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56063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6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廊坊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廊坊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廊坊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廊坊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廊坊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廊坊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docx

《廊坊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廊坊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廊坊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docx

廊坊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

廊坊市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科学理论在传承中不断发展,科学家们传承前人的正确观点,纠正错误观点,形成科学理论,关于原子结构的学说有:

①在球体内充斥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②原子是可分的③原子呈球形④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⑤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⑥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

其中经过卢瑟福传承和发展后形成的观点是(  )

A.

B.

C.

D.

2.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力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3.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

”和“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物有4种分子

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4.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

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②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

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

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③④

5.2017年10月27日央视财经报道:

王者归“铼”,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

如图是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B.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

C.铼的元素符号是ReD.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

6.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7.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H②Fe2+③Cu④P2O5⑤Fe3+⑥NaCl

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④⑥

B.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⑥

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D.④中的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

8.“

”“

”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图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9.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0.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①一④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变化的是

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②水的汽化和氦气的液化

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

A.②③B.②④C.①④D.①③

11.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D.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12.维生素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缺乏维生素A1(C20H30O),会引起夜盲症。

下列关于维生素A1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维生素A1属于无机化合物

B.维生素A1中O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

C.维生素A1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

3

D.维生素A1由20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13.下列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14.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薪型手机电池,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反应原理为:

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COB.O2C.CO2D.H2

15.关于下列五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④属于不同种元素

B.②⑤属于金属元素

C.④⑤均具有稳定结构

D.①③两种粒子可以形成化合物MgCl2

16.用如图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浓盐酸与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

C.氯化氢分子比氨分子运动得快

D.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17.如图是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中的红磷可以用铁丝来代替

B.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再观察现象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实验测定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总质量的1/5

18.卫星运载火箭的动力由高氯酸铵(NH4ClO4)发生反应提供,化学方程式为:

2NH4ClO4

N2↑+Cl2↑+2O2↑+4X.则X的化学式是(  )

A.H2B.H2OC.H2O2D.HCl

19.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无限的

B.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将海水淡化

D.爱护水资源主要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两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20.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

1

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有关碳及氧化物的实验(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

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加入药品,并已设法在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

(1)填写表格中的空白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①缓缓通入CO2,点燃甲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

木炭粉减少,丁中有气泡产生、石灰水变浑浊且_____。

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丁中现象说明_____。

②点燃乙处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

乙处玻璃管内_____.

乙处现象说明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停止通入二氧化碳,熄灭甲、乙处的酒精灯

丙中有丁中液体进入

丙的作用是_____。

(2)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_____。

22.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②____。

(2)A、E组合制氧气,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氧气收集完毕,应先____(填“熄灭酒精灯”或“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3)用B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

如果用右图所示装置(固定仪器省略)来做发生装置,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

实验时,应该将块状石灰石放在仪器____中(填字母),该装置的主要优点是____。

23.根据如图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②______;

(2)实验室制取少量二氧化碳时,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__,收集装置选用______;如需随时控制生产气体的量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__(填编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填编号);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E、F装置都可以用来收集氧气,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24.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CO、H2、C都是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或氧化铜等物质,在老师的指导下,全班同学分成了三个实验小组进行实验。

(一)甲组同学对炼铁产生了兴趣,他们所用的药品和装置如图所示(杂质不参与任何反应)。

请回答有关问题:

(1)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应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再装入药品。

实验开始时,先通一会CO,作用是_____。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出现的主要现象为________,A装置中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停止加热后,还要再通一会儿CO,除了将A装置中的CO2送入B装置的溶液中,另一个作用是______。

(4)若将B装置改成C虚线方框内装置,则该装置还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

(5)若反应过程中装置A固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所取氧化铁样品中Fe2O3的质量为__________g。

(二)乙组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测定水的组成(杂质不参加反应,已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假定A、C装置能完全吸收相应的物质)。

反应后测得B中玻璃管(含药品)质量减少ag,C中洗气瓶(含药品)质量增加bg。

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请用含a、b的式子表示出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2)下列因素中,对测定结果无影响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玻璃管中的氧化铁没有完全反应B缺少A装置

C氧化铁不干燥D有部分氧化铁被还原成了四氧化三铁

(三)丙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探究,并利用铁丝网罩集中火力,以获得反应所需的高温。

(提出问题)

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

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组成不变,产生的气体有三种情况:

①CO;②CO2;③____________。

(设计方案)实验前后分别对试管和烧杯里的物质进行称量,数据设计如下:

称量对象

反应前质量

反应后质量

质量差

试管+固体混合物

M1

M2

△m1即(M1-M2)

烧杯+澄清石灰水

M3

M4

△m2即(M4-M3)

(1)若△m2=0,说明反应产生的气体不能被澄清石灰水吸收,则猜想_____________成立。

(2)若猜想②正确,理论上△m1与△m2的关系是:

△m1___________△m2(填“>”、“<”或“=”)。

(实验并记录)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称量对象

反应前质量

反应后质量

质量差

试管+固体混合物

69.8g

65.4g

△m1

烧杯+澄清石灰水

118.8g

122.6g

△m2

用以上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应该是猜想_______成立。

根据这个结论,该实验装置的缺陷是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经查阅资料知道:

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C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

本次实验结果与资料显示不一致,你觉得可能原因是_________(填序号)。

A装置漏气

B生成的CO2部分与过量的C反应生成了CO

C装置内还残留有CO2气体未被吸收

2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质置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甲组同学用在空气中燃烧镁带的实验来探究,乙组同学用图二进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镁条燃烧时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甲组同学待镁条燃烧后,称量留在石棉网上固体的质量。

发现比反应前镁条的质量要轻,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经过分析后,该组同学在燃烧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夹持的镁条完全燃烧并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则称得的质量和原镁条质量比____________(填“相等”或“变大”或“变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实验现象是:

天平____________(“保持平衡”或“向左偏转”或“向右偏转”),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3)通过以上两个实验,你获得的启示是__________。

26.下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或收集装置,据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选填序号)。

若某同学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氧气时,错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中,其结果与只加热氯酸钾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①反应速率不变②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不变

③生成氧气质量不变④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3)若B装置中固体为二氧化锰,②中加入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可制O2。

要获得干燥的O2,应先将气体通过盛有__________的D装置,再用E装置收集,气体应从________端通入(选填“a”或“b”)。

(4)实验室可用B装置制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二氧化碳常用______,检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用C装置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7.某同学在商店买到一种“果冻蜡烛”。

他对“果冻蜡烛”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果冻蜡烛”是否含有碳、氢、氧元素?

(查阅资料)“果冻蜡烛”可完全燃烧,燃烧时无烟尘,燃烧过程和熄灭时无异味。

(1)(探究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步骤

现象

分析

①点燃“果冻蜡烛”,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而冷的小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小液滴生成

“果冻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________;

②迅速倒转小烧杯,向其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________

“果冻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CO2)

(实验结论)该同学分析: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因此“果冻蜡烛”含有碳、氢、氧元素。

(2)(反思与评价)你认为该同学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理由:

________

28.小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

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还可用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设计实验)小雨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

KclO3质量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1.2g

/

  

1.2g

CuO0.5g

  

1.2g

MnO20.5g

  

(1)上述实验应测量的“待测数据”是。

(2)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3)将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若衡量得到0.5g黑色粉末,再将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

(简述操作和现象)

(预期结论)氧化铜还能作氯酸钾的催化剂。

评价设计)你认为小雨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因为质子带正电荷,位于原子核内,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高速运动;

②原子是可分的,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③原子呈球形;

④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

⑤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

⑥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故选A。

2.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物质的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的属性,故加入菜叶是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A选项错误;

B、蜂窝煤的多孔可以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得煤燃烧的更充分,减少资源的浪费及环境的污染,B选项正确;

C、高层建筑起火,千万不能乘电梯,因为建筑起火很可能造成断电,而且电梯间的通道往往是浓烟和火焰的集中的地方,C选项错误;

D、酒精能和水任意比例混合,用水只会增大火的燃烧面积,反而更危险,正确做法是用湿抹布或者细沙盖灭,D选项错误。

选B。

3.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物有2种分子,故A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也不变,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分子的构成,判断物质的类别;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构成,分析分子、原子、元素的变化等。

4.B

解析:

B

【解析】

①由结构模型图看出,石墨烯是一种单质,错误;②三种物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正确;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正确;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物理性质和金属相似,错误。

故选B。

5.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A.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A选项正确;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B选项错误;C.铼的元素符号是Re,C选项正确;D.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原子中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D选项正确。

故选B。

6.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氧气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不符合题意;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应是四氧化三铁黑色固体,符合题意;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记为32,空气约29,故密度比空气大,不符;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生活中很多现象和氧气有关,不符。

故选B。

【点睛】

和空气密度大小的比较,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估测。

7.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③金属、稀有气体、某些固态非金属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该元素的单质;

离子符号书写: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数字在左,正负号在右;化学式书写:

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Fe2+、Fe3+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原子变成离子的过程中原子核不变,故质子数不变,Fe2+、Fe3+质子数相同。

8.C

解析:

C

【解析】

A、图A中的物质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错误;B、图B中的物质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错误;C、图C中的物质分子是由不同原子构成,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正确;D、图D中的物质是由不同分子构成,表示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错误。

故选C。

9.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和题意;

B、爆竹声中一岁除中鞭炮爆炸,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粉身碎骨浑不怕中有新物质生成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有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10.A

解析:

A

【解析】

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都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②水的气化和氦气的液化都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都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都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D

解析:

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CO和NO,生成物是CO2和N2,故该反应可表示为2CO+2NO=N2+2CO2。

A、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只有生成物的N2分子是由2个同种原子构成的,故属于单质,正确;

B、由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将有毒气体CO和NO转化为无毒气体CO2和N2,正确;

C、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CO和NO,它们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属于氧化物,正确;

D、根据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改变,错误。

故选D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点评: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

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12.B

解析:

B

【解析】A、根据维生素A1(C20H30O)化学式可知,维生素A1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错误;B、维生素A1中C、H、O的质量比=(12×20):

(1×30):

(16×1)=240:

30:

16,可见维生素A1中O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正确;C、维生素A1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12×20):

(1×30)≠2:

3,错误;D、维生素A1是由维生素A1分子构成的,不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1个维生素A1分子是由20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正确。

故选B。

点睛:

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3.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的概念;微粒可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微粒可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也可能是变为原子,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种类不变。

【详解】

有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2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4个钠原子,反应后有2个碳原子,4个钠原子,12个氧原子,12个氢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则X的化学式为O2,故选B。

15.D

解析:

D

【解析】

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①和④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错误;B、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②表示的粒子核内质子数为11,为钠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属于金属元素;⑤表示的粒子核内质子数为9,为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C、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④⑤的最外层为电子数均为7,不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错误;D、①是氯离子,③是镁离子,①③两种粒子可以形成化合物MgCl2,正确。

故选D。

16.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铵。

【详解】

A、ab段变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