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CPIGDP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外贸出口的影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8589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CPIGDP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外贸出口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析CPIGDP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外贸出口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析CPIGDP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外贸出口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析CPIGDP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外贸出口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析CPIGDP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外贸出口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CPIGDP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外贸出口的影响.docx

《浅析CPIGDP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外贸出口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CPIGDP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外贸出口的影响.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CPIGDP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外贸出口的影响.docx

浅析CPIGDP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外贸出口的影响

厦门大学金融系计量经济学课程

学习与实践研讨组

课题名称:

浅析CPI、GDP、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外贸出口的影响

小组成员:

邹沐峰杨杰宋宇航应世冲宋飞赵阳苏尧倪迪

雷星团林克磊

指导老师:

赵华

一、课题名称3

二、经济理论背景3

三、指标、变量的选取与数据收集4

四、模型建立过程4

五、对最终模型进行分析,并解释经济意义10

六、就模型所反映的问题给出针对性的结论12

七、附录13

 

一、课题名称:

计量浅析CPI、GDP、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外贸出口的影响

二、经济理论背景

从汉朝兴起的丝绸之路,到郑和七下西洋,再到中原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贸易往来,中国的外贸出口已经有了千百年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出口贸易更是在中国经济的崛起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分析研究外贸出口这个对国民经济生活有着巨大影响性因素的经济活动从而对其进行把握和考量,对于出口贸易的分析,是个复杂的过程。

其中涉及国内以及国外诸多变量和不确定因素。

我国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资源富饶,同时我国拥有13亿人口,其中90%为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外贸出口的商品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的初级商品,即能源,粮食,粗加工品等。

在国际出口贸易市场,主要以廉价劳动力为竞争力,从这个角度考量,我们首先选择了CPI变量,CPI反应的是前一段时期的经济运行情况。

其上涨表示了原材料,人力成本等的上涨,对出口产品,特别是那些以廉价劳动力为主要竞争力的产品而言,出口产品的成本将上涨,如果出口产品的价格不变,则出口企业的利润将急剧下降,外贸企业的出口积极性将收到打击,从而对整个经济体的出口量都会有较大影响。

我们选取的第二个变量是GDP。

近年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在经济贸易方面不断对外开放,同时,我国的经济的发展状态呈效好的趋势。

对外贸易的适度增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外贸易的增长,为我国带来了大量的外汇的收入,从而促进了我国GDP的增长,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同时GDP的增长提升了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和经济水平,又反作用出口贸易,对外贸出口起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的选取的第三个变量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外贸对这个变量是“十分”敏感的,人民币升值,就会提高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的价格,加大了企业资本投入的成本,相同质量的出口产品,在国外的市场的价格将会提高,其结果是带来的是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下降,从而引发国内经济的不景气,不利于出口。

我们综合考量各个因素,决定将直接关系出口贸易的几个核心因素提炼出来,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国内CPI,GDP,以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这三个变量对中国外贸出口的影响进行考量。

 

三、指标、变量的选取和数据搜集(详见附录)

综合考虑我国的出口情况,小组认为GDP、CPI和汇率的变化可能会对出口量造成显著的影响,故收集了四个变量在1990~2008年的数据作为依据。

综合以上部分的分析,我们的实证分析将检验我国出口、GDP、CPI和汇率之间的关系,构建的计量模型如下:

log(y)=c+c2*log(x1)+c3*log(x2)+c4*log(x3)

其中:

y代表净出口额export;x1代表国民生产总值GDP;x2代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x3代表人民币汇率exr;c1、c2、c3、c4均为参数。

CPI基年为1990年此时CPI=100

本文的中所采用的数据均是原始数值,且所有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四、模型建立过程

1.先作包括全体解释变量的回归模型,对回归结果进行分析并检验可能存在的计量经济学问题。

原始数据中的各变量与年份关系:

(图1)

模型函数:

log(出口总值)=c+c2*log(GDP)+c3*log(CPI)+c4*log(RMB对美元汇率)

先验c2,c3,c4>0

即ExportCGDPCPIEXR

 

 

残差图:

 

 

 

Log(CPI)系数不显著,由(图1)知1993~1995年间CPI和汇率

发生了明显的波动(猜测原因见第五部分)数据无法得出常规的结论

故重新筛选出1995~2008年数据,函数设定不变。

 

各自变量系数显著且符合先验

残差图:

 

 

 

2.检验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若存在则首先解决;

自变量相关性检验x1=log(gdp)x2=log(cpi)x3=log(exr)

 

 

做辅助回归

log(gdp)=c+c2*log(cpi)+c3*log(exr)得R2=0.6721

log(cpi)=c+c2*log(gdp)+c3*log(exr)得R2=0.2201

log(exr)=c+c2*log(gdp)+c3*log(cpi)得R2=0.6659

由此可得,X1与X3即log(GDP)与log(EXR)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删除变量Log(EXR),重新建立模型:

 

若选取α=10%则自变量系数均显著。

残插图:

 

 

3.然后再处理异方差问题

white异方差检验:

 

由图可得P值较大,故接受原假设,即不存在异方差。

故得出最终模型为:

 

Log(Export)=-13.8212+1.5505*Log(GDP)+1.2920*Log(CPI)

t=(-4.3783)(26.3628)(2.0153)

R2=0.9846;Rfix2=0.9818

 

五、对最终模型进行分析,并解释经济意义

由t值和R2值以及修正后的R2值可得该模型各变量系数显著并已经很大程度地解释了出口变化。

出口对GDP、CPI的弹性分别为1.5505、1.2920,即GDP每上升1%,出口增加1.5505%,CPI每上升1%,出口增加1.2920%。

由此可见我国的出口对GDP和CPI都是富有弹性的,这和我国出口外向型经济的现状是吻合的。

模型与实际数据也是大体一致的。

生产总值(GDP)从使用的角度看,由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三部分组成。

最终消费支出反映消费需求,包括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反映投资需求,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额反映净出口需求,即出口的货物和服务与进口的货物和服务的差额。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大需求”的共同作用决定了地区经济增长的态势。

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总量及结构变动直接影响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建设经历了“六五”到“十五”五个五年计划时期,“十一五”时期已过半,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净出口需求总量不断扩张。

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并驾齐驱,共同构成地区生产总值的使用主体,净出口由“六五”时期的净流入到“九五”时期转为净流出。

“十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步入增长速度加快、增长波动幅度减小的新一轮增长期,GDP年均增长10.7%,经济增长稳定性显著增强。

这一时期,全国更加注重完善投资稳定增长的内在机制,特别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对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投入,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整个投资出现恢复性增长、快速扩张、结构优化的趋势,投资需求再次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时期,资本形成总额年均增长12.3%,高于GDP增幅1.6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31.7%提高到2005年的62.5%。

同期,市场消费在住房、汽车、高档电器及旅游、交通、通讯等新兴消费热点的推动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2%,高于GDP增速1.5个百分点。

但由于投资不断扩大,消费率由2000年的54.4%下降到2005年的50.2%,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又开始趋弱,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54.4%下降到2005年的36.0%。

同时,随着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结构调整力度加大,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在GDP中的占比趋于稳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回落。

当前三大需求中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力居首位,消费次之。

但由于净出口在我国GDP中的比重小,2007年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仅为0.5%,而且近几年,外贸出口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工成本上涨、出口退税率下调、美国次贷危机、反倾销等因素影响,不确定因素和出口风险加大。

因此,从我国当前实际出发,要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工作应着力于扩大消费需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构建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

今年10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发布《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预测今年全年GDP增速同比将增9.9%,并且在保持政策力度相对稳定的条件下,预计2011年经济增速可达10%左右。

不过,受多种因素影响,全年投资将明显回落;四季度出口也将大幅回落,净出口对经济增长仍旧为负贡献。

  报告表示,2010年4月以来,一系列针对高房价的调控措施对房地产开发投资形成了较大压力,加之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力逐步减弱减缓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因而预测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率仅为19.5%,比2009年低13.8个百分点。

  出口方面,虽然2010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呈现全面复苏态势,但进入下半年,美国经济开始呈现下滑迹象,加之受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中国外贸出口持续回升的势头将有所放缓,四季度预计将出现较大幅度回落,预计全年出口增长达27.3%,并预计全年进口同比增速为35.7%,全年顺差1650亿美元,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旧为负。

2011年世界经济状况并不乐观,受此影响,中国2011年外需将明显下降,从而可能导致中国经济的总需求不足。

根据模型得出的结论,出口对GDP的弹性大于对CPI的弹性,充分说明了我国消费对GDP的贡献不足。

所以要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着力点,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转变贸易发展方式,促进对外贸易持续平稳发展,统筹“三大需求”,促进协调发展,处理投资、消费和进出口的关系,实现投资、消费、净出口共同拉动型经济增长。

而良好的消费环境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前提。

为此,必须深化消费领域的改革,完善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环境。

一是加快清理和修订不利于消费结构升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完善信贷消费政策,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进一步扩大信贷消费的规模和领域;二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财政对城乡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投资,特别是要要加强对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改善;三是加大市场秩序的整顿和规范力度,努力为城乡居民创造健康安全的消费环境;四是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稳定物价,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这才是我国保持经济增长的可行之策。

六、就模型所反映的问题给出针对性的结论

1985-2008年GDP与CPI增长率的比较

我们知道在1989年国家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调控导致经济下滑之后,CPI指标却在1989年达到当时的最高值,之后于1990年才有一个急速的滑落。

可以看得出90年代初期经济的飞速发展并没有抑制住物价的飙升。

这一阶段以全国各地的房地产热为代表的经济现象在CPI数据中反映的淋漓尽致,也客观上导致了94-97年的“软着陆”。

经济下降的幅度不太大,而物价的回归理性非常的迅速。

这种状况在98年开始偏离了正轨,出现了“超调”迹象——商品总需求不足,宏观经济运行出现总需求小于总供给,许多企业产品库存积压,资源闲置,物价经历了1998到2001年的严重的通货紧缩期(同期CPI指数在前两年出现负增长,后两年也仅为0.4%和0.7%)。

进入到21世纪之后,中国的外向型经济的特色逐渐显露了出来。

国外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国内的生产。

在2003-2007年的经济扩张期中,CPI指数保持了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从2003年1.2%增加到2007年4.8%。

这一时期呈现出需求导向型的温和通胀状态,消费、投资、净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

 

附录

 

原始数据:

注:

以上所有数据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国统计出版社)

出口量单位为亿元

GDP单位为亿元

CPI基年为1990年此时CPI=100

EXR即人民币汇率单位为每美元的年平均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