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3674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8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镇学区

2015至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四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教者:

 

镇学区集体备课组

 

镇学区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组成员名单

组长:

成员:

 

备课要求:

1.组长每周四组织备课组成员,对下周所备教案进行讨论修改,定稿后于本周五将教案下传各校。

2各校教导处将教案打印下发上课教师,学校教研组必须督促教师对教案进行再次修改后,经学校教导处或教研组审批后,方可进行课堂教学。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历了一年的科学学习,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比如,对周遍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初步掌握了科学学习的方法,尤其是观察的方法;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

因此,这一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四个单元“天气”、“溶解”、“声音”、“我们的身体”。

具体为:

生命科学(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我们的身体》;物质科学(物体与材料的特性)《溶解》;物质科学(光、热、电、磁)《声音》;地球与空间(地球和天空的变化)《天气》。

教材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专题研究,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内容体系科学、合理。

每个单元都有七个教学内容,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

根据教学建议,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

应该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学会从生活中寻找研究的问题,懂得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并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

    2.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外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3.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进行有系统的科学观察训练。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1.鼓励学生好奇、爱问、爱想象。

    2.让每一个学生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都能体现自我的价值,尝试成功的喜悦,建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3、学习倾听别人的见解,尊重他人说话的权利;能运用各种方法记录与表达自己的事实。

    (三)、科学知识

    1.了解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建立生物的基本概念。

    2.围绕“溶解”的主题,运用对比思想研究观察物质之间的相互混合、溶解的现象,进行溶解的观察实验,进一步扩展学生对溶解现象的认识。

    3.认识天气的最基本要素,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去开展对天气现象的研究活动。

    4.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磁铁的两极,不同磁铁之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5.研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区别声音的大小和高低,区分乐音和噪音

四、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

(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引导学生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习惯着手,养成良好的观察、思考、记录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进度计划

周次

起止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数

备注

8.25-8.28

始业教育我们关心天气

1

注册报到

8.31-9.04

天气日历温度与气温

2

胜利日

9.07-9.11

风向和风速降水量的测量

2

9.14-9.18

云的观测总结我们的天气观测

2

9.21-9.25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2

9.28-10.02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1

国庆节

10.05-10.09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溶解的快与慢

2

国庆节

10.12-10.16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2

10.19-10.23

听听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

10

10.26-10.30

期中检测

期中考试

11

11.02-11.06

声音的变化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2

12

11.09-11.13

声音的传播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2

13

11.16-11.20

保护我们的听力我们的身体

2

14

11.23-11.27

骨骼、关节和肌肉跳动起来会怎样

(一)

2

15

11.30-12.04

跳动起来会怎样

(二)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2

16

12.07-12.11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

2

17

12.14-12.18

期末检测

(一)

2

18

12.21-12.25

期末检测

(二)

2

19

12.28-1.01

期末检测(三)

3

元旦节

20

1.04-1.08

考试总结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镇学区小学中心教研组科学集体备课组

第一单元

教学

内容

本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研究,并像气象学家那样观察、记录、分析各种天气现象。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心和热情。

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教学

目的

科学概念

1、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2、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

3、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4、气象学家是研究、观察和记录关于天气信息以及应用这些信息预报天气的科学家。

5、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过程与方法

1、用感官观察天气。

2、讨论和记录关于天气特征的信息。

3、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用简单工具测量风速、风向;用自制的简易雨量器测量降雨量。

4、观察各种云的不同,并能给它们分类。

5、对天气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强天气意识,提高观察和研究天气的兴趣。

2、意识到天气是如何影响每天的生活的。

3、意识到测量和长期的记录有助于我们学习更多的关于天气的知识。

课时

安排

7

教学

重点

1、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

2、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3、气象学家是研究、观察和记录关于天气信息以及应用这些信息预报天气的科学家。

教学

难点

1、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

2、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教学

教具

准备

详见具体实验课。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镇学区中心教研组科学集体备课组

课题:

1、我们关心天气

第1课时(总第1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内容

1、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重点难点

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教具准备

天气符号卡片;

一、认识天气现象

1.课件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

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多云、晴、小雨……)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

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

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

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空旷场地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

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

你觉得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7.小结:

不同的天气对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影响,所以我们要经常观察了解天气现象。

三、总结与延伸:

教学

反思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镇学区中心教研组科学集体备课组

课题:

2、天气日历

第2课时(总第2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内容

2、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重点难点

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

教具准备

一张天气日历

一、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1.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的含义。

2.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云量、云的种类(次项可以选学)、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等天气现象。

3.每个学生在小纸卡上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

并提示学生在今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记”上记录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4.可以小组分工,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的小纸卡,小组内不画重复的。

注意提示学生在卡片的上方写上今天的日期。

5.天气日历可以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天气日历,但全班共同完成一个天气日历的记录可能会比较现实。

6.教师可将“天气日历”贴在黑板上。

提问学生:

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云量?

各小组举起前面画好的相应的小卡片。

请一名同学把小记录卡粘在“天气日历”今天的日期栏内。

7.依次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降雨量、风向、风级?

8.出示“温度记录表”,指导学生用填充图(描竖条)的方法记录今天的气温。

9.讨论怎样安排每天的记录任务?

明确分配任务的方案,确定每天在什么时间来观察天气。

二、总结(略)

教学

反思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镇学区中心教研组科学集体备课组

课题:

3.温度和气温

第3课时(总第3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内容

温度和气温

教学目标

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2、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重点难点

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具准备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示学习课题。

二、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

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

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

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 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6汇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

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

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样吗?

为什么不同?

三、气温的测量

1、 讨论,刚才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阴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同?

想一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

2、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3、 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4、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

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

5、教师小结。

教学

反思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镇学区中心教研组科学集体备课组

课题:

4.风向和风速

第4课时(总第4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内容

风向和风速

教学目标

1、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2、自制建议风向标和小风旗。

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重点难点

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教具准备

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制作小风旗的材料。

一、导入

你们觉得风是什么?

能听到,看到风吗?

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

二、探究内容:

(一)风向和风向标

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

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你能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

简单练习。

小结: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

(1)出示自制风向标。

介绍制作方法

(2)小组讨论:

风向标的使用方法

(3)问:

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

(4)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

(二)风速和风速等级

1、问: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

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

我们制作小风旗来测量。

3、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

(三)实地观察

1、测量风向和风速

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

三、总结

教学

反思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镇学区中心教研组科学集体备课组

课题:

5.降水量的测量

第5课时(总第5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内容

降水量的测量

教学目标

1、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2、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重点难点

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教具准备

分组材料:

制作雨量器的材料

一、导入

1、 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雨下得多大呢?

生自由说:

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

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

二、探究内容:

(一)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1、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

生根据制作说明书,尝试制作雨量器

2、 展示自制简易雨量器,讨论:

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

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

3、 小结

4、 模拟降雨,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

(二)降水量的观察和测量

1、讨论:

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如:

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

2、指导记录“降水量填充图”

3、指导学生课后开展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

三、总结

教学

反思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镇学区中心教研组科学集体备课组

课题:

6.云的观测

第6课时(总第6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内容

云的观测

教学目标

1、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重点难点

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具准备

组材料:

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直径约30cm的圆片,白纸

一、描述云

1、 出示“云”字。

问:

关于云,你能想到什么?

用网状图记录学生想法。

二、探究内容:

(一)观察云

1、问:

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

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

2、师介绍方法:

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3、室外观察,明确任务:

(1)观察天空中的云量

(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3)在观察云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联想

4、反馈

(二)对云进行分类

1、分组活动:

根据不同形状的云的照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

2、生汇报

3、阅读资料,了解科学家对云进行分类的方法。

4、再次观测,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种类型的云,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三、总结

教学

反思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镇学区中心教研组科学集体备课组

课题: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第7课时(总第7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内容

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教学目标

1、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重点难点

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

教具准备

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一、导入

1、 经过进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记录了很多相关天气信息,今天,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

二、探究内容:

(一)统计天气信息

1、讨论统计方法。

(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

(2)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依次记录

2、分组统计

发给相应小组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二)分析天气信息

1、反馈:

(1)统计云量的小组:

有多少天是晴天?

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

哪种天气最多?

哪种天气最少?

(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

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

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

(3)统计风向的小组:

主要刮哪个方向的风?

(4)统计风速的小组:

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

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

(5)统计降水量的小组:

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2、问:

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汇报,能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吗?

3、单元评价

(1)问:

今天天气怎样?

(2)互评这个单元的学习情况

 三、总结

教学

反思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镇学区小学中心教研组科学集体备课组

第二单元

教学

内容

本单元以溶解为主题,从观察食盐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到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中去。

通过观察、比较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变化,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学生可能会提出来的一系列问题——是什么因素在影响溶解的快慢,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溶解了的食盐还能分离出来吗?

等。

引导学生围绕着溶解这一主题,逐步深入地开展观察研究活动。

教学

目的

一.科学概念

1.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够溶解在水中。

2.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3.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的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4.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5.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6.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种可逆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和不溶解的现象。

2.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3.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4.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和气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5.经历气体溶解于水的观察实验过程。

6.设计“怎样加快方糖溶解”的实验,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活动过程。

7.设计“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经历简单的验证实验过程。

8.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研究活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2.认识到严格按规范利用溶解装置等科学工具进行实验和测量的必要性。

3.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4.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课时安排

7

教学

重点

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的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3.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4.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教学

难点

5.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的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6.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教具准备

详见具体实验课。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镇学区中心教研组科学集体备课组

课题: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第1课时(总第8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内容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学目标

1.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重点难点

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

教具准备

分组材料:

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

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1.学生观察实验:

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

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生汇报观察现象:

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

沙在水里呢?

(注意纠正学生的汇报:

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

 3.组织讨论:

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

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

(板书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

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1.教师讲解:

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

那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

2.学生实验:

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组织汇报:

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

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4.教师引导描述:

面粉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

5.讨论:

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6.教师引导:

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

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

7.学生实验:

分别做过滤食盐溶液和沙和水的混合物以及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并观察滤纸,汇报观察结果。

8.交流实验结果,整理对溶解的新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提醒学生注意:

溶解的溶不是熔也不是融。

教学

反思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镇学区中心教研组科学集体备课组

课题:

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第2课时(总第9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内容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教学目标

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重点难点

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教具准备

装水烧杯4、筷子1、高锰酸钾1、小药勺、食盐1、沙1、面粉1。

一、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

1.引导想象:

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