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标定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0369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车标定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整车标定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整车标定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整车标定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整车标定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车标定技术规范.docx

《整车标定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车标定技术规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车标定技术规范.docx

整车标定技术规范

整车EMS系统标定验收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EMS系统标定评价条件、验收项目、验收方法、验收标准和验收评价结果处理。

本标准适用于除混合动力、纯电动的新能源汽车外其他装有发动机控制单元的所有福田汽车的标定数据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8352.3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

GB14762重型汽车用汽油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GB17691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Ⅴ阶段)

GB18285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及简易工况法)HJ437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车载诊断(OBD)系统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3.1EMS

EngineManagementSystem,发动机管理系统,或称发动机电控系统。

3.2冷机起动

经过一定时间静置后,冷却液温度与环境温度、机油温度温差小于2℃状态下的起动试验。

3.3热机起动

经过一段时间油门操作或驾驶运转后,冷却液温度高于70℃或达到热平衡的状态下的起动试验。

3.4起动时间

压燃式发动机和点燃式发动机的EMS对于起动时间分别规定如下:

——对于压燃式发动机:

起动机接通后,发动机能自行运转期间,转速从0到目标怠速的时间;——对于点燃式发动机:

从蓄电池电压开始下降发动机转速达到500rpm的时间。

3.5怠速超调

怠速时发动机转速无规律的随机变化超过目标转速±30rpm或具有发散性的偏离目标怠速。

3.6怠速波动

怠速转速反复偏离目标转速。

3.7车载诊断(OBD)系统

指排放控制用车载诊断(OBD)系统。

它必须具有识别可能存在故障的区域的功能,并以故障代码的方式将该信息储存在电控单元存储器内。

4评价条件

4.1试验道路

除另有规定外,各项试验应在清洁、干燥、平坦的,用沥青或混凝土铺装的直线道路上进行。

道路长(2~3)km,纵向坡度在0.1%以内。

4.2环境要求

4.2.1试验时应是无雨无雾天气。

4.2.2相对湿度小于95%。

4.2.3气温在-30℃~45℃。

4.2.4风速不大于3m/s。

4.2.5对于需在特殊环境条件下进行的试验,环境要求按相应标准执行。

4.3燃料、润滑油(脂)和制动液

试验汽车使用的燃料、润滑油(脂)和制动液的牌号和规格,应符合该车技术条件或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除可靠性行驶试验、耐久性道路试验及使用试验外,同一次试验的各项性能测定必须使用同—批燃料、润滑油(脂)和制动液。

5试验车辆准备

5.1接车检查

5.1.1记录试验样车的型号、发动机号、底盘号、行驶里程等。

5.1.2检查车辆装备完整性及装配调整情况。

汽车必须是TTO阶段生产的产品,符合整车装调技术条件,各项技术参数满足相关技术文件规定,而且汽车各总成、部件、附件及所属装置(包括随车工具与备胎)必须按规定装备齐全。

5.1.3行驶检查,轮胎气压应符合该车技术条件规定,误差不超过±10%;汽车制动、操纵等各系统,整车姿态和四轮定位必须按该车技术条件规定调整到位,确保车辆安全。

5.1.4每种车型(动力系统参数及其配置相同)试验汽车不少于2辆。

5.1.5装载质量

5.1.5.1无特殊规定时装载质量均为厂定整备质量或使试验车处于厂定整备质量状态。

5.1.5.2装载质量应均匀分布,装载物应固定牢靠,试验过程中不得晃动和颠离;不应因潮湿、散失等条件变化而改变其质量。

以保证装载质量的大小、分布不变。

5.2车辆磨合

根据试验要求,对试验车辆进行磨合。

除另有规定外,磨合规范按该车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5.3OBD试验车辆准备

OBD系统验证试验应在完成V型耐久性试验的车辆上进行,如果没有进行V型耐久性试验,可使用

经适当老化(相当于行使了80000km)并具有代表性的汽车。

6验收标准

6.1对试验中出现的各种表现应详细记录,并且按附录A(规范性附录)规定的验收要求进行评价。

6.2验收时的附件使用状态要注明。

如空调的开、关,电负荷的有、无等。

6.3验收要求按附录A(规范性附录)的规定。

7验收项目

7.1燃用汽油的装点燃式发动机的汽车(包括两用燃料车)必须进行下述试验:

——排放性能验收(I型试验、VI型试验、双怠速试验);——整车标定验收;

——极限试验(包含高温、高原和高寒试验)验收;——OBD试验验收。

7.2燃用LPG或NG(单一气体燃料)的装点燃式发动机的汽车必须进行下述试验:

——排放性能验收(I型试验、双怠速试验);——整车标定验收;

——极限试验(包含高温、高原和高寒试验)验收;——OBD试验验收(仅限轻型车)。

7.3装压燃式发动机的最大总质量≤3.5t轻型汽车必须进行下述试验:

——排放性能验收(I型试验);——整车标定验收;

——极限试验(包含高温、高原和高寒试验)验收;——OBD试验验收(国IV阶段开始)。

7.4装压燃式发动机的最大总质量>3.5t中重型汽车必须进行下述试验:

——排放性能验收(ESC、ELR);——整车标定验收;

——极限试验(包含高温、高原和高寒试验)验收;——OBD试验验收(国IV阶段开始)。

7.5主要验收项目描述

7.5.1排放性能验收

所有汽车都必须进行此项试验,依照相应执行标准要求的试验方法及内容进行测试,排放需满足开发目标要求;没有工程目标的必须满足相应执行标准排放限值要求。

各车型按排放性能验收试验至少包含以下项目,见表1。

表1车型按排放性能验收试验项目列表

7.5.2整车标定验收

7.5.2.1所有汽车都必须进行此项试验。

7.5.2.1.1对于两用燃料车,必须对两种燃料分别进行此项试验。

7.5.2.1.2对于单一气体燃料车,仅用该气体燃料进行此项试验。

7.5.2.2试验项目及要求根据整车配置输入及整车部门提供的相关功能参数设定要求说明(如整车无相关输入,则视同采用EMS标定默认设置),需逐项确认空调、故障诊断、巡航、远程油门、车下停车起动等EMS功能开发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相关试验方法按第8章及附录A要求。

7.5.3极限试验验收

7.5.3.1所有汽车都必须进行此项试验。

7.5.3.1.1对于两用燃料车,必须对两种燃料分别进行此项试验。

7.5.3.1.2对于单一气体燃料车,仅用该气体燃料进行此项试验。

7.5.3.2根据极限试验策划增加特殊验证试验项目,相关试验方法参见第8节及附录A要求。

7.5.4OBD试验验收

7.5.4.1装备OBD系统的汽车都必须进行此项试验。

7.5.4.2OBD试验验收包括OBD标定试验验收和OBD车队试验验证。

7.5.4.3轻型车OBD标定试验验收需要根据整车配置输入,按照第8节及附录A要求逐项进行。

7.5.4.4重型柴油机OBD标定试验验收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由外购发动机厂按照HJ437-2008标准取得OBD认证报告即可。

7.5.4.5OBD标定试验验收完成并且EMS标定数据接近冻结后,应进行OBD车队试验,对OBD标定的鲁棒性、以及不同车辆、载荷、路况、天气、油品等条件下的适应性进行验证。

7.5.4.6OBD车队试验至少需要3台样车,车辆状态尽量接近最终量产状态,试验里程和试验条件根据项目要求而定。

8验收方法

8.1怠速试验

8.1.1要求样车在正常条件下,分别在开关空调情况下进行,怠速运行15s,向左或右将方向盘打到头并维持3s,迅速松开方向盘,怠速运行15s,至少重复三次;然后回正转向后,开关远光灯等照明检测怠速转速变化;踩油门达到最高转速后,迅速释放油门踏板,关注回到怠速点时有无下冲及下冲转速;另检查开关空调时怠速转速响应情况,转速是否有提升,转速波动范围及稳定情况;

8.1.2对怠速转速、轨压进行监测,评判试验条件是否正常;发动机的波动是否满足要求,是否出现发动机熄火,有无冒黑烟情况,对怠速调整的迅速、平顺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

8.2驾驶性试验

8.2.1分别进行以下试验步骤:

a)一、二档怠速起步检查:

满载时能够顺利起步,若熄火,可适当提高起步怠速转速设定点;轻微刹车时,怠速整体上应保持稳定,放开制动时转速的上冲不应很明显;

b)一档、暖机、全负载、15%坡度路面,车辆能稳定爬坡,无黑烟;c)二档、暖机、全负载、10%坡度路面,车辆能稳定爬坡,无黑烟;

d)在空载和满载的情况下,暖机、平直路面,一档怠速起步,怠速稳定行驶后转速波动不超过标定的工程目标(压燃式发动机为10r/min,点燃式发动机为60r/min~100r/min),此时急加油门至最大位置,车辆不应有大的窜动,同时检查发动机最高转速是否为设定转速,波动是否在10r/min之内;急松油门,车辆不应有特别大的顿动,转速下降到怠速点时下冲不应太大,车辆在回到怠速行走的过程中和再次怠速行驶时都能稳定运行。

不踩油门,换二档,重复一档时的以上操作但波动范围可有所放宽,回怠速后换三档,重复以上操作,波动范围可有所放宽,以此类推,直至检查完所有档位的怠速行驶性能,但四五六档时可能最高转速达不到设定转速,这是正常现象,且高档位时怠速行驶转速波动也较低档时要大,总体以感觉平稳为准,如不满足以上怠速行驶的性能要求,则需对各档位下的怠速控制进行重新标定;

e)在空载和满载的情况下,分别从一档到最高档进行加速性能测试,应按照企业标准进行测试,如不满意则需对驾驶性进行重新标定;

8.2.2对样机转速、轨压等参数进行监测,评判试验条件是否正常;对起步性能、怠速调整、行驶的迅速、平顺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

此项试验不和冷机驾驶性试验同时进行,单独进行。

8.3故障诊断测试

a)分别拔下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线束插头、一缸(或任意一缸)喷油器线束插头、进气压力温度传

感器线束插头、空气流量计线束插头、转速传感器线束插头和相位传感器线束插头进行起动试验并怠速运行30s;

b)样机在起动后怠速运行15s,分别拔下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线束插头、一缸(或任意一缸)喷油

器线束插头、进气压力温度传感器线束插头、空气流量计线束插头、转速传感器线束插头和相位传感器线束插头,怠速运行30s后,恢复插头连接再怠速运行30s;

c)对样机静态下传感器失效后的故障诊断、起动性能进行评估;对样机运转过程中传感器失效后

的故障诊断、对样机运行的影响进行评估。

8.4起动试验

a)要求样车在低温环境中静置至少8h,冷却液温度与环境温度、机油温度达到平衡且温差小于

2℃,手动档车型置空档(自动变速箱车型放P档或N档),不踩油门,踩下离合踏板,钥匙门上电后待预热指示灯熄灭后起动发动机,起动成功后,松离合,怠速运行10s,熄火并保存试验记录数据。

点燃式发动机没有预热装置,在启动时不必考虑预热功能;

b)对空载电瓶电压、预热电压、起动电压、拖动转速进行监测,评判试验条件是否正常;预热功

能是否正常;对爆发时间、升速过程、初始怠速调整的迅速、平顺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

此项试验不和冷机驾驶性试验同时进行,单独进行;

c)各试验条件下的样车冷机起动、高寒环境下的低温起动试验及高原环境下冷态起动试验方法及

起动要求均可参照执行;在高寒环境下要对不同温度下的启动情况进行评估;但热机起动则要求冷却液温度大于70℃或达到热平衡;

d)对于点燃式发动机,在高寒环境下冷机启动后,还需要进行完全断电和非完全断电的重复启动,

评估空燃比控制是否合适,发动机启动过程中是否有淹缸的可能。

8.5爆震试验(点燃式发动机进行此项试验)

a)在长直上坡路段驾驶样车,使发动机在各转速、进气压力(各工况点)下稳态运行,通过示波

器或者音响监测是否有爆震发生;急踩油门,监测瞬态时是否有爆震发生;

b)对转速、进气压力、冷却液温度、点火角、喷油量、燃油学习值等进行监测,评判试验条件是

否正常,对发动机爆震情况进行评价。

8.6高温试验-热浸起动及重复热起动

a)要求样车采用尽快挂最高档全油门维持转速在1000r/min或二档全油门维持最高转速爬长/陡

坡,冷却液温度达到平衡后,迅速将样车停放与三面背风且能被阳光直晒的墙体前,并使车头与墙壁距离保持20cm(或尽可能小的距离),手动档车型置空档(自动变速箱车型放P档或N档),不踩油门,全油门开空调运行,冷却液温度再次达到平衡后立即停机静置,观察并记录冷却液最高温度(通常10~20min可达到最高峰值),在冷却液温度达到最高值并出现下降趋势时,踩下离合踏板,起动发动机,起动成功后,松离合,怠速运行10s,熄火并保存试验记录数据。

重复起动至少三次;

b)对空载电瓶电压、预热电压、起动电压、拖动转速、空燃比进行监测,评判试验条件是否正常;

对爆发时间、升速过程、初始怠速调整的迅速、平顺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

此项试验不和冷机驾驶性试验同时进行,单独进行。

8.7高温试验-热燃油处理(蒸发)及热机驾驶性试验(点燃式发动机进行此项试验)

a)样车油箱油量控制在半箱左右,在冷却液温度达到热平衡后,通过频繁的加速、减速及S形转

弯,使油箱内的燃油得到充分加热、晃动,使油箱内产生大量燃油蒸汽。

车辆行驶约30min后进入热浸处理,监测冷却液温度,在其达到最高值并出现下降趋势时,踩下离合踏板,启动发动机,起动成功后怠速运行约10min,并进行热机驾驶性试验,熄火并保存试验记录数据;

b)对电瓶电压、起动电压、拖动转速、发动机转速、碳罐电磁阀的开启情况进行监测,评判试验

条件是否正常;对起动时间、怠速平顺性和稳定性、热机驾驶性进行评价。

8.8高温试验-热循环试验(点燃式发动机进行此项试验)

a)样车以高转速低负荷(发动机转速大于4000rpm,挡位在2或3档)行驶,直至发动机冷却液

温度达到热平衡,记录并保存试验数据。

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停止试验,冷却发动机:

发动机停止运转,燃油温度(油箱输出口处)大于65℃,冷却液温度大于110℃,机油温度toil大于130℃;

b)对机油、冷却液、燃油等温度进行监测,评判试验条件是否正常,关注燃油温度变化率(油箱输油口每分钟燃油温度的升高,℃/min),对高温条件下油泵连续高转速下的供油能力进行评价。

8.9高温试验-过热保护试验

a)样车采用尽快挂最高档油门全开维持转速在1000r/min或挂二档油门全开维持最高转速爬长/

陡坡,冷却液温度达到平衡后持续10min,监测并保存试验记录数据;

b)样车在高速路或长直路段进行最高档全油门行驶,通过增加负载或爬坡,控制样车在标定转速

和最大扭矩转速分别在冷却液温度达到平衡后持续行驶15min;

c)对喷油量、车速和转速等参数进行监测,评判试验条件是否正常;对过热保护起始温度、限制

策略的设定进行评价。

8.10高温试验-空调切断试验a)样车起动后,开启空调,怠速30s,挂二档起步,怠速运行15s,重复三次;

b)样车起步后,踩下一半油门加速15s,松开油门滑行到怠速运行15s,重复三次;油门全开加

速15s,松开油门滑行到怠速运行15s,重复三次;

c)样车油门全开维持最高转速爬长/陡坡,冷却液温度达到平衡后持续10min,监测并保存试验

记录数据;

d)对冷却液温度、扭矩、转速等参数进行监测,评判试验条件是否正常;对空调切断功能的执行、

切断温度、恢复温度的设定、切断控制策略是否导致行车中频繁切断/恢复等结果进行评价。

8.11高原试验-冷启动试验

样车在海拔4300m或以上高度进行此项试验。

8.12高原试验-增压器保护试验a)样车至少在海拔2900m、3500m和4300m及以上高度进行此项试验;

b)试验时样车尽快挂最高档油门全开维持转速在1000r/min或挂二档油门全开维持最高转速爬长/陡坡,冷却液温度达到平衡后持续10min;

c)样车在高速路或长直路段进行最高档全油门行驶,通过增加负载或爬坡,控制样车在标定转速

和最大扭矩转速分别在冷却液温度达到平衡后持续行驶15min;

d)对涡前排温和增压器转速等参数进行监测,评判试验运行过程中的最高增压器涡前温度和转速

是否满足产品使用要求;对增压器保护限制策略对高原动力性的影响进行评价。

8.13高原试验-冒烟极限(压燃式发动机进行此项试验)

样车至少在海拔2900m、3500m和4300m及以上高度进行此项试验,在空调开和关两种试验条件下分别进行冷机起动、冷机起步、加减速试验,检查各档用各种油门开度加速的平顺性和换档时有无转速上冲,根据各种表现进行评价。

8.14高寒试验-冷机、热机驾驶性试验(点燃式发动机进行此项试验)要求样车在低温环境中静置至少8h,冷却液温度与环境温度、机油温度达到平衡且温差小于2℃,手动档车型置空档(自动变速箱车型放P档或N档),不踩油门,踩下离合踏板,起动发动机,急踩油门,监测发动机转速随油门踏板的变化,然后按照驾驶性试验要求对车辆驾驶性进行评价。

8.15高寒试验-节气门结冰试验(点燃式发动机进行此项试验)在低温环境下稳定节气门在某一固定位置,长时间驾驶车辆,监测进气温度、进气压力等参数,观察节气门是否有结冰现象。

8.16轻型车OBD标定验收试验

a)该项试验需要在底盘测功机上进行,试验条件与轻型车排放试验条件相同;

b)模拟发动机管理系统或排放控制部件的故障,如将汽油机三元催化转化器替换为已劣化的临界催化转化器、将柴油机1缸喷油器电接头断开等;

c)在带有模拟故障的汽车上至少连续运行2次I型试验(1部和2部)进行预处理,对于装压燃式

发动机的汽车允许多运行2次2部循环;d)按照I型试验循环运转带有模拟故障的汽车,并测量汽车的排放物。

e)根据汽车的排放结果确定车载诊断(OBD)系统是否对该模拟故障作出反应,并以适当方式向驾驶员指示故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