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习题综合检测4附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458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习题综合检测4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习题综合检测4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习题综合检测4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习题综合检测4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习题综合检测4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习题综合检测4附答案.docx

《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习题综合检测4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习题综合检测4附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习题综合检测4附答案.docx

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习题综合检测4附答案

第四章综合检测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下面“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3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箭头②表示外力作用,其余均为内力作用

B.三大类岩石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C.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D.只有岩浆岩在高温高压下,才可能形成变质岩

2.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不是箭头②的主要表现形式是(  )

A.侵蚀作用     B.岩浆活动

C.搬运作用D.堆积作用

答案 1.A 2.C 3.B

解析 沉积岩是外力作用形成的,变质岩是经变质作用而形成。

岩浆活动属内力作用。

右图为一典型褶曲剖面图,读图回答4~5题。

4.如图褶曲中,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

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D.自中心向两侧由新到老

5.图示山岭是(  )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D.沿轴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答案 4.D 5.B

解析 图示褶曲为向斜构造,自中心向两侧由新到老。

向斜槽部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向斜山。

6.下列各种地表形态中,由同一种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A.瀑布、戈壁B.沙丘、黄土沟壑

C.三角洲、冲积扇D.河流峡谷、沙垄

答案 C

解析 三角洲与冲积扇都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

7.关于地貌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B.只有内力作用才会使地表发生巨大变化

C.在地貌上,只有褶皱能形成块状山地和巨大山脉

D.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的形成,都与断层构造有关

答案 D

解析 块状山地是由断层形成的。

东非大裂谷与渭河平原都是由断层作用断裂下陷形成的。

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图”,据图回答8~10题。

8.图中悬崖的相对高度大约是(  )

A.200~500米B.200~400米

C.200~300米D.300~500米

9.图中①②③④处的地质构造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处是背斜B.②处是向斜

C.③处是背斜D.④处是断层

10.河流上游(②处以上)的剖面图可能是(  )

答案 8.D 9.D 10.D

解析 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大约是300~500米。

陡崖是由断裂作用形成的。

②以上河流应是“V”型谷。

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会产生重大影响。

读“黄土高原和狮身人面像图”,完成11~12题。

11.“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现今地表形态的典型写照,其成因主要是(  )

A.风力侵蚀B.风化作用

C.流水侵蚀D.冰川侵蚀

12.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雨水侵蚀和溶蚀作用B.风化和风蚀作用

C.喀斯特作用D.海蚀作用

答案 11.C 12.B

解析 第11题,黄土高原是由风力的沉积作用形成的,但其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则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

第12题,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该处的风化和风蚀作用明显。

(2015·山东烟台高一期末)读“北半球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关于图中岩层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①④③

C.③②①D.②③④

14.有关该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P处河流为平直河道,则河流自南向北流

B.如果P处河流为弯曲河道,则西岸为凹岸

C.该地区最有可能找到化石的是④岩层

D.P处河谷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无关

答案 13.C 14.A

解析 第13题,沉积岩③早于②形成,侵入岩①形成时代最晚。

第14题,如果P处河流为平直河道,北半球应右岩侵蚀,左岸堆积,河流应自南向北流。

如果P处河流为弯曲河道,则西岸堆积,应为凸岸。

下图为“某处地层未曾倒置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至④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

据此回答15~16题。

15.下列有关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最正确的是(  )

A.甲乙丙B.甲丙乙

C.乙丙甲D.丙乙甲

16.图中⑤处岩石发生了变质,形成的岩石最可能是(  )

A.石灰岩B.大理岩

C.花岗岩D.板岩

答案 15.A 16.B

解析 第15题,该处地层先在挤压力作用下发生了褶皱,然后乙处发生了断裂,岩浆沿裂隙侵入形成侵入岩。

第16题,⑤处岩石由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

下图为某沿海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

图中①②分别示意两种地质构造,甲、乙分别示意两种地貌。

读图完成17~18题。

17.有关地貌③的形成与地质构造①②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貌③的形成与地质构造①②没有关系

B.地貌③的形成与地质构造②没有关系;褶皱①形成后,背斜顶部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地貌③

C.褶皱①形成后,泥沙大量沉积,形成地貌③,在地貌③重压之下产生了地质构造②

D.褶皱①形成后,在断裂作用下产生地质构造②,并形成了断层陡坡,在陡坡坡下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了地貌③

答案 D

解析 断层②切断了向斜①,因而①的形成早于②;断层②形成后,断层右侧岩块相对上升,图示区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并顺着地势形成了一条河流。

在断层陡坡的坡下河水携带的泥沙大量堆积,形成了冲积扇③。

18.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减少,地貌④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其原因不可能是(  )

A.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B.中游水利枢纽的建设

C.河流入海水量减少D.中上游地区暴雨增多

答案 D

解析 中上游地区暴雨增多,只会加剧水土流失,使河流入海泥沙增多。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

读图回答19~20题。

19.下列关于各种地形地势的表述中,最符合上面图示地区的是(  )

A.山河相间,山高谷深B.危崖耸立,地势险要

C.远看成山,近看成川D.地表破碎,沟谷发育

20.图示地区地形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沉积B.流水侵蚀

C.断裂上升和下沉D.褶皱弯曲

答案 19.D 20.B

解析 由经纬度位置可确定图示区域为黄土高原,其特点为地表破碎,沟谷发育。

其特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

下图示意某区域两个不同时期河流地貌发育情况。

读图,完成第21~22题。

21.河漫滩最宽阔的河段是(  )

A.①B.②

C.③D.④

22.前后两个时期水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侵蚀作用B.堆积作用

C.地壳上升D.火山喷发

答案 21.B 22.A

解析 第21题,河漫滩是河流堆积作用的产物,在②处河流曲流最明显,河漫滩发育也最宽阔。

第22题,在后期阶段,河流发生改道,这主要是④处河流发生溯源侵蚀作用造成的。

(2015·山东实验中学期末)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甲调查了我国东部某河流河段的情况,并绘成该河段示意图,EF河段河床剖面示意图乙和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丙。

据此回答23~24题。

23.图甲中AB段河流(  )

A.由西北流向东南B.由东流向西

C.水位A处低于B处D.不能确定

24.下列关于甲、乙、丙三图河床剖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F岸对应C岸,以侵蚀作用为主

B.E岸对应C岸,以堆积作用为主

C.F岸对应D岸,以堆积作用为主

D.E岸对应D岸,以侵蚀作用为主

答案 23.A 24.D

解析 第23题,由图丙可以看出,B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比A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平缓,两水文站之间有湖泊,湖泊对河流干流有调节作用,因此B水文站位于A水文站的下游,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

第24题,图甲中EF处河道弯曲,E岸侵蚀严重,F岸堆积,图乙中C岸以堆积作用为主,D岸以侵蚀作用为主。

25.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水系和铁路分布图”,该地区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基本上是

(  )

A.沿山谷延伸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D.沿经纬线延伸

答案 A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铁路主要沿河谷分布。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26.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图中的地质构造名称是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该地褶皱构造及地表形态的变化表现在:

先是地壳运动使地面________________,外力作用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使该褶皱的顶部缺失;后是地壳________________或相邻地区抬升,外力作用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使该褶皱构造上部覆盖新的岩层。

(3)如果该地修一条与剖面垂直的地下隧道,应选择A、B两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地;如开采地下水,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__地。

(4)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趋向__________,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__________。

答案 

(1)背斜 向斜

(2)褶皱隆起 侵蚀作用 下沉 堆积作用

(3)A B

(4)平坦 高低不平

27.(2015·江苏宿迁调研)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和水库修建前后降水量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1分)

(1)从地质构造看,“水库”下面的地层为________构造,“河”下面的地层为________构造。

从外力作用的形式看,水库地形与河床的形成都明显受到了________作用的影响。

(2)水库建成后,该地区的降水量明显________,其最大变化量约为________。

(3)该地计划在水库两侧选一侧修建公路,你觉得建在________岸较为合适。

请说明理由。

答案 

(1)背斜(或褶皱) 断层 侵蚀

(2)增多 100~120毫米(任一数据都可以)。

(3)南 南岸地势低平,降水量少。

解析 第

(1)题,水库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河流处岩层发生断裂错动,为断层;两处岩层都受外力的侵蚀,变得低洼。

(2)题,从降水量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降水量的变化。

第(3)题,南岸地形平坦降水较少,工程建设难度小,适宜修建公路。

2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9分)

(1)该地区计划修建b镇到a镇的公路,①与②两个线路方案中,______________较合理,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建b镇到d城市的公路没走直线,绕道经过c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修筑a—b与b—d两条同等级公路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A.占用土地   B.工程造价

C.民工数量D.技术水平

(4)为更好地发挥图中Ⅰ、Ⅱ两条河流的运输作用,可采取__________________措施,请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

(5)由于在山区的e地发现煤田,准备在f镇建钢铁厂,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修建__________________和公路等基础设施,这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保证。

答案 

(1)② 受地形的影响,山地中修路要避开陡坡,尽量沿等高线修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