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8篇长期增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9763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8篇长期增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8篇长期增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8篇长期增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8篇长期增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8篇长期增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8篇长期增长.docx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8篇长期增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8篇长期增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8篇长期增长.docx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8篇长期增长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

第18章长期增长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长期经济增长(long-termeconomicgrowth)

答:

长期经济增长指经济在长期中,大部分时间都经历了增长,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尽管在商业周期中可能遭受到产量的暂时下降,甚至猛烈和持久的衰退,但总的趋势仍是产量和就业随时间的增长。

2.规模经济(economiesofscale)

答:

规模经济是指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引起的厂商产量的增加或收益的增加。

在长期中,企业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可以同时增加,使生产规模扩大,从而得到各种益处,使同样产品的单位成本比原来生产规模较小时低。

规模经济分为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

内在经济是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从自身内部所引起的收益增加。

例如,当厂商生产规模扩大时,可以实现有利于技术提高的精细分工;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效率;使用更加先进的机器设备;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以更有利的价格、渠道等采购原材料和推销产品等等。

外在经济是整个行业规模和产量扩大而使得个别厂商平均成本下降或收益增加。

根据形成外在经济的原因,可分为技术性外在经济和金融性外在经济。

技术性外在经济是指由于行业的发展,个别厂商可得到修理、服务、运输、人才供给、科技情报等方面的非货币因素的便利条件,而引起的外在经济。

金融性外在经济是指随着行业的发展,使个别厂商在融资等货币方面受到了影响而发生的外在经济。

3.美国生产率下降(U.Sproductivityslowdown)

答:

美国的生产率下降在本章中是特指1973年以后,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出现了下降,人均增长率年平均为0.23%。

经济学家对此提出了多种解释:

(1)美国劳动生产率的下降与石油价格冲击有关。

石油价格冲击导致了几乎所有工业国劳动生产率的下降。

(2)生产率的下降应该归咎于加强管制的成本,如治理污染和工作安全规则。

(3)研究与开发支出的下降也是对生产率下降之谜的另一个可能的解释。

(4)还有经济学家认为部分生产率的下降应该归因于计算误差。

4.资本深化(capitaldeepening)

答:

资本深化是相对“资本广化”而言的,指以超过劳动力增长的速度积累资本。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以一定的比率增长,但是资本积累的速度更快。

这种变化的结果,是人均占有资本量增加,即资本—劳动比率上升。

资本广化与资本深化一般是同时进行的,难分彼此。

资本深化一般意味着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着技术进步,纯粹的资本广度化则没有什么技术进步。

5.劳动增加型技术进步(labor-augmentingtechnologicalprogress)

答:

劳动增加型技术进步的含义是:

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效率,就像增加了参与生产的劳动力数量一样,所以在生产函数中的劳动力数量上乘以一个劳动效率变量,以反映外生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劳动增加型技术进步实际上认为技术进步是通过提高劳动效率而影响经济增长的。

它的引入形成了效率工人的概念,从而使得索洛模型能够以单位效率工人的资本和产量来进行稳定状态研究。

6.外向型(outwardorientation)

答:

外向型在本章中是指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即外向型经济。

外向型经济是“内向型经济”的对称,指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联系的某国或某地区的经济体系。

外向型经济分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外向型经济是指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贸易、资本、技术、劳动力等方面的经济交流活动。

狭义的外向型经济是指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目标的经济活动。

在本章中外向型是广义的外向型。

7.发展模式(patternofdevelopment)

答:

发展模式是指一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模式,即该国以何种方式来发展本国的经济,提高综合经济实力。

在本章中指出了两种常见的发展模式:

内向型和外向型。

它们是两种相反的发展模式。

8.聚集经济(economiesofagglomeration)

答:

聚集经济指企业与企业之间由于地理位置比较靠近,从而能够共同享有一些基础设施(比如通讯、交通设施和能源供应等),且与其他企业往来比较便利,能节省各自的生产成本的经济现象。

9.人均产量(outputpercapita)

答:

人均产量指从平均值上衡量的每一个人所生产或拥有的产出数量。

以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除以人口数量所得到的人均GDP来表示,是人均产量指标中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由于生产的成果主要是供一国的全体国民消费和积累使用的,因此GDP这一总量指标的绝对规模并不能完全代表一国生产能力的大小,也不能作为国与国之间生产能力比较的适当指标。

只有以人口平均后的GDP(即人均GDP),才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生产实力。

10.稳定状态(steadystate)

答:

稳定状态指一种长期稳定均衡的状态,是人均资本与人均产量达到均衡数值并维持在均衡水平不变。

在稳态下,

达到一个持久的水平。

这就是说,要实现稳态,资本的深化为零,即人均储蓄全部用于资本的广化。

因此,稳态条件是

稳态时,

虽然在稳态时

的数值不变,但总产量

与总资本存量

都在增长。

所以,总产量

与总资本存量

的增长率必须与劳动力数量

的增长率

相等。

这就是说在稳态时,总产量与总资本存量的增长率相等,且都与劳动力的增长率

相等。

11.规模报酬递增(increasingreturnstoscale)

答:

规模报酬递增指若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则称该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递增。

设生产函数为

,则当劳动和资本投入量同时增大λ倍时,产量为

,规模报酬递增时

,表示产量增加的幅度要大于要素投入的增长幅度。

规模报酬递增的生产函数,总产量曲线凸向右下方,表示产量的增加幅度大于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幅度。

如图18-7所示,横轴表示劳动

和资本投入量

,纵轴表示产量

,曲线

为总产量曲线。

当各种要素投入量由

增加到

时,引起产量由

增加到

,要素投入量增加了一倍,而产量的增加却大于一倍。

图18-7规模报酬递增

产生规模报酬递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

它可以表现为:

生产规模扩大以后,企业能够利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机器设备等生产要素,而较小规模的企业可能无法利用这样的技术和生产要素。

随着对较多的人力和机器的使用,企业内部的生产分工能够更加合理和专业化。

此外,人数较多的技术培训和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管理,也可以节省成本。

12.内向型(inwardorientation)

答:

内向型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是与外向型相对而言的。

内向型经济指实行“进口替代政策”国家的经济。

即发展中国家优先发展本国制成品生产,用本国产品替代原进口商品以带动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

国家通过进口限额、提高关税来扶植本国新兴工业,摆脱对进口的依赖。

另外,以国内市场需求为主的经济也称内向型经济。

政策上也有相应的手段,如:

为了增加个人消费需求而减少所得税,为增加设备投资而减少法人税,降低利率,发展公益事业等。

13.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

答:

工业化指一国借助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逐步增大加工原料、制成消费品和资本品以及供给劳务的能力的过程。

它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1)工业化的含义。

一般按工业生产在一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通常是以工业总产值除以国内生产总值)大小来衡量该国工业化的程度。

(2)工业化发展战略,通常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

一些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必须实行工业化发展战略,主要是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战略,以及优先发展重工业或优先发展轻工业的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一般经过首先发展进口制成消费品的替代工业,然后发展进口资本品的替代工业两个阶段。

出口替代(鼓励)一般也经过先发展加工业,再发展工业消费品,最后过渡到资本品出口三个步骤。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段时期,许多学者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及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关系出发,认为要摆脱这种境遇,惟有首先实现工业化,并认为工业化的发展可以支援和推动农业发展,改变二元经济结构,而农业相对是不重要的。

这种观点被称为“唯工业化论”。

(3)工业化的过程或格局。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一般经过四个过程:

①先发展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工业,这是初级阶段;②发展轻工业;③发展耐用消费工业;④发展重工业、机械制造工业,这是成熟阶段。

这一格局是由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中的消费需求模式、经济规模的效益和生产技术水平三个因素决定的。

但由于各国的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发展目标等具体情况的不同,各个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与格局也有所不同。

(4)工业化与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工业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它可以在较短时期内增加工业生产能力和提高总产出水平。

但工业化的成果只有广泛地分配于人口之中,满足了广大人民的基本需要,促进了经济结构的有利改变,才能说工业化促进了经济发展。

否则,只能形成有增长而无发展的局面。

14.索洛剩余(Solowresidual)

答:

索洛剩余指实际劳动生产率与模型预测值之间的差额,它是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一种衡量。

经济增长归因于不同投资的贡献,无法归因的要素投入的剩余部分被认为是技术进步的贡献,这被称为索洛剩余。

在完全竞争市场和规模报酬不变的前提下,假定人口增长率等于劳动力的增长率,则有索洛剩余为:

等于可以观察的人均产量增长率减去人均占有资本变化率与产出中的资本份额乘积的差,这就是“索洛剩余”,它是过去30年中增长和生产力分析的核心。

经济学家把索洛剩余解释为由于技术进步引起的经济增长部分。

但是实际上,它代表无法用可观察到的因素解释的那部分增长。

15.资本—劳动比率(capital-laborratio)

答:

资本—劳动比率又称为人均资本或资本装备率,指每个工人使用的可获得的资本的数量。

资本—劳动比率的变化路径在技术层面也反映了资本深化的进程及其速度,是厂商对生产技术(投资)的选择结果。

资本—劳动比率是生产过程中劳动和资本相结合的比率。

一般用单位时间内资本与劳动的流量来计算。

16.稳定性(stability)

答:

稳定性在本章中特指经济系统的稳定性,指当一个经济体偏离其稳定的均衡状态时,总是存在某种力量使它重新恢复到长期稳定均衡状态。

如在索洛模型中,稳态是

都不变的点,而且经济会自动地向稳态均衡点移动。

诸如此类,变量会自动地向稳态均衡移动的动态体系叫做“稳定”体系,稳定体系显示了经济系统具有某种稳定性,具有某种自动调节机制。

17.正外部性(positiveexternalities)

答:

外部性,又称作外部效应或溢出效应,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效应,而这种效应并没有通过货币或市场交易反映出来。

根据外部影响的“好与坏”,外部性可分为“正的”和“负的”两种。

抽烟、噪音、空气污染等所造成的影响,属于负的外部效应或负外部性,其特征是引起他人效用的降低或成本的增加;而种花、种树等行为对邻居或养蜂业产生好的影响,引起他人效用的增加或成本的降低,属于正的外部效应或正外部性。

18.进口替代(importsubstitution)

答:

进口替代指发展中国家试图通过限制和替代外国工业品的进口,保护和促进本国工业发展,以实现本国工业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战略。

20世纪50~60年代,在发展中国家出现了进口替代型工业化的高潮。

进口替代型工业化一般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初级进口替代阶段,这时建立和发展一般的最终消费品工业,如收音机、自行车、小型家用电器、食品加工、服装等一般消费品工业,以替代这些消费品的进口。

在这一阶段,发展中国家需要从国外进口生产消费品所需的资本品、中间产品等。

第二阶段是高级进口替代阶段,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进口替代工业从一般最终消费品的生产转向发展资本品和耐用消费品工业,如钢铁工业、石油化工、机器设备等资本品制造业,以及电视、汽车等耐用消费品工业。

在实行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需要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如高关税、进口配额、外汇管制、国产化规定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行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在战后初期经济发展曾取得一定成效。

但20世纪70年代以后,这些国家普遍出现经济发展停滞的现象,暴露出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一些问题。

在贸易保护措施下,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被扭曲,进口替代工业缺乏竞争力且效率低下,本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出口产业发展缓慢,外汇短缺,国际收支不平衡,经济日趋内向,经济发展速度减慢,进口替代战略难以持续。

世界各国实施进口替代战略成败的经验教训表明:

一国在实行进口替代战略的过程中,应重视维护市场竞争机制,发展出口产业,从内向保护型经济向开放竞争型经济转换。

19.城市化(urbanization)

答:

城市化指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革命的进行,由分散落后的农村社会向现代化城市发展的一个深刻的社会历史变革过程。

城市化包括三个内容:

①城镇数量和城镇人口逐步增加,而农村人口相对减少;城镇人口在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农村比重相应下降。

②城镇的形态和分布,由各自独立的状况,变成联系密切的城镇系统。

③城市生活方式的扩大和普及,即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日益接近城市居民。

在这些特征中,城镇人口的增加和聚集是最明显的特征。

因此,通常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例作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基本指标。

由于自然条件、地理环境、总人口数量的差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各国城市化的水平和速度相差很大。

经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城市化水平要远远高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农业国家。

20.技术进步(technologicalprogress)

答:

技术进步指由于技术创新带来的、在生产过程中所实现的经济增长现象。

经济学的计量研究往往采用索洛的“余值法”来计算技术进步的作用,即扣除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之后,其剩余部分归结为是由技术进步因素带来的。

这种计量方法将生产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规模经济等其他因素都归结为技术进步,由此形成了相当宽泛的技术进步概念,泛指一切提高产出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创新活动。

另外,这种技术进步的实现机制是外生的,它不受经济体系内部诸变量的影响。

于是,人们从研究与开发、人力资源开发等多个角度将技术进步内生化,从而形成内生增长理论。

21.资本扩张(capitalwidening)

答:

资本扩张又称“资本扩大”,是与“资本深化”相对而言的,指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本积累和人口增长保持相同的速度,因而人均占有的资本量或资本劳动比率固定不变。

资本广化的结果,是在保持固定的资本—劳动比率的同时,使占有这样资本水平的人数增多了。

22.趋同理论(convergencetheory)

答:

趋同理论是研究不同地区间或国家间的收入差距由于人口增长率、储蓄率、生产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存在着减少的趋势的理论。

常见的趋同理论有:

绝对

趋同理论、条件

趋同理论、

趋同理论和群体趋同理论。

23.国际收支阶段理论(stagesinthebalanceofpayments)

答:

国际收支的阶段理论是有关在开放经济下,国际资本流动对一国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一种理论。

一般地,在国际资本自由流动下,处于经济发展中的一国国际收支状况会经历6个阶段,这取决于经常账户(

)余额、贸易项目余额(

)、服务账户(

)和净外国投资头寸(

)的状况。

在第一个阶段,国家借款开始积累债务。

在第二个阶段,该国转向贸易盈余,但它仍是一个净债务人,经常账户仍为负值(就是说,利率支付超过贸易盈余)。

在第三个阶段,该国转向经常账户盈余,虽然它仍是一个净债务人。

在第四个阶段,经常性账户盈余最终产生了一个正的净国际投资头寸。

该国变为一个债权人。

在第五个阶段,贸易盈余转向赤字,因为该国消费从它的正的净外国资产上赚得的收入,但经常账户仍为盈余。

在第六个阶段,该国仍是一个债权人,但是贸易赤字大于服务盈余,经常账户开始赤字。

24.修正的黄金规则(modifiedgoldenrule)

答:

修正的黄金规则是指最佳储蓄率的选择,使得经济能够保持最优增长的同时,又能使人们的消费水平达到长期最优化水平这样一种规则。

具体而言,政府不应该不顾一切地追求储蓄率最大化,因为这会伤害当期消费者。

虽然无法衡量,但还是存在一个由社会的时间偏好率,即社会对将来消费和当期消费的评价决定的最佳储蓄率。

如果投资项目产生的报酬使放弃当期消费合算,那就应该进行投资。

根据最佳储蓄率理论,当资本的边际生产率(

)等于时间偏好率加上人口增长率时,就能在现期和未来间取得最佳平衡,这一著名关系称为“修正的黄金规则”。

二、问题与练习

1.设A国的生产函数为:

(1)这一生产函数表现出的是规模报酬不变还是规模报酬递增?

(2)写下用人均单位表示的生产函数。

(3)假设没有技术进步,资本和劳动按固定速率

增长,产量增长率是多少?

劳动和资本对增长的贡献是多少?

请用数学表示。

答:

(1)因为

,假设资本和劳动都变为原来的

倍,

,所以是规模报酬不变。

(2)用人均表示的生产函数,

,其中

(3)产量增长率:

先对

求全微分:

所以产出增长率为:

(因为

由上式可知,劳动对增长的贡献占

,资本对增长的贡献占

2.下面这段话摘自《1991年总统经济报告》,请解释:

“为保持强劲的经济增长,美国必须维持对新资本和新技术的高投资率。

而高投资率要求适合的国民储蓄流。

近年来巨大的联邦预算赤字降低了国民储蓄率。

因而,正确的、增长导向的财政政策要求削减联邦预算赤字。

答:

假设经济最初处于稳定状态

假设经济从稳态出发,当

下降时,

,储蓄不足以弥补资本扩张,

下降,

,随着

下降,人均产出

增长率为负,经济的总产出的增长率低于人口增长率,直到经济到达新的稳态。

在新的稳态点,总产出增长率恢复到人口增长率,但是人均收入停留在了较低的水平。

如果低储蓄率还导致研发投资减少,从而使技术进步放缓,那么我们使用效率工人模型:

,效率工人人均产出和资本存量为:

的增长率为

,则

,在稳定点产量按

增长,人均产量按

增长。

如果

减少,同时导致

减少,那么在新的稳态,总产出和人均收入的增长都会放慢。

3.讨论:

“税后工资率提高增加产量水平”。

答:

(1)税后工资率提高是否增加产量,要看税后工资率提高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才能确定:

如果税后工资率提高能使劳动供给增加,则产出会提高;反之则相反。

(2)税后工资率提高对劳动供给的总效应可以分解为两个效应: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①替代效应:

税后工资率提高往往会使工人增加劳动供给,减少闲暇。

②收入效应:

税后工资率的提高,提高了人们的收入水平,工人可能转而消费更多的闲暇,减少劳动的供给。

税后工资增加的总效应取决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者之和。

理论上无法确定税后工资率提高的总效应,但是实践中,往往税后工资提高会使工人增加劳动供给,替代效应超过了收入效应,因此劳动供给的增加引起了产出的增加。

所以,可以说税后工资率的提高增加了产量水平。

4.一个国家如何才能既增加投资水平又不削减当期消费?

如果存在可行的方案,这一方案有哪些约束?

答:

(1)在封闭经济下,几乎不可能实现既增加投资水平又不削减当期消费。

因为在封闭经济下,

,在当期产出既定的情况下,现在增加投资,必须减少现在的消费水平。

(2)在开放经济下,一国可以通过国际金融市场向他国借款来实现既增加投资而又不削减当期消费的目的。

这一方案可行,显然要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资本自由流动,一国储蓄较少,另一国拥有过多的储蓄,才能使多余储蓄在国家间分配,使两国都实现黄金增长率。

5.假设一个国家的储蓄率下降。

从索洛模型的稳定状态开始,储蓄率下降对资本劳动比率,人均产量和产量增长有什么影响?

请注意区别过渡时期和新的稳定状态。

答:

在达到新的稳态时,资本—劳动比率下降,人均产量下降,增长率不变;在过渡时期,资本—劳动比率逐渐下降,人均产量下降,增长率先是小于

,随着新的稳态的接近,增长率逐渐提高,最终达到稳态增长率

6.试评论:

“通过鼓励技术创新,国际贸易能促进长期增长。

答:

(1)技术创新能够促进国内经济的增长。

根据添加技术进步的索洛增长模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

在劳动增加型的技术进步率为正时,稳定状态的均衡产量按(

)的速率增长。

在稳定状态中,每一有效工人生产的产量和占用的资本是不变的。

每一实际工人生产的产量和占用的资本则按技术进步率

增长。

所以,技术进步率决定稳定状态的人均产量增长率。

因此鼓励技术创新,能够加快技术进步,提高稳态人均产量的增长率。

(2)技术创新通过国际贸易向他国渗透,有利于他国经济的增长。

外向型和经济增长有联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外向型经济和外国企业有密切联系,可以更好地吸收国外的技术进步。

发展中国家在新技术的应用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加强与发达国家的联系,加快技术转让是生产率提高的另一主要源泉。

封锁贸易的经济往往也是封锁外国的新观点和新技术的经济。

国际贸易,尤其是国际技术贸易,将技术创新从一个国家扩散到另外一个国家,使大多数国家都能分享技术进步带来的经济增长。

7.在索洛模型中,遭受到战争破坏的国家经济增长率会受到什么影响?

你的答案和二战后德国和日本的情况相一致吗?

答:

假设经济从稳态出发,遭到战争破坏后,经济中的资本存量突然大幅度减少,人均产出水平下降。

但是,如果储蓄率不变,那么由于资本存量低的时候投资所增加的资本大于用于折旧所用的资本,

,资本深化,人均收入和总产出都高速增长,一直持续到稳态水平增长速度才开始放缓。

这和二战后日本、德国的情况吻合。

8.你如何评论1990年美国移民法案对美国经济的长期增长的影响?

1990年美国移民法案鼓励熟练劳工移民美国。

答:

1990年美国移民法案会促进美国经济的长期增长。

根据添加技术进步的索洛增长模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

在劳动增加型的技术进步率为正时,稳定状态的均衡产量按(

)的速率增长。

在稳定状态中,每一有效工人生产的产量和占用的资本是不变的。

每一实际工人生产的产量和占用的资本则按技术进步率

增长。

(1)外国移民进入美国,会提高美国劳动力的增长率

,从而提高美国稳态均衡产量增长率(

)。

(2)外国熟练劳工进入美国,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新的技术进步,提高技术进步率θ,从而提高美国的稳态均衡产量增长率(

)和美国的人均产出增长率θ。

9.区别新增长模型和索洛模型的主要假设是什么?

这一假设对增长源泉有何意义?

答:

(1)区别新增长模型与索洛模型的主要假设是资本投资会产生正的外部性。

(2)如果这个假设成立,则索洛模型低估了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原先认为归于技术进步的增长源泉中的一部分可以由资本增加解释。

10.提出至少三条外向型经济促进经济增长的渠道。

答:

外向型经济促进经济增长的渠道有:

(1)贸易的规模经济效应

在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规模很小。

在进口替代战略下,国内企业被鼓励为国内市场进行生产,这缩小了它们的活动领域,失去了从规模经济中获益的机会。

开放贸易扩大了市场,当地企业能通过向国外销售而扩大。

另外,同时关注国内外市场的新公司将出现。

当规模经济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