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2884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练习.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练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练习.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练习

诫子书

一.选择题(共7小题,满分35分,每小题5分)

1.(5分)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淡泊(pō)淫慢(yín)B.养德(dé)枯落(kū)

C.险躁(zào)穷庐(lú)D.修身(xiū)悲守(bēi)

2.(5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非淡薄无以明志B.非宁静无以至远

C.淫慢则不能厉精D.险躁则不能治性

3.(5分)和“夫君子之行”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辍耕之垄上B.宋何罪之有

C.水陆草木之花D.愿借子杀之

4.(5分)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年与时驰学而时习之

B.静以修身可以为师矣

C.非淡泊无以明志博学而笃志

D.三人行三十而立

5.(5分)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年与时驰 译文:

年龄随同时光而逝去。

B.意与日去 译文:

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C.多不接世 译文:

对社会没有任何的贡献。

D.将复何及 译文:

又怎么来不及!

6.(5分)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非学/无以广才B.非淡泊/无以明志

C.夫学/须静也D.淫慢/则不能励精

7.(5分)很多人喜欢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作为自己的家训,请欣赏如图这幅书法作品,下列对这幅书法作品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娟秀飘逸,点画遒美,使人百看不厌。

B.行笔灵活连贯,像行云流水一样自然。

C.字形扁方,有明显波动性,富于生命力。

D.烟云缭绕,龙蛇飞动,极其彰显个性。

二.填空题(共2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5分)

8.(5分)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非学无以广才  

(2)淫慢则不能励精  

(3)年与时驰  

(4)将复何及  

(5)意与日去  

(6)悲守穷庐  

9.(5分)请根据上下文选择恰当的选项填空。

当年南开校门侧,曾悬一大镜,镜旁镌有箴词曰“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①  :

勿傲、勿暴、勿怠。

②  :

宜和、宜静、宜庄。

”学生出入,知所儆戒。

A.颜色B.气象。

三.基础知识(共2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5分)

10.(5分)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淡泊  

淫慢  

险躁  

年与时chí  

suì  成枯落

悲守穷lú  

11.(5分)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1)夫君子之行

古义:

  

今义:

  

(2)夫君子之行

古义:

  

今义:

  

(3)非学无以广才

古义:

  

今义:

  

(4)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

  

今义:

  

四.语言运用(共3小题,满分15分,每小题5分)

12.(5分)结合《诫子书》,答题。

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13.(5分)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为宣传这次活动,校学生会拟写了一幅宣传标语。

下面是这幅标语的上半句,请补出下半句。

(要求:

与上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

严家训时时记,  

14.(5分)如图是我国语言学家、翻译家、作家季羡林为自己书斋所绘的一幅画,请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

(1)请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这幅画画面的主要内容(画中的文字不必介绍)。

(2)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出季羡林先生怎样的志趣?

五.名著阅读(共2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5分)

15.(5分)你在课外也许读过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会知道其中的很多故事,不妨试试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诸葛亮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成了智慧的化身。

请列举出三个与他相关的故事,注意语言要精练。

(2)在今湖北襄阳市有三顾堂,其正门外悬挂着一副对联: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你知道这其中的“两表”“三顾”“一对”各指什么吗?

两表:

  

三顾:

  

一对:

  

16.(5分)文学常识填空。

(1)《诫子书》的作者是  ,字  ,被称为“  ”,  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  。

(2)对那些心气浮躁、生活铺张浪费的人,我们可以用《诫子书》中的“  ,  ”来劝勉他们。

六.综合读写(共1小题,满分5分,每小题5分)

17.(5分)文言文翻译讲求“信、达、雅”,“信”指意义不悖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简明优雅。

下面是一位同学的翻译作业,请你从“信”、“达”、“雅”三个方面帮他修改一下,并说明理由。

①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②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③学习需要安静的环境,而才干来自学习。

④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变多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学问成功。

⑤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⑥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⑦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不是着急也没用么?

(1)信  

(2)达  

(3)雅  。

七.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5分,每小题5分)

18.(5分)加点字解释

(1)静以修身  

(2)非淡泊无以明志  

(3)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

  致:

  远:

  

(4)非志无以成学  

(5)险躁则不能治性险:

  治:

  

(6)非学无以广才  

(7)淫慢则不能励精淫:

  慢:

  励:

  

(8)年与时驰  

(9)将复何及  

(10)诫子书诫:

  书:

  

八.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5分,每小题5分)

19.(5分)阅读课文《诫子书》,回答问题。

(1)课文中提到学习与哪些因素有关?

(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对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3)作者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4)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

九.作文(共1小题,满分5分,每小题5分)

20.(5分)微作文。

诸葛亮几千年前对儿子说的话,对于今天的我们还有意义吗?

请结合《诫子书》一文中的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100字左右)

答案

一.选择题(共7小题,满分35分,每小题5分)

1

【解答】A.有误,“淡泊(pō)”应读“bó”;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选:

A。

2.

【解答】A.句中“薄”应写做“泊”;

B.句中“至”应写做“致”;

C.句中“厉”应写做“励”;

D.正确。

故选:

D。

3.(5分)和“夫君子之行”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辍耕之垄上B.宋何罪之有

C.水陆草木之花D.愿借子杀之

【解答】“夫君子之行”句意为: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

之:

的。

A.不同,句意为:

(陈胜)停止耕作到田畔高地上(休息)。

之:

到,去,往;

B.不同,句意为:

宋国有什么罪呢?

之:

宾语前置的标志;

C.相同,句意为:

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

之:

的;

D.不同,句意为:

希望借助你(的力量)杀掉他。

之:

他,指“侮臣者”;

故选:

C。

4.(5分)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年与时驰学而时习之

B.静以修身可以为师矣

C.非淡泊无以明志博学而笃志

D.三人行三十而立

【解答】A.不同,时间/按时;

B.不同,来/凭借;

C.相同,志向;

D.不同,虚数,多个/数词。

故选:

C。

文言实词解题方法

1.课文迁移法

此种方法最为常用,考卷中出现的很多文言实词,在学过的课内文言文中几乎都出现过,可以联系课文相关语句进行意义迁移。

2.语法分析法

有些多义词较难区分,可以对实词所在句子作语法成分分析,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大多是由副词充当。

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同样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词义。

3.对句判断法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

我们可以据此进行判断。

4.字型推断法

5.

【解答】ABC.翻译正确。

D.翻译错误。

正确的翻译为:

又怎么来得及。

故选:

D。

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

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

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

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

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

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

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

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

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

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6.

【解答】ABC.正确;

C.句意: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

夫/学/须静也。

故选:

C。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7.

【解答】A.楷书的赏析。

B.行书的赏析。

C.该作品是隶书,赏析是对隶书作品的赏析。

所以正确。

D.草书的赏析。

故选:

C。

【点评】汉字经过几千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是:

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复习重点是隶书、楷书、行书。

二.填空题(共2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5分)

8.

【解答】

(1)句意:

不学习就无从增长知识,增长才干。

广:

增长。

(2)句意: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

励:

振奋。

(3)句意:

年华随时间流逝。

驰:

流逝。

(4)句意:

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

及:

来得及。

(5)句意:

意志随岁月消磨。

意:

意志。

(6)句意:

悲凉地守着贫穷的房子。

庐:

房子

答案:

(1)增长

(2)振奋

(3)流逝

(4)来得及

(5)意志

(6)房子

9.

【解答】颜色:

古义,脸色的意思;气象:

古义,人的举止、态度。

根据空格后的语境,“勿傲、勿暴、勿怠”是指人的态度,“宜和、宜静、宜庄”指人的脸色、神色。

所以,第一空选用“气象”,第二空选用“颜色”

答案:

①B②A

三.基础知识(共2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5分)

10.

【解答】答案:

dàn;yín;zào;驰;遂;庐

11.

【解答】

(1)句意:

有道德修养的人。

夫:

古义,用在句首,引起议论;今义,多用作“丈夫”“夫妇”等词语中,指男子。

(2)句意:

有道德修养的人。

行:

古义,操守;今义,行为。

(3)句意:

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

广:

古义,增长;今义,广阔。

(4)句意:

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

险:

古义,冒险;今义,危险。

答案:

(1)用在句首,引起议论多用作“丈夫”“夫妇”等词语中,指男子。

(2)操守行为

(3)增长广阔

(4)冒险危险

四.语言运用(共3小题,满分15分,每小题5分)

12.

【解答】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

13.

【解答】答案:

示例:

好家教辈辈传

【点评】对联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内容相对或者相反。

平时注意总结就会得心应手。

14.

【解答】

(1)该图主要整体上看起来是书屋一隅。

摆着两束花的窗户前有一个书桌,上面摆满了各种笔墨和书籍。

书桌两边各有一个柜子,上面也堆放着各种各样的书,书桌前搭着毛巾的椅子斜斜地放着。

整个屋子看起来很凌乱,但乱中有序,也溢满文人的气息。

(2)可以看出季羡林先生志趣高洁。

生性爱书。

五.名著阅读(共2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5分)

15.

【解答】

(1)本题考查名著《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的把握。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刻画了魏蜀吴三国各色人物,如狡猾奸诈的曹操,忠肝义胆的关羽,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等,诸葛亮在书中是智慧的化身,有关他的事很多,如借东风、三气周瑜、舌战群儒、空城计等。

(2)本题考查对联意思的理解。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悬挂在三顾堂写的是刘备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出山,在隆中有著名的隆中对,诸葛亮出山后,为了刘备父子的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留下了著名的前后《出师表》。

答案:

(1)借东风、三气周瑜、舌战群儒。

(2)《前出师表》《后出师表》

三顾茅庐

隆中对

16.

【解答】本题考查的是《诫子书》的相关文学常识。

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诫子书》中的名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被后人称颂,流传至今。

答案:

(1)诸葛亮 孔明 卧龙 三国 忠武侯

(2)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六.综合读写(共1小题,满分5分,每小题5分)

17.

【解答】

(1)③句“学习需要安静的环境”翻译不符合文言原文,“静”指内心而非环境。

“学习需要安静的环境”应该更正为“学习必须静心专一”。

(2)④句“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变多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学问成功”读来生硬,原句翻译不通顺。

应该改正为“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强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3)⑦句“不是着急也没用么?

”口语化过于明显,与文章风格不符。

应该改为“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

答案:

(1)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静”指内心而非环境。

(2)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强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原句翻译不通顺。

(3)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句意以正确,但偏口语化,与文章风格不符。

七.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5分,每小题5分)

18.

【解答】

(1)句意:

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

静:

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2)句意: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

淡泊: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3)句意:

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宁静:

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

达到;远:

远大的目标;

(4)句意:

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志:

立志;

(5)句意:

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险:

轻薄;治:

修养;

(6)句意: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

广:

使……广博,增长;

(7)句意: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

淫:

放纵;慢:

懈怠;励:

振奋;

(8)句意: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

驰:

疾行,指迅速逝去;

(9)句意:

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复:

又;

(10)句意:

劝诫儿子的书信。

诫:

告诫、劝勉;书:

书信。

答案:

(1)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2)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3)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达到;远大的目标;

(4)立志;

(5)轻薄;修养;

(6)使……广博,增长;

(7)放纵;懈怠;振奋;

(8)疾行,指迅速逝去;

(9)又;

(10)告诫、劝勉;书信。

八.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5分,每小题5分)

19.

【解答】

(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

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可分析作答。

根据文章,可知作者认为学习与以下因素有关: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努力学习,看轻世俗的名利;身心宁静;专心致志;刻苦学习;明确志向;不轻浮暴躁,怠惰散漫。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

作者就学习和修身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

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3)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文中信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根据“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可知作者还要求儿子注意珍惜光阴,勤奋学习。

(4)本题考查阅读启示。

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作答本题时,围绕应树立远大志向,发愤图强,不要老了之后后悔来表述。

答案:

(1)与这些因素有关: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努力学习,看轻世俗的名利;身心宁静;专心致志;刻苦学习;明确志向;不轻浮暴躁,怠惰散漫。

(2)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

修身需要静,学习需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3)告诫自己的儿子珍惜现在的时光努力学习,学有所成。

(4)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来后悔。

九.作文(共1小题,满分5分,每小题5分)

20.

【解答】答案:

示例: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出自诸葛亮写给儿子的《诫子书》中。

这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儿子的要求。

我觉得今天对于我们仍然很有现实意义。

他告诉我们:

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清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也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