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下学期现代汉语期末考试重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59298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一下学期现代汉语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大一下学期现代汉语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大一下学期现代汉语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大一下学期现代汉语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大一下学期现代汉语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一下学期现代汉语期末考试重点.docx

《大一下学期现代汉语期末考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一下学期现代汉语期末考试重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一下学期现代汉语期末考试重点.docx

大一下学期现代汉语期末考试重点

词类的划分:

1、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

实词分类:

1、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和时地的名称。

2、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

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3、形容词:

表示性质、状态。

4、区别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

5、数词:

表示数目或次序。

6、量词:

量词表示计算单位。

7、副词:

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

范围、时间等意义、

8、代词:

有代替、提示作用。

代词的语法特征:

1、人称代词可以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和其他代词。

2、第二人称”他、他们“指听话人一方。

3、第三人称”他、他们“指对话双方以外的第三方,还可以称代事物,书面上为了分清人的性别和事物,称代男性用”他“,称代女性用”她“,称代事物用”它“。

虚词分类

1、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2、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3、不能重叠。

短语是意义上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所以又叫词组。

短语的结构类型:

1、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中补短语、联合短语、第二节词类(实词)

1.词类:

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

2.划分的依据:

词的语法功能(主要)、词的形态和意义(辅助)。

3.词的语法功能:

①在语句中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务,表现在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和充当什么句法成分上。

①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表现在:

实词与实词的组合能力;虚词依附实词和短语的能力。

4.词的形态:

①构形形态,如重叠——不构成新词的形态变化;

②构词形态,如加词缀——构成新词的形态变化。

5.词的意义:

指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6.语法研究应遵循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相结合的原则。

语法意义:

指语法形式所表示的内涵,即通过语法形式显示出来的意义。

语法形式:

指能表示语法意义的形态、虚词、语序以及句子的句调等的外部表现。

7.词的分类(以功能为主要依据)

①实词:

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意义实在,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汇;

——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

②虚词:

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没有词汇意义的词汇。

——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实词——名词

1.名词意义:

表示人或事物和时间、地点的名词。

2.名词的种类:

表示人和事物:

个体名词——朋友、同志、作家、牛、羊

集体名词——人民、群众、物品、马匹

抽象名词——道德、思想、文化、政治、欲望

物质名词——风、水、阳光、土地、灯塔

表示时间:

时间名词——秋天、早晨、明年、现在、后天

表示处所:

处所名词——河岸、东郊、周围、里屋

中国、北京、亚洲等兼属专有名词和处所名词

表示方位:

方位词——单音节:

上、中、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中、里、外;双音节:

之前、之后、之上、之下、之左、之右、之内、之外、之中、之东、之间、以前、以后、以上、以外、以内、以东。

【方位词具有定位性,总放在词语之后,与实词语组成方位短语,表示空间位置,方位短语前头往往加介词,组成介词短语,少数方位词也可以表示时间;方位词也具有封闭性(指数量有限),能产性差,又有定位性,因而带有虚词性,可称为“后置词”】

3.名词的语法特征:

①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多数能作定语和带定语,不能作补语;

②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③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④汉语名词单复同形。

表示模糊复数时,部分指人名词和代词可加构形后缀“们”,加“们”后不能受表示确定数目的词语修饰。

指人的专名加“们”有“之类、之流”的意思。

指物名词加“们”是拟人手法。

“们”还具有“定指”的语用意义,汉语主语倾向于表示已知或确定的人物,宾语倾向于表示无定人物。

实词——动词

1.动词的意义:

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2.动词的种类:

动作行为动词——走、看、听、写

心理活动动词——爱、恨、怕、讨厌、嫉妒

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在、存在、有、发生、演变

判断动词——是

能愿动词——表可能:

能、能够、会、可能、可以、可

表必要:

要、应该、应、应当

表意愿:

肯、敢、要、愿、愿意

趋向动词——来、去、上、进、出、过、起、上来、下去、起来

形式动词——进行(调查)、予以(表彰)、加以(批评)

*【判断动词“是”的意义关系】

①表示事物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②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情况;

③表示事物的存在;

当“是”用作副词,常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表示肯定。

当这些“是”重读时,表示“的确、确实”不可省略,当不重读时,表示一般的肯定,可以省略。

*【能愿动词】

又叫助动词,能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

常见功能:

做状语,有“X不X”式和“不X不”式;可做谓语或谓语中心;不能用在名词前面,不能重叠,不能带助词“了、着、过”等,不能带数量补语。

3.动词的语法特征:

①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

②能受副词“不”修饰,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但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

③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④有些动作行为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动作的动量少或时量少),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单音节重叠式AA式,双音动词重叠式ABAB式,动宾式合成词的重叠式AAB式,如“散散步,睡睡觉,洗洗澡”

实词——形容词

1.形容词的意义:

表示性质、状态等

2.形容词的种类:

性质形容词——软、硬、酸、甜、远、近

状态形容词——雪白、笔直、火热、血红、绿油油、水灵灵、黑不溜秋

不定量形容词——多、少、全

唯谓形容词——陋、盎然、昏沉

3.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①形容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少数性质形容词能够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通常要重叠或者加助词“地”才可以作状语,一部分形容词也可以作补语;

②形容词不带宾语,但“使动词“除外,兼属动词,能带宾语。

还有“花了眼、直着身”中“花、直”表示一种变化或者事物表现为某种状态的词,这种词,前加程度副词时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后带宾语时不能前加程度副词,这些词兼属形容词和动词;

③性质形容词大部分能受程度副词修饰,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和状态形容词,或者因为是表情态的,或者因为本身带有某些程度意义,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

④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表示形状程度的加深或适中,重叠后不能前加副词“很”。

单音节——AA或AA的、AA儿;双音节——AABB,AABB(的),AABB(儿);A里AB式

⑤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如“红彤彤、亮堂堂”不能加“很”;

⑥状态形容词,如“雪白、漆黑”本身已表示特定状态和程度,而且程度较深,不用加“很”或重叠,但可以作词的重复,表示强调,舒服修辞的反复格。

⑦唯谓形容词指的是不能带“了”,句法功能上又只能作谓语的形容词。

一般不能由光杆形容词独立作谓语,可受“不”等词语的修饰。

实词——区别词(非谓形容词)

1.区别词的意义:

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

2.举例:

慢性、急性、欧式、彩色、上等、中等、小号、大号、野生、人造、男、女、雄、雌、单双、阴性、阳性、军用、民用、大型、中型、小型、微型等。

3.区别词的语法特征:

①能直接修饰名词和名词短语,作定语;多数能带“的”形成“的”字短语;

②不能单独做谓语、主语、宾语,组成“的”字短语或联合短语或成双对比后可以做主语、谓语、宾语;

③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前加“非”

※区别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形容词能充当定语,还可以充当谓语,一部分能做补语和状语,能前加副词“不”和“很”;区别词只能充当定语,不能单独作谓语、状语和前加“不”,即缺少谓词功能,不能归入谓词。

※区别短语和词的区别:

例如“男运动员、女医生”能够插入“的”,算是区别短语;而“女人、男孩儿”中间不能插入“的”,是词,“男、女”是语素不是词。

实词——数词

1.数词的意义:

表示数目或次序。

2.数词的种类:

①数词:

表示数目的多少。

②序数词:

表示次序前后。

3.数词的语法特征:

①数词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能作句法成分。

“数?

名”组合及特殊用法:

例如“四小龙、三兄弟、五壮士”,“睁一眼闭一眼”“九大行星、三大流派”。

基数词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限于在数学计算时或文言文格式中可以但用;序数词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直接修饰名词,多数是组成专名,中间不用量词,如“第二车间、第三林场”

②数量短语通常用作定语或补语、状语。

③固定用法:

“俩、仨”是“两个、三个”的和音,不能再加量词;

④倍数只能用来表示数目的增加,不能表示数目的减少;分数既可以表示数目的增加也可以表示数目的减少。

实词——量词

1.量词的意义:

表示计算单位。

2.量词的种类:

物量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计算单位;

动量词:

表示动作次数和发生的时间总量。

3.量词的语法特征:

①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边,两者一起组成数量短语,做定语、状语或补语等;

②单音量词大都可以重叠,重叠后能够单独充当定语、状语、主语、谓语,不能作补语、宾语;数量短语也可重叠,组成“一A一A”式或“一AA”式,重叠后作定语表示数量多,做状语表示按次序进行,做主语表示“每一”;

③量词有时单独作句法成分,如“我想有个家”,“个”是“一个”的省略,且只限于数词“一”。

量词用在指示代词后面,构成指量短语,数量短语和指量短语统称为量词短语。

实词——副词

1.副词的意义:

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2.副词的种类:

表示程度——很、最、十分、太、非常、分外有点儿、几乎、过于、尤其

表示范围——都、只、统统、一齐、一律、单、就

表示时间、频率——在、正在、将要、就要、顿时、赶紧、始终、渐渐

表示处所——四处、随处

表示肯定、否定——必定、准、的确、没有、没、未、是否、不必、不用

表示情态、方式——特意、大肆、猛然、突然、公然、连忙、暗暗、稳步

表示语气——难道、大约、幸而、反倒、果然、居然、何必、明明、恰恰

3.副词的语法特征:

①副词都能做状语。

程度副词“很、极”还可以作补语。

修饰名词主语的副词有“就、仅仅、仅、只、光、单、淡淡、几乎”等。

②副词一般不能单说,只有“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马上、何必”等在省略句中可以单说。

③部分副词能兼有关联作用,如“越说越快”“有说有笑”。

“没有(没)”既是动词又是副词,否定人物或事情的存在时是动词,否定动作或性状存在时是副词。

“白、老、净、怪”等词修饰名词时是形容词,修饰动词、形容词时是副词。

※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相似处——都是表示时间又可以作状语,但是副词不能作主语、宾语、定语,而时间名词可以。

实词——代词

1.代词的意义:

代词有代替、指示作用,所代的词语能做什么句法成分,代词就能做什么成分。

2.代词的种类:

①按句法功能划分,可分为——代名词、代谓词、代副词

②按作用划分,可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

3.代词的语法特征:

①人称代词可以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和其他代词。

※“我们”&“咱们”:

在口语中,“咱们”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是包括式;“我们”只包括说话人一方的群体,排除听话人一方,是排除式用法;谈话或文章中只用“我们”时,既可以用于排除式也可以用于包括式。

※“他们”可指称有男有女的一群,也可以指称人和事物。

②指示代词用来代指人和事物。

“这”为近指,“那”为远指,“这,那”等有指示和代替作用,“这,那”对举着用,指代众多的人或事物,是虚指用法,即不确指任何事物。

“每、各”是分指,指全体中的任何一个个体,“每”侧重于个体的相同的一面,“各”侧重于不同一面。

“某”是不定指,“另“是旁指,指所说范围之外的,二者都是指不确定的人或事物。

③疑问代词的主要用途是表示有疑而问(询问)或无疑而问(反问、设问)。

“哪”表示疑问,不确指,要求在所指代的人或事物中选定,指示代词“那”一般所指是确定的。

“哪里、哪里”连着用可以表示否定,不表示问处所,在别人夸奖自己时用它比用“不、不”委婉些。

第四节短语

1.短语的概念:

短语是意义上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所以又叫词组,它是大于词而又不成句的语法单位。

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

2.短语的分类:

①主要有:

结构类——看构成短语的词与词之间的结构关系;功能类——凭它进入更大的短语里担任职务的能力,即充当语法成分的能力。

②按短语构成要素是否凝固来分:

固定短语和临时短语

③从意义上分:

单义短语和多义短语

④按成句能力分:

自由短语——能加句调独立成句;不自由短语(黏着短语)——不能加句调独立成句

⑤按短语的层次多少划分:

一层短语(简单短语)和多层短语(复杂短语)

一.短语的结构类型

(一)五种基本类型——按内部结构关系分的类型

1.主谓短语:

陈述关系的两部分组成,前部分是被陈述的对象是主语,后面陈述的部分是谓语。

2.动宾短语:

由有支配、涉及关系的两个部分组成,前头起支配作用的部分是动语,后面时宾语表示做什么、是什么

3.偏正短语:

定中短语和状中短语

4.中补短语

5.联合短语:

由语法地位平等的两项或几项组成,其间是联合关系,可细分为并列、递进、选择等关系。

(二)其他短语

1.连谓短语:

由多项谓词性成分连用,谓词性成分之间没有语音停顿,没有上述五种基本结构关系,也不用任何关联词语。

2.兼语短语:

由前一动词的宾语兼做后一谓语的主语,即动宾短语的宾语和主谓短语的主语套叠,形成一个有宾语兼主语双重身份的“兼语“。

3.同位短语(复指短语):

多由两项组成,前项和后项的词语不同,所指是同一事物。

※同位短语&联合短语的区别:

①同位短语的前后项是异名同物,用不同的词表示同一人或事物,联合短语的前后项是异名异物;

②同位短语中间不能插入虚词,联合短语可以;

③同位短语是名词性的,联合短语有名词性和其他词性

4.方位短语:

由方位词直接附在名词性或动词性词语后面组成,主要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具有名词性。

※表示处所的方位短语&定中短语的区别:

可以用能否插入“的”来鉴定——不能插入“的”为方位短语,能插入则为定中短语。

5.量词短语:

由数词或指示代词加上量词组成。

由数词加量词组成的短语是数量短语;由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加量词组成的短语是指量短语。

6.介词短语:

由介词附着在名词等词语前面组成,常修饰谓语,表明动作的工具、方式、因果、施事、受事、对象等多种语义。

7.助词短语

(1)“的”字短语:

由助词“的”附着在诗词或短语后面组成,指称人或事物,属于名词性短语,能做主语、宾语。

(2)比况短语:

由比况助词“似的”“一样”“

(一)般”附着在名词等词语后面,表比喻或推测。

(3)“所”字短语:

由“所”加在动词前面组成,指称动作所支配或关涉的对象。

第六节单句

句型是根据结构分出来的类,句类是根据全句语气分出来的类。

句子根据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

单句是由短语或词充当的、有特定的语调、能独立表达一定意思的语言单位。

一.句型——根据全句特点分出的上位类名

1、主谓句:

①动词谓语句:

动词或动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②形容词谓语句:

形容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③名词谓语句:

名词语一般不能作谓语,只有在以下四个条件限制下才能充当谓语—

A.只能是肯定句,不能是否定句;

B.一般只能是口语,不能是书面语句式;

C.只能是短句,不能是长句;

D.限于说明时间、天气、籍贯、年龄、容貌、数量等的口语短语。

(从它表示否定时必须加动词看,实际上应该看成动词谓语句的变体或省略形式)

④主谓谓语句:

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全句的主语称为大主语,主谓短语的主语称为小主语,有以下几种形式:

A.大主语是受事,小主语是施事,全句的语义关系是:

受事||施事——动作

B.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全句的语义关系是:

施事||受事——动作

C.大主语和小主语有广义的领属关系

D.谓语里有复指大主语的复指成分

E.大主语前暗含一个介词“对、对于、关于”等等,大主语如果加上介词就变成句首状语

3.非主谓句:

①动词性非主谓句:

由动词加语调形成,不需补出或无法补出主语,不需要特定的语言环境也能表达完整而明确的意思,通常用来说明自然现象、生活情况、祈望,还有口号。

②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由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形成。

③名词性非主谓句:

由名词或定中短语形成。

④叹词句

四、句类——根据全句语气分类

1、陈述句:

陈述或说明事实的具有陈述语调的句子,常带有语气词“了、的、呢、罢了、嘛、啊”等。

2、疑问句:

具有疑问句调、表示提问的句子。

①是非问:

机构像陈述句,只是要用疑问语调或兼用语气词(不用“呢”),一般是对整个命题的疑问,回答时要对整个命题作肯定或否定。

②特指问:

用疑问代词和由它组成的短语来表明疑问点,说话者希望对方就疑问点作出回答,句子往往用升调,常用“呢、啊”。

③选择问:

用复句的结构提出不止一种看法供对方选择,用“是、还是”连接分句。

④正反问:

由谓语中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列的格式构成,可分为三种格式:

V不V;V不;先把一句话说出,再后加“是不是、行不行、好不好”一类文化格式。

⑤“呢”字问句,没有疑问代词和疑问结构,但可以补出来。

⑥反诘问句,即反问句,无疑而问,不要求回答。

3、祈使句:

要求对方做或不要做某事的句子叫祈使句。

一类表示命令禁止;另一类表示请求、劝阻。

4、感叹句:

带有浓厚的感情的句子,由叹词构成。

※不影响句型的因素:

1.语气词的有无;

2.倒装与否;

3.省略与否;

4.独立成分的有无。

※单句和短语的区别:

1.句子有特定语调,短语没有;

2.短语有八个配对成分,句子也有八个配对成分,但还有独立语这种语用成分;

3.句子的成分可以倒装和省略,而短语不可以;

4.句子有表述性,短语没有。

第七节复句

一、概说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法成分的分句加上贯通全句的句调构成。

各分句间一般有句中停顿,用逗号、分号或冒号表示。

关联法、意合法。

二、复句的意义类型

根据分句间的意义关系划分,复句可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

1.联合复句——各分句间意义上平等,无主从之分。

①并列复句:

平列关系、对举关系

②顺成复句

③解说复句:

解释、总分

④选择复句:

未定选择(多选一、二选一);已定选择(先舍后取、先取后舍)

⑤递进复句:

一般递进、衬托递进

2.偏正复句——各分句间意义有主有从,也就是有正句有分句。

①条件复句:

充足条件、必要条件、无条件

②假设复句:

一致关系、相背关系

③因果复句:

说明因果关系、推论因果关系

④目的复句:

求得、求免

⑤转折复句:

重转、轻转、弱转

※单句和复句的区分

1.有语音停顿不一定是复句;

2.有关联词语不一定是复句;

3.主谓短语和复句形式都可以充当单句的某一结构成分;

4.区分单句和复句的根本标准是——句子内部的结构。

在单句内部,各个造句单位按一定的句法关系组曾组合,形成一个统一体;在复句内部,各个分句相对独立,互不包含,彼此之间不存在主谓、动宾、偏正、中补、同位等基本句法关系,各自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结构体。

第六章修辞

第一节修辞概说

一.修辞:

1.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修辞方法。

2.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修辞活动。

*着重强调这层含义

3.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着作——修辞学

着重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交际目的,语境(如:

妻子又做了两个丈夫爱吃的菜)

修辞是在适应表达内容和语言环境的前提下积极调动语言因素,非语言因素(表情手势),获取最理想的表达效果的对语言的加工。

二.修辞与语境:

语境既是进行言语活动的依据,也是检验修辞效果的依据,语料的选择,表达方式的确定无不受制于语境。

修辞与情境语境关系更为密切,它指语言语用中对话语有影响的情景,情况和关系等。

语料随语境而变异,创新,表达方式也随语境而变,从而语境的功用就在于:

1、制约言语活动的内容

2、规定言语的表达方式,修辞要“随情应境,随机措施”

三.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修辞是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的角度去研究语音、词汇、语法的运用的,不是并列,从属的关系,而各是语言学科的一个分支。

A修辞与语音(物质外壳):

语音在突出语义和增强音律美方面为修辞提供了条件,丰富了修辞方式的内容,修辞则通过积极调动语音因素扩大了语音的功用。

B修辞与词汇(建筑材料):

词汇为词语的筛选锤炼,为形成具体的修辞方式提供必要条件,修辞使词汇在语言语用中发挥了重要而广泛的作用。

C修辞与语法(结构规律):

语法为修辞现象,修辞规律的体现提供表现形式,没有句子和句群,也就没有体现修辞外在形式的语言模式,句法修饰内容的丰富多彩,说明了修辞在语言运用中扩大了语法的功用。

总结:

修辞与语言三要素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对于修辞来说,语言三要素是修辞的手段和基础,也是修辞要调动,加工的语言材料,对语言三要素来说,修辞是对它们的综合的艺术加工,是它们的高级体现。

二.意义的锤炼:

词义:

词汇意义理性意义

色彩意义语体色彩

形象色彩均与修辞密切相关

感情色彩

语法意义

1.语体方面:

《大堰河—我的保姆》作题目,“保姆”的内涵已与现在年代不一样了。

2.风格方面:

书面语体是庄重严肃的风格,口语体是自然随意的风格,摆平&解决

3.感情色彩方面:

注意褒贬,色彩义本身的差别可以反映到理性意义上,如:

成果,效果,结果,恶果。

又如“明哲保身”最开始时褒义,现在是贬义,同样“倭”最初是中性的,现在是贬义的,“龟”最初是褒义的,元代后是贬义。

4.形象色彩方面:

使话语比较生动,可以赋予一些事物具体形象,如新闻栏目起名“凤凰午间特快”,娱乐栏目起名“康熙来了”,菜名起得吸引眼球。

5.行业色彩方面:

“社会方言”一种,如:

失业问题,全球都在开处方(医学领域——社会问题现象),面对下课危机的米卢(教学领域——运动领域)

6.时代色彩

7.地域色彩。

“嘀咕”“腻歪”北方方言色彩。

8.语域色彩:

语言与语言之间的区分及界限。

“咖啡,沙发,巧克力”

9.文化色彩:

“红色”“白色”“绿色”在我国和其他国家的表示不同。

“失业”“下岗”

四.辞格

1.比喻:

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如“像、如、似、仿佛、犹如、有如、一般”

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如“是、变为、成为、等于”

借喻:

本体不出现,或不在本句出现,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灵活用法:

没有喻词的比喻(诗歌)

程度不等的比喻(强喻)“不如,比起……还”

否定方式的比喻(反喻)

2.比拟:

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写

拟物:

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

3.借代:

特征、标志代本体(大团结,马褂)

专名代泛称(诸葛亮,伯乐)

具体代抽象(小米加步枪,乌纱帽)

部分代整体(江山,一针一线)

结果代原因(添上新伤疤,汗透棉袍)

4.拈连:

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

甲事物一般都是具体的,多数在前,乙事物一般都是抽象的,多数在后。

分为:

全式拈连:

甲乙事物都出现,拈连词语不可少。

锁链一样。

略式拈连:

甲事物省略或甲事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