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问答新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57591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4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认证问答新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专业认证问答新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专业认证问答新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专业认证问答新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专业认证问答新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业认证问答新稿.docx

《专业认证问答新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认证问答新稿.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业认证问答新稿.docx

专业认证问答新稿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问答

1、什么是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依据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颁发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通过学校自评和外部专家考察评审,以确定临床医学专业在教育教学方面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或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同时帮助学校找出弱项或者差距,指出改进医学教育的方向,保证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为什么要做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高等教育质量互认的主要依据。

只有通过专业认证,才能实现教育互认和人才国际互认,才能实现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与国外医学教育质量的相互认可,才能使得我国培养的医学人才得到世界认可。

国家教育部要求2020年前完成我国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首轮认证工作。

3、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结论有哪些?

通过认证(有效期3-8年)。

不通过认证。

4、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不为排名、排序,注重培养目标的实现,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5、专业认证的内容有哪些?

第一方面:

毕业生基本要求共35项

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12项

知识目标10项

技能目标13项

第二方面:

办学标准共44项

宗旨及目标4项

教育计划11项

学生成绩评定4项

学生4项

教师2项

教育资源6项

教育评价4项

科学研究3项

管理和行政4项

改革与发展2项

4、武汉大学的办学定位是什么?

武汉大学制定了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目标,明确了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的发展定位。

5、武汉大学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武汉大学在本科人才培养上致力于推行“创造、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强调培养人才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素养、“三创”精神与能力、全球视野与国际竞争力。

6、医学部的办学宗旨是什么?

武汉大学医学部在70年的办学历史中,凝练了“教育为本,立德树人,服务健康,面向世界”的办学宗旨。

7、医学部办学定位是什么?

医学部新时期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定位是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医学院。

其依据是,医学部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进入前5‰、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进入前1%。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SCI论文数稳居国内医学院校前10%以内。

8、医学部教育理念是什么?

医学部践行“德艺双修,知行合一”教育理念,强调医德与医术并重,认知与实践统一。

9、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是什么?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优秀医学毕业生。

10、医学部宗旨和目标是如何确定的?

医学部宗旨和目标在2014年医学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提出,通过问卷调查广泛征求教师和学生意见,听取了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课程委员会成员、教学督导委员会成员、上级主管部门、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多次修改和完善。

11、医学部管理机构是怎样的?

医学部管理机构

12、医学部学术组织架构是怎样的?

13、医学部临床医学教育改革进展情况是怎样的?

武汉大学与美国芝加哥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启动医学教育改革。

2009-2013临床医学五年制教育改革实验班。

2014在临床医学专业所有学制中推广

14、我校临床医学是怎样的课程模式?

目前2种课程模式并存,即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模式、整合模块化课程模式。

从2015年开始,所有临床医学专业均采取整合模块化课程模式。

15、医学部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模块整合课程包括哪些内容?

医学整合课程

整合课程

主要内容

人体结构学

解剖学、影像学、胚胎学总论

组织与功能

组织学、生理学

细胞、分子与基因1、2

医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

损伤与反应

免疫学、病理学总论、病理生理学总论

神经科学

神经解剖、神经生理、神经病学、医学心理学

病原生物学

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寄生虫学、免疫学总论

临床病理、病理生理及治疗学1、2、3、4

病理学各论、病理生理学各论、药理学、内科学、部分妇产科、部分外科、传染

临床技能学1、2

临床技能学实验1、2

诊断学、外科学总论、护理、儿科基本技能、妇产科基本技能

16、医学部临床医学教育改革新开了设了哪些课程?

学术与研究:

学术与研究是一门科研思维能力和创新技能的训练课程。

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文献检索与评价、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课题选择和设计、科研报告撰写等。

早期接触临床:

早期接触临床是在基础医学学习期间,安排学生到医院的相关科室见习、观摩,帮助学生尽早熟悉专业和职业特点,培养学生对医学科学的兴趣,努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尽早进入职业角色。

临床思维:

临床思维是利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从错综复杂的线索中找出主要矛盾并加以解决的过程的一门学科。

教学内容分为呼吸困难、血尿、皮肤青紫、口渴多尿、腹痛、头痛、休克、黄疸、胸痛等9个专题。

医学伦理学:

医学伦理学是用伦理学论和原则来探讨决医疗卫生工作患关系的是非善恶问题的课程,以培养学生明确基本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责任,具有关爱病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

社区医学:

社区医学课程教学内容包括:

社区医学基础、社区医疗、社区预防、社区保健与康复、社区中医药医疗等。

在通科实习阶段开课,必修2周,选修2周

17、认证标准对教学方法有哪些要求?

医学院校必须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鼓励采取小班、小组方式教学。

18、医学部开展了哪些教学方法改革?

除了传统大班课堂授课以外,医学部还开展了小组讨论教学、虚拟仿真教学、床边教学等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中开展了综合验和设计性实验。

19、医学部为何提倡小组讨论式学习?

通过小组讨论式学习,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技巧。

医学部所有课程10%的课时用于小组讨论式学习。

20、认证标准对临床见习有哪些要求?

临床见习与理论课结合,强调分散见习,不主张集中见习,反对“见、实习融通”。

21、医学部临床见习是如何安排的?

医学部积极推行临床课程理论课与实践紧密结合,部分理论课程内容在临床环境下讲授。

理论授课与见习的比例在1:

—1之间。

22、医学部医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体系是怎样的?

21、什么是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为完善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采取的评价。

评价结果不纳入课程成绩。

22、医学部在形成性评价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医学部开展形成性评价方式有:

随堂测试、小组讨论课的自评与他评、实验课的评价指导、计算机自测考试、教师指导的技能训练、小型临床演练评价(Mini-CEX)、带有反思的实习报告、读书报告、临床教学查房指导等。

23、认证标准对考试结果分析与反馈有哪些要求?

在所有考试完成后必须进行基于教育测量学的考试分析,考试分析包括整体结果、考试信度和效度、试题难度和区分度,以及专业内容分析。

要将分析结果以适当方式反馈给有关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并将其用于改进教与学。

24、医学部是如何开展考试结果分析与反馈的?

医学部所有课程在考试完成后,各学院教研室或课程组进行试卷和考试结果的综合分析,包括考试成绩统计(主要是平均成绩及成绩频数分布状态)、试题难易度、考试信度和效度等。

将考试综合分析结果通报教研室或课程组全体教师,使每个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中的存在问题。

考试结果通过课堂或网络集中反馈给学生,重点解答难点和学生出错多的问题。

医学部组织对三阶段综合考试的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医学教育通讯》内部刊发,反馈至医学部领导、学院管理部门、教研室和学生。

25、医学部是如何学生代表参与学校管理、教学改革、课程计划的制订和评估有关事务的?

(1)各学院本科生设有学生团委、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学生社团联合会4大学生组织参与学校管理工作。

(2)在本科教育教学中,学生会学习部和各年级、大班、小班的学习委员和学生信息员是教学信息传递和反馈的重要成员。

(3)学校和学院党代会、教代会和医学发展战略研讨会等重要会议都会邀请学生代表参与,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

在学校和学院的历届青年教学竞赛、十佳教师评比中均有不少于10%的学生评委参加。

(4)医学部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由部领导、教指委专家向各班学生代表通报相关信息并现场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解答问题。

召开应届毕业生座谈会,在学院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临床实践、科研训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建言献策。

(5)学校积极利用BBS、微信公众账号等新型网络渠道,及时发布各项相关动态信息,并设有反馈机制,让学生能更方便的反应实际问题,参与学校建设。

26、医学部是如何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

(1)国际定向培训:

2003年起,法国洛林大学医学院先后有101名教师次来汉授课,平均每学期有教师5~6名,授课内容涵盖基础及临床的15门课程。

这些法方教师与我校教师共同讨论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开设前沿知识讲座。

医学部同时也先后派出基础医学院、临床学院41人次中青年骨干教师赴法进修学习。

2008年医学部开始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合作进行医学教育改革。

基础医学院及临床学院先后派出67人次中青年骨干教师赴芝加哥大学访问、观摩研修,专门进行课程教学进修,回国后承担课程教学与改革。

2014年遴选了14名青年骨干到美国芝加哥大学进行一年教学及科研学习。

芝加哥大学有计划分批派不同学科的专家教师来我校,进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约200多人次教师通过培训学习成为课程骨干教师。

(2)国内专项培训:

近几年,医学部及临床学院分批组织各学科教师到国内有特色的院校进行校际交流,先后派出19人到兄弟院校观摩PBL教学。

邀请国内外医学教育专家,就如何开展教学研究、撰写教学论文、PBL教学、考核评价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进行了报告、讲座和示范教学。

医学部亦接待外校教师到访交流,如广西医科大学、山东大学、济宁医学院等。

各临床学院制定相应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第一临床学院“青年重点人才”培养计划、第二临床学院“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暂行管理办法”和“优秀青年医学人才提升计划”等。

(3)校内培训:

2013年6月成立武汉大学医学部教学发展中心,组织开展关于教学测量与评价、网络课程建设、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等多次的专题培训与讲座,研讨教学方法改革、教育评价、临床能力培养等内容。

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也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逐步开展职业素养、教育教学、教学研究、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教育学理论知识培训。

医学部各学院通过学科内业务学习、集体备课、读书研讨等活动进行知识及能力的巩固及更新。

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督导专家采取听课、查房、评审教学竞赛、评估教学质量等活动,指导教师教学,督促教研室组织试讲和集体备课制度的执行,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优良教学传统。

2011年,基础医学院成立青年教师联谊会,围绕教学、科研、同行交流等方面开展多项工作。

27、医学部教师是怎样参与管理决策的?

医学部建立了教师参与教育计划和教学管理决策的机制。

教师参加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专家组等教育教学组织机构,参与教学计划、教改方案制定、科研、人才培养、招生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决策。

教师职称评定小组也有教师代表参与,表达教师意见,行使评审权力。

医学部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征求教师对课程计划、教学管理、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意见,听取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建议。

医学部教师代表参加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学校的财务、重大人事变革、重大管理举措以及学校发展规划等,提出各类改革建议和提案。

医学部成立课程委员会,成员主要由一线教师组成,职责是提出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修订培养方案、审核课程教学大纲、参与课程评价,促进医学本科课程的规范化管理,不断完善和发展医学本科课程内容。

28、医学部教育评价组织体系是怎样的?

医学部建立了学部、学院和系(教研室)的教育评价三级组织体系,同时接受武汉大学本科生院教学评价机构的领导。

教学管理处负责临床医学专业的教育评价工作。

医学部教育评价组织体系

 

29、医学部教育评价环节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