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八纲辨证.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5347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八纲辨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中医-八纲辨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中医-八纲辨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中医-八纲辨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中医-八纲辨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八纲辨证.ppt

《中医-八纲辨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八纲辨证.ppt(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八纲辨证.ppt

,八纲辨证,八纲辨证的基本概念,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类辨别疾病的纲领,运用八纲作为证候归类的纲领,对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辨别病位浅深、病性寒热、邪正斗争盛衰和病证类别,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

八纲辨证,八纲,八纲辨证源流,散见于内经应用于伤寒论阐发于景岳全书倡扬于医学心悟确立于伤寒质难中医诊断学(2版)正式列专章讨论,内经中无八纲名词,但其具体内容已有散在性论述,且基本确定了其相互间的辨证关系,已具体运用八纲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张景岳提出“二纲六变”,近人祝味菊正式提出“八纲”名称,八纲基本证候,八纲辨证突出地反映了中医辨证思维的特点。

八纲辨证主要将各种证候概括为四对纲领性证候,每对证候的双方都有与另一方区分的临床表现。

八纲基本证候包括:

一、表里辨证,表里是辨别病位外内浅深及病势进退的一对纲领,起病较急,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有感受外邪因素存在。

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特点,概念,对外感六淫之邪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轻浅证候的概括,1.表证,表现、分析,2.里证,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证候特点,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病因复杂,病位广泛,症状繁多,非表即里,起病可缓可急,病情较重,病程较长,以脏腑气血失调症状为主。

多见于外感病中、后期,内伤病中。

3.半表半里证,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证候特点,指外邪由表内传,尚未入于里,或里邪透表,尚未至表,邪正相搏于表里之间所表现的证候,邪犯少阳,起病急,病程长,既非表证,亦非里证,4.表证、里证的鉴别,二、寒热辨证,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寒证、热证可反映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概念,注意,寒证与寒象、热证与热象不同,恶寒、发热只是疾病的现象,疾病所表现寒热征象有真假之别,而寒证、热证则是对疾病本质的判断,1.寒证,概念,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虚所表现的证候。

包括表寒、里寒、虚寒、实寒等,特点,冷、白、稀、润、静,2.热证,概念,特点,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所表现的证候。

包括表热、里热、虚热、实热等,热、黄、赤、稠、燥、动,3.寒证热证鉴别,1.虚证,概念,指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表现以不足、松弛、无力、衰退为特点的各种虚弱证候的概括。

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情志内伤,饮食失调,劳逸过度,房事不节,产育过多,久病失治,误治等。

),气虚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脉弱,动则加甚。

(脏腑功能衰退)阳虚证-面色晄白,畏寒肢冷,乏力少气,舌淡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气虚证+虚寒)血虚证-面唇舌甲色淡,心悸肢麻,脉细无力。

(机体失去濡养)阴虚证-两颧潮红,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机体失润+虚热),气、血、阴、阳的不足及脏腑虚损;临床有不足、亏虚、虚弱、虚衰、亡脱等程度之分。

起病慢、久病、病势缓、体质虚弱,2.实证,概念,人体感受外邪,或病理产物停聚,以邪气盛,正气不虚,邪正斗争剧烈为基本病理,表现为有余、亢盛、停聚特征的各种证候。

感受外邪-六淫、疫疠、脓毒、虫积内脏功能失调-气滞、痰饮、水湿、瘀血、食积,邪实阻滞-疼痛剧烈拒按,大便闭结,小便不利,舌质苍老,舌苔厚腻,痰涎壅盛,喉中痰鸣。

功能亢进-壮热面赤,烦躁谵语,声高气粗,咳喘有力,脉实或弦滑有力,邪气盛而正气未虚,正邪剧争,以有余、强烈、停聚为特点。

新起、暴病、病情剧烈、体质壮实。

3.虚证实证鉴别,阴阳是八纲的总纲,是辨别疾病属性的两个纲领。

阴证-抑郁、沉静、功能衰退、清冷、晦暗、在内、在下、不易发现等临床表现,多属里证、虚证、寒证。

阳证-亢奋、躁动、功能亢进、红赤、明亮、在外、在上、容易发现等临床表现,多属表证、实证、热证。

阴阳是对各种病情最高程度的概括,阴阳两纲可概括其余六纲,故八纲又称为“二纲六变”,所以,阴阳是辨证归类的最基本的纲领,即类证的纲领。

四、阴阳辨证,在疾病过程中,不存在对立关系的两纲或两纲以上证候同时出现。

相互对立的两纲证候同时出现在同一个患者身上。

八纲中性质相反而又相互对立的两纲证候同时出现,其中一方为疾病的本质,属病变之本,为真象,另一方与疾病本质属性相反,属病变之标,为假象。

在一定条件下,八纲中相互对立的两纲证候向对方转变,使变化后的证候性质与原有证候性质相反。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证候相兼,证候错杂,证候真假1,证候真假2,寒热真假的鉴别:

1.假象多在四肢、皮表或面色等方面,脏腑气血津液的变化乃为本质属实,故以里证、舌、脉为主。

2.假象与本质不同:

内-小便之清黄,胸腹之灼热否;外四肢之冷热,面之红或白等。

虚实真假的鉴别:

1.脉象有力无力,有神无神,浮、沉如何;2.舌质胖嫩或苍老;3.语声高低;4.病人体质强弱,发病新久及原因,治疗经过。

证候转化1,证候转化2,证候转化3,八纲辨证病案实例分析,韩XX,男,42岁三年来反复咳嗽,痰中带血,曾诊断为“肺结核”。

来诊时症见形体消瘦,两颧红赤,咳嗽少痰,胸痛,痰中带血,口燥咽干,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案1,病案2徐XX,女,39岁两天前因气候突变,出现恶风寒,发热,无汗身痛,咳痰清稀等症。

昨日起体温上升至3950C,咳嗽加重而来就诊现症见高热,咳喘,胸闷,痰多色黄而粘,口渴思饮,烦躁不安,小便短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病案3林X,女,30岁因工作繁忙,近半年来出现白带绵绵不断,曾服清热除湿方药十余剂,未效。

现症见面色萎黄,神倦乏力,少气懒言,纳少便溏,腹胀,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无臭味,舌淡苔白,脉缓弱,病案4沈XX,男,31岁三年前始见眼睑、面部浮肿,因未及时治疗,病情迁延,逐渐出现下肢反复水肿近二月来,常感心悸、心跳而来就诊。

症见面色苍白,形寒肢冷,精神萎靡,心悸,腹部胀满,下肢浮肿,按之凹陷,腰膝酸冷,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病案5李X,男,27岁二年前因感受外邪,始见眼睑、面部浮肿,继则全身皆肿,曾住院二次,水肿仍反复发作。

半月前因劳累过度,病势大发。

现下肢浮肿明显,按之凹陷,面色苍白,四肢不温,畏寒神疲,腰膝酸冷食少腹胀,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要求写出:

八纲结论辨证分析,病案分析结果讨论,病案1,病案2,病案3,病案4,病案5,韩XX,男,42岁三年来反复咳嗽,痰中带血,曾诊断为“肺结核”。

来诊时症见形体消瘦,两颧红赤,咳嗽少痰,胸痛,痰中带血,口燥咽干,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要求写出:

辨证分析八纲结论,病案1,辨证分析:

本证因痨虫蚀肺,耗伤肺阴所致肺阴不足,虚热内生,肺失清肃,气逆于上,故咳嗽少痰;虚火灼伤肺络,络伤血溢,则痰中带血阴虚内热,虚火上火,故两颧红赤;热扰营阴则盗汗,阴液不足,失于滋养,则口燥咽干,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征,八纲结论:

里证,虚证,热证,病案2徐XX,女,39岁两天前因气候突变,出现恶风寒,发热,无汗身痛,咳痰清稀等症。

昨日起体温上升至3950C,咳嗽加重而来就诊现症见高热,咳喘,胸闷,痰多色黄而粘,口渴思饮,烦躁不安,小便短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要求写出:

辨证分析八纲结论辨证分析;本证病初为表寒证,后因风寒之邪化热入里而成里实热证。

热邪炼液为痰,痰热壅阻于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故咳喘胸闷,痰多黄粘。

里热炽盛,蒸达于外,故壮热;热扰心神则烦躁不安;热盛伤津则口渴肠道失润则便秘,小便化源不足则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内盛之征,八纲结论:

里证,实证热证,阳证,病案3林X,女,30岁因工作繁忙,近半年来出现白带绵绵不断,曾服清热除湿方药十余剂,未效。

现症见面色萎黄,神倦乏力,少气懒言,纳少便溏,腹胀,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无臭味,舌淡苔白,脉缓弱。

要求写出:

辨证分析八纲结论,辨证分析:

本证因劳累过度,耗伤脾气而致脾气虚。

脾气虚弱,健运失职,输精、散精无力水湿不运,故见腹胀纳少;水湿不化,清浊不分,流注肠中,则便溏,水湿下渗,常脉失约,则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化源不足,肌体失养,面都失荣,故见神倦乏力,面色萎黄;中气不足则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缓弱,均为脾气虚弱之征。

八纲结论:

里证,虚证,阴证,病案4沈XX,男,31岁三年前始见眼睑、面部浮肿,因未及时治疗,病情迁延,逐渐出现下肢反复水肿近二月来,常感心悸、心跳而来就诊。

症见面色苍白,形寒肢冷,精神萎靡,心悸,腹部胀满,下肢浮肿,按之凹陷,腰膝酸冷,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辨证分析:

本证因久病失调,肾阳亏耗所致。

腰为肾府,肾阳不足,温煦失职,故形寒肢冷,腰膝酸冷;阳虚气血温运无力,不能鼓舞阳气,故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肾主水,肾阳不足,气化失权,水湿内停,泛溢肌肤,故下肢浮肿;水湿泛溢,阻滞气机,则腹部胀满;水气凌心,抑遏心阳,则心悸,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均为肾阳亏虚,水湿内停之征。

八纲结论:

里证,寒证虚实夹杂证,阴证,病案5李X,男,27岁二年前因感受外邪,始见眼睑、面部浮肿,继则全身皆肿,曾住院二次,水肿仍反复发作。

半月前因劳累过度,病势大发。

现下肢浮肿明显,按之凹陷,面色苍白,四肢不温,畏寒神疲,腰膝酸冷食少腹胀,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辨证分析:

脾肾阳气虚衰,无以温化水液,水湿内停,泛溢肌肤,则下肢浮肿膀胱气化失职,故小便不利;腰为肾府,肾阳虚,腰膝失于温养,故腰膝酸冷;阳虚形体失于温,则四肢不温,畏寒神疲;脾阳虚,健运失职,则食少、腹胀;湿渗大肠则便溏;面色苍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均为阳虚阴盛,水寒之气内盛之征。

八纲结论:

里证,寒证虚实夹杂证,阴证,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