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骨骼0405.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0138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常人体骨骼040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正常人体骨骼040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正常人体骨骼040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正常人体骨骼040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正常人体骨骼040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常人体骨骼0405.docx

《正常人体骨骼040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常人体骨骼0405.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正常人体骨骼0405.docx

正常人体骨骼0405

第一部分人体骨骼(成人206块)

人类骨骼包括中轴骨骼、附肢骨骼两部分。

一、中轴骨骼(80块)包括颅骨、躯干骨两部分。

(一)颅骨(29块)

1、颅骨的位置:

位于脊柱的上方,由23块扁骨和不规则骨组成。

(不包括3对听小骨)

2、颅骨的功能:

各颅骨(除下颌骨、舌骨外)借连结装置连成一个整体,具有容纳、保护脑和感觉器官的功能。

3、颅骨包括脑颅骨、面颅骨、听骨三部分。

(1)脑颅骨(8块)在颅的后上部,各骨之间,紧密结合,围成颅腔,容纳脑。

(额顶颞、枕蝶筛)

①【额骨】(1块)位于前部。

②【顶骨】(1对)位于后方。

③【颞骨】(1对)颅顶中线两侧,为左、右顶骨。

④【枕骨】(1块)位于侧方。

⑤【蝶骨】(1块)位于颅底中部。

⑥【筛骨】(1块)蝶骨前方为筛骨。

(2)面颅骨(15块)构成了眶、鼻腔、口腔、面部的基本轮廓/骨性支架,容纳和保护感觉器官、呼吸道和消化道的起始部。

¤以上颌骨为中心,观察各面颅骨位置关系:

(上颌鼻泪骨、颧腭下鼻甲、犁舌下颌骨)

①【上颌骨】(1对)位于面部的中央。

②【鼻骨】(1对)上颌骨内上部的内侧。

③【泪骨】(1对)后方是泪骨?

④【颧骨】(1对)上颌骨的外上方。

⑤【腭骨】(1对)后内侧是腭骨?

⑥【下鼻甲】(1对)其内侧面连有下鼻甲?

⑦【犁骨】(1块)鼻腔中部是犁骨。

⑧【舌骨】(1块)下颌骨的下后方是舌骨;舌骨借韧带和肌肉与颅骨相连。

[舌骨体]→

[舌骨小角]→

[舌骨大角]→

⑨【下颌骨】(1块)两侧上颌骨的下方为下颌骨;下颌骨借关节与颅相连。

分一体两支:

◎下颌体:

呈蹄铁形,位于前部。

[牙槽弓]→下颌体的上缘,称牙槽弓。

(牙槽弓有牙槽容纳牙根)

[颏孔]→下颌体两侧的前外侧面各有一小孔,称颏孔。

[颏棘]→

[二腹肌窝]→

[舌下腺凹]→

[下颌下腺凹]→

[下颌舌骨肌线]→

[颏隆凸]→

[下颌底]→

◎下颌支:

位于后部。

[冠突]→下颌支后上方有两个突起,前方的突起,称冠突。

[髁突]→下颌支后上方有两个突起,后方的突起,称髁突。

[下颌头]→髁突上端的膨大,称下颌头。

(下颌头上有关节面与颞骨的下颌窝相关节)

[下颌颈]→

[翼肌凹]→

[下颌切迹]→

[下颌孔]→下颌支内面的孔,称下颌孔。

(下颌孔向内通下颌管并与颏孔相通)

[下颌小舌]→

[咬肌粗隆]→

[翼肌粗隆]→

◎[下颌角]→下颌体和下颌支结合处的后缘,形成一钝角,称下颌角。

(3)听骨/听小骨(6块)

①听骨是人体中最小的骨。

②序列力学系统:

锤骨相连在砧骨上,砧骨相连在镫骨上,锤骨将力传递到耳蜗的卵圆窗,通过杠杆原理来放大声音的作用力。

③听骨在中耳内,由锤骨、砧骨、镫骨组成(依形状命名),大部分居于上鼓室内,借韧带及关节相连接,组成听骨链。

◎【锤骨】(1对)锤骨柄在鼓膜的内侧面,位于黏膜层与纤维层之间。

◎【砧骨】(1对)位于锤骨、镫骨之间。

◎【镫骨】(1对)镫骨足板为环韧带连接于卵圆窗。

★颞骨乳突,在耳廓后方,内有乳突小房。

★颧弓,由颧骨颞突与颞骨颧突结合而成。

☆在弓的上缘线后端即耳廓前方,可触及颞浅动脉的搏动。

☆弓中点上方约4厘米,为翼点,相当于脑膜中动脉经过之处。

☆弓的下方一横指处,腮腺导管横过咬肌表面。

(二)躯干骨(51块)包括脊柱、胸骨、肋三部分。

1、脊柱(26块)包括24块独立的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

(1)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骨为不规则骨;典型的椎骨,包括位于前方短圆柱形的椎体、后方板状的椎弓两部分构成:

①[椎体]→位于椎骨的前方,呈短/扁圆柱状,是承受重力的主要部分。

(表层为密质;内部为松质)

②[椎弓]→附于椎体的后方,呈半环状、板状,左右对称。

[椎孔]→由椎体和椎弓共同围成椎孔。

[椎管]→由所有椎骨的椎孔及其连接构成椎管。

(椎管内容纳脊髓)

◎[椎弓根]→椎弓前缩窄部与椎体相连接的部分,较细,称椎弓根。

[椎骨上切迹]→椎弓根的上缘,称上切迹。

[椎骨下切迹]→椎弓根的下缘,称下切迹。

[椎间孔]→上、下两个相邻的椎弓根的椎骨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

(椎间孔内,有31对脊神经根和血管出入)

◎[椎弓板]→椎弓后部较宽的部分,称椎弓板。

(脊髓肿瘤,压力较高,行椎板减压术)

③从椎弓板发出7个突起:

◎[棘突]→椎弓正中向后方伸出的1个突起,称棘突。

◎[横突]→向两侧伸出的1对突起,称横突。

◎关节突:

⊙[上关节突]→两侧向上方伸出的1对突起,称上关节突。

⊙[下关节突]→两侧向下方伸出的1对突起,称下关节突。

(2)【颈椎】(7块)

①颈椎椎体:

小。

②颈椎椎孔:

较大,呈三角形。

③颈椎棘突:

短且末端分叉(第2~6颈椎)。

④第2~6颈椎,横突根部有横突孔。

⑤寰椎/第一颈椎;枢椎/第二颈椎;隆椎/第七颈椎:

◎第一颈椎/寰椎:

呈环形,由前弓、后弓、两个侧块构成;无椎体、棘突、关节突。

⊙前弓

[齿突凹]→寰椎前弓后面正中,有一小的关节面,称齿突凹。

[前结节]→

⊙后弓

[后结节]→

⊙两个侧块

[上关节凹/上关节面]→位于侧块上面。

(上关节凹与颅底枕髁相关节,点头动作)

[下关节面]→位于侧块下面。

[椎动脉沟]→

◎第二颈椎/枢椎

[齿突]→枢椎椎体有一个向上的突起,称齿突。

(枢椎的齿突与寰椎的齿突凹,构成寰枢关节/车轴关节,摇头动作)

◎第六颈椎:

棘突较短。

[颈动脉结节]→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较大,称颈动脉结节。

(颈总动脉行其前方,当头部出血时,将动脉压向动脉结节进行止血)

◎第七颈椎/隆椎:

棘突特别长,易触摸到,棘突末端不分叉。

(第七颈椎为计数椎骨的重要标志)

⊙低头时,最隆突的一个椎体是第七颈椎、最隆突的二个椎体下一个是第七颈椎、最隆突的三个椎体中间的是第七颈椎。

[椎体钩]→第4~7颈椎椎体上有?

[钩椎关节关节]→第3~7颈椎之间形成。

(3)【胸椎】(12块)

①胸椎椎体:

由上向下,椎体逐渐增大。

②胸椎椎孔:

较小,呈圆/心形。

③胸椎棘突:

细长,向后下方倾斜,彼此掩盖成叠瓦状。

(胸椎棘突,硬膜外麻醉时,向前上进针)

④胸椎关节突的关节面几乎呈冠状位。

⑤胸椎与12对肋相连接。

[上肋凹]→在椎体的后外侧上缘,有一半圆形肋凹。

[下肋凹]→在椎体的后外侧下缘,有一半圆形肋凹。

(上、下肋凹与肋头构成肋椎关节)

[横突肋凹]→横突末端前面有横突肋凹。

(横突肋凹与肋结节构成肋横突关节)

(4)【腰椎】(5块)

①腰椎椎体:

最大,椎弓发达。

②腰椎椎孔:

较大,近似三角形。

③腰椎棘突:

宽而短,呈板状,水平后伸,间隙较宽。

(腰椎穿刺术、腰麻的进针点)

④腰椎上、下关节面,呈矢状位。

[乳突]→

[副突]→

(5)【骶骨】(1块)骶骨由五块骶椎融合而成,呈倒置的三角形。

构成骨盆的后壁。

①骶骨底/骶骨上缘,朝上。

(骶骨底与第5腰椎椎体相连接)

[上关节突]→

[岬]→骶骨上缘中份向前突,称岬。

(X光下,岬是产科测量骨盆入口大小的重要标志)

②尖朝下。

(接尾骨)

③骶骨前面:

光滑(称盆面),微凹,有4对骶前孔。

[骶前孔]→

[横线]→

[侧部]→

④骶骨后面:

粗糙,隆凸,有4对骶后孔。

[骶后孔]→

[骶粗隆]→

[骶正中嵴]→

[骶中间嵴]→

[骶外侧嵴]→

⑤骶骨两侧:

骶骨两侧上部,各有一个粗糙的耳状面,与髋骨耳状面构成骶髂关节。

[耳状面]→

[骶管]→骶骨内纵行的管,由骶椎椎孔连接而成,称骶管。

(骶管是椎管的一部分,并与骶前后孔相通)

[骶管裂孔]→骶管下口后壁缺如,称骶管裂孔。

[骶角]→骶管裂孔两侧,各有一向下的突起,称骶角。

(骶角是骶管麻醉确定进针部位的重要标志)

(6)【尾骨】(1块)由3~5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上与骶骨相接,下部游离。

[尾骨角]→

2、【胸骨】(1块)属于扁骨,位于胸前壁正中,体表可触及。

自上而下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剑突三部分:

(1)胸骨柄

[颈静脉切迹]→胸骨柄的上缘中部微凹,称颈静脉切迹。

[锁切迹]→

(2)胸骨体

[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相连处,稍向前凸的角,称胸骨角。

(体表触摸非常清楚,胸骨角两侧与第2肋软骨相连,是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

[第二肋切迹]→

(3)剑突:

薄而狭长,末端游离。

3、【肋】(12对)包括肋骨、肋软骨两部分。

(肋前端连胸骨,形成骨性胸廓)

(1)肋骨:

属扁骨,呈弓形,有12对。

分前端、体、后端三部分。

①肋骨前端:

接肋软骨。

②肋骨体:

位于肋骨中部;分上、下缘和内、外面。

[肋沟]→肋骨体内面下缘处的浅沟,称肋沟。

(肋沟内有肋间神经和肋间后动静、脉走行;胸腔穿刺时,避免神经、血管损伤,选肋骨上缘进针)

[肋角]→肋骨体的后份、急转弯处,称肋角。

③肋骨后端

[肋头]→肋骨后端的膨大,称肋头。

(肋头与胸椎体上的肋凹构成关节)

[肋头关节面]→

[肋颈]→肋头稍外,肋骨变细处,称肋颈。

[肋结节]→肋头后外方,肋颈、肋体的交界处,有一向后的膨隆,称肋结节。

(与横突肋凹相关节)

◎第1肋骨近水平位,扁而短。

[前斜角肌结节]→

[锁骨下静脉沟]→

[锁骨下动脉沟]→

◎[真肋]→第1~7对肋骨的内侧端/前端借助软骨连接于胸骨的肋切迹,称真肋。

◎[假肋]→第8~10肋骨前端的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形成肋弓,并间接连于胸骨,称假肋。

◎[游离肋/浮肋]→第11~12肋前端游离在腹肌内,称游离肋或浮肋。

(2)肋软骨:

12对。

终生不骨化(如:

肋软骨炎)。

★颈静脉切迹,在胸骨柄上缘,左、右锁骨内侧端之间,与第2胸椎体下缘线平齐。

★胸骨角是胸骨柄与胸骨体相连结处微向前凸的角,两侧接第2肋软骨,是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

可与第4胸椎体下缘平齐。

★肋弓由第8~10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形成左右肋弓。

是临床上腹部触诊的重要标志。

★骶管裂孔在骶骨背面正中的下端,左右两骶角之间,为骶管向下的开口,齐脊髓硬膜外腔的终点。

★第7颈椎棘突,头向前俯屈时,在项下部正中最突出处,可作为确定椎骨棘突序数的标志。

二、附肢骨骼(126块)由于功能的不同,上肢骨、下肢骨的形态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一)上肢骨(64块)

1、上肢带骨(4块)人类上肢成为劳动器官,上肢骨骨体较小且灵活,更适合于劳动。

(1)【肩胛骨】(1对)

¤肩胛下角对应第7肋/第7肋间隙,是确定肋骨序数的标志。

¤肩胛骨位于胸廓背面的外上方,是三角形的扁骨。

¤肩胛骨可分为2个面、3个缘、3个角:

①2个面:

◎肩胛骨前面:

为肩胛下窝。

[肩胛下窝]→位于肩胛骨前面的大浅窝。

◎肩胛骨背面:

为肩胛冈、冈上窝、冈下窝。

[肩胛冈]→位于肩胛骨背面的一横位的骨嵴(骨嵴将肩胛骨背面分为上下两窝)。

[肩峰]→肩胛冈外侧端,扁平游离,称肩峰。

(肩峰在肩部的最高点,是测量上肢长度的定点)

[肩峰关节面]→

[冈上窝]→位于肩胛骨背面的肩胛冈上方的窝。

[冈下窝]→位于肩胛骨背面的肩胛冈下方的窝。

②3个缘:

◎肩胛骨上缘:

短而薄,外侧有喙突。

[喙突]→肩胛骨上缘近外侧角处,有一突向前外侧的突起,称喙突。

[肩胛切迹]→

◎肩胛骨内侧缘/肩胛骨脊柱缘:

薄而长。

◎肩胛骨外侧缘/肩胛骨腋缘:

肥厚,是带蒂肩胛骨瓣转位的部位?

③3个角:

◎肩胛骨上角:

平对第2肋。

(确定肋骨序数的重要标志)

◎肩胛骨下角:

平对第7肋/第7肋间隙。

(确定肋骨序数的重要标志)

◎肩胛骨外侧角:

肥大,有关节盂。

[关节盂]→肩胛骨外侧角朝外侧的浅凹,称关节盂。

[盂上结节]→

[盂下结节]→

[肩胛颈]→

(2)【锁骨】(1对)

¤锁骨中、外1/3交界处,易发生骨折。

¤锁骨呈“~”形;位于胸廓的前上方,全长可摸到。

¤锁骨的作用:

锁骨对固定上肢、支撑肩胛骨、使上肢灵活运动起重要作用。

¤锁骨分为2个端:

①锁骨内侧端/胸骨端:

钝圆、粗大,有关节面与胸骨柄构成胸锁关节。

②锁骨外侧端/肩峰端:

扁平,与肩胛骨的肩峰组成肩锁关节。

2、自由上肢骨(60块)

(1)【肱骨】(1对)

¤肱骨上端和肱骨体交界处,稍细,易发生骨折,称外科颈。

¤肱骨位于上臂部,是典型的管状长骨。

¤肱骨分一体两端:

①肱骨上端,膨大。

[肱骨头]→肱骨上端内上方半球形的关节面,称肱骨头,与关节盂相关节。

[解剖颈]→肱骨头周围稍细的部分,称解剖颈。

[肱骨大结节]→解剖颈外侧的隆起,称大结节。

[肱骨大结节嵴]→

[肱骨小结节]→解剖颈前方的隆起,称小结节。

[肱骨小结节嵴]→

[肱骨结节间沟]→

[外科颈]→肱骨上端与肱骨体交界处稍细,称外科颈。

(是骨折易发部位)

②肱骨体

[三角肌粗隆]→肱骨体中部外侧的粗糙隆起,称三角肌粗隆。

[桡神经沟]→肱骨体的后面,三角肌粗隆的后下方,有自内上斜向外下方的浅沟,称桡神经沟。

[滋养孔]→

③肱骨下端,亦膨大,前后扁。

[肱骨小头]→肱骨下端外侧,有呈半球形的关节面,称肱骨小头,与桡骨头相关节。

[肱骨外上髁]→在肱骨小头外侧形成一个突起,称外上髁。

(能在体表触到)

[桡窝]→

[冠突窝]→

[肱骨滑车]→肱骨下端内侧,有呈滑车状的关节面,称肱骨滑车。

[肱骨内上髁]→在肱骨滑车内侧形成一个突起,称内上髁。

(能在体表触到)

[肱骨髁]→

[尺神经沟]→

[鹰嘴窝]→

(2)前臂骨(4块)里尺、外桡。

¤桡骨茎突较尺骨茎突低1~1.5。

①【桡骨】(1对)位于前臂外侧。

◎桡骨上端,细小。

[桡骨头]→桡骨上端呈短圆柱形,称桡骨头。

[桡骨关节凹]→桡骨头上面有关节凹。

[桡骨环状关节面]→桡骨头周围有环状关节面。

[桡骨颈]→

[桡骨粗隆]→

◎桡骨下端,粗大。

[桡骨尺切迹]→桡骨下端的内侧面,有关节面,称尺切迹。

[桡骨腕关节面]→桡骨下端的下面,有腕关节面,与腕骨相关节。

[桡骨茎突]→桡骨下端外侧部向下的突起,称桡骨茎突。

(可在体表摸到)骨体呈三棱柱形?

②【尺骨】(1对)位于前臂内侧;尺骨上端粗大,下端细小,分一体两端。

◎尺骨上端,粗大。

[尺骨滑车切迹]→尺骨上端前面有半月形的切迹,称滑车切迹,与肱骨滑车相关节。

[尺骨鹰嘴]→滑车切迹后上方的突起,称尺骨鹰嘴。

(可在体表摸到)

[尺骨冠突]→滑车切迹前下方的突起,称冠突。

[尺骨桡切迹]→冠突外侧面的关节面,称桡切迹,与桡骨头相关节。

[尺骨粗隆]→

◎尺骨下端,细小。

[尺骨头]→细小的尺骨下端,称尺骨头,与桡骨下端尺切迹相关节。

[尺骨茎突]→尺骨头后内侧向下伸出的突起,称尺骨茎突。

[尺骨环状关节面]→

[桡尺骨间缘]?

(3)手骨(54块)

①腕骨(16块)→排成近、远两列:

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

(由桡侧向尺侧)

◎【手舟骨】(1对)

◎【月骨】(1对)

◎【三角骨】(1对)

◎【豌豆骨】(1对)

◎【大多角骨】(1对)

◎【小多角骨】(1对)

◎【头状骨】(1对)

◎【钩骨】(1对)

②【掌骨】(5对)

¤掌骨分为第1~5掌骨。

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第1~5掌骨。

◎[掌骨底]→掌骨的近侧端,接腕骨。

◎[掌骨体]→介于掌骨底和掌骨头之间。

◎[掌骨头]→掌骨的远侧端,接指骨。

③【指骨】(14对)

¤拇指由两块组成;余四指由三块组成。

¤由近侧向远侧,依次为→近节指骨、中节指骨、远节指骨。

¤各节指骨,又近侧向远侧,分为→指骨底、指骨体、指骨滑车/头三部分。

[远节指骨粗隆]→

★肩峰在肩部的最高点,是测量上肢长度的定点。

★肩胛下角对应第7肋或第7肋间隙,是确定肋骨序数的标志。

★肱骨下端的内上髁、外上髁与尺骨上端的鹰嘴,三者在伸肘时同在一直线上,而屈肘时三者连线成等腰三角形。

★尺、桡骨茎突在腕部内、外侧。

桡骨茎突较尺骨茎突低1~1.5。

(二)下肢骨(62块)人类下肢适应承受体重和行走的功能,下肢骨粗壮坚实连接稳固。

1、【下肢带骨/髋骨】(1对)是不规则骨。

¤髋骨由髂骨、耻骨、坐骨三者融合而成。

¤15岁之前,髂骨、耻骨、坐骨之间为软骨结合。

¤15岁以后,髂骨、耻骨、坐骨骨化成为1块骨。

[髋臼]→髂骨、耻骨、坐骨融合处的外侧,形成一深窝,称髋臼。

[髋臼窝]→

[髋臼切迹]→

[月状面]→

[闭孔]→髋臼前下方的孔,称闭孔。

(坐骨支和耻骨支围成闭孔)

[闭孔沟]→

(1)髂骨:

髋骨的后上部,扁而宽阔,称髂骨,分髂骨体和髂骨翼两部分。

[髂骨翼]→

[髂嵴]→髂骨翼上缘,厚钝,称髂嵴。

(两侧髂嵴最高点,平第4腰椎棘突,是临床腰穿的定位标志)

[髂前上棘]→髂嵴前端的突出部位,称髂前上棘。

[髂后上棘]→髂嵴后端的突出部位,称髂后上棘。

[髂粗隆]→

[髂结节]→髂前上棘的后上方,5~7处,髂嵴向外侧增厚的突起,称髂结节。

(是临床骨穿部位)

[髂窝]→髂骨翼内侧面,光滑的浅凹,称髂窝。

[弓状线]→髂窝的下界/后下方,有一钝圆的弓形的斜行隆起,称弓状线。

[耳状面]→弓状线后上方,为粗糙的耳状面。

(与骶骨的耳状面相对、相关节)

[髂前下棘]→

[髂后下棘]→

[髂耻隆起]→

(2)耻骨:

髋骨的前下部,为耻骨,分体和上、下两支。

[耻骨梳]→耻骨上支的上缘,锐薄,称耻骨梳。

(耻骨梳的后端与弓状线相续)

[耻骨结节]→耻骨梳的前端,为耻骨结节。

[耻骨嵴]→耻骨结节至中线的粗钝上缘,称耻骨嵴。

[耻骨上支]→

[耻骨下支]→

[耻骨联合面]→耻骨上、下支移行部的内侧,有椭圆形的耻骨联合面。

(3)坐骨:

髋骨的后下部,为坐骨,分体和支两部分。

[坐骨体]→

[坐骨结节]→坐骨最低处、坐骨体下份后部,肥厚粗糙,称坐骨结节。

[坐骨棘]→坐骨体后缘、坐骨结节后上方的三角形突起,称坐骨棘。

[坐骨大切迹]→坐骨棘上方的切迹,称坐骨大切迹。

[坐骨小切迹]→坐骨棘下方的切迹,称坐骨小切迹。

[坐骨支]→

2、自由下肢骨(60块)

(1)【股骨】(1对)

¤股骨是人体中最长、最粗大、最结实的长骨。

¤股骨位于股部,分一体两端:

①股骨上端

[股骨头]→股骨上端朝向内上方,呈半球状的膨大,称股骨头。

(与髋臼相关节)

[股骨头凹]→

[股骨颈]→股骨头的外下方,较细的部分,称股骨颈。

[股骨大转子]→位于股骨颈外上方的突起,即颈、体交界处上外侧的隆起,称大转子。

[转子窝]→

[股骨小转子]→位于股骨颈内下方的突起,即颈、体交界处下内侧的隆起,称小转子。

[转子间线]→

[转子间嵴]→

②股骨体:

呈圆柱形。

[臀肌粗隆]→股骨体的后上方,粗糙,称臀肌粗隆。

[耻骨肌线]→

[粗线]→股骨体后面,有纵行的骨嵴,称粗线。

[内侧唇]→

[外侧唇]→

[滋养孔]→

③股骨下端:

股骨下端形成两个膨大。

[腘面]→

[收肌结节]→

[股骨内侧髁]→股骨下端内侧的膨大,并向后方突出,称内侧髁。

[股骨外侧髁]→股骨下端外侧的膨大,并向后方突出,称外侧髁。

[髁间窝]→内侧髁和外侧髁之间的窝,称髁间窝。

[髌面]→内侧髁和外侧髁在前面的关节面,称髌面。

[股骨内上髁]→股骨内侧髁向侧方的最突出部位,称内上髁。

[股骨外上髁]→股骨外侧髁向侧方的最突出部位,称外上髁。

(2)【髌骨】(1对)

¤髌骨是人体中最大的籽骨。

¤髌骨位于膝关节的前方,包于股四头肌肌腱内,前面粗糙,后面光滑。

¤髌骨略呈三角形:

底向上、尖向下;上宽、下窄。

¤髌骨与股骨髌面相接触。

[髌底]→

[髌尖]→

[关节面]→

(3)小腿骨(4块)

①【胫骨】(1对)位于小腿内侧,分一体两端。

¤内踝由胫骨下内侧向下的突起形成。

◎胫骨上端:

膨大,向后和两侧突出。

⊙[胫骨内侧髁]→胫骨向内侧的突出,称内侧髁。

⊙[胫骨外侧髁]→胫骨向外侧的突出,称外侧髁。

⊙内侧髁、外侧髁的上面微凹,与股骨下端相对。

[髁间隆起]→内侧髁、外侧髁,上关节面之间的向上的骨性隆起,称髁间隆起。

[腓关节面]→外侧髁的后外侧,有腓关节面。

[胫骨粗隆]→胫骨上端与胫骨体移行处的前面粗糙,称胫骨粗隆。

◎胫骨体:

呈三棱柱形。

⊙胫骨前缘,锐利,居皮下。

⊙胫骨外侧面

⊙胫骨内侧面

[比目鱼线]→

◎胫骨下端:

较膨大。

⊙下端的下面和内踝的外侧面,有关节面与距骨滑车相关节。

[腓切迹]→

[内踝]→胫骨下端内侧部向下突起,形成内踝。

②【腓骨】(1对)位于小腿外侧,细长。

¤外踝由腓骨下端的膨大形成。

◎腓骨上端:

膨大。

[腓骨头]→腓骨上端的膨大,称腓骨头。

[腓骨头关节面]→

[腓骨头尖]→

[腓骨颈]→

◎腓骨体:

⊙腓骨前缘

⊙腓骨外侧面

⊙腓骨内侧面

◎腓骨下端:

膨大。

[外踝]→腓骨下端的膨大,称外踝。

[外踝关节面]→外踝内面,有外踝关节面。

[外踝窝]→

[胫腓骨间缘?

]→

(4)足骨(52块)

①跗骨(14块)属短骨。

前列楔骨、骰骨;中列足舟骨;后列距骨、跟骨。

由内到外、前到后→内中外楔骰内舟;上巨下跟后出头。

◎【内侧楔骨】(1对)位于足舟骨前方。

◎【中侧楔骨】(1对)位于足舟骨前方。

◎【外侧楔骨】(1对)位于足舟骨前方。

◎【骰骨】(1对)位于跟骨的前方。

◎【足舟骨】(1对)位于距骨前方。

◎【距骨】(1对)位于小腿下方。

[距骨滑车]→位于距骨上面。

(距骨滑车与胫骨、腓骨下端相关节)

◎【跟骨】(1对)位于距骨的后下方。

[跟骨结节]→位于跟骨后端。

②【跖骨】(5对)

¤跖骨分为第1~5跖骨。

由内侧向外侧,依次为→第1~5跖骨。

◎[跖骨底]→跖骨后端。

◎[跖骨体]→跖骨中部。

◎[跖骨头]→跖骨前端。

[第五跖骨粗隆]→

[籽骨]→

③【趾骨】(14对)

¤拇趾由两块组成;余四趾由三块组成。

◎趾骨底

◎趾骨体

◎趾骨滑车

★髂嵴是髋骨的游离缘,其前、后端有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是骨盆测量的标志。

★坐骨结节和股骨大转子两者作测量骨盆之用,两者连线中点为坐骨神经经过的位置。

★腓骨头在小腿上端的外侧,稍下方有腓总神经通过。

第二部分骨性支架

一、颅的整体观

(一)颅的前面观:

可见一对容纳眼球的眶和位于其间的骨性鼻腔;下方为上、下颌骨围成的口腔。

1、眶腔:

面颅的上方两侧为眶。

眶腔是锥体形腔隙,容纳眼球及附属结构。

分为底、尖、四壁。

(1)底:

眶口朝前外,由4个缘围成:

①眶上缘

[眶上缘]→眶口的上缘,称眶上缘。

[眉弓]→

[眶上孔/眶上切迹]→眶上缘内、中1/3交界处,有眶上切迹或眶上孔。

②眶下缘

[眶下孔]→在眶下缘中点的下方,约1处,有眶下孔。

(2)尖:

尖向后内,经视神经管,与颅中窝相通。

眶尖部有视神经孔。

[视神经管]→

(3)四壁:

①眶上壁:

前外侧,有泪腺窝。

②眶下壁:

有眶下沟、眶下管、眶下孔。

[眶下裂]→

③内侧壁:

前下方的长圆形窝,称泪囊窝。

(泪囊窝向下借鼻泪管通鼻腔)

[鼻泪管]→

④外侧壁:

与上、下壁交界处的后部,分别有眶上裂和眶下裂。

[眶上裂]→

[眶下沟]→

2、鼻腔:

面颅的中央有骨性鼻腔。

(1)前方的开口:

为梨状孔。

[梨状孔]→

(2)后方的开口:

为鼻后孔。

(3)骨性鼻腔,被骨性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

左右两腔都有四壁:

①上壁:

借筛板与颅前窝相邻。

②下壁:

是腭。

③内侧壁:

是骨性鼻中隔

[鼻中隔]→

[垂直板]→(筛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