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及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及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及单元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及单元教案
五年级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及单元教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发展,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动参与的活动意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教学中,体验成功,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水平三跨越式跳高是小学阶段教材的重要内容,占有相当的比例,教学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五年级安排跨越式跳高练习,它是以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为依据的,这个时期骨骼弹性好,关节活动范围大,神经灵活性高、反应快,容易接受、学会新的动作。
因此,五年级阶段是发展弹跳素质的较好时期。
三、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生长加速期,朝气蓬勃、富于想象,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组织纪律性和学习积极性高。
而学生作为个体,又具有其独立性,要进一步培养其耐受挫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想象力、模仿力等能力的舞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通过竞争比赛,激发学生追求成功,敢于尝试冒险、挑战,靠努力和奋斗赢得胜利,超越自我的心理倾向。
也可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宣泄,心情愉悦,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和挫折。
四、重点与难点
1、助跑距离和起跳点的合理选定。
2、起跳腿踏跳蹬地有力,能较好的把水平速度转换成垂直速度。
3、过竿时摆动腿的积极上摆,身体上下肢的协调配合。
4、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和敢于挑战的竞争意识。
五、教学方法
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材趣味性强的特点,使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自主的发展自己的弹跳素质。
教学中,以皮筋代替横竿,消除学生对横竿的畏惧心理,充分利用器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自主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多种跳跃能力的练习,学生在了解跳高的知识后,主要练习简单而易上手的跨越式跳高技术。
练习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适当的巡回指导,进行纠错,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自行调整高度进行练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自己的特长,自我组织互帮互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结合游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表现能力。
跳高是一项征服高度的运动项目,是人类不屈不挠,勇攀高峰的象征。
学生在跳过一个高度以后,还要向新的高度战。
从这点出发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向学生灌输“只要从失败中走出来,就能越过新的高度”、“不怕失败,始终充满信心”的精神,树立敢于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信心和勇气,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六、单元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
学生能积极参加体育课的学习并充分利用场地器材进行身体练习。
2、运动技能:
绝大部分学生能较好掌握跨越式跳高技术,并用该技术越过横竿。
3、身体健康:
发展学生的弹跳能力和身体灵敏协调性,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4、心理健康:
通过跳高练习,培养学生勇敢、坚定、沉着、果断等良好心理品质和战胜困难、克服障碍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
5、社会适应:
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学生的责任心。
天河区小学体育单元教案
学校:
龙洞小学水平三:
五年级任课教师:
黄兆铭
教学单元(主题)
跨越式跳高
教学理念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
学生能积极参加体育课的学习并充分利用场地器材进行身体练习。
2、运动技能:
绝大部分学生能较好掌握跨越式跳高技术,并用该技术越过横竿。
3、身体健康:
发展学生的弹跳能力和身体灵敏协调性,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4、心理健康:
通过跳高练习,培养学生勇敢、坚定、沉着、果断等良好心理品质和战胜困难、克服障碍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
5、社会适应:
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学生的责任心。
重点与难点
1、助跑距离和起跳点的合理选定。
2、起跳腿踏跳蹬地有力,能较好的把水平速度转换成垂直速度。
3、过竿时摆动腿的积极上摆,身体上下肢的协调配合。
4、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和敢于挑战的竞争意识。
教学时数
6个课时
适用年级
五年级
教学资源
跳高架、竹竿、橡皮筋、沙坑
达成目标
学习内容
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一次课
1、学会单脚起跳的方法,基本掌握摆动腿快速上摆技术。
2、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和动作协调性
3、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学习习惯和对跳高练习的兴趣。
上一步起跳练习
(6-1)
集体练习
自主练习
1、学生创想各种单足跳练习。
2、单足跳接力比赛。
3、自由组合,2—3人一组进行练习,观察、指导、纠错。
1、结合图解,教师讲解起跳动作的技术。
示范上一步起跳动作。
2、指挥集体进行上一步起跳练习。
3、教师指出存在问题,并集体进行纠正练习
第二次课
1、进一步学习起跳技术,体验在起跳过程中上下肢的协调配合。
2、增强学生腿部力量,提高动作协调性。
3、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改进跨越式跳高起跳技术(6-2)
集体练习
自主练习
1、复习上一步起跳动作。
2、上三步起跳练习。
3、力量素质练习。
1、教师示范上三步起跳动作,提出练习要求。
2、原地摸高比赛。
第三次课
1、进一步改进起跳技术,体会过竿与落地动作。
2、增强弹跳力和腿部肌肉力量。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表现欲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跨越式跳高起跳过横竿
(6-3)
自主练习
1、体会过竿动作。
2、过双竿练习。
3、连续进行上三步起跳过竿练习。
分层练习。
1、教师讲解示范,强调过竿后上体的内旋。
第四次课
1、学习三至五步助跑跨越式跳高,让学生初步掌握蹬地送髋、向上腾起的动作要领。
2、消除对障碍物的恐惧心理,培养学生自信心。
3、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及师生间的互动。
三至五步助跑跨越式跳高(6-4)
自主练习
1、复习上一步起跳过竿练习。
2、分组学练。
3、分层学练。
1、教师示范三至五步助跑跨越式跳高动作,讲解动作要领及难点。
2、教师巡回指导
第五次课
1、复习跨越式跳高,使学生基本掌握动作要领,并学会丈量步点方法。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勇敢、果断的心理品质。
跨越式跳高步点的丈量
(6-5)
自主练习
1、复习跨越式跳高完整动作。
2、分层练习。
3、力量素质练习。
1、学习跨越式跳高步点的丈量方法。
第六次课
1、巩固提高跨越式跳高的动作质量,通过学习比赛规则,了解比赛方法,检查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3、在评价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培养团队精神。
跨越式跳高考核
(6-6)
自主练习
跨越式跳高考核
1、介绍跨越式跳高规则和裁判方法
2、介绍跨越式跳高技评要求。
3、考核评价
天河区小学体育课时教案
学校:
龙洞小学水平三:
五年级执教:
黄兆铭课时:
一
学习内容
上一步起跳练习(6—1)
重点
难点
摆动腿快速上摆
学习目标
1、学会单脚起跳的方法,基本掌握摆动腿快速上摆技术。
2、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和动作协调性。
3、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学习习惯和对跳跃项目的兴趣爱好
教学
过程
学练内容
教与学的策略与方法
学练负荷
组织队形
次数
时间
强度
1、教师讲解示范
2、集体上一步起跳练习
3、分散练习
4、教师纠错
5、单足跳创想练习
6、单足跳接力
1、结合图解讲解跨越式跳高起跳动作。
2、示范上一步起跳动作。
3、提问:
做好起跳动作应注意什么
1、教师示范并口令,学生模仿。
2、教师口令,学生练习。
3、指出存在问题,提出练习要求。
1、2-3人自由组合练习。
2、在练习中相互进行观摩、指导、纠错。
3、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指出存在问题:
⑴髋关节后拉
⑵髋、膝、踝三关节未蹬直
⑶屈腿摆腿
2、集体进行纠正练习。
1、分四组在组长带领下练习。
2、自由组合进行创想练习。
3、教师巡视,启发诱导。
分四组进行,去左脚回右脚。
8
8
8
3
1
3
1
2
1
中
中
中
大
大
同上
散点
散点
天河区小学体育课时教案
学校:
龙洞小学水平三:
五年级执教:
黄兆铭课时:
二
学习内容
改进跨越式跳高起跳技术
(6—2)
重点
难点
上下肢协调配合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体会起跳技术,体验在起跳过程中上下肢的协调配合。
2、增强学生腿部力量,提高动作协调性。
3、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
过程
学练内容
教与学的策略与方法
学练负荷
组织队形
次数
时间
强度
1、复习上一步起跳动作。
2、教师示范。
3、上三步起跳练习。
4、力量素质练习。
5、原地摸高比赛。
1、教师演示及口令,学生模仿
2、教师口令,学生练习。
1、教师演示上三步起跳动作。
2、提出练习要求。
1、按标记上三步起跳练习(第二步大,最后一步小)。
2、学生互相观察、互相讨论、互相帮助(上下肢配合、滚动步动作、落地动作)。
3、上三步跨越一定高度橡筋练习。
4、学生展示、学生评价、教师归纳、指出存在问题。
5、根据存在问题改进练习。
1、快速起跳,垂直向上摸高
2、三级蛙跳
1、矮子步10米
8
8
8
8
8
10
2
2
2
1
4
3
1
中
中
大
大
散点
散点
散点
天河区小学体育课时教案
学校:
龙洞小学水平三:
五年级执教:
黄兆铭课时:
三
学习内容
跨越式跳高跳过竹竿
(6—3)
重点
难点
脚跟着地,迅速滚动到前脚掌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改进起跳技术,体会过竿与落地动作。
2、增强学生弹跳力和腿部肌肉力量。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表现欲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教学
过程
学练内容
教与学的策略与方法
学练负荷
组织队形
次数
时间
强度
1、体会过竿动作。
2、教师讲解示范
3、过双竿练习。
4、上三步起跳过竿练习。
5、分层练习。
1、两人一组,上一步跨越式跳越竹竿练习。
2、两人一组,一人持竿成斜竿,另一人上一步跨越斜竿练习。
1、教师讲解动作要领。
2、教师示范,强调摆动腿落地时内扣和上体的内旋。
1、4人一组,两人持双竿(两竿平行,相隔5-10cm),另两人上三步起跳过竿练习。
2、相互观察,相互指导,相互帮助。
3、教师巡视指导。
1、分8组,每组一人拿竿作横竿,另几人依次跳完一轮后,排头与拿竿人交换。
2、教师巡视指导,对少数基础薄弱学生进行重点辅导。
1、按技能分组,设置不同高度。
2、任一小组的学生在本组高度上连续跳过三次,可晋级到上一高度练习。
3、教师重点指导薄弱学生,适当关注全班的练习情况。
6
6
8
2
1
4
3
中
中
大
大
天河区小学体育课时教案
学校:
龙洞小学水平三:
五年级执教:
黄兆铭课时:
四
学习内容
三至五步跨越式跳高
(6—4)
重点
难点
蹬地送髋向上腾
学习目标
1、学习三至五步助跑跨越式跳高,使学生初步掌握蹬地送髋向上腾起的动作要领。
2、消除面对障碍物的恐惧心理,培养学生自信心。
3、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及师生间的互动。
教学
过程
学练内容
教与学的策略与方法
学练负荷
组织队形
次数
时间
强度
1、复习上一步起跳过竿动作。
2、教师讲解示范。
3、分组学练。
4、分层练习。
5、发展力量练习。
1、4人一组,两人持竿,另两人练习,几次后交换。
2、相互观察、指导、帮助。
3、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示范三至五步五步助跑跨越式跳高。
2、讲解动作要领、要求。
3、提问:
怎样才能跳的高
1、学生自由结伴、5-6人一组进行练习。
2、相互间做好指导帮助。
3、教师巡回指导。
1、基础好的学生自练,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渐上升高度。
2、困难学生降低要求,教师进行重点指导。
3、学生发现问题,探究尝试寻找解决方法。
4、分组展示,学生互评,教师总结。
1、单脚跳接力。
2、游戏“抢运伤员”。
1
1
2
3
3
1
中
中
大
大
散点
散点
散点
四列横队
天河区小学体育课时教案
学校:
龙洞小学水平三:
五年级执教:
黄兆铭课时:
五
学习内容
跨越式跳高及步点的丈量
(6—5)
重点
难点
起跳、过竿落地的技术
学习目标
1、复习跨越式跳高,使学生基本掌握动作要领,并学会丈量步点方法。
2、增强学生下肢力量,提高弹跳力。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勇敢、果断的心理品质。
教学
过程
学练内容
教与学的策略与方法
学练负荷
组织队形
次数
时间
强度
1、复习跨越式跳高的完整动作。
2、学习跨越式跳高的丈量方法。
3、分层练习。
4、力量素质练习。
1、教师讲解示范。
2、分组练习,相互指导帮助。
3、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存在问题。
1、教师介绍丈量方法并作示范。
2、学生自我进行丈量,确定距离。
1、动作技术技能好的学生,跳越较高横竿
2、动作技术较好的跳中等高度的横竿。
3、动作技术一般的跳橡筋竿。
4、动作技术有困难的教师进行重点指导。
5、练习中,相互观察、指导、鼓励、帮助。
6、学生展示与互评,教师归纳总结。
1、五级蛙跳。
2、原地纵跳20次。
3、立俯撑20次。
10
2
组
2
1
3
2
中
小
大
大
散点
散点
四列横队
天河区小学体育课时教案
学校:
龙洞小学水平三:
五年级执教:
黄兆铭课时:
六
学习内容
跨越式跳高考查
(6—6)
重点
难点
巩固跨越式跳高动作
学习目标
1、巩固提高跨越式跳高的动作质量,通过学习比赛规则,了解比赛方法,检查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3、在评价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
学练内容
教与学的策略与方法
学练负荷
组织队形
次数
时间
强度
1、教师介绍跨越式跳高规则和裁判方法。
2、教师介绍跨越式跳高技评要求。
3、跨越式跳高考查评价。
1、优:
动作正确衔接好,能跳过较高高度。
2、良:
动作衔接较好,有明显的腾起动作,能跳过一定高度。
3、及格:
动作不太协调,只能跳过较低高度。
4、有待提高:
动作衔接差,不能完成动作。
1、分四组进行步点丈量和试跳练习。
2、考查评价。
⑴各小组推荐3人建立本组的评价小组。
⑵小组长协助教师做好本组的考查工作。
4、教师公布考查情况,提出加强自我锻炼要求。
天河区小学体育课时教案
学校:
水平三:
执教:
课时:
学习目标
教学资源
学习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时间
达成目标
学习内容
组织形式
学生学习
教师活动
参与、技能、身体健康
心理、社会适应
学生活动
学习方式
课
后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