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设计和施工.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6858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6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浇带设计和施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后浇带设计和施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后浇带设计和施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后浇带设计和施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后浇带设计和施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后浇带设计和施工.docx

《后浇带设计和施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浇带设计和施工.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后浇带设计和施工.docx

后浇带设计和施工

试论建筑物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转载)

作者:

yxkevin提交日期:

2007-12-1710:

48:

00

|分类:

|访问量:

208

目前,在建筑工程中,为了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和解决高层主体与裙房间的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以及混凝土的温度应力等问题,施工后浇带法广泛应用,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对后浇带规定的不一致方面。

由于后浇带是通过施工过程来解决设计中考虑沉降或伸缩的调整办法,所以,只有从设计到施工过程中引起高度重视,才能使后浇带(缝)满足设计意图,从而最终保证后浇带的施工质量,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本文就施工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结合工程实践,谈谈笔者的看法。

1根据工程性质与规范,合理设计施工后浇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几乎都采用后浇带的做法。

而不同的是设计出的后浇带(缝)施工图不尽相同。

我国现行规范(如《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2002)和《高层建筑相形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JGJ6-1980)及不同版本的建筑结构构造资料图集中,对后浇带的构造和要求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但由于这些规范的内容和要求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给设计与施工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只有了解各种规范的差异和根据工程的性质、特点及作用,灵活套用规范,才能提高设计及施工质量。

1、1按后浇带的不同作用设计施工图

为解决高层建筑塔楼与裙房间的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应明确按“沉降后浇带”进行设计;为防止混凝土凝结收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应明确按“收缩后浇带”进行设计;为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变化拉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应明确按“温度后浇带”进行设计;为防止结构因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应明确按“伸缩后浇带”进行设计。

1、2按后浇带的类型、工程部位及施工条件进行后浇带设计,同时在设计图中附后浇带详图。

a)因后浇带的缝宽与墙、板的厚度密切相关,在设计后浇带的缝宽时应作如下考虑:

对墙板厚度小于200mm的,缝宽取800mm,大于200mm的,缝宽取不超过1000mm;对地下室的底板,缝宽一般取1000mm,当底板厚度超过1000mm,小于1500mm时,缝宽取1000mm;底板厚度大于1500mm时,缝宽取1200mm即可。

b)对后浇带接缝处的断面形式,应根据墙板厚度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一般对厚度小于300mm的墙板,可做成直缝;对厚度大于300mm(但不超过600mm)的墙板,可做成阶梯形或上下对称坡口形;对厚度大于600mm的墙板,可做成凹形或多边凹形的形式。

c)后浇带内的钢筋应尽可能选择直径较小的,一般10~16mm即可,间距尽量选择较密的,宜不大于150mm,细而密的钢筋分布对结构抗裂是有利的。

钢筋断开贯通与否,决定于后浇带(缝)的类型。

对于沉降后浇带,钢筋应贯通;对伸缩缝后浇带,钢筋应断开;对梁板结构,板筋断开、梁筋应贯通(梁筋断开问题较多),如果钢筋不断开,钢筋附近的混凝土收缩将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出现开裂,从而降低了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d)根据规范规定后浇带应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处,一般在梁、板跨度内的三分之一处,结构弯矩和剪力均较小,且宜自上而下对齐,竖向上下宜错开。

按钢筋的接头允许百分率设置后浇带应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断面上,不同断面上的后浇带应曲折连通,只要将建筑物分开为两段即可。

2对后浇带混凝土及施工的具体要求

2.1后浇带内的后浇混凝土的性能及强度要求

后浇带混凝土应比两侧混凝土强度等级增大一级,并且采用掺加了微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含膨胀水泥及各种类型混凝土膨胀剂配制的补偿收缩混凝土)灌实。

使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可以适当延长伸缩缝或后交带间距,工程实践证明,使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后浇带间距可以放宽至60m左右,个别工程如北京科伦大厦达到90m,都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但是一般认为60m、70m更加安全。

2.2后浇带灌注混凝土的时间

采取不同类型的后浇带采用不同的浇灌时间。

沉降后浇带一般宜在建筑物沉降稳定后,再浇注后浇带的混凝土对于沉降后浇带,应等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后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即要求高层建筑先施工、先沉降,以释放一部分高层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或者根据沉降观测,当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时,若高层建筑的沉降量较小,预估高层与裙房之间产生的差异沉降量处在控制范围之内时,亦可以提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当高层采用天然地基,或以摩擦为主的桩基时,由于高层沉降量较大,应待高层主体结构完成后,再浇注后浇带;当高层主楼基础座在卵石层或基岩上,或以端承桩为主的摩擦桩时,由于高层沉降量较小可根据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确定在高层主体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时,灌注后浇带。

后浇收缩带,后浇温度带灌注混凝土的时间问题。

前述后浇带主要是指后浇沉降带,或者同时也是收缩带和温度带,即同时起到3种作用。

如果后浇收缩带单独设置,则灌注混凝土的时间宜在设带后不宜少于两个月,通常认为这时候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已经完成60%以上,如确有困难时也不宜少于一个月;如果后浇温度带单独设置,则灌注混凝土的时间宜选择在温度较低时,不要在热天补齐冷天留下来的后浇温度带。

2.3后浇带施工时的具体要求

a)后浇带的接缝形式,必需严格按施工图施工,施工缝施工时要用堵头板,根据接口形式在堵头板上装凸条。

b)施工中必须保证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质量,防止漏浆,或混凝土疏松。

后浇带两侧应采用钢筋支架钢丝网隔断,并由结构设计人员确定两侧断面形式,当地下室有防水要求时,地下室后浇带不宜留成直槎。

c)施工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保持后浇带内的清洁,防止后浇带内的钢筋锈蚀,或钢筋被压弯、踩弯。

d)在封闭施工后浇带之前,应将后浇带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做好钢筋的除锈工作,并将两侧混凝土凿毛,涂刷界面剂。

e)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宜控制其环境温度低于两侧混凝土浇筑时的环境温度,并应有专人负责。

f)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注意做好养护工作,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g)结构设计者应在图纸上明确提出在封闭后浇带之前,后浇带附近一定范围内不应允许施工堆放材料,限制施工荷载,并做好后浇带两侧的临时支护。

特别是目前很多工程中,施工采用快拆体系的模板,这时候更要注意后浇带附近的支护质量,防止在拆除模板过程中,由于支撑松动、移位等造成结构开裂。

总之,施工后浇带(缝)的设计、施工是保证结构有效连接的重要环节,是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应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做好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保证结构的质量。

除要执行现有的规范规定的要求外,还要根据不同的工程性质、特点、作用,认真设计,精心施工,才能保证每个工程项目的整体性、完美性和使用性,才能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真正目的。

建筑论文:

谈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摘要:

 新发布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要求比原规范严格了,规范用词由“可”改为“宜”。

这就要求在结构设计中,设计者必须认真对待由于超长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是不设置伸缩缝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结构开裂。

 

 

关键词:

 后浇带 设计 施工 

  新发布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要求比原规范严格了,规范用词由“可”改为“宜”。

这就要求在结构设计中,设计者必须认真对待由于超长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是不设置伸缩缝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结构开裂。

在适当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的各项措施中,在结构施工阶段采取防裂措施是国内外通用的减小混凝土收缩不利影响的有效方法,我国常用的做法是设置施工后浇带。

另外,当建筑物存在较大的高差,但是结构设计根据具体情况可不设置永久变形缝时,例如高层建筑主体和多层(或低层)裙房之间,也常常采用施工后浇带来解决施工阶段的差异沉降问题。

这两种施工后浇带,前者可称之为收缩后浇带,后者可称之为沉降后浇带。

本文就施工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结合工程实践,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后浇带的设计

   当建筑结构的平面尺寸超过混凝土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混凝土规范第9.1.1条)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的方法来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

但一般地上结构由于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伸缩缝最大间距不宜超过混凝土规范限值过多,同时应注意加强屋面保温隔热,采用可靠的、高效的外墙外保温,并适当提高外纵墙、山墙、屋面等重要部位的纵向钢筋配筋率。

当地上结构由于抗震设计需要而设置了防震缝时,伸缩缝宽度应满足防震缝宽度的要求。

地下室结构超长的情况较为常见,除地下室顶板和处于室外地面以上的地下室外墙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对较大外,地下室内部和基础结构在使用阶段受室内外温度变化影响较小,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混凝土收缩应力对结构的影响。

除在施工阶段设置后浇带外,应该加强地下室顶板及地下室外墙的配筋,建议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5%,钢筋应尽可能选择直径较小的,一般10到16即可,间距尽量选择较密的,宜不大于150mm,细而密的钢筋分布对结构抗裂是有利的。

   必须指出的是,后浇带只能解决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自收缩,它不能解决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应力集中,更不能替代伸缩缝。

有一些结构设计者将后浇带和伸缩缝等同起来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两者的作用并不相同。

   当地下室结构超长过多,单靠设置后浇带不足以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可以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

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而且可以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从而实现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即无缝施工。

但应注意,采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时,膨胀加强带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温度应力集中部位,并应制定严格的技术保障措施,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微膨胀剂的配合比准确,结构设计应对地下室结构各部位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提出明确要求。

   对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设置沉降后浇带,应该根据建筑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

当地基持力层土质较好,例如高层建筑基础做在基岩层或卵石层上,或采用桩基时,高层建筑沉降变形量较小,此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基础(或地下室)连成整体。

当地基持力层压缩性较高,且厚度较大,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的高差悬殊较大,高层建筑荷载较大,则由于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量较大,在采用天然地基的情况下,还是以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彻底脱开为好。

当高层建筑与相邻的裙房之间设置永久变形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一般应大于裙房基础埋深至少2米,不满足此要求时应计算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并采取可靠措施防止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发生相互倾斜。

笔者曾经参观过某工程,高层建筑地下一层,地上十六层,纯地下车库一层,与高层建筑地下室贯通,其间设置了沉降缝,基础埋深基本相同,沉降缝间采用硬质材料填充。

由于没有解决好高层建筑与地下车库间的互倾问题,建筑投入使用后,发现沉降缝两侧墙体开裂,造成地下室渗漏。

   近年来,复合地基得到了广泛应用,复合地基可以提高地基持力层承载力,提高土体弹性模量,有效地控制建筑物沉降。

北京地区有些工程已经通过在高层建筑下采用复合地基的方法来替代桩基,以解决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差异沉降的问题。

不论采用哪种方法,如果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形缝,都应依据相关规范计算裙房和高层建筑的整体倾斜。

当采用地基处理时,在结构设计图纸上,应明确规定采用地基处理后,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变形要求。

   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应根据基础和上部结构布置的具体情况确定,不能想当然,搞一刀切。

后浇带应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处,一般在梁、板跨度内的三分之一处,结构弯矩和剪力均较小,且宜自上而下对齐,竖向上不宜错开,后浇带间距一般为30米到50米。

在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设置后浇带时,后浇带宜处于裙房一侧,且在结构设计上,应注意加强高层建筑与裙房相连部位的构造,提高纵向钢筋配筋率,用以抵抗后浇带封闭后由剩余差异沉降差所引起的结构内力。

为减小后浇带封闭后由剩余差异沉降差所引起的结构内力,尚应采取其他措施,通常可考虑以下方法:

   1,高层建筑采用桩基或其他地基基础处理方法,或补偿基础,尽量扩大高层建筑基础与地基接触面积,减小高层建筑基础底面接触压力,而裙房则采用埋深较浅的独立柱基或条形基础等,调节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

   2,尽量减小裙房部分基础与地基的接触面积,即尽量增大裙房部分的基础底面接触压力,加大裙房的沉浸量。

   3,结合高层建筑埋置深度要求,调整高层建筑地下室高度,使地基持力层落在压缩性小、地基承载力高的土层上,可有效地减小高层建筑的沉降量。

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结构设计者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多方面对比,选择经济合理的方案。

     后浇带部位的钢筋一般不宜断开,而应让钢筋连续通过,即只将后浇带处的混凝土临时断开。

但有时工程具体情况不允许留后浇带,例如某工程地下车库通道的顶板、底板均与主楼相连,但是由于施工场地狭小,无法留设后浇带,于是要求施工单位先施工结构主体,待主体完成后再施工车道部分,要求施工单位对与主体相连的钢筋必须预留,后期采用焊接连接,同一截面的钢筋焊接连接率不得大于50%。

     有的工程将后浇带内钢筋全部断开,这时候,为避免在同一截面钢筋100%连接,宜将后浇带曲折布置,而不要沿一直线布置。

连接方式建议首选机械连接或焊接,但要注意施工质量。

采用搭接连接时,应注意后浇带宽度要满足按混凝土规范计算的钢筋搭接连接长度。

 

   基础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于结构设计图纸上用详图明确表示出来,而不应推给施工单位。

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宜在基础后浇带下设置防水板并增设一道附加防水层。

 

   二,后浇带的施工

    施工中必须保证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质量,防止漏浆,或混凝土疏松。

后浇带两侧应采用钢筋支架钢丝网隔断,并由结构设计人员确定两侧断面形式,当地下室有防水要求时,地下室后浇带不宜留成直槎。

施工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保持后浇带内的清洁,防止后浇带内的钢筋锈蚀,或钢筋被压弯、踩弯。

在封闭施工后浇带之前,应将后浇带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做好钢筋的除锈工作,并将两侧混凝土凿毛,涂刷界面剂,后浇带混凝土应比两侧混凝土强度等级增大一级,并且采用掺加了微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宜控制其环境温度低于两侧混凝土浇筑时的环境温度,并应有专人负责。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注意做好养护工作。

    施工后浇带的封闭时间,一般来讲,对于收缩后浇带,不宜少于两个月,通常认为这时候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已经完成60%以上;对于沉降后浇带,应等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后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即要求高层建筑先施工、先沉降,以释放一部分高层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或者根据沉降观测,当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时,若高层建筑的沉降量较小,预估高层与裙房之间产生的差异沉降量处在控制范围之内时,亦可以提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在封闭后浇带之前,结构设计者应在图纸上明确提出后浇带附近一定范围内不应允许施工堆放材料,限制施工荷载,并做好后浇带两侧的临时支护。

特别是目前很多工程中,施工采用快拆体系的模板,这时候更要注意后浇带附近的支护质量,防止在拆除模板过程中,由于支撑松动、移位等造成结构开裂。

   总之,施工后浇带的设计和施工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应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做好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保证结构的质量。

后浇带设计与施工的质量控制

作者:

未知  时间:

2007-11-2413:

40:

00  来源:

论文天下论文网

-

随着高层建筑向体量大型化和结构功能多样化方向发展,超长(即超过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结构、主楼裙房式结构或体形不规则结构不断出现,特别是对地下防水有要求的建筑物,要求结构不留变形缝,常采用施工后浇缝(即后浇带)来取代它,对长度较长、面积较大带地下室的高层板式楼宇等建筑物,以及独立的地下建筑物都根据设计规范要求设置了沉降或伸缩后浇带。

笔者结合工程施工监理经验对后浇带进行浅要分析,并从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监理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叙述。

  1、设计阶段监理对后浇带质量控制要点

  在设计阶段监理应提前参与后浇带的质量控制工作,应充分利用所掌握的设计规定和施工经验与设计进行探讨沟通,争取达到既优化设计又方便施工的目的。

  

(1)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后浇带的设计规范相关规定。

有关后浇带的设计规范相关规定有:

一是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1.10条规定,当采用刚性防水方案时,同一建筑的基础应避免设置变形缝。

可沿基础长度每隔30~40m留一道贯通顶板、底板及墙板的施工后浇缝,缝宽不宜小于800mm,且宜设置在柱距3等分的中间范围内。

后浇缝处底板及外墙宜采用附加防水层;后浇缝混凝土宜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灌完毕2个月后再进行浇灌,其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且宜采用早强、补偿收缩的混凝土。

二是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6.6.2条规定,基础长度超过40m时,宜设置施工缝,缝宽不宜小于80cm.在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

6.6.3条规定,当主楼与裙房采用整体基础,且主楼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采用后浇带时,后浇带的处理方法应与施工缝相同。

三是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1.3条规定,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

四是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4.15条规定,对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2跨内;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

五是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5.2.1条规定,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间距宜为30~60m,宽度宜为700~1000mm.5.2.2条规定,后浇带可做成平直缝,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如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长度应大于45倍主筋直径,并应按设计要求加设附加钢筋。

5.2.4条对后浇带的施工规定如下:

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再施工,但高层建筑的后浇带应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14d后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2)认真分析各规范的相关条文对后浇带要求的差异。

从以上规范相关条文可以看出,规范不同对后浇带的规定和要求不尽一致,主要存在以下差异:

一是后浇带宽度不一致。

有的规定不宜小于800mm,有的规定为700~1000mm.二是后浇带间距不一致。

有的规定为30~40m,有的规定为30~60m,有的规定为超过40m.三是后浇带浇筑时间不一致。

有的规定两侧混凝土龄期为2个月后,有的规定为42d后。

四是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一致。

有的规定为不少于14d,有的规定为不少于28d.五是后浇带钢筋是否贯通不一致。

有的规定基础部位必须贯通,有的规定基础部位不宜断开,措词份量有别。

  2、施工阶段监理对后浇带质量控制要点

  2.1事前控制

  

(1)做好监理人员内部学习和交底工作。

依据设计文件、本工程所涉及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性标准和规范,制定针对性的单位工程监理规划和分部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在监理规划中监理旁站方案须对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旁站范围、内容、程序和方式有针对性描述;在分部工程监理实施细则中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和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也应对后浇带进行针对性编制。

以上内容在后浇带工程施工前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全体监理人员进行内部学习和交底。

  

(2)向施工单位进行专题技术交底。

监理在后浇带施工前,应召集施工单位班组长以上人员就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交底,交底主要内容有:

后浇带模板支撑、钢筋处理、两侧接缝收口处理、混凝土浇筑、半成品和成品保护、防水施工和防渗漏措施等,交底工作完成后应形成书面记录予以保存归档。

  (3)通过设计技术交底消除设计和施工相关疑问。

在设计技术交底时,监理应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一起就采用后浇带存在疑问与设计单位进行探讨,以期选择适合本工程的施工后浇带接缝形式、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接缝收口形式、钢筋处理方式、地下室底板、墙板与两侧混凝土接缝防水做法,同时需设计明确后浇带宽度、间距、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间、养护时间等问题。

  (4)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是否对后浇带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和针对性编制。

监理应着重审查:

针对本工程采用的后浇带施工工艺编制的主要技术措施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安全有效;施工材料是否合理采用;施工程序是否合理;后浇带施工防渗漏措施是否科学合理;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接缝收口形式是否明确;后浇带半成品和成品保护措施是否可行等。

根据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4.3.3条和7.4.6条相关规定,由于施工方式的不同,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及支顶方法也各有不同,但都应能保证结构的安全和质量。

由于后浇带较易出现安全和质量问题。

故施工技术方案应对此作出明确的规定。

后浇带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处理方法等应事先在施工技术方案中确定。

施工组织设计经监理审查批准后,应严格执行。

  (5)审查后浇带工程使用材料。

监理应重点审查混凝土配合比报告单中掺加微膨胀剂UEA的含量、其他外加剂掺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选择的后浇带施工工艺采用的钢板止水带、橡胶止水带或遇水膨胀止水条是否符合设计文件及施工组织设计要求。

对止水带(条)和接缝密封材料,监理应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和进场抽样试验报告,全部符合要求后才同意使用。

  2.2事中控制

  

(1)钢筋控制。

监理应检查后浇带内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搭接长度和接头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尤其是后浇带内钢筋如果断开,则要求绑扎搭接接头面积的百分率不超过25%,焊接接头不超过50%.后浇带内钢筋由于暴露时间较长,钢筋锈蚀在所难免,故混凝土浇筑前,应要求对钢筋表面颗粒状或片状老锈进行除锈处理。

若有钢筋被踩弯或压弯现象,在混凝土浇筑前应要求及时进行矫正。

  

(2)模板支撑体系控制。

监理应要求其模板支模架子一次性安装成型,待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好以后再进行拆除,确保板底平整。

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在后浇带跨内的梁板两侧结构长期处于悬臂受力状态,因此,监理要求在施工期间本跨内的模板和支撑不能拆除,否则可能引起各部分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问题。

这部分模板支撑体系必须待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按由上向下顺序拆除。

  (3)两侧接缝收口控制。

如采用钢丝网时,制作的单层钢丝网片必须绷紧,并且钢丝网片与钢筋支架绑扎必须结实、牢固;钢丝网片板与钢丝网片板之间的接口及下口50mm保护层的接口必须封闭,50mm保护层露口下方遇底板纵向钢筋处可采用将下翻网片剪开;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振捣棒宜离钢丝网片应控制在300mm左右,避免强振及贴边振捣,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