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形态学观察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45086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形态学观察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形态学观察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形态学观察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形态学观察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形态学观察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形态学观察一.docx

《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形态学观察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形态学观察一.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形态学观察一.docx

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形态学观察一

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形态学观察

(一)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熟悉线虫的基本构造,掌握动物常见线虫的主要形态特征。

二、实验器材

1.器械。

光学显微镜、手持放大镜、镊子、解剖针、平皿、载玻片与盖玻片等。

2.试剂。

乳酸酚透明液等。

3.标本。

(1)浸渍标本。

网尾科线虫:

丝状网尾线虫、鹿网尾线虫和胎生网尾线虫等。

原圆科线虫:

毛样缪勒线虫、柯氏原圆线虫和肺变圆线虫等。

后圆科线虫:

野猪后圆线虫和复阴后圆线虫等。

毛圆科线虫:

捻转血矛线虫、奥斯特属线虫等。

钩口科线虫:

羊仰口线虫、牛仰口线虫、长尖球首线虫、萨摩亚球首线虫和椎尾球首线虫。

盅口科线虫:

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辐射食道口线虫、微管食道口线虫、粗纹食道口线虫、有齿食道口线虫、长尾食道口线虫和短尾食道口线虫等。

冠尾科线虫:

有齿冠尾线虫。

圆线科线虫:

马圆线虫、无齿圆线虫和普通圆线虫等。

毛尾科线虫:

猪毛尾线虫、绵羊毛尾线虫(T.ovis)、球鞘毛尾线虫及斯氏毛尾线虫等。

毛形科线虫:

旋毛虫等。

颚口科线虫:

刚棘颚口线虫和陶氏颚口线虫。

吸吮科线虫:

罗氏吸吮线虫和丽嫩吸吮线虫等。

丝状科线虫:

马丝状线虫、鹿丝状线虫和指形丝状线虫等。

尖尾科线虫:

马尖尾线虫。

(2)封片标本。

动物横纹肌中的旋毛虫幼虫、颚口线虫的中间宿主(剑水蚤)等。

(3)病理标本。

后圆线虫引起猪支气管堵塞、食道口线虫幼虫引起动物肠道的结节病变、毛尾线虫头部钻入动物肠壁、钻入动物胃壁的颚口线虫等病理标本。

三、实验方法、步骤和操作要领

1.挑取捻转血矛线虫或粗纹食道口线虫的雌雄虫各一条,分别放在两张载片上,滴加乳酸酚透明液1-2滴,盖上盖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透明虫体的详细构造。

2.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封片标本的形态构造。

3.用肉眼或借助手持放大镜观察虫体浸渍标本及病理标本。

四、实验注意事项

1.乳酸酚透明液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因此不宜滴加太多,以防溢出载玻片之外而腐蚀光学显微镜的载物台。

2.虫体在滴加乳酸酚透明液后,应尽快放到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若虫体透明过度,则不利于虫体内部形态构造的观察。

3.雄虫尾端交合伞常包裹在一起,可用解剖针轻轻移动盖玻片,让交合伞展开便于观察交合伞内肋的形态。

五、实验报告

1、绘捻转血矛线虫虫体头端、雄虫尾端构造;或绘出粗纹食道口线虫的前部、雌虫与雄虫后部的形态构造图,并标出各部位的名称。

2、列出实验中所观察线虫的中间宿主、终末宿主与寄生部位。

附:

参考资料

(一)大动物常见线虫的形态特征

1.网尾科线虫。

网尾科(Dictyocaulidae)的线虫较大,故又称大型肺线虫。

网尾科、网尾属(Dictyocaulus)的线虫寄生于反刍兽和马属动物的气管和支气管。

网尾属线虫虫体呈乳白色丝状,较长。

头端有4片小唇,口囊小。

雄虫交合伞发达,前侧肋独立;中侧肋和后侧肋合二为一,有的仅末端分开;背肋为两个独立的分枝,每枝末端分为2或3个指状突起。

交合刺两根等长,呈暗褐色,为多孔性结构。

引器颜色稍淡,也呈泡孔状构造。

雌虫阴门位于体中部。

虫卵内含幼虫。

常见虫种有:

丝状网尾线虫(D.filaria)寄生于绵羊、山羊、骆驼等反刍兽的支气管;鹿网尾线虫(D.eckerti)寄生于绵羊、山羊、驯鹿、马鹿、羚牛等动物的支气管和气管;胎生网尾线虫(D.viviparus)寄生于牛、骆驼和多种野生反刍兽的支气管和气管;骆驼网尾线虫(D.cameli)寄生于骆驼的气管和支气管;安氏网尾线虫(D.arnfieldi)寄生于马属动物的支气管。

这几种网尾线虫的主要特征如下:

(1)丝状网尾线虫。

雄虫长25~80mm,交合伞的中侧肋和后侧肋合二为一,只在末端稍分开,两个背肋分枝末端各有3个小分枝;交合刺靴形。

雌虫长43~112mm。

虫卵120~130m×80~90m。

(图8-1)

(2)鹿网尾线虫。

雄虫长24~38mm,交合伞的中、后侧肋完全融合,前侧肋末端膨大呈球形;交合刺棒状。

雌虫长34~56mm。

虫卵49~97m×32~59m。

(3)胎生网尾线虫。

雄虫长40~50mm,交合伞的中侧肋与后侧肋完全融合;交合刺棒状。

雌虫长60~80mm。

虫卵82~88m×33~38m。

(图8-2)

(4)骆驼网尾线虫。

雄虫长32~55mm,交合伞中、后侧肋完全融合,仅末端稍膨大;外背肋短;背肋末端各有呈梯级的3个分枝;交合刺棒状。

雌虫长46~68mm。

虫卵49~99m×32~49m。

(5)安氏网尾线虫。

雄虫长30~40mm,交合伞的中、后侧肋在开始时为一总干,后半段分开;交合刺棒状。

雌虫长55~70mm。

虫卵49~83m×25~49m。

 

 

图8-1丝状网尾线虫(引自卢俊杰、靳家声,2002)

1.雌虫阴门部2.雌虫尾端3.雄虫尾端4.虫卵

 

 

图8-2胎生网尾线虫(引自卢俊杰、靳家声,2002)

1.成虫前端2.雌虫尾端3.交合刺与引器4.虫卵5.雄虫尾端

2.原圆科线虫。

原圆科(Protostrongylidae)的原圆属(Protostrongylus)、缪勒属(Muellerius)、变圆属(Varestrongylus)等几个属的多种线虫寄生于羊的肺泡、毛细支气管、细支气管、肺实质等处。

此类线虫多系混合感染,虫体细小,有的肉眼刚能看到,故又称小型肺线虫。

雄虫的交合伞不发达,背肋单个,交合刺具膜质羽状的翼膜,引器由头、体和脚部组成;雌虫的阴门位于近肛门处。

常见种为:

毛样缪勒线虫(Muelleriuscapillaris)、柯氏原圆线虫(Protostrongyluskochi)和肺变圆线虫(Varestrongyluspneumonicus)。

 

(1)毛样缪勒线虫。

雄虫长11~26mm,和原圆科其它线虫不同之处在于其交合伞高度退化,雄虫尾部呈螺旋状卷曲,泄殖孔周围有许多乳突。

背肋较其他肋发达,于后1/4处分为3枝。

交合刺两根,弯曲,近端部有翼膜,远端部分为两枝。

引器1对,结构简单,不分为头、体、脚三部。

副引器发达。

雌虫长18~30mm。

虫卵呈褐色,产出时细胞尚未分裂,大小为82~104m×28~40m。

(图8-3)

(2)柯氏原圆线虫。

虫体纤细红褐色。

雄虫长24.3~30.0mm,交合伞小,背肋为一丘形的隆突,上有6个乳突;交合刺呈暗褐色;引器由头、体和脚3部分组成,头部有两个尖形的耳状结构,脚部末端有3~5个齿状突起;副引器发达。

雌虫长28~40mm。

阴道内虫卵的大小为69~98m×36~54m。

(图8-4)

(3)肺变圆线虫。

同义名:

舒氏歧尾线虫(Bicaulusschulzi)。

虫体黄色,细线状。

雄虫长13.77~23.10mm;交合伞较小;背肋呈圆扣状,其腹面有5个乳突;交合刺1对等长。

引器由体与脚两部组成,体部为单一的棒状;脚一对,上有4个小齿;副引器不发达。

雌虫长22~27mm。

虫卵椭圆形,大小为39~56m×26~39m。

 

图8-3毛样缪勒线虫(引自孔繁瑶,1997仿Boev)

1.雄虫缠绕在雌虫身上(外形)2.雄虫尾部腹面观

3.雄虫尾部侧面观4.交合刺5.雄虫后部6.头部

 

 

图8-4柯氏原圆线虫(引自孔繁瑶,1997仿Boev)

1.头部2.雄虫尾部3.交合刺远端4.引器5.雌虫尾部

 

3.后圆科线虫。

后圆科(Metastrongylidae)、后圆属(Metastrongylus)的线虫寄生于猪的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

常见种为:

野猪后圆线虫(M.apri)和复阴后圆线虫(M.pudendotectus)。

虫体呈乳白色或灰色长丝状,口囊很小,有1对呈三叶状的侧唇。

交合伞明显,背叶小,全部肋均粗短,有的肋有一定程度的融合。

交合刺1对,细长,末端有单钩或双钩。

阴门紧靠肛门,前方覆一角质阴门盖。

随粪便排出的虫卵中含有幼虫。

(1)野猪后圆线虫。

又称长刺后圆线虫(M.elongatus)。

雄虫长11~25mm,交合伞的前侧肋大,末端膨大;中侧肋和后侧肋融合在一起;背肋极小。

交合刺呈丝状,长4.0~4.5mm,末端为单钩。

无引器。

雌虫长20~50mm,阴道长,超过2mm,阴门盖较大。

尾长90m,稍弯向腹面。

虫卵大小为51~54m×33~36m,内含有幼虫。

(图8-5)

(2)复阴后圆线虫。

雄虫长16~18mm。

交合刺长1.4~1.7mm,末端为双钩。

有引器。

雌虫长22~35mm。

阴道短于1mm,尾直,阴门盖大而呈球形。

虫卵大小为57~63m×39~42m。

 

 

图8-5野猪后圆线虫(引自孔繁瑶,1997仿Shultzetal)

1.前部侧面2.雄虫尾部3.交合刺末端

 

4.捻转血矛线虫。

寄生于牛、羊、骆驼和其它反刍兽真胃和小肠的毛圆科(Trichostrongylidae)线虫种类很多,往往呈混合感染,分布遍及全国各地,引起的反刍兽毛圆线虫病,危害十分严重。

反刍兽毛圆科的线虫主要有血矛属(Haemonchus)、长刺属(Mecistocirrus)、奥斯特属(Ostertagia)、马歇尔属(Marshallagia)、古柏属(Cooperia)、毛圆属(Trichostrongylus)、细颈属(Nematodirus)和似细颈属(Nematodirella)的许多种线虫,本科线虫所引起疾病的流行病学、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与防制等方面有许多共同点,其中以血矛属的捻转血矛线虫(H.contortus)致病力最强。

捻转血矛线虫亦称捻转胃虫,主要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真胃,偶见于小肠。

捻转血矛线虫的新鲜虫体,其雄虫整个虫体均呈淡红色;雌虫因白色的子宫缠绕红色的肠管,使其外观呈红、白相间的捻转状,固定后为淡黄色。

虫体头端有一小口囊,内有一个小的矛状齿,食道前1/4处有一对明显的刺状颈乳突,伸向后面。

雄虫尾端具有交合伞而呈缝针形,交合伞侧叶发达,背叶不对称,位于左侧。

前、后腹肋起于共同主干,弯向腹面,直达伞缘;三个侧肋也起于共同主干,前侧肋长而直,中、后侧肋向背面弯曲;外背肋细长。

背肋呈倒"Y"字形,位于左侧。

两根交合刺等长,其末端各有一个倒钩,引器(导刺带)呈梭形。

雌虫生殖孔位于虫体后半部,有呈舌状或球形的阴门盖,阴门开口于其基部。

虫卵75~95m×40~50m。

(图8-6)

 

 

图8-6捻转血矛线虫(引自杨光友,2005)

A.头端B.雌虫生殖孔部C.雄虫交合伞

1子宫2输卵管3阴道4阴门5阴门盖6卵巢7肠

 

5.仰口线虫。

也称钩虫。

钩口科(Ancylostomatidae)、仰口属(Bunostomum)线虫寄生于牛、羊的小肠。

本属线虫的特点是头部向背侧弯曲(仰口)。

口囊大呈漏斗状,口孔腹缘有1对半月形切板,口囊内有背齿1个,亚腹齿若干,随种类不同而异。

雄虫交合伞的外背肋不对称。

雌虫的阴门在虫体中部之前。

常见种有:

羊仰口线虫(B.trigonocephalum)和牛仰口线虫(B.phlebotomum)。

(1)羊仰口线虫。

主要寄生于羊的小肠。

虫体乳白色或淡红色。

口囊底部背侧生有1个大背齿,背沟由此穿出;底部腹侧有1对小的亚腹侧齿。

雄虫长12.5~17.0mm。

交合伞发达。

外背肋不对称,右外背肋细长,由背肋的基部伸出;左外背肋短,由背肋的中部伸出。

交合刺等长,扭曲,褐色。

无引器。

雌虫长15.5~21.0mm,尾端钝圆。

阴门位于虫体中部前方不远处。

虫卵具有一定特征性:

色深,大小为79~97m×47~50m,两端钝圆,两侧平直,内有8~16个胚细胞。

(2)牛仰口线虫。

主要寄生于牛的小肠(主要是十二指肠)。

形态和羊仰口线虫相似,但口囊底部腹侧有两对亚腹侧齿;雄虫的交合刺长约3.5~4.0mm,为羊仰口线虫的5~6倍。

雄虫长10~18mm,雌虫长24~28mm。

卵的大小为106m×46m,两端钝圆,胚细胞呈暗黑色。

(图8-7)

 

图8-7牛羊仰口线虫(引自杨光友,2005)

A.羊仰口线虫头部B.牛仰口线虫头部C.卵

D.牛仰口线虫雄虫尾部E.羊仰口线虫雄虫尾部

1.3背齿2.4亚腹齿5左侧外背肋6交合刺7右侧外背肋

 

6.球首线虫。

又称猪钩虫。

钩口科、球首属(Globocephalus)的一些线虫寄生于猪的小肠内。

球首属线虫虫体粗短,口孔亚背位,口囊呈球形或漏斗状,外缘有角质环,无叶冠。

口囊底部有1对亚腹齿。

背沟明显。

雄虫背肋末端分为2支,每支末端形成3个指状突出,交合刺纤细。

雌虫尾端呈尖刺状,阴门位于虫体中部后方。

虫卵呈卵圆形,灰色,壳薄,卵细胞颜色较深。

主要虫种有长尖球首线虫(G.longemucronatus)(又称为长剌圆口钩虫)、萨摩亚球首线虫(G.samoensis)、椎尾球首线虫(G.urosubulatus)(又称猪钩虫或针尖球首线虫或康氏球首线虫G.connorfilli)。

(1)长尖球首线虫。

口囊内无齿。

雄虫长约7mm,雌虫长约8mm。

(2)萨摩亚球首线虫。

口囊内有2枚齿。

雄虫长约4.5~5.5mm,雌虫长约5.2~5.6mm。

(3)椎尾球首线虫。

口囊内有2枚亚腹齿。

雄虫长约4.4~5.5mm,雌虫长约5~7.5mm。

(图8-8)

 

图8-8椎尾球首线虫头部(引自孔繁瑶,1997仿MÖnnig)

 

7.食道口线虫。

盅口科(Cyathostomidae)、食道口属(Oesophagostomum)的线虫寄生于反刍家畜和猪的大肠(主要是结肠)内。

由于某些种类的食道口线虫幼虫可在寄生部位的肠壁上形成结节,故又称为结节虫。

食道口属线虫的特征是:

口囊呈小而浅的圆筒形,其外周为一显著的口领,口孔周围有1~2圈叶冠;颈沟位于腹面,颈乳突位于食道部或稍后的虫体两侧,有或无头泡及侧翼膜。

雄虫交合伞较发达,有1对等长的交合剌。

雌虫阴门位于肛门前方不远处,排卵器发达,呈肾形。

(图8-9)

牛、羊常见的种类有:

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O.columbianum)、辐射食道口线虫(O.radiatum)、微管食道口线虫(O.venulosum)、粗纹食道口线虫(O.asperum)和甘肃食道口线虫(O.kansuensis)等;猪常见的种类有:

有齿食道口线虫(O.dentatum)、长尾食道口线虫(O.longicaudum)和短尾食道口线虫(O.brevicaudum)等。

(1)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

有发达的侧翼膜,致使身体前部弯曲;头泡不甚膨大;颈乳突在颈沟的稍后方,其尖端突出于侧翼膜之外;雄虫长12.0~13.5mm,交合伞发达;雌虫长16.7~18.6mm,阴道短,横行引入肾形的排卵器;尾部长。

虫卵呈椭圆形,大小为73~89m×34~45m。

(图8-10)

(2)微管食道口线虫。

无侧翼膜,前部直;口囊较宽而浅;颈乳突位于食道后面;雄虫长12~14mm;雌虫长16~20mm。

(3)粗纹食道口线虫。

无侧翼膜;口囊较深,头泡显著膨大;颈乳突位于食道后方;雄虫长13~15mm;雌虫长17.3~20.3mm。

(4)辐射食道口线虫。

侧翼膜发达,前部弯曲;缺外叶冠,内叶冠也只是口囊前缘的一小圈细小的突起,约38~40叶;头泡膨大,上有一横沟,将头泡区分为前后两部分;颈乳突位于颈沟的后方;雄虫长13.9~15.2mm;雌虫长14.7~18.0mm

(5)甘肃食道口线虫。

有发达的侧翼膜,前部弯曲;头泡膨大;颈乳突位于食道末端或前或后的侧翼膜内,尖端稍突出于膜外;雄虫长14.5~16.5mm;雌虫长18~22mm。

(6)有齿食道口线虫。

虫体乳白色;雄虫长8~9mm,交合刺长1.15~1.30mm;雌虫长8.0~11.3mm,尾长0.35mm。

(7)长尾食道口线虫。

虫体呈灰白色;雄虫长6.5~8.5mm,交合刺长0.9~0.95mm;雌虫长8.2~9.4mm,尾长0.4~0.46mm。

(8)短尾食道口线虫。

雄虫长6.2~6.8mm,交合刺长1.05~1.23mm;雌虫长6.4~8.5mm,尾长仅0.081~0.12mm。

 

图8-9食道口线虫头前部构造图(引自汪明,2003)

 

图8-10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引自汪明,2003)

1.虫体头端2.雄虫尾端3.雄虫尾端侧面观

 

8.冠尾线虫。

冠尾科(Stephanuridae)、冠尾属(Stephanurus)的有齿冠尾线虫(S.dentatus)寄生于猪的肾盂、肾周围脂肪和输尿管壁等处,偶见于腹腔和膀胱。

又称猪肾虫。

虫体粗壮,形似火柴杆。

新鲜时呈灰褐色,体壁半透明,其内部器官隐约可见。

口囊呈杯状,壁厚,底部有6~10个小齿。

口缘有一圈细小的叶冠和6个角质隆起。

雄虫长20~30mm,交合伞小,肋短粗;腹肋并行,其基部为一总干;侧肋基部亦为一总干,前侧肋细小,中侧肋和后侧肋较大;外背肋细小,自背肋基部分出;背肋粗壮,其远端分为4个小枝。

生殖锥突出于伞膜之外。

交合刺2根,有引器和副引器。

雌虫长30~45mm,阴门靠近肛门。

卵呈长椭圆形,较大,灰白色,两端钝圆,卵壳薄,大小为99.8~120.8m×56~63m,内含32~64个深灰色的胚细胞,胚与卵壳间有较大空隙。

(图8-11)

 

图8-11有齿冠尾线虫(引自孔繁瑶,1997仿Yorkeetal)

A.头端腹面B.交合伞侧面

1.腹面角质隆起2.腹肋3.前侧肋4.中、后侧肋5.背肋6.外背肋

 

9.马属动物圆线虫。

圆线目的许多种线虫可寄生于马体内。

根据虫体大小分为大型圆线虫和小型圆线虫两大类,寄生于马属动物大肠,以盲、结肠为主。

大型圆线虫属于圆线科(Strongylidae)、圆线属(Strongylus)。

虫体较大、粗硬,长约14~47mm,形如火柴杆状,呈红褐色或深灰色。

头端钝圆,有发达的口囊,其内有齿或无。

口孔周围有叶冠环绕。

雄虫有发达的交合伞和两根细长的交合刺。

主要有3种,即:

马圆线虫(S.equinus),特征是口囊内有1个大背齿(末端有分支)和2个亚腹齿;无齿圆线虫(S.edentatus),特征是口囊内无齿,又称为无齿阿尔夫线虫;普通圆线虫(S.vulgaris),特征是口囊内有1对耳状齿,又称为普通戴拉风线虫。

(图8-12、图8-13、图8-14)

 

图8-12马圆线虫(引自唐仲璋,1987仿Levine)

1.口囊腹面观2.口囊侧面观3.雄虫尾部4.雌虫尾部

 

 

图8-13无齿圆线虫(引自唐仲璋,1987仿Levine)

1.口囊腹面观2.口囊侧面观

 

 

图8-14普通圆线虫(引自唐仲璋,1987仿Levine)

1.口囊腹面观2.口囊侧面观

 

10.毛尾线虫。

毛尾科(Trichuridae)、毛尾属(Trichuris)的线虫寄生于猪、羊的盲肠内。

毛尾线虫因其形态特点,也被称为鞭虫或毛首线虫(Trichocephalus)。

除猪和羊外,牛、骆驼、鹿、犬、麝、羚牛等动物都可以寄生。

属的基本形态特点:

虫体呈乳白色,长约20~80mm左右。

虫体外观形如鞭状。

前部细长为食道部,约占整个虫体长的2/3,内含由一串单细胞围绕着的食道。

后部粗短为体部,内有生殖器官和肠管。

雄虫尾部卷曲,泄殖孔位于体末端,无交合伞;有交合刺1根,包藏在有刺的交合刺鞘内,刺及刺鞘均可伸缩于体内外。

雌虫尾部较直,阴门位于粗细交界处,肛门位于体末端。

虫卵为棕黄色,腰鼓形,卵壳较厚,两端有卵塞。

(图8-15)

本属线虫的种类较多,常见于猪的是猪毛尾线虫(T.suis);常见于牛、羊的有绵羊毛尾线虫(T.ovis)、球鞘毛尾线虫(T.globulosa)及斯氏毛尾线虫(T.skrjabini)等多种。

 

图8-15猪毛尾线虫(引自杨光友,2005)

1.雌虫2.雄虫3.虫卵

 

11.旋毛虫。

毛形科(Trichinellidae)、毛形属(Trichinella)的旋毛虫(T.spiralis)寄生于猪、犬等动物体内。

旋毛虫成虫很细小,呈毛发状。

雄虫长1~1.8mm,宽0.03~0.05mm。

消化道为一简单管道,由口腔、食道、有刷状缘的中肠及直肠组成。

口呈圆形,内有一锥刺。

食道总长约占整个体长的1/3~1/2,除神经环后的部分略膨大外,其余均为毛细管状。

食道膨大部分之后邻接杆状体(stichosome);杆状体由45~55个圆盘状杆细胞组成,呈单层串球状排列;杆细胞的分泌物经管道系统排入食道。

直肠开口于泄殖腔,尾端的泄殖孔外侧有1对呈耳状悬垂的交配叶,其内侧有2对性乳突或小结节。

缺乏交合刺。

雌虫长1.3~3.7mm,宽0.05~0.06mm。

生殖器官为单管型,卵巢位于虫体的后部,呈管状。

卵巢之后为一短而窄的输卵管。

在输卵管和子宫之间为受精囊。

子宫较卵巢长,可在其內观察到胚胎发生的全过程。

阴门开口于虫体前端1/5处的腹面。

胎生。

(图8-16)

成虫寄生于小肠,称为肠旋毛虫;幼虫寄生于横纹肌内,称为肌旋毛虫。

 

图8-16旋毛虫(引自杨光友,2005仿唐仲璋)

1.雌虫2.雄虫3.雌虫尾端4.雄虫尾端5.幼虫包囊

 

12.颚口线虫。

颚口科(Gnathostomidae)、颚口属(Gnathostoma)的刚棘颚口线虫(G..hispidum)和陶氏颚口线虫(G..doloresi)寄生于家猪及野猪的胃内。

(1)刚棘颚口线虫。

新鲜虫体呈淡红色,圆柱形,体壁较透明。

体前端有膨大的头球,其上有11圈小钩,头球前端有2个大的侧唇。

全身体表面披有环列的小棘,体前部的棘呈鳞片状,较短宽,其游离缘小齿数最多可达10个。

体后部的棘细长而呈针状。

雄虫体长15~25mm,左右交合刺不等长;雌虫体长22~45mm。

卵椭圆形,大小为72~74m×39~42m,卵壳表面有细颗粒,一端有帽状的似卵盖样的突起。

(图8-17)

(2)陶氏颚口线虫。

头球具有8~13环列小钩。

虫体全身布满体棘,在体前1~18环列的体棘后缘小齿数目3~6个,以后渐减为3齿,体后半部为针状的单棘。

在雄虫的尾部腹面泄殖腔前后有一个椭圆形的无棘区。

雄虫体大小25.5~38.0mm×0.9~1.7mm。

左右交合刺不等长。

尾部腹面有4对大的具柄侧乳突和4对小的腹乳突。

雌虫大小30~52mm×1.3~2.8mm。

卵椭圆形,大小56~67m×31~37m,卵壳表面有细颗粒状突起,两端各有一卵盖样的帽状突起。

(图8-18)

 

图8-17刚刺颚口线虫(引自杨光友,2005仿陈清泉)

1.成虫2.雄虫尾端3.虫卵

 

 

图8-18陶氏颚口线虫(引自杨光友,2005仿陈清泉)

1.寄生于猪胃内的成虫2.雄虫尾部3.剑水蚤体内的颚口线虫幼虫4.虫卵

 

13.吸吮线虫。

吸吮科(Thelaziidae)、吸吮属(Thelazia)的多种吸吮线虫可寄生于动物及人的眼部,故又称眼线虫。

我国的常见虫种有:

罗氏吸吮线虫(T.rhodesii)和丽嫩吸吮线虫,主要侵害黄牛、水牛、山羊、绵羊、马、野牛等。

(1)罗氏吸吮线虫。

虫体细长,体表角皮具有粗横纹。

雄虫体长10.2~15.5mm,尾端钝圆。

肛前乳突14对,肛后乳突2对。

左交合刺细长,右交合刺粗短。

雌虫体长15.4~16.5mm,尾端钝圆,阴门位于虫体前部。

虫卵大小32~43m×21~26m。

(图8-19)

(2)丽嫩吸吮线虫。

又称结膜吸吮线虫。

虫体细长、半透明、浅红色,离开宿主后转为乳白色。

体表除头尾两端外,均具有横纹。

雄虫体长9.9~13.0mm,左右交合刺不等长。

肛前乳突8~12对,肛后乳突2~5对。

雌虫体长10.45~15.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