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线线路养护管理办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1839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线线路养护管理办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工程线线路养护管理办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工程线线路养护管理办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工程线线路养护管理办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工程线线路养护管理办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线线路养护管理办法.docx

《工程线线路养护管理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线线路养护管理办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线线路养护管理办法.docx

工程线线路养护管理办法

新建宿淮铁路线路养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1、为确保新铺线路的运输安全,规范线路养护作业,依据《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3-2003)、《铁路线路维修规则》(铁运【2006】146号)和《客货共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1-2008),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编制本办法。

2、本办法适用于中铁十局承担的宿淮铁路SHZH-1标段铺架工程。

3、宿淮铁路线路标准:

Ⅰ级铁路,设计时速120km/h,标准轨距1435mm,采用25m工具轨换铺法一次性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

4、线路养护的基本任务是将新铺轨道的几何尺寸经过多次整修,逐步达到换铺500长轨的施工条件。

第二章组织管理

一、组织机构

领工员2人,技术员4人,工班长4人。

下设3个作业班组。

底碴铺设班组:

负责底碴摊铺,并整平、压实,扒出中槽;

拨荒道班组:

负责拨荒道,使线路达到长平、长直,重点处理路桥过渡段的道碴整平(路基上底碴厚度略高于桥台底碴厚度)和道岔前后的顺坡;

综合整治班组:

负责起道和拨道工作,第一次起道按照150mm厚度起道,第二次起道预留60~80mm起道量(大机养道),局部维修道床,维护线路在大机养道后能够换铺长轨。

二、劳动力配备

底碴铺设班组20人,起拨道班组30人,综合整治班组40人。

三、机械设备配备

装载机2台,压路机1台,自卸汽车8辆,K车2列,大机一套,液压起道机4台,运砟小车2台,捣固棒2台,轨距尺2把,水平尺2把,道砟叉50把。

第三章工作内容及标准

一、工艺流程

铺底碴→碾压整平(厚度200mm)→铺轨排→拨荒道→第一次起道150mm→第二次起道(高度不超过100mm)→大机养道(起道高度控制在60mm左右)→换铺长轨→匀碴整修断面。

二、铺底碴

1、根据铺碴方案,以宿淮铁路正线里程DK15+483为分界点,小里程部分采用一次上足道碴(3.2m3/延米),大里程部分按照130mm厚度、宽4.5m(双线9m)(0.6m3/延米,双线1.2m3/延米)铺碴带,采用K车补砟。

2、沿线路中线方向,摊铺道碴,碴面平整,用3m靠尺测量,不平整度小于30mm;中间及两端无凸起,半宽不小于1.5m,并挑出中槽,中槽顶面宽度为600mm,深度不小于50mm。

3、底碴摊铺厚度根据上碴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DK2+300至DK15+483段底碴按照厚度400mm摊铺;桥梁上底碴厚150mm,符离集台一侧备碴按照满铺台后路基面300mm厚度处置;台后30m内完成底碴厚度的顺坡。

不同厚度的道碴部位也按照30m范围内顺坡处置。

三、拨荒道

1、轨排铺设完成后,钢轨的轨向、高低、水平偏差较大,待铺轨机(架桥机)通过后,利用2号车的运输间隙进行重点整道。

2、重点整道作业内容及标准:

拨顺轨道方向,串实承轨槽处的枕下道碴,消灭反超高和扭曲,保证轨道长平长直,允许出现慢弯,但慢弯长度不应小于100m。

3、检查接头处的轨面高差和错牙情况,不应超过2mm。

4、重点整道后,轨道可以满足2号车以最大速度(12km/h)安全运行。

四、K车补碴

1、第一次铺砟整道工点与铺轨机的距离控制在两个区间以内,铺砟厚度不宜大于150mm。

采用K车运输道碴。

2、道碴在基地站内装载,装车前需检查车辆车门及车辆技术状态情况,无问题才能装车。

装车时不得超重、偏重,避免装入垃圾、泥土等其他杂质。

3、K车从列车机后第一位开始,边行走边卸,行车速度不大于10km/h。

根据线路缺碴情况,分地段,分次,分数量卸碴。

卸碴结束后安排相关人员清道,运转车长确认后行车。

4、卸碴时应据列车装碴数与线路所需道碴数,先确定卸车地段,然后将道碴均匀卸于线路两侧的路肩上和枕木盒内。

五、小型机械整道

1、按照第一次补砟后,起道150mm高度的原则进行整道。

2、由测量队对线路中线及高程进行测量,并下发技术交底给作业班组,由作业班组进行起拨道作业。

直线段起道桩、拨道桩均设于线路左侧,曲线地段则将起道桩设于曲线内侧,拨道桩设于曲线外侧。

桩上标明起道高度与距轨头外侧的距离,作为起、拨道的依据。

在直线左股、曲线外股的轨腰里面按轨枕设置位置标出轨枕中心点,以便进行方枕工作。

3、起道时,通常选择直线左股(曲线内股)作为标准股,在预先用水准仪测设好的水准桩处,按要求的高度起好,并在轨下串实道碴,作为起道瞄视的基准点。

每次至少起好两个基准点,以便瞄视中间的轨顶水平。

一般每节钢轨的接头、大腰、小腰都要用起道机起平并在轨枕下串实道碴。

当标准股连续起平30~40米后,用水平尺及起道机将另一股起平使之符合要求。

同时用方枕器与撬棍将轨枕方正,使轨枕中线与轨腰内侧的间隔印相一致,并垂直线路中心线。

起道后应将路肩处的道碴填入轨枕盒中,以便进行捣固。

在已起道与未起道的相连处应做成不大于5‰的顺坡,在末次起道时,为防止道床沉落,轨顶标高不足,可将起道高度适当抬高3~5毫米。

4、拨道时,主要按中线桩进行,把钢轨及轨枕一起横移一定距离,使其符合线路中心线的位置要求。

为了不妨碍铺碴整道工作,保护中心线的准确位置,中线桩一般均设在线路中心位置外移3m,与起道用的水平桩合并设置。

人工拨道一般使用6~8个拨道器,均匀分布在两根钢轨的同侧,分布范围约3.5~4m;1人指挥,其他人用拨道器用力拨道。

5、捣固作业采用小型液压捣固机和大头搞串捣结合的模式。

对小范围的调整采用大头搞串捣的方式,起道后的捣固采用小型液压捣固机捣固。

6、捣固范围,混凝土枕钢轨外侧50cm和内侧45cm。

钢轨下方应加强捣固,不得漏捣,不得少捣。

对钢轨接头和曲线外股的捣固范围应加强捣固。

人工捣固时,一般两人或四人一组,同时捣实一根轨枕。

打镐顺序先由轨底中心向外,再由外向内,根据起道高度分别打18~28镐,相邻镐位应略有重叠,落镐位置应离枕底边10~30毫米,以免打伤轨枕并能将枕底部道碴打成阶梯形的稳固基础。

捣固时及时回碴,以免轨枕空吊。

7、第一次铺砟整道后,应能保障列车以30km/h的速度安全运行。

8、第二次补砟按照起道标高距离设计标高60mm~80mm的原则,进行整道。

9、采用人工或小型机具第2次铺砟整道,应在第一次铺砟整道并通过10列列车后进行。

整道以高程控制桩为准,满足如下要求:

轨向:

直线用10m弦量的最大矢度不得大于8mm;曲线用20m弦量的实际正矢与计算正矢偏差不得大于8mm;

轨面:

使用10m弦量的最大矢度不得大于8mm;

轨面水平和延长6.25m范围内的扭曲不大于8mm;

轨距偏差为+8.-4mm。

10、轨道中心与设计中心偏差为±50mm,正线与站线及其他线间距偏差为±20mm,曲线头尾不得有反弯或“鹅头”。

11、轨枕正位,检查空吊板状况,无连续空吊板且空吊板率不得大于8%。

12、按照通过次数计算,通过总量超过7万T后,轨道无明显变形。

13、道床厚度偏差为±50mm,顶面宽度偏差0,+50mm。

六、大养、补碴、稳定

1、预留大机养道的起道高度控制在60mm左右,能够有效保障养护质量,使道床尽快达到更换长轨的条件。

2、大机作业过程中,现场技术人员必须进行配合,随时对线路情况进行检查;测量队必须进行跟班作业,并安排5名清碴人员;根据铺轨进度,划分线路大养作业区段。

一般以2km为一个作业区段,前后两个区段之间需搭接至少100m。

3、按照道床厚度确定补碴遍数,整道作业中一次起道量不大于50mm,一次拨道量不大于80mm,起道量超过50mm时,捣固作业需进行两次插镐捣固,镐头夹持时间为0.6秒左右。

起道量在50mm以下时,捣固作业需进行一次插镐捣固,镐头夹持时间为0.8~1.0秒左右。

每次的插镐深度从镐头至枕底不小于起道量。

在捣固作业的同时进行道床碴肩的夯拍作业,在直线段尽可能的利用激光进行拨道作业。

曲线地段上挑、下压量应尽量接近。

每次捣固作业之后,至少应进行一次动力稳定作业,动力稳定的作业行进速度为0.6~1.5km/h,只动力稳定一次时,行进速度取低值,稳定两次时,行进速度取高值。

4、为保证捣固作业质量,步进式捣固车捣固频率每分钟不得超过18次,连续式捣固车捣固频率每分钟不得超过22次。

对桥头、钢轨接头4根轨枕等薄弱处所,应增加捣固次数。

5、每次整道作业完毕,测量人员要对所作业的线路进行测量作业,为下一次整道作业做准备。

七、匀砟、整修断面

碴肩堆高15cm,宽40cm,断面坡度为1:

1.75;直线地段道碴断面需确保“两线”,即碴肩堆高点在一条直线,碴脚在一条直线。

曲线地段道床断面必须圆顺,外侧加宽地段满足设计要求。

第四章轨料更换标准

一、轨枕失效标准

1.明显折断。

2.纵向通裂:

(1)挡肩顶角处缝宽大于1.5mm;

(2)纵向水平裂缝基本贯通(缝宽大于0.5mm)。

3.横裂(或斜裂)接近环状裂纹(残余裂缝宽度超过0.5mm或长度超过2/3枕高)。

4.挡肩破损,接近失去支承能力(破损长度超过挡肩长度的1/2)。

5.严重掉块。

二、混凝土枕严重伤损标准

1.横裂裂缝长度为枕高的1/2~2/3。

2.纵裂:

(1)两螺栓孔间纵裂(挡肩顶角处缝宽不大于1.5mm);

(2)纵向水平裂缝基本贯通(缝宽不大于0.5mm)。

3.挡肩破损长度为挡肩长度的1/3~1/2。

4.严重网状龟裂和掉块。

5.承轨槽压溃,深度超过2mm。

6.钢筋(或钢丝)外露(钢筋未锈蚀,长度超过100mm)。

7.斜裂长度为枕高的1/2~2/3。

三、钢轨损伤标准

钢轨伤损按程度分为轻伤、重伤和折断三类。

1、钢轨轻伤和重伤标准

钢轨轻伤和重伤标准见表1、表2和表3。

2、钢轨折断标准

钢轨折断是指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

1).钢轨全截面断裂;

2).裂纹贯通整个轨头截面;

3).裂纹贯通整个轨底截面;

4).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区段钢轨顶面上有长度大于50mm且深度大于10mm的掉块。

钢轨轻伤和重伤标准表1

伤损项目

伤损程度

备注

轻伤

重伤

υmax≤120km/h

υmax≤120km/h

轨端或轨顶面剥落

掉块

长度超过15mm

且深度超过4mm

长度超过30mm

且深度超过8mm

钢轨顶面擦伤

深度超过1mm

深度超过2mm

钢轨低头

超过3mm

超过3.5mm

用1m直尺测量最低处矢度。

包括轨端轨顶面压伤和磨耗在内

波浪形磨耗

谷深超过0.5mm

钢轨表面裂纹

包括螺孔裂纹、轨头下颚水平裂纹(透锈)、轨腰水平裂纹、轨头纵向裂纹、轨底裂纹等(不含轮轨接触疲劳引起轨顶面表面或近表面的鱼鳞裂纹)

钢轨内部裂纹

包括核伤(黑核、白核)、钢轨纵向裂纹等

钢轨变形

轨头扩大、轨腰扭曲或鼓包等,经判断确认内部有暗裂

钢轨锈蚀

经除锈后,轨底厚度不足5mm或轨腰厚度不足8mm

钢轨头部磨耗轻伤标准表2

钢轨

(kg/m)

总磨耗(mm)

垂直磨耗(mm)

侧面磨耗(mm)

υmax≤

120km/h

正线及

到发线

其他

站线

υmax≤

120km/h

正线及

到发线

线

 

υmax≤

120km/h

正线及

到发线

线

 

60以下~50

12

14

8

9

12

14

注:

①总磨耗=垂直磨耗+1/2侧面磨耗。

②垂直磨耗在钢轨顶面宽1/3处(距标准工作边)测量。

③侧面磨耗在钢轨踏面(按标准断面)下16mm.处测量。

钢轨头部磨耗重伤标准表3

钢轨

(kg/m)

垂直磨耗(mm)

侧面磨耗(mm)

υmax≤120km/h

正线及到发线

及其他站线

υmax≤

υmax≤120km/h

正线及到发线

及其他站线

60以下~50

10

17

四、扣件损伤标准

扣件类型应与轨枕、钢轨及轨下胶垫类型相匹配。

扣件应保持齐全,位置正确,作用良好。

弹条扣件的弹条中部前端下颚应靠贴轨距挡板(离缝不大于1mm)或扭矩应保持在80~150N·m。

扣件伤损达到下列标准,应有计划地修或更换:

1、螺旋道钉折断、浮起,螺帽或螺杆丝扣损坏,严重锈蚀。

2、垫圈损坏或作用不良。

3、弹条、扣板(弹片)损坏或不能保持应有的扣压力。

4、扣板、轨距挡板严重磨损,扣板、轨距挡板前后离缝超过2mm。

5、挡板座、铁座损坏或作用不良。

6、橡胶垫板压溃或变形(厚度为10mm的橡胶垫板超过20mm)丧失作用,橡胶垫片损坏时,应进行更换。

7、接头螺栓应齐全,作用良好,缺损时应及时补充和更换。

8、接头夹板伤损达到下列标准,应及时更换:

1)折断。

2)中间两螺栓孔范围内裂纹:

正线、到发线有裂纹;其他站线平直及异型夹板超过5mm,双头及鱼尾型夹板超过15mm。

3)其他部位裂纹发展到螺栓孔。

9、接头螺栓及垫圈伤损达到下列标准,应及时更换:

1)螺栓折断,严重锈蚀、丝扣损坏或杆径磨耗超过3mm不能保持规定的扭矩。

2)垫圈折断或失去弹性。

第五章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

线路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见下表

线路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

项目

υmax≤120km/h

正线及到发线

其他站线

作业

验收

经常

保养

临时

补修

作业

验收

经常

保养

临时

补修

轨距(mm)

+6

—2

+7

—4

+9

—4

+6

—2

+9

—4

+10

—4

水平(mm)

4

6

10

5

8

11

高低(mm)

4

6

10

5

8

1l

轨向(直线)

(mm)

4

6

10

5

8

11

三角坑

(扭曲)

(mm)

缓和曲线

4

5

7

5

7

8

直线和

圆曲线

4

6

9

5

8

10

注:

①轨距偏差不含曲线上按规定设置的轨距加宽值,但最大轨距(含加宽值和偏差)不得超过I456mm;

②轨向偏差和高低偏差为10m弦测量的最大矢度值;

③三角坑偏差不含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检查三角坑时基长为6.25m,但在延长18m的距离内无超过表列的三角坑;

④专用线按其他站线办理。

第六章巡守制度

一、交接班制度

线路巡守人员交接班时,应交清和接清下列事项:

1.发现的问题和处理情况以及需要继续处理的问题,并记入交接班记录簿内;

2.信号用品、工具、材料及其他备品等。

二、汇报制度

1.发现影响行车安全的故障和其他重要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工班长,危及行车安全时应立即采取防护措施并向中间站及调度报告;

2.经常向工班长汇报行车安全及人身安全情况、线路设备变化情况。

三、巡道检查内容

巡道人员在当班巡道时,应穿戴防护服,以3km/h左右的速度全面查看线路,注意嘹望,及时下道避车,目送本线运行列车。

重点检查:

1、钢轨、道岔及主要联结零件是否缺损,原有标记的伤损是否变化;

2、是否有侵入限界、胀轨跑道等线路故障;

3、桥头护锥是否出现异常;

 

中铁十局宿淮铁路工程项目经理部

2011年3月3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