结论:

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加环保的人会在消费选择上更多的考虑到环保问题。

假设基本正确。

3、生活习惯:

作息时间

假设:

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加环保的人会有更加规律的生活作息时间。

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加环保的人在12点以前睡觉的概率会更大,上床时间时间段的长度较短,起床时间段的长度较短。

分析方法:

在生活作息时间有睡觉时间与起床时间问题与早餐规律问题(第1题)。

下面将把样本人群对自己生活方式环保程度的评定(第10题)与第一题进行相关性分析。

预期:

蓝色(上床时间)折线下降,红色(睡觉早晚)折线下降,紫色(早餐规律)折线下降。

结果:

基本符合预期。

结论:

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加环保的人会有更加规律的生活作息时间。

4、另外的视角:

再分析

问题:

为什么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加环保的人会有更加规律的生活作息时间?

假设:

有更加规律的生活作息时间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更环保。

分析方法:

反向分析。

结果:

起床时间跨度更小则倾向于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加环保。

睡觉时间跨度更小则倾向于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加环保。

睡得更早则倾向于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加环保。

结论:

有更加规律的生活作息时间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更环保。

重点研究部分的结论:

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加环保的人不一定就过着更加环保的生活。

有着更加明显的生活的规律的人倾向于认为自己的生活更加环保。

所以北京大学学生(样本人群)并没有从更加应该考虑的方面衡量自己的生活方式环保与否。

普及更加清晰明确而且正确的生态思想迫在眉睫。

6、对比研究:

北京大学与复旦大学的比较

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Index说明

结果

早餐是否固定

2.79

2.85

1为非常固定,越大越不固定

样本中北京大学学生早餐更加固定

剩食情况

1.82

1.82

1为几乎没有剩食,越大剩食越多

基本相当

在意商品本身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3.49

3.44

越大,在意程度越高

北京大学学生更在意商品本身度环境造成的影响

在意生产商环保方面的企业形象

2.91

2.91

越大,在意程度越高

基本相当

坐电梯频率

2.35

2.37

越大,频率越高

复旦大学学生坐电梯频率更高

自我评价:

生活方式的环保程度

2.41

2.39

越大,则越倾向于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加不环保

复旦大学学生认为自己生活得更加环保

影响力

3.17

3.17

越大,影响越小

基本相当

改变意愿

2.02

2.02

越大,越不愿意为生活得更加环保做出改变

基本相当

虽然从两所高校回收的有效问卷数目相差大约一倍,但是两所高校各种指数显示,各项被考察内容两所高校指数相差并不大。

原因可能为:

北京和上海都是大城市。

北京和上海从资源禀赋上看来都极度缺水,同时土地也都是稀缺资源。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都比较倾向“人文”。

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都有来自各地的学生。

多样融合导致了结果的一致。

在发现这些共性的同时,我还发现两所高校有效问卷中的数据结构非常不同。

虽然平均值相差不大,但是方差却有相对较大的差别。

下表格数据为各考察项指数的方差。

与复旦大学相比,北京大学学生在坐电梯频率、自我评价和改变意愿上分歧较大。

目前还没有得到可能性比较大的解释。

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早餐是否固定

1.76

1.79

剩食情况

1.27

1.28

在意商品本身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0.8

0.84

在意生产商环保方面的企业形象

0.74

0.77

坐电梯频率

1.11

1.1

自我评价:

生活方式的环保程度

0.42

0.32

影响力

0.5

0.5

改变意愿

0.61

0.59

与复旦大学相比,北京大学学生在

另外,虽然差别很小,北京大学学生的生活习惯比复旦大学环保,但是复旦大学学生认为自己生活方式更加环保。

重点研究内容中得到的结论得到了印证:

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环保,并不一定真的具有更加环保的生活方式。

7、研究收获:

不好的:

教训?

  这次独立研究和因为接受了额外的任务而导致我牺牲了几乎将整整一个月的有规律、高质量的学习和生活,以及健康!

  我终于也被改造成了一个特别能够熬夜的人了,虽然完全没有办法保证白天的效率。

  不过花费了如此多的时间主要原因一开始就把数据录入了Excel,而且最开始的时候部分数据录入形势还出现了问题,所以检查、修正、改正花费了许多时间,并且凭空制造了许多许多的坏心情。

另外花费了非常多的时间来纠正填写问卷的人在填写时候的错误,来减小误差——这也是在设计问卷时候就已经预料到的(对于所有多选题&第一题,尤其是上午下午分不清的人,不过另人吃惊的是,真的有人黑白颠倒地生活),但是对于时间段这样形式的答案,最终获得的数据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由于不想再是对Excel使用不熟练,使我花费了很多的时间来学习EXCEL的统计方式。

  比统计方法不熟悉更严峻的是,没有很明确的,可操作性强的假设,使我花费了很多工夫摸索数据中的规律,最后的研究,我也不知道能不能算是符合初衷了。

由于很珍惜自己在阅读过很多,考虑过很多之后得到的理论指导模型。

所以也贴在后面,以防丢失。

  除了统计环节,最浪费时间的就是电子邮箱问卷,回收率非常非常低。

但是在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之后终于得到了比较充足的答卷。

因为被复旦的电子邮件系统认定为电子邮件魔鬼而使我一度无法发出邮箱问卷。

不过在用英文给一个复旦一个管理邮箱的?

邮箱发了一封电子邮件之后,就解禁了。

当时措辞有点严厉,有点悲愤也有点讽刺,现在想来,我遇事不够平静、从容(一贯地),其实可以更礼貌一点的。

好的:

  我终于也被改造成了一个特别能够熬夜的人了,虽然完全没有办法保证白天的效率。

  设计问卷的过程中,我学习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